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第五章 天国的人和完全的律法──山上教训之一

(五1-48

小引

一节:我们的主看见许多人(四25中的许多人)。人是这么多,但祂没有继续和他们在一起,也没有继续为也们医病赶鬼。相反地,祂离开群众上山去;门徒也跟了上去。“主就开口教训他们”,这“他们”二字是指门徒说的,不是指众人说的。

辩正的话

1.两千年来山上的教训在教会中有一个误解:有人以为这段教训是主对世人说的话,以为主提倡不抵抗主义,并把这主义传给世人;盼望他们不抵抗,盼望他们爱仇敌;但你一读圣经,就马上知道这是错误的。主这话不是在平原说的,乃是在山上说的;不是对世人说的,乃是对祂的门徒说的。这山上的教训,不是基督对将要退去的世人的信息,乃是对祂的门徒的信息。世界并不需要一个高超的人生哲学,或特别的人生观。世人所需要的乃是一个光,叫他们能认识自己:乃是一个生命,可藉以脱离死亡;乃是一个救法。没有一个罪人因遵守山上的教训而能得救。山上的教训乃是基督徒的生活。基督教不是传基督的教训给罪人,乃是传基督的生命给罪人。所以任何的方法,倾向要将山上的教训给世人的,这人根本不认识什么叫做基督教。

2.有人以为山上的教训是对犹太人说的(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中)。他们说:马太福音是一本犹太人的福音,所以这些话是对犹太人说的。但我已陆续请你们注意这本福音,虽然作者是犹太人,但其中注重外邦人的地方比任何福音书所记载的为多。从马太福音四章至十八草,一直记主在加利利的工作,特别注重在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那部分工作。所以主在这里所说的话,绝不是光对犹太人说的,否则全部的福音都是对犹太人说的,连约翰福音也是对犹太人说的了。

“门徒”二字,到底是指谁说的?是指的犹太人呢,还是指基督徒?这二字明显不是指犹太人。不错,当初的门徒是犹太人,头十二个的确是犹太人;但主是说门徒,不是说犹太人。四福音里所有用“门徒”这二个字的时候,都不是单指犹太人门徒。他们因为是门徒,才有资格来听主的话,不是因为犹太人才有资格。主说:“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换言之,门徒就是神的儿女。后来主复活后,称列国信主的人也是门徒(太廿八18-19);所以门徒是基督徒的别名。不是只有犹太人可称门徒,乃是万民都可有之名;凡是听信福音而受洗归于父子圣灵的人,都是门徒。所以这二字不限于犹太人,是所有基督徒共有的名称。可见这教训根本不是对犹太人说的。不只这样,到使徒行传主升天、圣灵降临后,那些相信主的人都是作主的门徒(徒六1-27、九1019、十一26)。所以信主耶稣的人,就是门徒。到使徒行传十一章我们看见,门徒就是基督徒。基督徒是后来才称的,起初还称为门徒。任何思想要把门徒限于犹太人,这是不明白圣经的人所作的。所以主在山上的教训是对门徒说的,也是对基督徒说的,下是对犹太人说的。再看使徒行传十一章二十节,这时门徒中已有外邦人了;使徒行传十四章二十二节,这些门徒也都是外邦人;又二十八节、十五章十节,都指外邦的信徒;十六章一节,有一门徒叫提摩太,他一半是犹太人,一半是外邦人;十八章二十三节、二十七节,都是外邦的门徒;所以门徒这名称,是所有信主的人公用的。例如十九章九节,二十一章四节,还有几节,暂不引它,都可为证。

3.第三个误解:也有人说,山上的教训乃是对将来在国度里的人说的,和我们现在没有关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将来千年国开始时,地上充满了公义和平,是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那时没有残暴不义的事,所以称为千禧年。今天你读山上教训,应守山上教训的人的环境,并不是国度时那个环境,就如:Ⅰ.“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这里还有贫穷,但千禧年没有贫穷。Ⅱ.“哀恸的人有福了”,是今天哀恸,将来有福。到千禧年还需要哀恸吗?Ⅲ.今天世界充满了争夺,所以需要我们温柔。Ⅳ.今天才需要饥渴慕义、怜悯、清洁、使人和睦。Ⅴ.今天能为义受逼迫,千禧年中谁还会来福迫你?所以完全是今天的环境,不是将来的环境。这些事只在今天才,有因此山上的教训,是今天有用处,是叫我们今天遵守的。又如:到那一天地上没有黑暗,用不我们作光了,用不我们作盐了。新郎不在的时候,才要禁食;山上的教训叫我们禁食,就是新郎不在。“愿你的国降临”,到千禧年还要求国度降临吗?这一切都是明证。

有许多人说,基督教乃是在书信里,不在福音书里。他们注重保罗的书信,过于主的话语;他们说恩典的福音在书信里,不是福音书里。但我们要看主对祂自己的话到底怎么说?到底主的话是不是教会的产业?

头一件事要先断定,到底律法的时代到什么时候为止?马太福音十一章十三节:“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所以从主耶稣起,便是福音的开始,千万不要以为主耶稣时还是律法时代。路加福音十六章十六节说律法到约翰为止。约翰以后,神国的福音便起始传开了。所以主耶稣所说的话,是神国福音的话,不是律法时代的话语。虽然主的死是将来的事,但神国的福音已传开了。约翰福音第三章的谈论,明显是主死之前的事,那里说信的人就可得永生免沉沦,可见福音已起头了。所以主所说的话,已经是恩典时代的话,不是律法时代的话。

约翰福音八章二十五节,说到主自己从起初直到祂工作时,祂的话未有因时代而改变的。约翰福音十二章四十八至五十节,在也给我们看见祂的话是无法改变的话语。到主快要离世时,就是约翰福音十七章八至十四节(道应译作话),主宣告祂的话,乃是父的话,永远可靠。从主的眼光来看,她在地上说的话,也是祂最大的工作之一。谁要动摇祂的话,谁就不是事奉主的人。马太福音二十八章二十节:“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所以谁能说山上的教训不是给教会的?

