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雅各书第四章

逸乐或遵守上帝旨意(四1-3

雅各将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放在他读者的面前──他们生命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顺服上帝的旨意呢?还是贪恋享受及寻求世界的逸乐呢?他警戒谓:若享乐是生命的目标,那么,战斗及分争便会接踵而至。他表示一强烈而不能压制寻求享乐的结果是polemoi(争战),及machal殴)。他的意思乃是说:疯狂地寻找逸乐,只会带来如争战般持久的愤恨!又如斗殴般突爆的敌意。毫无疑问的,古代的道德家会完全同意雅各的说法。

当我们转视人类社会时,我们常会发现嫉恨与纷争。斐罗写道:‘试想即使在和平时代也不断充塞人间的争战,尤有进者,此等争战更存在于国与国,城与城及私人家庭间;或者,容许我这样说,更存于每一个人心中;再细察人心灵中因生命中大小事件冲激而引起那不可言喻的狂涛时,你或许会惊讶地自问:在如此的生命狂风巨浪中,谁能享受半刻的安宁,谁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私欲是这一切永不止息,苦毒争斗的最基本原因。斐罗曾谓十诫的终极目标乃在于禁止贪恋或私欲,因私欲是人心灵中最邪恶的。‘人类的关系破裂,善良的心地充满无比的恨意,这岂不都是因私欲而起的吗?繁荣进步的国家变为贫瘠,也岂不是归咎内部的纷争?海陆战争,血流遍地,也岂不是拜私欲之赐?因战争而引起的悲剧:皆源于一──贪求金钱,或荣誉,或逸乐。人类因追求这些东西而疯狂。’路其安努(Lucian)写道:‘临到人类的邪恶──如革命,战争,诡诈,凶杀等──皆源于私欲。这都是由人类贪得无餍的私欲而来。’柏拉图写道:‘战争,革命及纷争皆由身体及其私欲所引起。’西塞罗写道:‘贪得无餍的私欲使个人,家庭,甚至国家破裂无存。私欲能生嫉恨,结党,不和,叛乱,战争。’私欲是摧毁生命,制造纷争的邪罪根源。

新约圣经开宗明义地表示,这种过度强烈追求享乐的私欲,是属灵生命的死敌。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好种子的生长(路八14)。一个人因成为私欲及享乐的奴隶,便便恶毒,嫉恨充塞了整个生命(多三3)。

生命的最终选择是在于取悦自己,或讨上帝欢喜。若以取悦自己为生命目标,此等人的生命犹如一场战场般,满了残酷、纷争。

追求逸乐的结果(四1-3)(续)

这种专以逸乐为重的生命有如下几个后果:

(一)使人互相为敌:雅各视私欲为争斗的动力,他并不是说人内心的争战──这固然是真实的──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人类根本的欲念都相同,皆以金钱、权力、声誉、物质财产及纵情身体的色欲。当人类皆欲获得同样的东西时,生命便很自然的成了一个竞争的场所。为了能夺宝而归,他们互相践踏,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甚至除灭对手。顺服上帝的旨意能使人团结和谐,因为上帝的旨意要求人彼此相爱,彼此帮助;顺服追求逸乐的欲望,使人分裂,且为了争夺同一样东西而互相残杀。

(二)使人行为荒谬:追求逸乐的私欲使充满嫉妒及敌意;甚至谋害对方。在未有行动之先,其心中必先有一鼓意气;他可以克制自己,不从私欲的鼓动而作出破坏性的行动;但是,只要私欲在他心里,他一刻也不得安宁。因为这私欲可以随时爆发,产生不可言喻的破坏。

过程及步骤都非常简单,但后果却不堪设想。比方,某人欲获取某样东西,那样物件便开始霸占及控制其思想;他日思夜梦,皆想获得那物件。渐渐地,这‘欲获取’的意愿便慢慢定型,控制了其思想。至此,他便进一步地假想获取该物件的计划,这计划中可能包括除灭任何阻碍他成功的人。这种思想日以继夜地在其脑中循环,终有一日,这幻想变为行动,他发觉自己纵不择手段,也要达到目的,满足其一己的欲望。世界上每一件罪案,皆起源于心中的一丝欲念,而最终爆发为罪行。

