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太福音第七章


15
回报式的审判?
12 量器的说法(这比方取自古代的市场),别处也曾用来指审判之日,或神的报应;「一个人如何去量,也必照样被量」,这句话在后期犹太文献中出现过几次,可能是一句格言。这个原则可参五章7节,六章1415节,与箴言十九17。亦可与旧约的原则比较:作假见证的人,将受到他们想指控之人的刑罚(申十九1821),神也会与不公平的审判官作对(出二十三68;申十六1820)。

25 虽然古代的眼睛手术常需要以针来作,不过这里耶稣显然是用?*?夸大语法。当时的听众一定会感到这个比方非常生动,让人惊异,几近荒唐,又幽默诙谐,然而却一针见血。先知在传讲信息的时候,常会运用生动的比方,也常用到文字游戏(如:弥迦书一章的希伯来文;耶一1112)。*?旧约(如:箴十五32)和后期的犹太传统强调,每一个人都应当能谦卑受教。
612
效法神的礼物?
6 猪和狗都被视为不洁净的动物(箴二十六11;彼后二22),牠们不会欣赏宝贵之物(箴十一22)。猪常会吃最肮脏的东西,狗则会食腐肉,甚至会吃人血。野狗会向丢东西喂食的人咆哮,也会朝不理牠们的人吼叫。因此这个比方很有力,古代的听众听见,会认为无话可说。
  问题是,这一节在上下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许它是指,若有人不愿聆听,就不要指责他(参:太七15;箴二十三9)。或许它是指,对方若乐意得到,才给予,如神的作法(太七711);若是如此,经文在第12节便又回到施舍和互惠的主题。

78 这段对祷告蒙应允的大胆应许,在古代文学非常罕见。

911 耶稣在此是运用犹太人标准的辩证法,即所谓(「更何况」qal vahomer):以小论大(若在小事上成立,更何况大事)。鱼和饼是生活的基本需要,耶稣的听众几乎都以此为主食;这不代表富足人享用的美食。

1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是常见的教导;在犹太人的多比雅书、早期犹太教师*?希列和希腊典籍中都曾出现。
1327
两条路?
1314 耶稣的听众对于「两条路」的比方十分熟悉──一条通往生命,一条通往死亡;犹太教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耶稣强调,在正路上的人很少,这说法出现在以斯拉四书,不过不如两条路的比方普及。犹太人多半相信,以色列整体都将得救,少数失丧的人,乃是这原则的特例。

15 虽然大部分受过教育的犹太人不相信,当时还有像?*?旧约一样的先知,不过他们却相信,假先知(参如:耶二8,五30)仍然会出现;*?约瑟夫提到,第一世纪有很多这样的人。凶猛的狼和温驯的羔羊或羊的对比,是格言式的说法。

16 葡萄和无花果也像小麦与大麦一样,是广为人食用的普通水果,很有营养;荆棘和蒺藜则是无用的,而且给农人带来麻烦,旧约也常这样说。旧约以「水果」作为象征之例,可参:以赛亚书五6,及马太福音三8的注释。

1720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这重复的话(七1720)成为此一比方的前后括号;这类括号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笔法(称为?inclusio),标示出一个段落。如果先知带人离开神(申十三),或他们的话没有应验(申十八2122),就必定是假的。若一位先知偶尔未遵行某项律法的教训,*?拉比会予以容忍,正如对拉比本身一样;但是如果一位先知否定律法,或教人去拜偶像,就必定是假先知。耶稣教导说,如果他们的行为不正,就是假先知(太七2123)。参:路加福音六4345

2123 耶稣提到的神迹,不一定是假的;有人可能会在*?圣灵的感动之下说预言,但是本身却不顺服神,而没有得救(撒上十九2024)。离开的说法来自一篇诗篇,其中谈到义人蒙神伸冤(诗六8;参一一九115,一三九19)。

2427 *?拉比(rabbis)会为「听律法与行律法何者重要」而争辩;多半的结论为,听比较重要,因为若没有听见,就不会去行。但是他们也坚称,两者都是必要的。
  这里的意象又是审判之日。听而不遵行,最后必会遭到审判,这种思想很常见(结三十三3233)。可是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一位犹太教师曾给予自己的话如此高的权柄;这种权柄只有律法才可以有。若耶稣的听众中有人对圣经较熟,可能会想到箴言二十四3(「房屋因智慧建造」),以及箴言九118中,智慧(在九章1节中建造了一间房屋)与愚昧的对比。
2829
群众的回应?
  没有一位律法教师曾像耶稣这样讲论自己的权柄(七2427);他们的权柄都是有出处的,尤其会以古代文献为根据。

──《圣经背景注释》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