保罗自己对主耶稣的话怎样看?使徒行传二十章三十五节:“应当记念主耶稣的话,”可见保罗服在主自己的话语底下。歌罗西书三章十六节:“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提摩太前书六章三至四节:“若有人传异教,不服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话,与那合乎敬虔的道理,他是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从此就生出嫉妒、分争、毁谤、妄疑。”这句话够重。

所以主的话非完全遵守不可;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主的话用刀割掉。

有人曾找出书信里的话,和山上教训的话相对照,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要把山上的教训看作是天国道理,或天国的真理。有人说天国的道理到主复活升天、圣灵降临后就过去了;说天国的道理是律法时代和恩典时代之间填充的道理。但请看使徒行传一章三节,主复活后在地上四十天之久还是讲国度的事;使徒行传八章十二节说,信了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这是圣灵降临后的事。使徒行传十四章二十二节,保罗给门徒看见,他们还是要进神的国。再看十九章八节,保罗一连三个月所传的是神国的事;使徒行传二十章二十五节,保罗素常传神国的道;使徒行传二十八章二十三节至三十一节,行传完了,保罗到罗马,他还是讲神国的道。从罗马书到启示录,还有二十四处提起神国的事。所以神的国决不是和恩典时代相反;律法到约翰为止,从此神国的福音传开了。神的国就是恩典时代;所以马太福音五、六、七三章山上的教训,乃是为基督徒的,不是为世人的,不是为犹太人,也不是为将来千年国的人的。

这些话好像是题外话,本来是不需要说的;但为了有异端,所以需要有争辩。我们不要只凭耳听觉得很有道理就信了,总要看圣经怎么说才能相信。

天国的界说

山上教训所说的天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旧约里的天国又是怎么一回事?马太福音十三章所说的天国又是怎么一回事?马太福音五、六、七章和十三章的天国非常不一样:马太福音五、六、七章的天国是透明的、清洁的;但马太福音十三章的天国是非常掺杂的。这是读经的人一向的难处。

旧约在但以理书二章四十四节、七章十三至十四节说天要掌权,诸天掌权;其它的先知像撒迦利亚、以实亚、大也说神要设立一国,其主要的百姓是以色列人,也有外邦人;所有人都可以认识耶和华,有机会敬拜神;不只人类得到祝福,而且野兽动物也得了祝福。这是旧约所说的国度,是旧约对天国的说法。这明显不是指教会时代说的,也不是指基督徒所盼望的天堂新耶路撒冷。这里所说的国度,既不是今天的基督徒,也不是将来的天堂,乃是第四个最末了的时代。

到了新约,主在地上柜施洗约翰后宣告说:“天国近了。”这天国到底何所指?第三章施洗约翰说天国近了,到第四章主也说“天国近了”,到第五章就是天国到了。在五、六、七章里,天国真的到了。旧约所说的国度是指将来地上的景况说的;主在马太福音五、六、七章所说的天国是指天国的人说的;马太福音十三章的天国是指国度的历史说的。三者都是指属国度的这一班人来了;人不来,这个国度就永远不来。

马太福音的山上教训,告诉我们人应该如何。主在这里所注意的,不是景况,乃是人。所以主对彼得说,我给你钥匙可以开天国的门,不是叫景况可以跑出来,乃是使人可以跑进去。五旬节开了门,犹太人跑进去;到哥尼流家里又开了门,外邦人跑进去;主耶稣赶鬼,就说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十二28),意思是主在那里,神的国也在那里。马太福音五章六、七节告诉我们有一班人在那里,就是天国在那里;信主的人,信山上教训所说的那一班人在这里的时候,也就是天国来了。不要过于拘泥景况,以致有一偏向,一定要等到那景况来到,才算天国来到。人所代表的国度比国度所代表的国度还多得多。马太福音五、六、七章告诉我们来了一班非常特别非常新的人,这就是国度来了。

马太福音十三章又是一种国度,用七个譬喻说到天国像这样、像那样。天国在地上传的时候,所经过的历史过程,也是天国,但这是天国的外表,就是世人所看见的基督教;那是指这一时代基督教的外表说的。

主为何提起这么多又高又深的标准?在山上教训中,起头是注意那些“人”。头七个福,七次提起“人”;末了两个福,都说“你们”。这些天国之人的好行为、好存心到底怎样?可分成六段来说明。

不是律法乃是恩典

主在这三章里细说了许多事,这就表明了恩典与律法不一样。我很不喜欢把这五、六、七章称作“天国的律法”。什么叫做律法?把罗马书五章二十节和六章十四节合在一起看就明白了。律法就如要你在水里点火,要你在完全是沙的沙土中找金子;你越作不来的,越要叫你去作,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的律法。世界所说的律法就是命令;但圣经中的律法不是给我们守的,乃是给我们犯的,叫我们显出本相,叫我们显出罪来。

而山上的教训不一样。神的儿子来了,祂为我们死了、埋葬了、复活了,马太福音三章圣灵降临了。主在地上的工作是站在死、复活和圣灵降临的地位上作的。虽然祂还没有死、复活和圣灵降临,但主已经站在这个地位上了。(假定有人在约翰福音三章信主,也有永生,因主虽然在历史上还没有死,但在神面前已受了死的洗。)从神的眼光看,主已站在死的地位上,所以祂必须受了洗,才能够进入祂的工作。现在是里头有了圣灵,有了生命,所以主敢给我们一套这么厉害的命令。你越要求,里头越有;主所给我的生命,我永远使用不完。若盼望我自己忍耐是不可能的,但结果忍耐过来了,一点也不希奇。神的要求不停止,越来越厉害,但里头生命还供应有余,一一把你带过来了。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律法,就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律法、什么叫做生命。

所以不要轻看主的试炼,只有试炼能把我们里头的生命显出来。神的命令对这个生命的要求越高,他所能彰显出来的越多。发命令的是祂,守命令的也是祂,成全这命令的还是祂。山上的教训不是律法(西乃山的是律法,因为是我们不能作的),因我们去作时,不知不觉的能作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了。这就是作基督徒,你能天天彰显出你自己所不能作的事。所以罗马书六章十四节说,这恩典之下,是神叫我作得来;因为我已不受罪管辖,不在律法之下了。山上教训曾替这个世界造出许多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人。光有里头的生命不够,必须对这个生命有要求,若不要求就不彰显。这生命是经得起山上教训的,没有要求就看不见主在我里头给我多大力量。这个就是基督教:一面是试炼,一面是基督的供应。

主要得一班人,这班人就是要得将来国度景况的人(徒十五14“百姓”也可译作“人”)。现在这一段期间,是神要拣选人的时候。这些人是怎样的人?就是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人。所以就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今天就是天国;就将来来说,他们乃是在国度里能掌权的人。

天国的人所具的品格(五3-16

山上的教训有六段,第一段讲天国里的人所具的品格和性格。马太福音五章三至十六节“福”字用了九次,前七次说到什么样的人有这福,末了两次不用“人”而用“你们”。希腊文圣经是七次用“他们”,末两次用“你们”。

七种性情

1. 灵里贫穷

三节:“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应译作“灵里贫穷”,意即在灵里面贫穷的人有福了。天国的人有一基本性质就是在灵里面贫穷。主所祝福的,乃是贫穷的人。然而基督教不是注重贫穷而已,贫穷的人多得很,但他们不都是天国里的人。有的人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心里还是富足的;所以不是贫穷的问题,乃是性格的问题,这贫穷是在灵里的。有的穷人一天到晚贪想钱财,这种人在灵里、在心里是富足的:许多人虽很穷,但心比任何人厉害,这样的人,国度没有他们的分。所有的财主,国度没有分,因财主不能进天国;但所有的穷人也不一定能进天国,因人虽穷心却不穷,事实不是财主,却希望是财主。

