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歌罗西书

265.哥罗西在何处?
“歌罗西”(COLOsSAE)在亚西亚境内,原属弗吕家区,古时为弗吕家区的一个大城。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HERODOOTUS说,歌罗西大城居民众多,建筑物拥挤,梅安得(MAEANDER)河支流莱苦斯(LYCUS)河从城外流入,经过城下隧道,然后在城外一里处再度出现。该城南离一高达7200尺的革母山(CADMUS)九里。古时有大道由以弗所通至东方的伯拉大河边,歌罗西城为必经之地,该大道由山上的隘口通过,因此有重军把守。纪元前481年,波斯王薛西(XERXES,即亚哈随鲁王,拉四章6节。亚达薛西王则在其后)曾进兵亚西亚境,欲攻希腊,但止于歌罗西。纪元前4l0年,古列王亦曾进兵至此而回。
歌罗西与老底嘉同为黑羊毛产地,附近山中亦产成为染料的化学原质,因此商业繁盛,来往的商人众多。纪元前120年至纪元后200年间曾多次大地震,最后在纪元后64年一次大地震中,歌罗西全城被毁,以后重建,但商业渐衰,起而代之者是老底嘉城。
歌罗西最初属吕底亚(LYDIA)王国统治,以后则归别迦摩王国。纪元前335年被希腊王亚力山大远征波斯时所征服,开始接受希腊文化。纪元前200年由叙利亚王所管辖,叙利亚王安提阿库(ANTIOCHUS)把一部份歌罗西人迁徒至巴比伦,又把二千户犹太人迁至此地,于是犹太教亦影响了此城的居民。
歌罗西与老底嘉及波立三城鼎足而立,歌城位于东,老城位于西,希城在北方(参圣经地图6)。歌城离老城不过三十余里,因此两城居民时有来往,保罗写此书信时曾请他们问候老底嘉信徒安(西四章15节),又告诉他们要把这书信交给老底嘉信徒阅读,而且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16节),又说以巴弗为此三城的教会多多穷苦(13节)。可见三城居民关系密切。
罗马帝国征服亚西亚后,由歌罗西通往别迹摩的古时大道改由城西的远处经过,因此歌罗西日渐衰落,变成小城,但开始有罗马军队在此驻守,于是歌罗西人也接受罗马的政治思想及种种迷信。
纪元后1720年歌罗西被大地震所毁,至今已不复存在,土耳其人在此城西重建一城名“但尼斯理(DENIZLI)”。
希罗多图于纪元前484年生,为有名希腊史学家,在波斯统治时期生于小亚西亚,其名著有波斯之战。

266.歌罗西教会由谁建立?保罗曾否到过歌罗西?
一、有人根据本书二章1节所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并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数语,来断定保罗未曾到过歌罗西,所以歌罗西教会不是保罗所创建。
在使徒行传的记录中,并未提及歌罗西或老底嘉,可能因为当时歌罗西是个小城,不在保罗广阔的布道旅程之内。假如保罗与这教会的建立有关系,使徒行传应有提及。
保罗写信给一位歌罗西的信徒腓利门时,曾告诉他要为他预备住处,因为保罗准备在出监狱后到歌罗西去(门22节)。显见保罗以前未曾到过歌罗西,只希望去一次而已。
二、但亦有人相信保罗曾到过歌罗西,而且在该处传过道。因为歌罗西是属古时弗吕家区,使徒行传十八章23节说保罗曾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一带地方,坚固众门徒。可见他曾到过歌罗西(参徒十六章6节)。使徒行传十九章10节则说保罗曾到以弗所有两年之久,叫一切在亚西亚的人都听见主的道。歌罗西是在亚西亚境内,当然亦不例外。保罗既有两年之久在以弗所,相信到歌罗西和老底嘉去一次,也很有可能的。以弗所只距歌罗西约一百里。
保罗写信给歌罗西信徒腓利门,是用极好朋友的口吻,保罗也认识腓利门的太太亚腓亚与儿子亚基布和他家中的教会,可见保罗一定曾在歌罗西住过相当时日,才与他们有深厚的友谊。
至于说,本书二章l节所说“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一语,可能指那些后进的基督徒,即以后加入教会的人,都没有机会见过保罗,并非指歌罗西教会创建时候的信徒。这节圣经也可以这样念:
“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是何等的尽心竭力,为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也是如此”。这样念,便不会误会保罗没有到过歌罗西、与歌罗西的信徒一个也不认识了。
以上二说,均有人采用,但如果在使徒行传中要找一处明文来证明保罗到过歌罗西,则有技穷之感了。
至于歌罗西教会的创立,多数解经家认为是以巴弗的功劳,可能以巴弗在以弗所听保罗布道而得救,于是把福音带回歌罗西城去,然后成立歌罗西教会。
但如果歌罗西教会是在保罗首次出国传道时所创建,则歌罗西人以巴弗可能是保罗委派作该教会的传道人。另外还有一位是腓利门的儿子亚基布(西四章17节;门l节),也可能是歌罗西教会的传道人。
但是也有人说,当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罗马帝国各地到耶路撒冷去旅行或经商的人有十五种族之多,其中也有弗吕家和亚西亚人(徒二章9一10节),可能他们当时已经把福音带回弗吕家及亚西亚去,歌罗西也在内了。

从本书四章9节获悉阿尼西母是歌罗西人,而阿尼西母又是腓利门的奴仆,因此断定腓利门是歌罗西人。

267.保罗为何要写歌罗西书?
