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使徒行传第六章

 

17
管理慈善事宜的七位执事
  在政治上有势力的人,通常会压抑发怨言的少数人;此处* 使徒则将整个制度交由受冒犯的少数人去处理。我们今日可能称这样的处理为「确认行动」,而这则是历史上的头一个例子。

1 有些学者认为,这里的「希腊人」(NRSV)只是讲希腊话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但是巴勒斯坦大部分的犹太人都会讲两种语言,而希腊文可能是大部分耶路撒冷人的第一语言。更可能的看法为,这节经文是指 * 散居地区的犹太人,他们在耶路撒冷住下来,而不是指巴勒斯坦犹太裔的本地人。
  圣经命令要照顾寡妇,若是家人不在身边,她们便没有维生的来源。犹太教对这项责任很认真,与 * 外邦人的文化截然不同。可是,由于一般人认为,能埋葬在以色列是项功德,所以许多外地的犹太人会到故乡来度晚年,死后便留下寡妇。(巴勒斯坦的 * 拉比最后更提供了神学理由,鼓励人移民;根据一个流行的传统,死人只能在以色列* 复活,因此,在别处死的义人必须在地底下一路滚回以色列,而大家认为,那会是很不舒服的经验。)
  因此,耶路撒冷外地来的犹太寡妇比例特别高,当地没有足够的犹太 * 会堂(六9)来管理,充分供应所有寡妇的需要。耶路撒冷城里的这个社会问题,也波及了* 教会。

24 在后期的巴勒斯坦犹太教里,慈善捐的分配成了一个职位。由于要取得公信,所以任职的人有好名声非常重要;参:提摩太前书三7的注释。* 旧约曾有先例,百姓自己选择分配的人,再由领袖加以认可(申一13),而据报导,* 爱色尼人的领袖常是推选的。

5 由墓碑可看出,无论父母或祖父母曾否住在犹太地以外,许多耶路撒冷人都有希腊名字。不过,即使在罗马,使用希腊名字的犹太人还不到百分之四十,而 * 使徒中只有两位有希腊名字。这七位都有希腊名字,显示他们是希腊人(六1)所熟悉的人,可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犹太移民,从外地迁回巴勒斯坦──因此是受冒犯的少数人中的成员。甚至其中有一位是 * 归信犹太教的人──从前是 * 外邦人,后来归入了犹太教;许多这类人士住在安提阿(参十一19)。

6 在旧约里,按手表示祝福(使徒时代仍偶尔可见),不过这里的概念似乎是按立,如民数记二十七1823(参十一25),类似后来称为 semikah 的按立 * 拉比之模式(参:提前四12;提后一6)。(拉比只在献祭和按立学者时,才行按手礼。)若是如此,便表明 * 使徒认为他们的朋友所担任的社会福利工作十分重要。

7 虽然大多数上层阶级的祭司是 * 撒都该人,但是其余一年才到耶路撒冷来几个星期、比较穷的祭司,却不是这等人;有些祭司甚至是 * 法利赛人。祭司在* 昆兰社群里的地位很高。祭司并不代表某种理念或经济地位,而他们在此处的皈依,显示基督徒已经深入到圣殿人士的内层结构,至少已进入在那里事奉、属较外围的祭司圈中。
8~七1
司提反被捕
  虽然耶稣吩咐门徒要向 * 外邦人传福音(一8),但 * 使徒一直留在耶路撒冷,直到十五章2节。未来的盼望反而系于耶路撒冷 * 教会里面具双重文化的那一小群人。路加从那少数人当中举出两位领袖为例子(六5):司提反(第七章),和腓利(第八章)。

910 比起 * 教会中希伯来人的一边,司提反和他的希腊同乡对当地犹太人的敌意感受更敏锐(参六1的注释)。耶路撒冷有许多 * 会堂(不过还未达到后期传统的四百八十间),包括这里提到的一些。考古学家找到了一个献堂石碑,是「* 自由人的会堂」,他们的祖先原是罗马的奴隶。(在希腊罗马社会,这类人属于特殊的一种阶级;犹太教把他们列为比 * 进教的外邦人更低一阶。)后期资料证实,亚力山太和基利家都有会堂;基利家的首府是大数,保罗的故乡。还有一些有大批犹太移民的古城,各夸拥有不同的会堂。

11 由同侪来审判(在地方法庭担任法官),似乎更为理想;由同为希腊同胞的人提出批评,比不太认识司提反的人会更有分量。这里的「亵渎」不像后期专门的用法,指读出神的名字,而是较一般的用法,指对神执意不敬。

12 * 公会在处理司提反的案子时,一定不会对他有利;犹太的律法规定,谴责之前要先提出警告,不过,公会已经对这个运动的领袖发出过警告(五40),从此以后,公会就要采取行动了。

1315 古人认为,在神明面前凭祂的名起誓后却作伪证,会得罪该神明。若被人发觉是伪证,会被处死(申十九1819;罗马法亦然),不过在这里,司提反在回答大祭司的质询时(七1),似乎承认了指控的一部分。他赞同 * 律法(参:他在第七章大量的引用),但是从某个角度而言,可以说他反对圣殿(七章)。犹太典籍称赞那些为保守圣经传下来的祖先传统而受苦的人;维护这传统的人,会认为司提反乃是背道。在审判的时候,控方先发言。
——《圣经背景注释》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