灵里贫穷是志愿的,不是环境迫你如此的。主生下来,马槽是借的,死后连坟墓也是借的,活时没有枕头的地方;祂的灵里也是贫穷的,完全不想有物质的得。我们要严重审判贪财的心。保罗不是说发财乃万恶之根,而是说“贪”财乃万恶之根。穷人和财主会一样的贪财。钱在你手里,叫你不能进神的国;钱在思想里、脑子里,也叫你不能进去。你在心里爱神,自然而然不要玛门;你心里爱玛门,你还说你爱神,完全是骗人的。(“万恶”在希腊文里是“所有恶”。)

另一方面,有那么多弟兄是贫穷的,而我自己特别富有,我应感觉我有错。主叫贫穷的弟兄姊妹贫穷,我也应贫穷。应贫穷时而觉富足,是惭愧的事,这样的人,不配进神的国。所以,要拔出心里贪财的意念。基督徒的性格乃是灵里对于世界的态度,是失去,而不是得。

灵里贫穷的人当天国景况显现时,他们能在天国里掌权。新约里说基督徒要进天国作王掌权,旧约下的人在天国里是作百姓的;所以基督徒要么作王,要么不能进去。能掌权,就能进去;不能掌权,就不能进去。“天国是他们的”,因为他们能掌权,不是作百姓。

2.哀恸

四节:“哀恸的人有福了。”这不是为自己的罪,乃是为今天的环境。当我们看见四周都充满了黑暗、不平、逼害,撒但被人敬拜,人们缺少公义、和平、真实,主被人弃绝,并且贫穷痛苦充满了世界之时,有神生命的人,自然而然就应在心里哀恸。生气、忧愁也是一种反应,但哀恸,乃是最高的反应。诗篇四十二篇说,哀恸乃是一种最深的反应。看到一种情形会哭,这就是主在地上情形(见路十九41-44)。有这种情形的人,是证明神的生命在他里头有了深的组织。为什么会哀恸?因为有爱;没有爱,就不会哭,也不会哀恸。若没有圣洁也不会哀恸,因为根本没有反应。所以这乃是一个试验。

这不是主对我们的一种劝勉,乃是“说”:“哀恸的人有福了。”我们已有这个生命,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或环境而无感觉时,可以求主给你重的感觉。这些情形可以学,我们活在这不认识神的环境中,不能没有感觉,否则我们与世人就没有多大不同了。在希腊文里,“哀恸”是哭中最伤心的一种。我们一面要定罪,一面又爱到哭,哭到哀恸;这样的人有一天要安慰,所有眼泪都被擦干。到那天,不是说没有感觉,乃是没有可哀的事情,没有可哀的环境了;到那天,我们也有神在创世记中的感觉,觉得“好”。

3.温柔

五节:“温柔的人有福了。”温柔在希腊文是温和的意思,这也是一种性格。温柔的人对自己没有所求,对人也没所求,对神的旨意和安排满足了。他信神给苦楚是爱,信神的安排对他是顶好的;不为自己奋斗,不争执,自己无所主张,不为自己说话,肯舍己,甘心乐意背十字架,不替自己争是非。一个人一接受十字架,就立刻会作温柔的人,而在神面前软下来。你到底是要做一个背十字架的人呢,还是在事事处处把你这个人摆出去呢?你要维持十字架呢,还是维持权利?主自己就是温柔的人,所以要人学祂;祂说这样作人就心里得享安息。温柔的人里面,没有不安,没有急躁,这样的人必承受地土。按人说,要争战才能得地土,温柔就了了;但主说的却非常特别,祂说:“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这地土的国要作主和主基督的国,有一天国度要在地上彰显。“承受地土”意即承受国度,能在国度里彰显。

4.饥渴慕义

六节:“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向义有饥渴的人,有福了。饥和渴是非常厉害的感觉。向义像饥渴那样的羡慕,渴想要得;对于义有永远不断的寻求。主不是说义人有福了,主也不是说得义的人有福了:主乃是说饥渴得义的人有福了。有一天你真的饥了,才知道什么叫饥渴慕义,一直想要义;这一个就是神要在你我里面养成的性格。在凡事上怕不义,怕有一点点不义摸我这个人。我们要多学习什么叫做义;多学习,你的义就会扩充。从前你以为义的事,到今天你觉得这件事不可作了。对于义有不可扑灭的感觉。渴慕义的范围能扩充,义的品格能提高,这样的人必得饱足;因为国度里要遍满公义,如同以实亚书五十三章的满足一样。义是会长进的──越得义,越饥渴慕义;越饥渴慕义,越得义;到了将来,就完全满足了。占便宜的心理,是最低的,是丝毫没有学过义的功课的人作的事。愿一切不是属于自己的,都还给别人。要学这个义的功课。

5. 怜恤

马太福音五章七节:“怜恤人的人有福了。”这也是一种非常紧要的性格。“怜恤”意思是宽大,不计较,不和人算得很紧很准,不吹毛求疵,不显露人的缺点,欢喜赦免,欢喜忍耐。这乃是每一个基督徒迟早该被主培养出来的性情。“怜恤”或译作怜悯,什么叫做怜悯人的呢?就是指他能赦免,能不计较,能不算帐(不是指钱)。

这里的怜悯和上头的义要连在一起看。我们要怕不义,怕错,怕少给人。对我给人的,是怕不义;对人给我的,要怕太多。在主面前让他去,不愿严厉威风,这是怜恤人的人。一个能赦免的人,就能让许多事过去,不会一直注意人怎样待他。基督徒养成怜恤的性情时,就起首长大。不批评、不审判;审判需要公义,不需要怜悯。怜悯是“不该”给也给,他人不该得的也给人。这件事的关系非常大,“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话不只对这时候说,且要一直达到审判毫前。主将来怎样审判你,就看今天在教会里怎样审判别的弟兄。你今天批评人刻薄,到那一天没有办法盼望主的宽大;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到那天主也要用什么量器量给你。所以我们要常常注意我们的缺欠,你今天的态度,定规了主将来对你的态度。

提摩太后书一章十八节,足见保罗的祷告,是叫人今天的态度能继续到那日,住神面前产主效力。连审判台前也有怜悯,这怜悯就是公义;因为祂是充满怜悯的,所以蒙怜恤就是公义。我们今天可能叫主在审判毫前对我们非常怜悯,也可能叫主那天对我们非常不怜悯。能达到怜悯的人是超过公义的人,超过公义达到了怜悯的人,到那一天也要蒙主超过公义而怜悯我们。今天我们要在主面前学习让不如意的事过去,所以我只能降低我对别人的要求,对自己要饥渴慕义,但对别人要充满怜悯。要常记得我们自己的亏欠有多少,需要的赦免有多少,所以对别人就不能那么紧。这不是偶而一次的行为,乃是要养成不喜欢和人计较的性情。我们务要变作一个怜悯的人;喜欢原谅人,喜欢松一点对待人。你也许今天在地上不如意,但你在审判台前也许要得到出乎意外的怜悯。所以我们还有机会能蒙怜悯,因此要学习宽大,学习义。