保罗写歌罗西书,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驳斥那些侵入教会的异端,另一方面是要高举基督。有些解经家把歌罗西教会所遭遇的异端分为三种如下:
一、犹太教的律法派。他们在保罗所到之处不断引起麻烦。他们虽然信耶稣,但仍主张要守摩西律法和行割礼(参阅加拉太书难题研究)。他们也在歌罗西教会散布这些律法主义。所以本书二章分别题及割礼、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等这些被保罗称为“影儿”而非“真实”的事,是“预麦”而非“本体”。不过,可能在歌罗西的犹太律法派是采取“混合主义”,他们和那些希腊人的“智慧派”和本地人传统的“敬拜天使”主义结合为一,但每一派人士则强调自己所注重的为更重要。
二、弗吕家人传统的“敬拜天使”主义。这些已有数百年甚至千年的主张是这样的:
他们认为创造之主是“圣”的,但所造出来的物质是“恶”的,一位圣洁的神怎能直接创造罪恶的物质呢?所以神先要创造一些天使(或说“分神体”),而且分出许多阶级,一级一级的产生下去(或说分神体的连续分裂)。到了最低级的天使时,才由这些最低级的天使去造出万物。这样,圣洁的神达到了他创造万物的目的,而又不使他的圣洁受污损。所以,世界万物是由多种天使分工合作去管理和保护的,人们因为终日与物质接触,所以要求天使们保护,才能脱离罪恶和获得平安。基督则为许多天使中最高者。因此,敬拜天使是重要的一种信仰。
保罗警告他们说:“不可让人因着故意谦虚和敬拜天使,就夺去你们的奖赏”(二章18节)。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只有一部份歌罗西信徒受这种主义所影响。因为下文有“这等人”一词,他们是故意如此做,而自高自大而已。
三、希腊人的智识派。保罗称这些人的主义为“花言巧语”、“理学”和“虚空的妄言”,又称之为“小学”(二章4、8、20一21节)。他们自称获得特殊的智慧,被希腊人称之为“唯知主义”或“知识主义”(GNOSTICISM),或直译为“诺士的斯派”。他们有很多错误的信条和神秘的理论,加入这派为会员的人也要守秘密的条件,他们认为得救不是单靠相信基督,乃在乎获得最高的知识。
保罗在本书中可能是用讽刺的口吻针对这些搅扰教会的知识派。所以他说这些人“使人徒有智慧之名”(二章23节),智慧原文为SOPHIA(ooO*)。又说“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oodi*)(一章28节),后来又说把“所积蓄的一切智慧(ooQta)知识(原文为6NnSIS,yu而【Q,都在他里面藏着”(二章4节)。保罗希望歌罗西信徒重视“属灵的智慧和悟性”“满心知道神的旨意”(一章9节,“满心知道,,原文是二个字EPIG N-OSIS[*一yUlxjo【C与下文10节“多知道”相同)。
保罗一方面驳斥这些异端,另一方面则高举基督。他在第一章说,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一章15节),同时又说万有都是靠他造的,不是由天使们造的。在第二章则说基督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二章10节),应受崇拜,同时因他的救赎已将一切“后事的影儿”废去(17节)。在第三章则题及基督与我们信徒生命关系的密切(4、15、22节)。

268.本书与以弗所书有何关系?四章16节所说“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是何书信?