(三)关闭祷告之门:若人只求那些满足其一己私欲的东西,毫无疑问的,这人是极度自私的,上帝也绝不会答应他的祷告。真正祷告的目的,乃是向上帝说:‘愿你的旨意成就。’专心满足一己逸乐者的祷告乃是:‘愿吾人得偿所愿。’生命中有一不可否定,铁般的事实,即自私的人从来不知道怎样正确地祷告;若不放下一己的私欲,以上帝为中心的话,人根本永不通晓祷告良方。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必须选择:以满足一己私欲为重呢,还是以顺服上帝旨意为中心?若选择前者的话,我们便不期然而与人,与上帝隔绝了。

对上帝不忠(四4-8上)

英文钦定本使此段已难明的经文,难上加难,因为译文将之用以警戒奸夫淫妇。在正确的版本中,该字是阴性字。再者,这字不应以字面直解之,其意义乃是指属灵的而非身体上的淫乱。这个思想完全基于旧约中雅威(Jahweh,译者注:或可称上主,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丈夫,以色列是上主的新妇之概念。‘因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赛五十四5)‘以色列家,你们向我行诡诈,真像妻子行诡诈,离开他丈夫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耶三20)上主是以色列的丈夫,以色列是上主的新妇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旧约圣经中,常以身体上的淫乱来表达属灵的不忠。与异邦的神立约,且向之献祭,与异族女子通婚等,都称为‘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出卅四15-16)上帝曾预先对摩西说:‘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申卅一16)何西阿先知也向上帝泣诉,谓以色列人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上帝(何九1)新约正是以这个属灵的意思说:‘淫乱的世代’。(太十六4;可八38)这概念进入基督教思想中,更引申为教会是基督的新妇(林后十一1-2;弗五24-28;启十九7;廿一9)。

现代对这种表达方式或许非常反感;但上帝是以色列的丈夫,以色列是上帝的新妇等概念,包涵了精深的意义。这也就是说:不忠于上帝就等于破坏了婚姻的誓约。再者,所有的罪,皆得罪了爱。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不像帝王与附庸,主人及奴隶间的疏远关系;相反地,这关系是如夫妇般的恩爱。当我们犯罪时,我们就是伤了上帝的心,正如婚姻关系中的伴侣一般,任何一方的不忠,会令对方的心如万箭丛穿般痛苦难言。

与世俗为友及与上帝为敌(四4-8上)(续)

在这一段经文中,雅各阐明爱世俗即是与上帝为敌;与世俗为友的,也就是与上帝为敌的。以下,让我们思想雅各的意思是什么。

(一)这些话并不是以蔑视世界的心情与观点而说的,雅各并不认为世界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更没有将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加上消极的描述。曾有一则故事记述一位清教徒,某日与某好友一起在郊外散步。友人看见路旁有一朵美丽的鲜花,便赞赏道:‘这真是一朵美丽的花啊!’这清教徒接便回答说:‘我已经学会了一个功课,就是不称在这罪恶世界中的任何东西是美丽的。’这并不是雅各的意思及观点;他认为这世界是上帝的创造,正如主耶稣一样,他会因大地绝妙的景色而欢呼。

(二)我们已经思考过这一论点,就是在新约圣经中,kosmos的意思是指那背离上帝的世界。以下两段经文足可表明雅各的思想。保罗写道:‘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欢。’(罗八7-8)他的意思乃是:那些纯以人为标准衡量一切事物的,也必定是与上帝分歧的。另一段经文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曾用以作为基督徒生活座右铭的:‘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提后四10)这里的意思主要是指‘贪爱世俗’。若其生命的目标只专注于追求物质的丰富,那么,他根本也就谈不上献身与上帝了。以这种意义来说,某人若献身与世界,也就是与上帝为敌了。

(三)耶稣所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段经文的绝佳注释:‘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人24)基本地说来,对世界上会消逝的物质的态度有二:若不是我们被控制,世界成了我们的主人;就是我们善用世界上的一切来造福人,预备自己进入永恒。如此,我们便是世界的主人。人可以善用世界,或被世界所奴役。为上帝及人类而善用世界者,就是上帝的朋友,因为这是上帝起初创造世界的原意。若被世界所控制,就是与上帝为敌,因为这与上帝创造世界的原意相背。

嫉妒与恋慕(四4-8上)(续)

这段经文中的第五节特别难解释。这是由圣经中引用过来的,但作者却没有明显表示该节经文到底是从那一卷书引用过来的,再说,我们从现行所拥有的经文中也找不到如此的句子。故此,我们可以假设雅各所引用的经卷已经失传了,或者,他只以一个句子来总括旧约的永恒意义,根本没有意思在引用经句。