6. 清心

八节:“清心的人有福了。”凊心就是心里清洁的人。犹太人所注童的,乃是许多手续上、事务上、身体上的清洁;但这里是指心里头的清洁。法利赛人只“洗杯盘的外面”,却忘了神的真理和律法,主说这些没有用。主所要求的是心里清洁,没有掺杂,除了神之外,无盼望,无要求。这一个是心里清洁的人。他只有一个目的──事奉神,讨神的喜欢,为神活;他看见的问题,不是根据于思想,不是根据自己的聪明领会,乃是根据于心,乃是根据于对奉献的遵行。

即使你顶聪明,却不一定能真看见;你的心如纯一、如单纯,就能看见;心若不对,什么都不行。不需要地球那么大的东西,才能遮掉月光;许多时候,只要有一片树叶,就能使月光失色;只要心有一点点的偏,就能叫你看下见。当人看不见时,不是靠思想来搞通,乃是要藉清洁你的心。单纯的心是由于我住神面前奉献绝对;所有奉献不绝对的人,都是眼瞎的人,人心清洁就能看见,奉献是看见真理的唯一条件。只要稍微有一点的保留,对于真理就会另外有一种看法。人的主张是跟人的存心走的,不是跟人的头脑去的;只有在神面前绝对奉献,才能保持你的可靠。

这节圣经底下的话,还不仅指目前的看见说的,“必看甩神”是指国度说的;主来时我们要看见像被看见一样。我们就要看见祂,看见主的真体。所以将来能不能看见神,就要根据今天心里是否清洁。

7. 使人和睦

九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喜欢叫人和睦,乃是神今天的性情。神藉主在十字架上死了,成就了和睦,叫人能与祂相安;有神性情的人也应有喜欢叫人与他相安的心。这还不仅是指福音说的,更多是指弟兄中的事情说的。有的弟兄姊妹天性喜欢人出事情,不盼望弟兄相和好。任何会叫弟兄分裂的话,都不该说。有许多人并没有竭力追求保守在圣灵里的合一。(许多时候,我们没有竭力保守,我们要在主面前一直维持神儿女中的和好。)凡你的话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的话;凡你的工作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的工作。这是需要一个充满神的平安的人,才能作的事。有的人因为不安、混乱,所以也盼望外面不安混乱;故此,我们要学习使弟兄姊妹和别的弟兄姊妹相安。捣乱不是基督徒的性情,乃是该定罪的性情。箴言六章十四节及十九节说,布散分争的人,不要和他来往。这是圣经中的命令。我们自己不作这样的人,也不要和这样的人来往。我们要有使人和睦的性情,这样才真有出于神的平安;这样的人必称为神的儿子。不是叫人和好就作神的儿子,乃是在天国里,有人要被宣布为神的儿子。那日将有声音说,这种人可以称他为神的儿子,他的确像神。

8. 七种赏赐──有福

以上七种都是性情;因为这七次都是说“这样的人”,不是说“作了这样的事”。头七个祝福都是指七种人说的,就是有七种性情的人。所以不是仅仅得救的人,也不是作过这些事一两次的人;乃是至少有一两项是他因特别学过而变作这样的人的表现。这样的人真有福,连主都承认这样的人是有福的。天国的“人”,不是指不信的“人”说的(那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没有这样的性情;乃是指天国里作主人翁的“人”,这些人都是有福的。这七个应许是指国度赏赐说的,所以要注意:第一是国度的景况,这是旧约里看见的;第二是国度的百姓,也是从旧约里看见的;第三是国度的人,就是这里说的七种人;第四就是国度的权柄和荣耀,就是这里说的七种福。主所给的奖赏是权柄和荣耀,它是超越过你我所能领会的。万福的主说“有福”,这的的确确是有福了。我们不知有福到怎样的程度,但知它是和国度的权柄和荣耀连在一起的。一个人得救得赦免是一回事,一个人能有福又是另一回事。

两种行为

1. 受逼迫

底下还有两个福,和前面的七个不一样。上头七个乃是性情,底下两个乃是行为。受逼迫乃是行为,而不是性情。十节和十一节都是逼迫。十节的逼迫乃是为义,十一节乃是为王;一个是义的原则,一个乃是为主自己的名。为义受逼迫显明他和世界不一样,但他所受的逼迫并不是太大的事,所以奖赏只到天国为止;但为主受逼迫乃是高过前者,所以主说他们的奖赏是大的。“大”的主说“大”,就的确是“大”。利害不冲突时,你的义不一定受逼迫;只有利害冲突时,义才会受逼迫。但对主不一样,人恨主,你提起基督时,莫明奇妙你脸上挂了羞耻。基督和世界的关系到今天还是一样,当日世人恨祂,今日还是恨祂。所以为义受逼迫的范围还有限,但是为主,你就起首看见世界和主何等不一样。世人怋主,世人也恨你们,辱你们,逼迫你们,捏迼(不是有根据的)各样的多方面的坏话毁谤你们;不是因别的,乃是因主,因你是基督徒。所以我们和主的关系定规是真的,才有人来恨你,也才有对主的逼迫落到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预备好受逼迫,有受苦的心志受逼迫,我们不能盼望世界改变,但世界也不能盼望我们改变。

2. 被毁谤

有的时候,逼迫还好受,因还不至于污秽;但毁谤是污秽的,并且是捏造的。我们受了这些,该有怎样的态度呢?或者有人说我们没有办法,就叹一口气吧!或者有人说,叹气不荣耀神,那就不响吧!但是不!圣经说:“应当欢喜大快乐(希腊文有“大”的意思在内)。”就是在那时候,荣耀的灵要降在我们身上,能有平生所从来没有过的大喜乐。主,我感谢你,赞美你,因为你以我配为你受逼。

3. 无比的大赏赐

为什么大快乐,因为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主既说“赏赐”,那定规是客观的;主说那赏赐是大的,那定规是无比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这就是教会的历史。这样的人不孤单,有主同在,也有先知同在。到了第九福,爬到最高了,高到一个地步,连是什么东西,主也不说了,只说,这赏赐是大的,没有法子说了,是说不出来的赏赐。从主的眼光看来是大的,这就够了。

是世上的盐

神的儿女有主的生命还不够,必须让这生命变作我们的性情。信主的人为何应有以上所说几种性情?底下说:因为我们是世上的盐。你是盐不够,还必须是咸的,才有用。主在前面告诉我们七个福,后来又加上两个福,这就是基督徒在地上所发生的咸味。你的确是盐,但如不发出咸味,就没有用处。