一、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中的教义与教训有许多相同,乃是一件不能否认的事实。
比方:以弗所书所题及的神秘的“掳掠了仇敌”的教义(弗四章8节),在歌罗西书则说得更详细:“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西二章15节)。
以弗所书一章23节又是神秘难解的一件事“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在歌罗西书一章24节则说,保罗要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以弗所书的十架和平论(二章16节),与歌罗西书同(一章20节)。
以弗所书的与基督同活、同在天上(二章5一6节),与歌罗西书所说互相辉映(三章1一2节)。
又关于伦理问题,即夫妻、父子、主仆间的关系,则差不多完全一样。
读者自己可以将两书作比较式的阅读,便会觉得这两本书真是一套“姊妹书信”了。
因此,有些解经家便认为以弗所书为一封地区书信的见解不能成立,理由是:如果以弗所书是一封地区书信,亚西亚各教会均可阅读,亦均曾阅读,歌罗西教会的信徒也一定读过以弗所公函,保罗又何必在写歌罗西书时重复以弗所书的教义与教训呢?
不过,以弗所书与歌罗西书是有不同的主题的。
以弗所书是注重基督与教会的种种关系,像丈夫对妻子说话,歌罗西书则注重基督为教会元首的种种情形,像校长对学生发言。同时,在以弗所书并无有关对异端的驳斥,在歌罗西书则充满驳斥异端的口吻,已如上述。以弗所书并无问候朋友的句子,歌罗西书则甚多(四章)。
二、至于本书四章16节所谓“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一般的见解认为是上文所说的那封以弗所公函。也有人相信是保罗另外写了=封“老底嘉书信”,不过书信甚短,或价值不高,未被列为新约经典。天主教的圣经在马丁路得改教前竟有老底嘉书在内,可能是后人伪造的。
亦有人相信所谓老底嘉书信是另外一位信徒写的,可能是彼得或别人,该信对亚西亚教会有益,已传到老底嘉,保罗劝勉歌罗西教会也要念该书信。
不过,约翰充军到拔摩海岛时所写给老底嘉教会的书信,不可能是保罗所指的这一封,因为约翰写老底嘉书为时甚晚,保罗早已为主殉道了(启三章14一22节)。
教父耶柔米则认为老底嘉书信被拒绝列为新约圣经,是有理由的。后人猜想该书中的理论或不合每一时代的需要。
又有人说从老底嘉的书信是老底嘉信徒想念保罗而写给保罗的书信,保罗要歌罗西信徒去阅读,以激发他们爱护保罗的心而已。
虽然多数人承认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是以弗所书,不过无圣经.明文足以支持这个被公认的说法而已。

269.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这些话如何解释?(西一章15节)
这节圣经是保罗针对在歌罗西教会的异端而说的。他们不高举基督,反倒要维持摩西的律法和敬拜天使。所以保罗在这里先把基督的身份与地位加以说明。
一、基督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神是灵,无肉眼所能见之“像”。当神创造亚当时,是照着他的“形像”而造,这“形像”实指人类带着神的“性情、荣耀与永远”而言(参阅腓立比书二章6一7节的研究),道成肉身的主耶稣乃是世上表现神的属性(性情)、荣耀与永存的事实。所以约翰说:“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章18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四章6节说:“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这节圣经解释了耶稣在“山上显像”的秘密。耶稣本来是神,但因道成肉身后,神本来的荣耀为肉身所隐蔽,现在在山上向门徒显出神的荣耀。神的荣耀从耶稣里透出来,使人看见他脸面明亮如太阳,衣服洁白如光(太十六章2节)。正如强烈的灯光透过幻灯片,显出幻灯片内本有的图画一般。
希伯来书作者则说:“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章3节)。这里“真像”一词,原文与歌罗西书所用不同,但意义可以彼此解释。希伯来书一章3节的真像为CHARAKTER(xaf)QlCr加)原意为“雕刻”、“印记”、“与原稿完全相同的文字”。歌罗西书所用的为EIK ON(Jx如)原意为“形像”、“模样”、“代表君王的货币刻像”(参太二十二章19一21节该撒的像)。基督为神的完全代表,把天父的一切丰盛都表彰出来。所以主耶稣自己宣布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十四章9节)。“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一章1节)。
保罗说这句话的动机是要让那些宣传异端的人晓得,基督是神的代表,是与神“为一”的(约十章30节“我与父原为一”),他并非与众天使相同,也不是被造的。
二、那些宣传异端的人说:“基督也是被造者之一,与天使及人类相同,不过基督是最先被造者,或说是在被造群中的第一名而已”。但保罗说:“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请注意这两者的见解是完全不同的。保罗的意思是基督不在被造者之内,乃是在被造者之外,他不是与被造者地位平等或是占第一位,乃是高于一切被造者,与神平等(腓二章6节)。
在这里我们要从原文找到这节圣经的真正意义。中文译为“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的话与原文的原意不同。英文译为THE FIRSTBORN OF EVERY CREATURE意即“一切被造者的长子(或首生的)”,并无“在……以先”等字样。原文则为PR OTOTOKOS(长于或首生的)PASES(一切)KTISE OS(被造者)(ⅡllpOJr orofc0℃na刚《fcrcGEItJU。
这句话直译应为“是一切被造者的长子”,然后保罗在下文解释说:“万有是靠他造的”,不是以基督为被造者的第一名,而其它的被造者则挨次排队的列在以后,保罗又说:“一切都是藉着他造的”,不是与基督一同为被造者。保罗再加上一句“又是为他造的”。万有被造,其目的是“为基督”,显然地基督不在一切被造者的行列中,他有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非任何被造者可比。
那么“首生的”、或“长子”到底何意?