尤有进者,这节经文的译文非常艰涩:基本上可以有两个译法,两者的终极意义并没有太大差异:‘祂(上帝)极度渴望祂安置在我们里面的灵能得到恋慕’,或为‘上帝安置在我们里面的灵强烈地恋慕我们对他的爱。’

无论是那一个译文,经文都表示上帝是嫉妒的恋人,不能容忍任何对手。旧约圣经并不避称上帝为嫉妒的。(编者按:国语和合本多译为“忌邪”。)摩西向以色列人形容这位上帝时曾如此说:‘他们敬拜别神,触动上帝的愤恨(嫉妒)。’(申卅二16)摩西也听见上帝如此说:‘他们以那不算为神的,触动我的愤恨(嫉妒)。’(申卅二21)为了表明只有祂配得敬拜,故此,上帝在十诫中曾如此宣告:‘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嫉妒)上帝。’(出二十5)‘不可敬拜别神,因为耶和华是忌邪(嫉妒)的上帝,名为忌邪者。’(出卅四14)撒迦利亚也听见上帝如此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嫉妒)。’(亚八2)嫉妒一词是由希腊文ze{los引申而来。这字有‘炽热’的意思。换言之,上帝深深爱我们,祂不能容忍我们心中藏有其他的爱。

现代人对‘嫉妒’一词的体会,便认为将之用来形容上帝是极不虔诚的事,因为‘嫉妒’一词的涵义已染上不良的色彩:其实,这词却贴切地表示了一伟大的真理:上帝极爱人类的灵魂。‘爱’应普及众生,更应洋溢于上帝的儿女之间,同时,‘爱’也有所求:即只专注于某一爱的对象,不容许第三者的介入。在同一时间,人只能深深地爱一个对象,这是非常真确的;若他心怀二意的话,那么,他根本不懂得爱的意义。

谦有益.骄必败(四4-8上)(续)

当雅各记述上帝是一位嫉妒的恋人时,他深知必有人对这概念会万分反感地驳斥道:若上帝是如此嫉妒,有什么人可以满足上帝严格的要求呢?雅各会回答道:如果上帝向人有所要求,祂也必赐下恩典,使人能达成祂的要求;要求越高,上帝的恩典就越大,越丰盛。

恩典有其一贯的特色──若有人认为他不需要恩典,也不向上帝求帮助时,他绝得不到上帝的恩泽。因此,圣经的话是绝对真确:‘上帝敌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这经节是引用自箴言三章三十四节;彼得前书五章五节也再次引用。

具有如此毁灭力量的骄傲到底是什么呢?骄傲希腊是hupere{phanos,直译的意思:‘自视高人一等。’连希腊人也憎厌骄傲狂徒。狄奥菲斯都(Theophrastus)对骄傲作出了如下的形容:‘骄傲是蔑视所有的人。’狄奥非拉特(Theophylact)称骄傲为:‘万恶的渊源。’最可怕的,骄傲是源于内心。某人可以外表谦虚,温文有礼,但内心却满了傲慢,自视比别人强。这是断绝与上帝间关系的致命伤,理由有三:

(一)对自己的需要,懵然不知;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缺。

(二)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生存,可以万事不求人,连上帝也可以拒诸门外。

(三)对自己满身罪孽,懵然不觉。因他只想到自己的优良品格,从没有想到自己也有罪,需要上帝的救恩。如此的骄傲简直无可救药,他也不会求帮助,因为他认为自己万事皆足。

雅各提倡谦卑,这并不是奉承谄媚的举动。他所说的谦卑有以下两个特色:

(一)若人存谦卑的心,向魔鬼采取强硬不屈的态度,魔鬼必定逃遁无踪。黑马牧人书(Shepherd of Hermas)中的主角曾如此说:‘魔鬼可以欺侮基督徒,但却不能伤害他。’彼得也采同一观点与立场(彼前五89)。耶稣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是基督徒最好的榜样,也给无数在受试探中的人,提供了无比的鼓励。耶稣每次都用上帝的话击败魔鬼,使魔鬼逃遁;这便证明魔鬼也会被制服,被击败的可能。基督徒心存谦卑,深知他必须靠上帝的力量,坚忍地面对魔鬼的诸多挑衅。

(二)深知心存谦卑则可以坦然无惧地到上帝面前。这是何等的特权啊!因为在旧的制度下,只有祭司可以到上帝面前(出十九22)。祭司的职分乃是代表受罪污染的百姓,向上帝献祭(结四十四13)。但透过主耶稣,每一个人皆可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施恩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以前,只有大祭司可以进入至圣所,我们拥有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及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可以进到上帝的面前(来七19)。