基督徒得生命是一件事,被主培植有主性情,又是一件事。从主看来,世界乃是腐败的,虽不能叫世界不毁败,但要叫世界不能坏。盐的功用能防腐,能阻挡病菌的蔓延和破坏。在一个有罪的社会里、家庭里、学校里,有了咸味的基督徒就拦阻了不知道多少不正当的事情,拦阻他们变得更坏。你们是世上的盐,你要把世上腌了,使它变咸。不是藉你的宣传,乃是藉你的性情。但你若失味,怎能叫他再咸呢?有的基督徒把见证都失光了,你若要叫他再咸,都不容易。从主的眼光看,这样的人,以后没多大用处,只能丢到外面被人践踏了;这样的人,也不能受世人的敬重(特别指将来大灾难时),只有被践踏。

是世上的光

另一面,主给我们看见:你们是世上的光。主解释说,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主用光来比喻祂的儿女,又用城来比喻祂所比喻的光。基督徒不能隐藏,你一作基督徒就像光一样;这一种光像城造在山上。十五节:“人点灯,不是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有的基督徒虽然是光,但是照不照呢?不照!他故意把光盖起来。所以你不但只是光而已,并且要照,当然你灵里贫穷时,你就照亮了;你饥渴慕义时,你就照亮了。

没有一个试炼是太大的,因为不是试炼你这一个人,乃是试炼主自己的那个生命。这生命被试炼时,就照亮了。为什么我们的灵里贫穷、温柔、哀恸时,我们就称之为光的照亮呢?因为我们的性情和所有的世人不一样,主留我们在这里,叫我们显出这些性情来,就照亮了世界。所以光应当放在灯台上,就是把它放在特别显露的地位上,以照亮你范围内的人。光是没有声音的,但能被看见,人从你口里听见的,是否和在你身上看见的一样?你能作见证,但人从你身上所看见的,和从你所见证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光要显出来,不必说话;不仅劝人,且要让人看见你是基督徒,和他们不一样。

十六节给我们一个命令。主说,我们这光应当照在人前,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你们的光”和“你们的好行为”到底是一件事呢,还是两件事?主把这个当作是一件事。你们的光应当照在人前,因为光照了,人才能看见你的好行为;光不照,你有了好行为别人也看不见。光的照出,是神的性情在我身上彰显出来,不是我自己。然而我们若仅是把好行为放在世人面前,人就把荣耀归给你。所以光照在人面前,不只是性情的彰显,还必须承认我们是基督徒,承认我们本来是怎样的人;要见证说:“我自己乃是一个罪人,不是义的人,是刚硬刻薄的人。”这样,当神的性情从你身上彰显时,就变作光照,人看见从你好行为上所发的光,就把荣耀归给神。所以我们平日需要在人面前有见证,对于我们和我们本来的情形有见证,那么当主的性情在我身上彰显时,就能光照人,定人的罪;人看见这好行为,就将荣耀归给天父,说:“到底基督徒不一样!”所以,我们非有口里对于主的见证和对于自己审判不可。

完全的律法(五17-48

到十六节为止是一段,从十七节到本章末了是另外一段,是山上教训的第二段,讲完全的律法。先谈十七至二十节,这是新约圣经中特别易受误会的一段。

解说几件事

1. 律法和先知是指旧约说的

头一件事:律法和先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律法和先知连在一起是指旧约这一本书说的(不是指十条诫命的)。我来不是要废掉旧约,乃是要成全。从主的眼光来看,律法和先知还不完全,主要来提高程度──使它完全。“成全”,是补它的缺失到完全的地步。“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律法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就是”二字在希腊文没有,“到”是“直到”,“废去”应译作“过去”。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过去,直到(希腊文用过二次之多)都成功了。“我实在告诉你们,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过去,直到都成功了。”

2. 律法要完成了才能过去

主的意思是律法要成全了才能过去。并不是律法不能过去,不过要到成全了才过去。直到都成功了,那么律法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如果律法有一点一画没有成功的话,到天地都过去时,律法还不能过去;但律法都成功了,那么天地过去时,律法也就都过去了。旧约里所记的,都是我们这个天地里的事。(只有以赛亚书中略提到一些新天新地的事。)在这天地都过去以前,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过去。直等到律法所有的话都成功了。所以这和安息日会根本不发生关系。这“律法”二字是缩短的说法,还是指旧约这本书说的。

3. 诫命不是十条诫

十九节:“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些(多数)诫命中最小的一条,……要称为最小的;……要称为最大的。”.这些诫命是指什么说的?Ⅱ.这些大的人和天国里小的人到底是谁?是甚督徒,还是犹太人?(在启示录七封书信中,主两次提到犹太人的势力要进到教会来。)

先说Ⅰ:许多人一读圣经,只要有“诫命”两字,马上就说是十诫;其实这些诫命并不是十条诫。主在本段经文内引过五个诫命:二个是十条诫,三个不是(333843等节)。所以这些诫命,并不是十条诫的诫命。

4. 天国里大的、小的都是指基督徒

再说Ⅱ。天国里,小的和大的是不是犹太人?也不是。读马太福音十一章十三节:“先知和律法,到约翰为止。”十二节:从施洗约翰起,天国传开来,努力的人能进去;再读十一节:天国里最小的比约翰还大。可证是旧约之外的人。所以,在天国里的人定规和约翰不一样,不是在旧约里的人。(如果在旧约里,则都比约翰小;但天国里的人,最小的比约翰大。)旧约到约翰为止,以后新约开始。最小的比约翰大,所以很明显的,天国里最小、最大的人定规不是旧约里的人,乃是指基督徒。这是把十一节合到五章来看。

5. 诫命是指主所完全的律法

那么,十九节所说的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它既不属于十条诫,那是否属于律法中的诫命呢?也不是!因为律法到约翰为止。所以,这些诫命是特别指主所成全的那些诫命说的,就是后文所说的:“只是我告诉你们……”。主在此不是注重没有被废去的律法的诫命(你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律法有它永远的价值;旧约所预言的话,要到天地都废去了才能了。但旧约里有诫命,主在此所补充的,是道德的标准。山上的教训为要提高旧约的诫命,不是要破坏旧约的诫命。

“废掉主所成全的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就是在行为上赶不上,但还教训人这样作,(在信仰上赶不上;虽然自己作不到,但还对人说这是主的话,)他就要作天国里最小的──但还比约翰大。底下说:凡遵行主所成全的诫命,又教训人,又遵行的,他要称为大的(是大,不是最大的)。所有的诫命都遵守,只有一条最小的漏掉(道理没有漏掉),就成为小的。

6. 是进天国的标准

二十节:主把上头的话都说了,特别在此指出何种人不能进天国:Ⅰ.不重生;Ⅱ.不回转;Ⅲ.义若不胜过;主说:“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文土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这就证明刚才的断案没有错,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律法的义(义的规律)。你们的义如果是照律法行了,还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还不能进天国。基督徒的义要比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高,则你的律法也要比他们的律法高。旧约的律法,是文士、法利赛人的规律,但“我告诉你们说……”,是更高的律法。山上的教训比摩西在西乃山所给的为高;我守山上教训的义,比文士、比法利赛人守律法的义为高。所以,没有一个不遵守山上教训的人能进天国;山上的教训,乃是进天国的标准。