希伯来书一章给我们很清楚的解释:
①基督远超过天使(一章4节)。
②神的长子(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神的使者都要拜他(一章6节)。
③神从来未曾对任何一个天使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只有基督是神所生的儿子(一章5节)。证明基督与天使的地位完全不同。天使也不能排在基督的第二位。
④天使是救恩的服役者,基督为救恩的主人(一章14节)。
基督在天上时为“独生子”,但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之后便成了“神的长子”,因他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章10节)。
所以保罗在歌罗西书一章18节也发挥了这点真理,即主耶稣“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这里“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一语,中文圣经译得不妥,英文是THEFIRSTBORN FROM THE DEAD,直译为“从死里复活的首生的(或长子)”。原文为PROTOKOS(长子)EK(从)TON(那些)NEKRON(众死者),直译应为“从众死人中首生的”或“从众死人中的长子””(原文并无复活一词在此句中,加译“复活”一词,不过是要使原文意义清楚一些)。但保罗到底在这里是想到“死人复活”呢,还是想到“一切人类都是在灵里已死的人”呢,还待研究。保罗在以弗所书二章1节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曾表示未信耶稣的人是“死人”。
因此,在歌罗西书一章的这一句话,如译为“他是从众死者中复活的长子(或首生的)”实无不可,意即,基督是在一切被造者的“长子”,他是一切的元首,在凡事上居首位,一切天使及人类均不能与他的地位并列,他高于一切。所以人们不应崇拜天使或任何人,只应崇拜基督。
第3世纪的阿利乌(AREUS),是亚力山大的传道人,他根据保罗在这里所说的“长子”一词,宣布基督也是被造的,低于创造之神,并非亘古常在者。纪元后325年在尼西亚(NICAES)大公会议中宣判他的理论为异端,禁人采用。

270.保罗如何能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章24节)
关于这点真理,保罗只在此处题及。有些读者误会以为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救赎世人所受的苦难尚未完全,要这位伟大的使徒去受苦来补满基督的缺欠。事实上,基督在十字架的苦难已完全,不需要由任何人的苦难去补充。
首先我们要明白希腊文有两个不同的字表示患难或苦难,一个是身体的受苦与情感的痛苦,原文为PATHEMATA(na6h[Lara),另一个是精神或说理智的痛苦,原文该字为THLIPSIS(肌…《),这字原意为“狭窄”、“压迫”。保罗在这里所用的“患难”乃是这个“理智的苦难”,指基督“在工作上与使命上的苦难”而言,并非指基督在十字架上身体所受钉死的苦难。
明白这字原文的真正涵义后,我们便容易解释这节圣经的疑难了。那就是基督在世上为传道受苦只有短短三年半的时间,他完成他那头一段的工作,便升天去了。继续这圣工的便是众使徒,然后是由每一时代为他工作的人去逐步扩充他的圣工,而每一时代每一位神的仆人在为主工作时,都会受到若干“逼迫性的苦难”,这一切的苦难乃是在基督的苦难中有了份,直至基督再来时,这一切苦难便要完成,再没有人会为基督受苦了。
又,原文“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一语,并非说基督有“缺欠”,亦并非保罗曾“补满”,这句经文颇难翻译。“缺欠”一词原文为HUSTEREMA(。or一*。)即“未填塞之处”、“未补上之处”或“未写之字”。而“补满”一词原文为ANTANAPLEROO(avravall*p*)指“相对着去加上”、“相对着去填上”或“对着空位而坐上去”之意。