基督徒必须存心谦卑,这并不是说基督徒要凡事退缩。相反地,基督徒内心的谦卑使他勇敢坚毅,更深知通往上帝那里去的门,经常都可为敬畏上帝的人而敞开。

属上帝的纯洁(四8-10

在雅各的思想体系中,基督教对伦理道德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曾经谈论上帝会赐恩典给谦卑的人,使他能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但雅各深深地感觉到,除了一味的恳求与消极的领受以外,人生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一面──道德的行为是绝不能缺的。

他的话是向罪人而发:‘罪人’的希腊文是hamarto{los,意思是刚愎的罪人,所犯的罪已经是昭著四方,使其声名狼藉。苏达斯(Suidas)对hamarto{los作了如下的定义:所谓罪人即‘那些选择终日与不法之徒为伍,喜爱腐败糜烂生活的人。’对这等人,雅各严挌地要求他们在道德的生活中作一番

彻底的改革,使他们外在行为的表现,及内在心灵的心态,均能去旧迎新,有新的气象,有新的表现。他要求清洁的手与纯洁的心(诗廿四4)。

‘洁净你们的手’原先只是指祭典中以水洗手之意,这表示该人已符合祭典的要求,可以敬拜上帝。祭司们在事奉之先必须沐浴洁身(出三十19-21;利十六4)。正统派的犹太人在吃饭以前,必定用水洗手(可七3)。但人必须体会,上帝的要求不单止于外表的洗涤;故此,这短句慢慢也代表了道德上的纯洁。诗人曾如此说:‘耶和华啊,我要洗手表明无辜。’(诗廿六6)以赛亚先知也强调:‘你们要洗濯,自洁,’(赛一16)这与除掉你们的恶行相同。在写给提摩太的信件中,其中要信徒们举起圣洁的手,为万民祷告的劝勉(提前二8)。由这短句的使用历史看来,前人对上帝严格的要求非常敏感。人首先以外表的,宗教仪式中的洗濯开始做起;慢慢地,人们才领悟了上帝所要求的力是道德上而不是仪式上的清洁。

圣经要求下列四重的洁净:清洁的嘴唇(赛六5-6),清洁的手(诗廿四4),清洁的心,(诗七十三13)清洁的意志(雅四8)。换一句话说,圣经对伦理上的要求,包括了人在言语、行为、情感、意志上的纯洁。无论是外表内心,人皆应纯洁无瑕,因为只有清心的人才能见上帝(太五8)。

属上帝的哀恸(四8-10)(续)

在要求信徒应该满有从上帝而来的哀恸时,雅各只不过是重复耶稣的要求而已:‘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五4;路六20-26)我们千万不要强解这段经文而误解了雅各的原意。他根本没有否定基督徒应该喜乐地生活,也没有强求基督徒在这阴暗的世界中,应愁容满面,拉长了脸来过活。其实,他只表明两个态度:第一是要求信徒生活应庄重肃穆,不应轻挑浮躁,而且在实行这种美德时,应心存谦虚;第二,他乃是在描述基督徒生活的起步点。以下三点是不可或缺的。

(一)愁苦:这希腊字的动词是talaipo{rein,可用以描写──起码修西狄第(Thucydides)是如此地使用这动词──粮草不足,在暴风雨中并无片瓦遮头的疲惫军旅。雅各乃是要求信徒们能自愿地节制奢华的生活,他乃是向那些贪爱世俗的人进言劝勉,希望他们千万别以奢华、舒适来作衡量生命的标准。严格的训练必出学者;不断的操练必出运动家;睿智的节制必会生出善用世界及其中一切丰盛的基督徒。

(二)悲哀:要将喜乐变为悲哀。雅各只是在描写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人要面对圣洁的上帝及其本身的罪孽,这真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一刻。当斯理(Wesley)向京士活(Kingswood)地方的矿工传福音时,他们深受感动以致流涕满面,泪痕斑斑。但这绝不是基督徒生活的终极。感到自己满身罪污而痛哭流涕,只是通往因罪被赦免而得无比喜乐的前奏而已。人应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进。雅各的用意乃是针对那些自满自足,奢华宴乐,优柔寡断的听众们,逼使他们面对自身的罪孽而羞惭,扁苦,惊惧;因为只有到这个阶段时,他们才会求上帝施恩,从而得享比属地的转眼即逝的快乐高出千万倍的属天喜乐。