十七节至二十节这一段经文的主要点,就是这二十节的话。这里是人进天国的问题,根本与得救、得赦、得生命完全没有关系。在这里所注意的乃是这生命到底有没有因主的命令、诫命而生长?诫命叫人里面的生命显出来;里面的生命长大就靠诫命的要求。马太福音五章的话,不是指得生命说的,乃是指生长说的;不是指基督成为我们的义说的,乃是指基督在我们身上所彰显的义。我们的义,要高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我们的律法要比他们更高才可以。律法的品质低,义的品质也低。而这更高更好的律法,就是主来所要成全的、所发扬光大的律法。

成全的意思,不是预言的应验,乃是进步;神的命令、诫命也是一直在那里进步。主来就是把神整个的旨意带到最高点去;不是把从前的废掉了,乃是要成全到最高的地步去,光大到完全的地步,这就是成全。幼稚的律法,产生幼稚的义;成熟的义,必须从成熟的律法出来。

胜过的义──成全的律法

二十一节起,就是讲什么是成全的律法。“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就是更完全的律法来了。不杀人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今天你们只做到不杀人,就别想进天国;如要进天国,标准要比不杀人高。神对旧约的人要求很低,对新约的人的要求高得多。“只是我告诉你们……”,这要求厉害得不知多少倍。只有山上的教训,才能产生出比文士和法利赛人更高的义,才能进天国。二十一节,主提起杀人的事,却没有提起十条诫中关于神的事;因为对于神的事容易滑走,所以提起人与人之间的事,容易抓住,不易滑出。“不可杀人”是十诫之一,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引自申命记,不是十诫中的话。杀人的意思是下绝手,在旧约里,若是最末一步没有作出,前头的许多恶言恶行,也许都作了,仍可不受审判。但主的话更严厉,不是废去律法说可以杀人了,乃是完全了律法;这一步──怒气出来──也定罪。从动怒到下绝手,中间有许多行为,如下表:

旧约──杀人

新约──动怒、人、恨人、轻视人、下绝手──都是杀人。

文士和法利赛人这许多事都可作,只要绝手不下。但今天从主的眼光看,从动怒到绝手,每一项都叫做杀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律法,只是一点;我们的律法乃是全面。主不是问说你末一步作了没有,地方是问说你起头了没有,你头一步动怒了没有。第一步动了,虽然没有作成功,但你已经杀了人,就难免受审判。

主对我们的审判,不是只审判末了的一步,乃是审判你的头一步,这和律法何等的不同。新约的诫命乃是对付从心头出来的意念。这一个是补充的、成全的律法,信徒只有守这一个完全的律法,你的义才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1.对弟兄的爱

二十二节:“审判”乃是当时犹太人所用的话,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吃官司”之意。“公会的审判”,是在耶路撒冷的审判,好像是我们最高法院的审判。“地狱的火”乃是当时的一种死刑,他们在欣嫩子谷把犯人用石头打死,用火烧掉。主就用这些不同的字分别罪行轻重作比喻。这里所注重的字都是“弟兄”,因为主特别要维持在弟兄中的合一。约翰一书三章十五节:“仇恨弟兄的,都是杀人的。”你不要以为拉加、魔利是严重人的话,在上海说起来不过是人傻瓜之意而已,但基督徒就不用这些话。神看在弟兄中的不和睦、辱、动怒,是危险得很的事。今天的怒气到明天会变作恨,后天就变作人。主定罪那些心里举动的谈话,是并在论杀人的一段里的,且说要受地狱的火。一面得救的是永远的,但另一面又“难免地狱的火”。所以在祭坛上献礼物的(这是犹太人所做最大的事),如想起有弟兄向你怀怨恨(因为你向他发过怒气、忌恨,也对他不起),你就把礼物放在坛上,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再来敬拜神。(山上教训有三个“先”──先求、先除去、先去同他和好。)和弟兄不和睦,就拦阻和神中间的交通;所以千万不要随便说话、随便人、随便责备人;主看所有不是出于爱的,都是杀人的。

“怀怨”也是严重的事。对某位弟兄姐妹,你觉得不对,不管这怀怨有道理,没有道理,你都要尽力去挽回。即或你有理由,你仍是杀人的人,你要去掉杀人的罪;如果你弟兄无理由怀怨你,是你弟兄有杀人的罪,你也要除掉弟兄杀人的罪。弟兄的罪,都是在教会中的罪;我们要除掉教会中每一个罪,神就可十倍、百倍的祝福我们。所以,弟兄和弟兄之间所有的怀怨都需除去,圣灵的流就能在我们身上。

二十三节的话相当重。对你怀怨的弟兄,有一天他的怨声要达到神面前去;这是我们祷告得答应的最大拦阻。弟兄对你叹一口气,使你十天的祷告都被拦阻了。在弟兄告你的“路上”,去和他和睦。人不一定能一直在路上,对你不满意的弟兄可能去世;只要一个不在路上,两人就无法和睦了,就太迟了。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路上,所以主在这里的话非常重要,就是:“赶紧与他和息。”主说要赶紧,就是时间不会多。“恐怕他把你交付审判官……”(这是比喻的话:审判官──主,衙役──天使,监里──外面黑暗里。)“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路上不能解决,在监里也要解决,总得要解决。所以因有主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的缘故,要爱弟兄,并不是太难的事。

2.贞洁与淫秽

从二十七节起,提到奸淫的事,这又是同样原则。性本来是自然的,是天然的要求;但在婚姻之外的,就不合法,就是奸淫。摩西的律法,指肉身有实际的行为,才是犯奸淫;但主的话像上面说的一样,奸淫乃是一段的事,不是一步的事。二十八节应改译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是有心的,不是无心的看见;是主动的看见,不是偶然的看见)妇女,为看去‘动淫念的’”。即为动淫念,所以去看,那么便是犯奸淫。这里分三步:Ⅰ.看见;Ⅱ.动淫念;Ⅲ.去看。主定罪的是ⅡⅢ。你看见一妇女有性的感觉,这不是罪;但因你有罪的感觉,而又主动去看时,这就是犯罪了。因心里起了情欲,只用你眼去看一看也是犯奸淫。不是第一次的看见,乃是第二次的看。从第二次的看见起,一直到用身体去犯,这中间全段的任何一步举动,都是犯奸淫。所以主所定罪的是心里的问题。你第二次去看,是你的心出了毛病。信徒对这事应非常的清洁,宁可残废而不污秽;眼看手动都不行。

性的感觉不是罪,婚姻也不是罪;并且性和婚姻都是圣洁的(太十九)。哥林多前书七章二节指出,神用婚姻来解决性。但有的人不能从婚姻来解决性,而且不能约束性时,就有马太福音十九章中的“为天国的缘故而自阉的”。所以一面要看见婚姻的圣洁,一面要看见奸淫的污秽。如要沾染污秽,则宁可残废,以求避免。