保罗借用当时希腊儿童在小学校念书的情形来描写这件事。当时小孩子学作文,教师在纸上先写句子的前一半,后一半让小孩填上去,来完成一句句子。教师首先写上一半或几个字,余下的有待学童去完成。并非教师不会写完该句子,乃是让学童去学习作句,与老师一同完成之。
保罗并非已经“补满”基督的患难“缺欠”。“满”字会使人误会,保罗只是“填上未填之处”;而“缺欠”并非亏欠或不足,乃是基督所留下来“未填之字”而已。
所以保罗在这节的前面说:“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意即有机会“填上基督所留下的空处”,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并非痛苦的“忍受”。一个学童能把教师所未写之下半句写完它,而且写得正确,乃是一种享受也。
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23节曾题及“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一语,该处的“充满”(PLEROO,n切p*)乃是自动的充满,有发展、扩充、渐渐到达高峰之意(参该处的难题研究)。但保罗在歌罗西书所用的“补满”则是相对的,被引导的,学徒练习的“填上”。以弗所书的“充满”是以基督为主,教会是“被充满的”,歌罗西书的“补满”是以基督为领导人,教会是跟随者,去完成基督留下来未竟之工。

271.“理学”、“虚空的妄言”和“世上的小学”是指什么而言?(西二章82021节)
一、“理学”即“哲学”,哲学一词英文为PHILOSOPHY是从希腊文PHILO8OPHIA(匈Aodo中m)一词而来。该字由PHILE O(*人*)情感的爱,及SOPHIA(aodi a)(智慧)二字合成,即“喜爱智慧的理论),使徒行传十七章18节有学士一词,原文为哲学者PHILOSOPHOS(叭入6aodioQ,除此两处经文外,圣经他处并未用过此字。
保罗在此所指是那些搅扰歌罗西教会的异端而言。显然地,这些披着漂亮哲学外衣的骗术要贬低基督的崇高地位,他们好像用小学的ABC课程来冒充大学的高级学问,所以保罗由9节至15节这一段把基督高举,高举到这些传异端的人,无可置喙。
当时所谓“哲学”(理学),实在是一种错误、或偏于某一方面的人生观。有些哲学之士把人生看得太悲观,有些则放纵自己来尽情享乐,过犹不及,以致人们无所适从。歌罗西教会受这些错误思想与言论的迷惑,所以保罗警告他们:“不要被这些虚空的妄言所掳去”。“虚空的妄言”一语是指上文的理学而言,“妄言”可译为“欺骗”,原文APATE(&n*…,指不遵循正路而行之意,保罗认为那些过犹不及的所谓哲学,乃是一种欺骗的理论而已。
(有关当时哲学的事,可参阅使徒行传十七章18节难题的研究,即以彼古罗与斯多亚两门学士的理论。)
二、“世上的小学”一词,在8节及20一21节曾提及。原文“小学”一词是很有趣的一个字,该字sTOICHEION(aro txe山…,原意指①小学生最初所念的头几个字母(即英文所谓ABC),意即“初学”的课程。②泥水匠作砖的初步手续。③希腊哲学家用此字指物质的几种元素,即“火、水、风、土”,与中国所流传的“水、火、木、金、土”五行相同。④希腊宗教家用此宇指管理星宿、雷、电的神灵而言。英文译为RUDIMENTS原出拉丁文,指未成熟或未发展的事物,英文最新译本(RSV)则改译为ELEMENTS,即元素之意。
到底在此采用此字时,指上述四项意义中的那一种来说的呢?解经家意见不一。但指第三与第四项的可能性甚大。当时那些哲学家与宗教家用这些理论来扰乱歌罗西信徒们的信仰,保罗指出“水、火、风、土,,四行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基督的权柄与恩典的丰盛(东方基督徒亦有人受“五行”理论的束缚,或把似是而非的理论参在基督的启示中,是一种错误的事)。基督是万有的主,在本书第一章已有详细叙述。所以基督徒不应受“四行”所支配,不吃这个,不可摸那个等(二章21一22节),与中国人迷信相同。事实上,所谓“四行”,乃是受基督所支配也。
另外,那些宗教家迷信管理星辰电的神灵,以为真的有神灵管理自然界一切现象,所以要崇拜这些神灵以保平安,这和东方人所信的甚为近似。所以保罗在下文要高举基督,称他为“元首”(10节)。相信基督便够了,不必惧伯这些“小学”所指的一切。

272.“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招来,明显给众人看”,如何解释?(西二章15节)
