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腓利门书注释

13 有关家庭 * 教会,参:使徒行传十二2和罗马书十六5。古代的宗教团体会在富裕的屋主家中聚会,主人则在这类团体中享有高位,就像他们的 * 庇护人一般。古代的作者对家庭的定义,不是按照血亲,而是按照权力架构:自由人和他的妻子、孩子与奴隶(不过只有收入丰厚的人能拥有奴隶)。收信人住在弗吕家(参:西四17)。
  这个地点是根据相当可靠的证据,而不是根据名字的特色。
  「亚腓亚」是弗吕家常见的名字,比「腓利门」更普遍,不过在别的地方也曾出现,包括巴勒斯坦在内。

4
 保罗有固定祷告的时间,这是一般敬虔犹太人的习惯(可能一天至少两小时);参:罗马书一10。信中的感恩很常见,而保罗在此(47节)是按照他平时的习惯,用感恩当作赞许的颂德。这种颂德在演讲中常会用到,藉称赞听众来搏取他们的好感。

5
6 译为「团契」(NASBTEV)或「共有的」(NIVNRSV)常是指商业上的合伙,或共有财产(参7节)。腓利门就像是 * 教会(2节)的 * 庇护人。

7
 在古代的希腊罗马,特别在犹太教中,接待乃是非常重要的美德。富有的主人常会招聚在经济上差他们一截的人,有时是他们所属宗教团体的成员,到自己的家中,请他们用餐;腓利门和其他富有的基督徒,在自己的家庭教会中提供这样的饮食。古人的信常见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到作者与收信人共享的情谊;这在友谊书信里,或作者即将拜托收信者一件事时,显得分外重要。

8
 腓利门的社会地位很高,这是他的文化特别注重的事;不过他承认,在信仰里,保罗属灵的层级比他更高。
  哲学家常受到这类富裕人士的资助,在宴会里发表演说,或担任教师,但保罗声称自己的角色不同凡响,是一般哲学家所不能及的。哲学家可以成为富有 * 庇护人的 * 受庇护者,可是保罗在此暗示,他是腓利门属灵的庇护人。哲学家用「何为合宜之事」(NASB;「你应当如何行」,NIV)作为伦理判断的标准。

9
 * 修辞学家(专事演说之士)喜欢如此讲论:「我可以提醒你这点,但是我不这样做」,即一方面提醒,一方面假装不这么做。保罗的文化重视对长者的尊敬,因此他以自己的年龄作为理由。
  按照古代的一个定义,保罗在此所用的词(「有年纪的」,KJVNASB;「老人」,NIVNRSV),可以指四十九岁到五十六岁;但是 * 新约作者的用法通常很宽松,可指任何一位不再「年轻」的人。根据新约其他的证据,保罗当时可能五十七岁左右,上下最多差五岁。
  双方的情谊也可成为拜托人做事的基础;既是朋友,就有互惠的责任。

10
 教师常称 * 门徒为「儿子」。保罗的请求,要点为:不应该把自己属灵* 庇护人的儿子当作奴隶。诉诸感情在古代的论证中乃属必要。

11
 此处保罗是用阿尼西母的名字作文字游戏,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益处」,在奴隶中很普遍,理由不说自明。富人对奴隶(显然包括弗吕家的奴隶)典型的看法为:他们既懒惰,又不守规矩。

12
14 奴隶有时会被主人释放,让他们去作庙里某位神祇的奴隶;保罗在此是要求腓利门释放阿尼西母,让他能为 * 福音效力。他不单以自己的权柄为由,也以腓利门是他朋友的美誉为由。逃跑的奴隶一般很怕被捉到,送回主人家,而保罗对阿尼西母的关切,在此十分明显。

15
16 罗马法视奴隶是人,也是财产;然而自己的弟兄当然不可以视为财产。「接他回来」或「得他回来」的词组,很像商场里收据上的字样,可是在此并不是财产的交易──即腓利门把阿尼西母接回来当奴隶,反倒像是欢迎一位家人归来。「离开了你」(NASB)暗示其中有神的主权,这个道理是犹太教所接受的,腓利门无疑也认定为真确。

17
 「同伴」常是正式的商业用词(见6节的注释)。罗马社会很重视地位,保罗此处乃是告诉这位在社会上地位比他高、却尊重他事工的人:我们是平等的,而如果你接纳阿尼西母作我的代理人(授权的代表),就必须接纳他,视他与你平等(参如:太十40的注释)。古代的推荐信通常会要求朋友视携带信件的人「如同是我一样」。

18
19 此处保罗采用的词汇,一般是用在正式的确认债务上;承认欠债的信,通常会写「我必偿还」的承诺,还有负债者的亲笔签名。由于这是白纸黑字,所以应该具法律效力,倘若腓利门真要保罗负责的话──当然这是不太可能的。不过,腓利门也欠了保罗的债;保罗在此又用了* 修辞学「不必提」而又去提的技巧(89节)。按古代的社会风俗,朋友有互惠的责任;腓利门欠保罗的情是最大的──即他「自己」,他信主所得的新生命。

20
 可与第7节的「畅快」相比;保罗要求腓利门,要像款待 * 教会一样,同样显出接待的盛情。

21
 「做的事甚至超过我所说的」(NASB)意思是,腓利门必会释放阿尼西母(参1214节)。职业演说家常用这类话拜托人:「知道你是好人,你一定会乐意听我的请求」,或「允许我这样的要求」。

22
25 富裕的 * 庇护人会接待远客,保罗既是腓利门灵里的伙伴,便期待他会这样行。其实,招待有名的客人到家里住,亦是一种光荣。
——《圣经背景注释》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