三十一节可附属在这事之下。有人犯奸淫,是藉休妻来犯的。结果她虽和别人结婚,但反倒犯了奸淫,因为她是你休了,叫她去作一淫妇。人若娶了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了淫乱的罪,因为是娶了你的妻子。这是主对离婚的看法。离婚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淫乱。

3.话语问题

马太福音五章三十三至三十七节讲第三件事:话语问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活在人面前的虽不可靠,但他们在神面前却不敢随便。这就是旧约的人可以起誓的原因。起誓和不背誓,为什么不好?起誓时固然好,但不起誓时的表现是怎样呢?所以这不是性格上的诚实,乃是行为上的诚实。起誓时,话语可靠;不起誓时,就不可靠。所以主并不是说起誓是错误的,乃是告诉我们起誓不够,起誓的诚实,不过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因为这样只在起誓时有效,不起誓时就无效。但基督徒若只如此,就不够作进天国的根据。所以主说:“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你们也不可指天起誓,因天是神的座位,不是你的;不可指地起誓,因地也不是你的;你也不能指耶路撒冷起誓,因耶路撒冷也不是你的;你也不能指你的头起誓,因你不能使你的头发变黑变白,就是说,你起誓都是白起的,你的头发也不会听你的话。

但到此还不能完全领会主为什么不许我们起誓,直到二十七节:“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就明白了。人若想进天国,对贞洁问题不能忽略;对忌恨问题、话语问题也不能忽略。话语要简单,话语的目的乃为表明事实。主把话语和起誓连在一起,就是给我们看见:基督徒就是说话,也用不起誓;起誓的存在就是谎言的存在。所以,基督徒不能有特别说老实话的时候,因我每一天都活在神面前的缘故,所以时时刻刻都像起誓一样可靠。是就说是,不必加进什么东西去;不必请天、地……来作见证;也不必说我是基督徒所以不说谎。平时人家不信你的话,所以要赶快说我是基督徒,以争取人家的信任,这也有起誓味道在内。所以应天天表现你说话的可靠,不必临时向人证明说可靠,不能把色彩放进话语里面去,也不该把话语放大或压制小了。(夸大其词和压制都是色彩。)

话语和事实越接近相同时,话语就越简单。最会说话的人是学习使话语与事实一样。如果话出来比事实多一点或少一点,你就已经走上谎言的路。你的话要简单,必须是在神面前受锻炼过的。记得:“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稍微改一点,你的话就是从撒但来的。用基督徒的口来说撒但(魔鬼)的话,那是非常严重的事,所以话语有这么大的关系。约翰福音八章四十四节说,撒谎的话是魔鬼说的。雅各说:舌头是从地狱里点起的火;谎言和不正确的话,是从地狱里来的。这种基督徒的义,不能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不能进入天国。

马太福音五章一至十六节是讲性格,从十七节起是讲行为。而这行为中:1.是对弟兄的爱;2.是贞洁;3.是话语。一个基督徒要想在主面前学得好,总得在魂上注意心思,在身体上注意舌头;这二种都是撒但特别工作的地方。所以保罗对弟兄说,不应说谎言(西三9;弗四25)。基督徒说谎是可怕的事,因为谎言把你放到国度之外。

4.基督徒的反应

马太福音五章三十八至四十二节谈到第四件行为,这在《初信造就》中已替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基督徒的反应”。我们作人一天到晚充满了反应。人家动了,我也动了;不是我主动,我是因他而动。主的这段话并不是对世人说的,不是对国际政治家说的,主在此不是教政治学、经济学,而是讲信徒个人在地上所走的一切道路。旧约的命令是:“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被人流。”这是政治。但我们基督徒不是政治家,所以这段话所说的反应不是指普遍的世人该怎样,乃是指基督徒个人该怎样。不是把这反应心用到国家中去,国家所用的是律法;政治是按律法而运作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你敲掉我的一个牙,我也敲掉你一个。第一个敲掉是罪,第二个敲掉不是罪,乃是公义;但这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抱这样态度的人不能进天国。先人的和后人的都在天国之外。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的人是“不要与恶人作对”。接下来连讲三个比喻。即使所有我们的反应是公道的、公平的,但还是不能进天国。求以眼还眼的人,是求公义的人,但这是文士和法利赛人作的事,是世界的人所求的,不能进天国。基督徒的义,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因为我们里面有一个生命,这生命第一次伤害人不肯作,第二次伤害人的也不肯作。世人争的是谁先打,第二个打的是自;连杀人也称自。基督徒的这个生命不是不先下手的,乃是不下手的里面根本没有那个东西。叫你先打不会打,叫你后打也不会打,根本没有那个打人的性格。基督徒的生命是基督的生命,叫他主动下手固然不能,叫他反应的下手也不能,所以这根本是世界上的人办不到的。这根本不是一种主义、运动或政治的方法,乃是基督徒个人遇见事情的反应。

“主脸、右脸……”这不是人所能作的,就是有人这样作了,但心里想:“将来在主面前算帐”,那也等于没作。“主脸、右脸……”是里头没有忌恨。里头的反应不是一用就完了,不是忍耐用完了;乃是我里头所有的爱,比你里头所有的恨还要多。我比你多,你说一里,我能二里;你要里衣,我能外衣。意思是人家作不到,我们还有办法,我里头还有的是,还强过你所能作的。这就是基督徒。我的反应是世人所没有的反应,比忍耐还要多,没有人能试我把主的恩典用光了。事实上不是神要试炼你,乃是神要试炼祂自己,已给你看见主住在你里面能作什么事,祂能供应所有的需求,并且还有得多。人总不能把我掏空了,里面的情形总比外面的试炼多一层,这叫基督徒的反应。

这不是抵抗,也不是不抵抗。人打我右脸我不动,我把主脸转过来,这不叫“不抵抗”。主不只没有传抵抗主义,主也没有传不抵抗主义;乃是说你里面有一个反应,这反应比人的凶恶更大,这是因为里头有超越的力量,是世人所没有的。没有一种人比这种人更积极、更有力量,这是全世界最有力量的人,因他最能约束自己。不要以为这是软弱的表示,我们很难遇到这样刚强的人,刚强到一个地步,连他自己也不顾。所以什么叫做基督徒的反应?人家动了,我们就反应,我们的反应是连自己也不顾了。

这三件事的比喻:里衣、外衣是指我们对世界的物质必须放下;脸面被打是特别指人的荣耀被对付;一里路、二里路,是特别指自由的问题,你要迫我去走你的路,这是人的自由彼妨碍,而认识神的人能不顾自己的自由。

神的要求比恶人的要求更高。恶人只要求我们的右脸、里衣、一里,但是神的要求是右脸和左脸,外衣和里衣,二里路。神的要求比人多一倍。恶人的要求容易对付,神的要求不容易对付。不管人怎样对待,他总不会过于神所要求的,所以许多问题的产生,也都是因为我们和神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你在神面前若有彻底的奉献,那就是所有人都来要求你,你仍觉得这要求比神的要求差得多呢!