一、这节圣经与以弗所书四章8节所说甚为近似:“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在以弗所书已经详述该节的真正意义,假如该处所研究的“第五种见解”是正确的话,即“主耶稣在升天时与魔鬼在空中有一场恶战,结果主耶稣获得胜利,所谓掳掠,即战胜之意”,那么歌罗西书二章15节便是列出所掳掠的仇敌的名单的一节经文了。
至于“明显给众人看”一语,正如在以弗所书该处经文所研究的第二说所述,是借用罗马军队战胜仇敌、凯旋归国时的情景来作比方。他们把所掳掠的仇敌放在军队后面的囚车中,让国民观看;然后再把这些仇敌当作奴隶分赠与某些民众(参阅哥林多后书二章15节香气的研究)。
二、但另有解经家根据原文来解释“掳来”一词,认为这字的翻译不恰当。因为原文该字是APEKDUOMAI(&llelc8凸oI1a(),是一个拼合字,由APO(离去)与EKDU O(穿)二字合成,即“不穿”或“脱去”之意。这字在歌罗西书曾用过三次,其它两次均译作“脱去”(二章11节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三章9节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在本章用过两次,前后相距甚近,既然其它两次均作“脱去”解,为何本书译作“掳来”呢?如果本处也译为“脱去”,则全句应译为“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脱去(解除武装),明显给众人看”,也是根据罗马军队战胜仇敌时的一种情景,敌人被脱去军装,缴交兵器,成为俘虏。
这样翻译和解释,既合原文,亦合保罗引用当时军队战胜的习惯,实无不可。基督在十字架上战胜了魔鬼,虽然在他钉十字架时曾被罗马兵“脱去”他的外衣,也为他的内衣拈阄。但主耶稣在十字架完成救赎或在升天时在高空中作战时,却“脱去”了仇敌的武装,使他们成为俘虏。
至于“执政的、掌权的”等仇敌,正如在以弗所书六章也提及的,那里比较详列,即“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等,显然地这是指魔鬼王国中的一切领袖而言。
但亦有人认为这是指歌罗西人所相信不同阶级的天使而言,那些天使是管理宇宙间一切现象的。所以他们要崇拜许多天使,但主耶稣已“解除”他们的职务,信徒不必信靠任何天使,天使已成了为承受救恩的信徒们的仆人,正如希伯来书作者的见解(来一章14节)。
三、古代教父如奥古斯丁等则有另外一种解释,他们说“脱去”一词是指基督自己“脱去身体”而言,所以这节可以这样译:“既然脱去身体,就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明显给众人看”,意即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之后,埋葬、复活,不再受身体所束缚,同时在升天时战胜仇敌。
正如一位参加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角力员,必须“脱去缠累身体的衣服”,才能在角力时得胜一样。
这种古老的见解是否合乎真理,颇值得怀疑,因为“脱去”这一个动词,既然是用在基督身上,则“执政的、掌权的”两个名词前后便少了一个“动词”可用,便成不完全的句子了。
纪元后70年罗马将军提多毁灭圣城耶路撒冷时,曾“掳去”圣殿中圣所的金灯台、陈设饼的圣桌,和许多乐器,令众兵士抬出圣城,抬回罗马,一路让欢呼的民众观看,使他们觉得十分荣耀。

273.“拘泥在所见过的”与小字所译“窥察所没有见过的”有何不同,何者合圣经原文?原意何所指?(西二章18节)
一、“所见过”与“所没有见过”的句子显然是相反的,到底原文是“见过”抑“未见过”呢?这是因为有两种不同古卷之故。多数古卷是写“所见过的”,但有些古卷则加一“不”字,全句便变成“没有见过”的了。
原文是“HA(那些)HEORAKEN(看过的)EMBATEUON)(拘泥或窥察或闯进,。三一*u*…,e*O,但有些古卷加“不”字在“看过的”以前,该字为M**…。