(三)哭泣:雅各的意思是指同情的眼泪。到目前为止,那些贪爱宴乐的人仍在其自私的世界中恣意放纵,对世界上无数伤心事,毫不痛心。雅各强调哀恸以及顾念他人需要的慈心,应该粉碎那只求一己舒适的私心。一个基督徒若对世人的痛苦哀声充耳不闻,他根本配不上被称为‘基督徒’,因为基督也为世人代死赎罪,你我是谁?岂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这些一针见血的话,都是为了震撼这些沉睡的心灵而说的,雅各要求他的听众以节制代替奢华;应为自己满身的罪孽而痛哭流涕;再者,为了普罗大众的广大需要,洒下同情之泪。

属上帝的谦卑(四8-10)(续)

雅各以要求各人应具有属上帝的谦卑作为结语。圣经一贯的论点都是表明‘谦卑的人’才能蒙上帝赐福。上帝拯救谦卑的人(伯廿二29),骄傲使人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箴廿九23)上帝虽然住在高天之上,但仍然眷顾心灵谦卑,痛悔的人(赛五十七15)。敬畏上帝的心灵必会谦逊,居高位者应更谦虚,若不然,莫想得上帝的喜悦(传道经二章十七节;三章十七节)。耶稣也曾三番四次地强调,只有心里谦虚的人才会被升高(太廿三12,路十四11)。

人只有在体会自己无知时,才会求上帝指引;只有在领悟自己的贫乏时,才会求上帝施恩;只有在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才会求上帝加力量;只有在感到自己满身罪污时,才会觉得需要救主,才会求上帝赦免。

在人的生命中,有一个罪可以正确地被称为万罪之源;就是人忘记了自己是被造物,上帝是创造者。只有当人醒悟过来,晓得自己不过是被造的,对自己的困境根本无能为力的时候,人才会向上帝求助,以解困厄。

这样向上帝的倚赖才会生出真正的独立;因为达到这种地步的时候,人乃是靠上帝的力量来面对生命中的困厄。毫无疑问的,这样的生命之战,必定稳操胜券。相反的,只要人以为自己可以离开上帝而独立生存,他的前途毫无希望可言;因为他正在自掘坟墓,为自己最终的失败与毁灭而铺路。

批评他人(四11-12

在这段经文中,批评与论断等字皆由希腊字katalalein翻译出来。这动词的通义乃是指背后批评,被论断的人根本不能当场为自己作辩。这种诽谤议论,背后中伤的举动等,圣经毫不留情地加以严峻的斥责与定罪。诗人对恶人的控诉是:‘你坐毁谤你的兄弟,谗谤你母亲的儿子。’(诗五十20)诗人听见上帝严正地宣告:‘在暗中谗谤他邻居的,我必将他灭绝。’(诗一5)保罗将谗谤一罪列为外邦邪恶失落世界的诸多特色之一(罗一30);他也很担心,因为哥林多教会很可能也被这罪所缠扰(林后十二20)。我们应留心一点,就是在上面两段经文中毁谤性的论断皆与谗言并列。毁谤的论断,就是那些暗中聚在一起,以不实的谗言背后中伤他人的;这种罪真是可怕极了,彼得也毫不留情地严斥这种罪恶的行为(彼前二1)。

这个严峻的警戒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当时的人根本不察觉不负责任的谗言是圣经极力抨击的罪恶。人类的天性好听谗言,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说长道短──特别是一些名人的逸事──津津有味,令人乐而不疲。我们应将上帝对这罪的态度谨记于心。雅各根据下列两个原因抨击这罪恶。

(一)爱人如己是尊重律法的表现之一(雅二8;利十九18)。显然的,人若背后批评论断其邻舍,又怎能爱他如己呢?若人故意违背律法,那么,他就是藐视律法的存在。换言之,他就成评断律法的。人的责任并不是评断律法,而是奉行律法。因此,一个人若恶意中伤其邻舍,他就成了判断律法的,认为自己有权破坏律法。单是这种态度已经足以判罪了。

(二)这罪侵犯了上帝的主权:背后中伤邻舍和评断该人无异。人根本没有权柄判断他人;唯有上帝拥有判断的特权。

唯独上帝能救人,也能灭人。圣经一直坚持上帝这种特权;‘我使人死,我使人活。’(申卅二39)‘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哈拿曾如此向上帝祷颂(撒上二6)当乃缦要求以色列王医治其大痳疯时,以色列王惊惶地说:‘我岂是上帝,能使人活呢!’(王下五7)耶稣曾鼓励我们说:不要怕那只能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却要怕那能杀身体,又能杀灵魂的。(太十28)诗人曾表示:只有上帝操人的生死大权(诗六十八20)。若我们私下判断人的话,那么,我们就是抢夺了上帝的特权;如此不尊重上帝的主权,真是自讨苦吃!