反应是非常快的,反应的意思是“人”的动作,“我”怎么做。反应没有工夫思想,连回去祷告都来不及,它容纳不下你的等候、你的考虑。这比其他许多种的义更进步,更需要你在神面前彻底学习;不然,你记得时是主脸过去,你不记得时是左手过去了。所以你必须在神面前有彻底的奉献,等到有了事情发生,这种连没有思想的反应都是对的。我们在神面前要蒙恩到一个地步,连没有考虑的反应也是对的。这一点非在平时有彻底的奉献和相信不可。

末了,四十二节:“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这是总结的话。“你不能把每一件东西给人,但你能给每一个人。”这是一位弟兄说过的一句话。要达到这样地步的人,要在神面前毫无保留,也要仰望神的保护。这些事能扩充我们的度量;你多做一次,你就多扩大一次,藉此,你就起首没有一件世上的事物能拉住你。

罗马书十三章四至六节的话里所说的“他们”,或都是指世上有权柄的人。罗马书十三章和马太福音五章的话,都是指基督教应秉持的态度而说的话。对于基督徒个人,是凭马太福音五章;对政府制度,则是凭罗马书十三章,而不是马太福音五章。我们不相信混乱不法或无政府,我们信约束,信管理;这是告诉我们国家和政府该怎么办。但马太福音五章是指出基督徒个人该怎样作门徒。个人的门徒在地上遭遇事情时该怎么办?不是忍受,乃是把主脸再给他;人逼我走一里,我能走二里;人要里衣,我能把外衣也给他。山上的教训从来不是对教外的人说的,也从来不是拿来当政府管理的原则。“你”,完全是个人的,丝毫和制度、法律不发生关系,完全是基督徒个人的事。

5.爱仇敌

马太福音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八节:这是山上教训第二段的第五件事,说到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仇敌。四十三节这句话的上半句是旧约中有的,下半句──“恨你的仇敌”──是旧约中没有的。

主这样说时,一面引旧约的话:“爱你的邻居”;一面引当时拉比的话:“恨你的仇敌”。这下半句是当时的拉比们添进去的,主在这里特别要更正当时拉比的教训。

四十四节:这是基督徒在世界里基本生活的态度,就是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这不是指优待,乃是指从心里头能爱他。你优待一个人,若心里没有爱,你就没有遵行主在这里的话。

“爱”在希腊文里有两个意思:1.phileo{,用人的爱来爱。2.agapao{,用神的爱来爱。人有爱的性情,但这个爱是受环境的支配;因对方有可爱的地方,你才爱他。所以是相对的,是受对方支配的,不是自主的,不是自己支配的,不是主动的爱;这是世人的爱。但是神的爱不一样,它不局限于对方有无可爱的地方或可爱的理由,它不受对方的支配,也不受对方的影响;就是罪人,也是爱你;你就是咒诅祂,祂还是爱你;它是完全主动的。你不能叫他多一些,或大一些。

神的爱的力量,在神自己里面。今天神给我们的命令,是像他自己的爱一样。爱的原因在自己里面,不在对方里面。这一个生命是爱,所以不能不爱;在我里面的生命发出来的就是爱。因这缘故,所以我们爱我们的仇敌。如果你的爱是伊甸园传下来的爱,你就没有办法爱仇敌。神的爱充满你时,爱弟兄固然是容易的事,爱仇敌也是容易的事。主已把这一个爱摆在我们里头,所以就命令我们要爱仇敌;这里头的力量能够超过人一切的可恨与讨厌。

你能爱仇敌,所以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文士和法利赛人只能爱邻舍,拉比的教训加上一个恨仇敌;但主的成全律法是爱仇敌。天国比所有的国好,这国里的人也要比所有国里的人都好才可以;必须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才可以。世界上没有人能有力量扑灭神在我心里的爱。这爱能吞灭仇敌,没有一个仇敌站在神爱的面前而能存留的。你只要给它一点机会,神的爱就从里面出来。

有爱而没有祷告过,那爱不可靠。里面有爱,外面还得在神的面前为他祷告,求主赦免他,求主不在今世报应他;也不在来世报应他,求主赐福给他。当你为逼迫你的人祷告时,你就要发现神的爱充满你;你就要发现你能爱他。所以不停在爱上,乃是要再向前一步的为他祷告。不是祷告叫他和你一样,乃是要神祝福他。“这样就可以做天父的儿子”,这样就说明你是神的儿子,祂的生命的确在你里头。

做神的儿子,必须是神所生的人,但是你像不像?你有了生命不错,你的生命若能胜过对仇敌的仇恨,你就能被称作是神的儿子(五9)。换句话说,你之所以被称为神的儿子,是因为你有像神那样的爱。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日头要照,是因为它自己要照──都是好人,它固然照;都是歹人,它还是照。照的动力在日头里面,不是在人里面。神的爱是不受影响的,不因人的缘故而改变。主再用雨水作比喻。不论是否义人,雨总是下降,雨随自己的意思而下降,不是随义人或非义人的缘故。爱的力量就在爱里面,所以好人歹人都爱。神这样,你也是这样;这才能称作神的儿子。

四十六节:人家爱你,你也爱他,这样有什么赏赐呢?不要说文士和法利赛人,连税吏也是这样。税吏是当时最贪财的人,他们虽不好,但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这样作没有什么赏赐。这里就用得十字架了(五12,六章都有)。

所以,山上的教训是对付赏赐,不是对付恩赐。恩赐是指罪人在神面前凭神恩典白白得的;赏赐是已经得恩赐蒙恩得救的人,因好行为特别使神得荣耀,要在国度里给他赏赐。永生是绝对凭恩典和信得到的,但天国绝对是凭赏赐和行为得的。你爱人,但主问你:你爱那爱你的人,有什么赏赐呢?你只能回有答说,没有。

四十七节:这里说到弟兄和非弟兄的关系。你请弟兄的安是好的事,但如单请弟兄的安,你比人有什么长处呢?你和外邦人没有两样。这里的外邦人特别是罗马人──压迫人的罗马人,他们也请他们自己人的安。“长处”在希腊文是“更长”之意。主为何用“更长”?因为这是与这段圣经的第一小段“胜于”相对。必有更长的爱,才有胜过的义。胜过的义到了这里就变成更长的爱。

奥古斯丁说:“世上有三种层次的人:当中的一层是人,他们是以爱报爱,以恨报恨的人;比这低一层的是鬼,他们是以恨报爱的;比人这一层高上去的是神的层次,他们是以爱报恨的。”神呼召我们活出神的儿子所活出的爱,所以主在最末了说:“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把天上的父作标准,是何等高的标准!不只要我们像祂,还要我们完全像祂。坐在宝座之上的生命如何能不垮,在我们里面的生命也照样能不垮。我们如果和世人一样,天国就根本了了。至少要人觉得我们像外国人,和他们不一样。如果你在这点上失败了,你在别的事上得胜就没有用。── 倪柝声《马太福音透视》

 

 

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