这句所说的是指歌罗西当时崇拜天使的神秘主义而言,他们自称常看见各种天使和异象,坚持他们所信的为正确,所以说“拘泥在所看过的”,但后人在抄写圣经时可能认为这些崇拜天使的宗教完全是虚假的,所以加一个“不”字进去,变成“拘泥所没有见过的”,意即他们并没有见过任何天使或异象,不过拘泥他们自己的主张,或说设法要“窥伺”天使而根本一无所见。因此有了两种不同的古卷。
二、另有一原文专家认为,原文既无标点符号,在写字时完全用大楷,同时所写的字在皮卷上或抄本上两字的距离疏密不一,所以这句可能变成这样:
①现有的经文:
HE HE ORAKEN EMBATEU ON,可能变成
②另一意义:
AERAKENEMBATEUON
AERA(空中的)KENEMBATEUON(踏着或闯进),因此原文可能是指他们“踏着空中的虚无”,或同样意义的解释。
如果原文是这样安排了的话,则原意变成是“他们拘泥或窥伺空洞之物”,,指那些崇拜天使的人们所谓看见天使与任何异象均是虚假的,空洞的。
这样看来,不论译为“ 所见过的”或“所没有见过的”均指虚幻的学说,其意相同,并无矛盾。
英文圣经是采用中文小字的译法“没有看见过的”。最新英文译本改为“坚持异象”,与中文大字同意。

274.化外人与西古提人指何种族而言?(西三章11节)
一、“化外人”一词原文为BARBAROS(p如即呐),英文亦采用此字BARsAnIAN,指未开化或野人而言。在较古时代,希腊人称所有不讲希腊语的人为化外人。 但后来罗马征服希腊,罗马人与希腊人则称其它国家的人为化外人。这种民族优越感的语气,举世皆然。
二、“西古提”人(scYTHIAN)原文sxuTHES(2**,这种人是什么人,解经家均摸不着头脑,不知到底这种民族是属于那一国那一地的人民,因为新约圣经只提过一次,似乎在保罗的时代,人人都知道西古提人是谁。
据历史家报道,西古提人是野蛮人的一种,他们原属于俄国南部黑海至里海一带、即土耳其之北的原始人。在纪元前2000年左右,曾散居于西伯利亚之西,纪元前8世纪渐渐南迁抵波斯之北。纪元前7世纪侵入亚述,但纪元前630年与亚述联合抵抗玛代军队,保卫尼尼微。之后,西侵叙利亚,继续南行欲侵埃及,但埃及王“沈美替库一世”(PSAMMETICHUSI)用金钱贿赂,阻止他们南侵。
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图”谓西古提人在犹大王约西亚时代曾蹂躏巴勒斯坦,有人指出耶利米书一章13一16节所说或耶利米书四十七章所预言即指此次西古提人的侵略而言。后来在加利利海南的伯善城附近有西古提人的一支卜居该地,称为“西古妥波利”城(SCYTHOPOLIS),意即“西古提人之城”。
纪元前110年,西古提人有一伟人出现,称为“西古鲁鲁”(SCYLURUS),在土耳其之北建一王国,与俄国及南方各国作通商经纪人,出售奴隶与大麦,从他们手中购入的奴隶统称为“西古提人”,因此,西古提人在保罗时代已成为“奴隶”的代名词云。保罗说,这些野蛮人一样可以因信主耶稣而蒙恩。

275.“诗章、颂词、灵歌”三者所指为何?有何异同?(西三章16节)
新约圣经只在此处和以弗所书五章19节提及这三种不同的诗歌名称。
一、有人以为这不过是旧约诗篇与其它诗歌的三个不同称呼,并无任何分别。旧约犹太人时常唱诗篇,新约基督徒也唱旧约诗篇,可能也有人会创作新约诗歌给予教会信徒歌唱。保罗在各处传道时,可能已发现有音乐天才的信徒另作新的诗歌来吟哦,那就是今日教会所唱用圣诗的来源了。
二、但有人认为保罗把信徒所唱的诗分三类,是有根据的。
①诗章即旧约诗篇(英文是PSALMS,即诗篇,中文在此应译为诗篇)。
②颂词即新约信徒所创作的圣诗(英文是HYMNS,即通用圣诗)。撒迦利亚与马利亚所作即属此种(路一章46一56、67一79节)。
③灵歌即随灵感所至流露出赞美神的词句,是自由诗歌的一种。当时基督徒有这种情形,所吟诗句由于灵感,诗词采用旧调或自作新调(此字英文为SPIRITUAL ODEs)。
中文文理译本译为“以诗、以歌、以赋”,表示三者不同。
纪元后111年小亚西亚庇推尼的巡抚曾向罗马皇帝报告说:“他们在天未亮的时候就聚会,大家唱诗赞美基督为神”。所唱的可能是新作的诗而不是诗篇。
三、原文圣经这三字是这样的:
①诗章psALMoS(……*),英文PsALM源出此字,原意为“以手抚琴”,指旧约诗篇而言,是毫无疑问的。
②颂词HUMNoS(如uOs),英文HYMN源出于此。此字原意为“歌唱、赞美”。“诗章”(诗篇)是用琴伴奏的,颂词(圣诗)则不一定需要乐器伴奏的,如撒迦利亚、马利亚和西面,灵感所至,咳吐亦成珠玉,出口成诗,赞美上主,近似朗诵。教会初期这种“颂词”渐多,而且流传在各地。保罗与西拉在腓立比监中“唱诗赞美神”,原文是说“对神唱出一首颂词(圣诗)”不是诗篇,可能是保罗所著的圣诗。