可能我们以为背后中伤邻舍,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罪。但圣经却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因为上帝所颁崇高的律法,及上帝单独所拥有的特权,都彻底地破除了。

错谬的自信(四13-17

这段经文中所描述的,是雅各的读者们耳熟能详的日常景象;也许从文中的描绘,他们更看见了自己的画像。犹太人是古代世界中非常出色的生意人;再者,当时的世界也向犹太人提供许多机会,让他们在商业圈内可以大展拳脚。那个时代也正是发展都市的时代;当城市的各样建设都安排就绪时,有关的政府部门便鼓吹人移居该市,有时甚至赐犹太人以公民身份为移居的奖励,因为当犹太人一定居该市,金钱必会滚滚而来,生意蒸蒸日上。故此,这段经文的情形乃是如此:某人看看地图,然后指某一点说:‘这里刚开发了一个新的城市,做生意的机会一定好。我会到那里去闯一番天下,置屋从商,起码一年之久;相信一定会致富,腰缠万贯地荣归故里。’雅各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人没有权柄为自己的前途作任何肯定的计划,因为他连今天将会发生任何事也无从知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真是一句千古不变的金石良言。

古往今来的仁人君子,皆震慑于‘前途莫测’的概念。希伯来哲人如此写道:‘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廿七1)。耶稣也说过一段无知财主的故事,这人为收藏自己的财富而伤透脑筋,最后却确定大事建设仓房;谁知一切就绪时,他却两脚一伸,呜乎哀哉(路十二16-21)!便西拚写道:‘某人以其机警头脑,多方缩减开支而积聚大批财物,他所得的又是什么呢?他曾如此说:“我财物丰盛,现在可以安享舒适,尽情吃喝”;对于死之将至却懵然不知;辛苦所积聚的却要留给后人,而自己却两手空空地弃世。’(传道经十一章十八至十九节)辛尼加(Seneca)说:‘为自己前途而大费周章的,是何等无知啊?因为连明天将要发生何事也不在其掌握之中。’辛氏又说:‘人从来没有任何富足的友人,可向他保证明天。’麦楷尔(Dennis Mackail)是巴利爵士(Sir James Barrie)的好友,他说当巴利年事渐长时,他不太早预排约会,连一些普通的社交应酬也不例外。巴利经常自嘲谓:‘生不由己矣!’

雅各继续表示,这种对生命无常的看法,不应作为恐惧与不事行动的藉口。相反的,这却应该成为我们完全靠赖上帝的最佳理由。思想慎重的人都有这个特色,就是用倚赖上帝的心而计划一切。保罗对哥林多人这样说:‘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林前四19)‘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林前十六7)色诺芬(Xenophon)写道:‘若上帝愿意的话,这些事皆会成就。如果有人惊异我们为何整天都说:“若上帝许可”,那么,我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若他曾经历过生命的百般磨炼,他就不会对这句话如此大惊小怪了。’柏拉图曾引述苏格拉底与亚基表德(Alcibiades)之间的一段对话。亚氏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会照办。’苏氏回答说:‘亚基表德啊!这话你说错了。你应该说:“若上帝许可的话。”才对。’费力斯(Minucius Felix)写道:‘上帝若容许──每个人生来就会如此表达。’在亚拉伯人当中,‘若阿拉许可的话’是一句非常普遍的日常用语。在犹太人中的日常用语中并没有这样一句,故此,他们要努力学习。

真正的基督徒不应该被惧怕所震慑,更不应由此而瘫痪,毫无表现;当我们将自己的前途、计划都交托给上帝的时候,我们应该紧记这些计划可能不在上帝的计划以内。

人若不紧记这一点,就是犯了狂傲自夸的罪,希腊字是alazoneia,这字是用以表达那些走江湖、不学无术的庸医,尽力自吹所开的药能治百病,甚至能起死回生。前途与将来皆不在人的掌握之中,任何人皆不能狂傲自夸,以为人定胜天。

雅各以极严厉的口吻警戒道:人若知道那事是错的,但仍然固执偏行不改,这就是他的罪了。其实,雅各的意思乃是:‘我已经警戒你们了;真理已经完全地展露在你们跟前了。’若人仍旧偏持己见,以为自己可以掌握前程,这就是他的罪了。因为只有上帝掌握明天!──《每日研经丛书》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