③灵歌ODE PNEUMATIKOS(**flvEvl1aTtfc*)原意为“灵里的歌唱”。在初期教会,各人随灵感所至的短歌也。有人比方美国黑人的灵歌,词简而歌调则感情丰富。
当时基督徒唱旧约诗篇,相信是沿用旧约传统的曲调,而且以琴伴奏,并不是不弹琴,可是这种曲调至今已失传。纪元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后,犹太人分散在各国,干余年来,他们已采用当地的民歌配在诗篇的词句上,正如我们中国信徒也用中国民歌来唱诗篇一般(参阅天人短歌,内有很多首诗篇,用中国民歌曲调)。1966年本人曾到以色列,为要研究今日的犹太人是否仍保存诗篇古调,在希伯来大学与该校音乐部主任详细翻阅藏书搂所藏各国“犹侨”所用诗篇,均采用当地民歌,如东欧的、亚拉伯的、北非的民歌等,看了使我很失望。他们也不知道古时的犹太人唱诗篇时原来歌调为何会失传。
可是我在一间大书局中找到一册现代犹太音乐家所编的诗篇新曲,旋律完全是犹太人的味道,也算找到了一首诗篇曲调,聊以自慰(请试唱此希伯来诗篇)。
四、这节圣经亦有大写小写两种不同翻译,我把这两种翻译列出,同时把第三种翻译也列出,以作比较。
①大字翻译:
当用各种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智慧与道理有关)。
②小字翻译:
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以各样的智慧、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智慧与赞美有关)。
③另一翻译:(作者试译的,此节原文用过四次EN;*,意即“在中间”,“以”,“用”让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用各样的智慧去教导。以诗篇、圣诗、灵歌互相劝戒,在感恩中,在你们心里歌颂神(智慧与下列各种诗歌有关,似乎保罗鼓励他们去作曲)。

276.保罗在海外各地传道,前后共有多少同工?
计共有:
一、巴拿巴(BARNABS),徒十三章2节。
二、马可?约翰(JOHN MARK),徒十三章13节,十五章38节。
三、西拉(SILAS),徒十五章40节。
四、提摩太(TIMOTHY),徒十六章l节,十七章15节。
五、亚居拉(AQuILA)与百基拉(PRISCILLA),徒十八章2节,是一对夫妇。
六、所提尼(sOSTHENES),徒十八章17节;林前一章1节。
七、所巴特(SOPATER),徒二十章4节。
八、亚里达古(ARISTARCHUS),徒二十章4节,十九章29节。
九、西公都(SECUNDUS),徒二十章4节。
十、该犹(GAIUS),徒二十章4节,十九章29节;约叁1节。
十一、推基古(TYCHICUS),徒二十章4节;弗六章21节。
十二、特罗非摩(TROPHIMUS),徒十二章4节;提后四章20节。
十三、以巴弗提(EPAPHRODITUS),腓二章25节。
十四、以巴弗(EPAPRAs),西一章7节。
十五、提多(TITUS),加二章3节;多一章4节。
十六、底马(DEMAS),西四章14节。
十七、耶数(JESUS)与耶稣同名又称犹士都(JUSTUS),西四章1l节。
十八、路加(LUKE),西四章14节。
十九、革勒土(CRESCENS),提后四章10节。
二十、以拉都(ERASTUS),提后四章20节。
廿一、安多尼古(ANDRONICUS),多十六章7节。
廿二、犹尼亚(JUNIA),罗十六章7节。
廿三、耳巴奴(URBANE),罗十六章9节。
廿四、德丢(TERTIUS),罗十六章22节。
廿五、亚提马(ARTEMAS),多三章12节。
廿六、友阿爹和循都基(EUODIAS,SYNTYCHE),腓四章2一3节。
共二十六人。

     保罗在各地传道时,带领人信主,见他们有可造就之处,即训练他们成为同工。他不一人包办,也不嫉妒青年同工成功,所以同工们都爱护他,也原意为他效劳,陪他坐监,与他一同劳苦及受苦。真是每一时代教会领袖的良模。——新约圣经难题-苏佐扬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