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四章
C 神拯救以色列的实际结果(四1~40)
摩西第一篇训言在本章达到高潮。本章的文学结构和近东条约平行之处,十分值得留意。这里点出了盟约作者的名字(1、2、5、10节),并他在过往历史中的作为;又提到了盟约的条款,劝告以色列人务要遵守;祝福咒诅等制裁条约、见证(26节),和将盟约传授给下一代的责任(10节),都有说明。近东条约的成分,虽然不是硬性以律法的方式表达,而是不拘形式地编织在演讲当中,它在本章仍是呼之欲出的。
i. 听而顺从的呼吁(四1~8)
本段原文以而现在(watta,英译 'and now')开始。它指向前面的话,预备劝告听者顺服。好像就在说︰「如今既然看见神怎样拯救你们,你们就应当遵行祂的命令」(参︰出十九5;申十12;书二十四14等)。
1. 摩西把神的律例典章教训给人民,又劝导他们听从遵行。顺命便能蒙福,如此他们便能存活,并且得地为业。这里所讲的存活,可能只是指肉体的生命。相反,悖逆带来的结果,是死亡和毁坏。这原则有人称之为「申命原则」。申命记多次作出这样的声明,旧约其他地方,也屡次直接间接地提到。
2. 正如其他近东条约一样,盟约的律法是不可更改的(参︰太二十三16~26;可七9~13)。
3、4. 这里提供了一个活现的例子,证明违背神的命令,会带来毁坏和死亡。以色列人在巴力毘珥(伯毘珥,参三29)敬拜偶像巴力毘珥(民二十五1~9)。以色列的男人跟从摩押女人到她们的家,参与祭偶像仪式,敬拜假神。以后发生的审判,就是他们拜偶像的恶果。在那次试探中忠于神的人,没有被瘟疫所灭,得以保全生命,听到摩西这次的训话。
5、6. 这件事给以色列人的教训是,要在这个新地方存活,只有忠于神的盟约,顺从祂藉摩西所赐的律例典章才行。智慧之途就是盟约的路。国家兴亡就在于此。创造这个国家,给她应许之地为业的,是耶和华神。拒绝祂的主权,便会被祂毁灭。
7、8. 摩西演绎出两个结论︰第一,神把律法赐给以色列,证明祂和以色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是别的宗教所没有的。第二,耶和华的律法远超一切公义的标准,以色列人当引以为傲(参︰诗一一九,一四七19等)。从两件事实中,可以看出以色列律法的超卓︰这律法超过古代世界其他的法典;这律法来自耶和华,奠基于祂本身的公义,又是祂公义的反映。
ii. 神在何烈山显现(四9~14)
摩西接着又说到另一件往事。「律例、典章」(8节)提醒神的子民他们在何烈山(西乃山)的经历,这经历记载在出埃及记十九16~19和二十18、19。本段强调这经历的两个重点︰首先,神使他们知道祂的话语;其次,以色列学习到神虽然在西乃山,又从云中对他们说话,祂却没有让他们看见任何形像。这个经历教训以色列人,他们所崇拜的神,不需使用任何形像来代表。在这方面,以色列有异于其他拜偶像的邻邦(出二十3~6)。以色列不可忘记这件事实。
9. 摩西在你要谨慎和殷勤保守你的心灵这两个命令之前,使用了加强语气的质词只要(raq)。这质词通常有限制的作用。而你要谨慎这句话,在申命记不同的环境中,也出现了好几次。它基本上是个反身动词190;因此这命令对以色列人来说,有很大的个人性。这里和其他几段经文一样,都是劝告以色列不要忘记神为她所做的一切(参六12,八11)。摩西在别的地方嘱咐他们谨慎,不要随从外邦的恶俗(十二30),在不合法的地方献祭(十二13),丢弃利未人(十二19),或不帮助穷乏的弟兄(十五9)等。这样的作为,都是违背盟约,得罪神,会招来审判的。何烈山所发生的大事,他们必须谨守,免得忘记。把这些事忠心教训下一代,是以色列人必须遵行的责任(参六20;出十三8、14)。申命记一再提醒以色列人,「当记念不忘」神拯救的作为,因为这是以色列称为神子民的基础,也是神邀请以色列人和祂立约的根据。新约也出现了同样的原则︰神在基督里的作为,是教会绝对的基础,也是神邀请人和祂建立关系的根据。这个原则,信徒也同样得教训儿女。
10. 这里所说我的话,是指十诫(四13,五22)。以色列人在何烈山,不单听见了神的话。神拯救的工作,和以后宣告盟约的条款,其目的都在使以色列以顺从作为回应。只有敬畏神,才足以回报祂的恩典。敬畏的意思,就是尊崇祂,承认祂的主权。崇拜和顺服,是尊崇的表现。崇拜和得以存活,有密切的关系;不尊崇神的结果,就是死亡(三十15~20)。敬畏这个辞,在申命记以至全本旧约,有丰富的含义。原文中这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奴隶对主人一般,极度的畏惧。一些经节使用这个字,形容人犯罪后的畏惧感(创三10;箴十24;参︰徒二十四25;来十27、31;启二十一8)。但大部分时候,这个字都是形容「圣洁」的畏惧感︰信徒因畏惧永生神而产生的尊敬。「敬畏耶和华」,是旧约极重要的概念。它是由神所赐,是人对神合宜的回应。它使人得以尊崇神的位格,遵行祂的诫命,恨恶罪恶(耶三十二40;来五7)。它是智慧的开端(诗一一一10),是正直的祕诀(箴八13),是人当尽的本分(传十二13)。它也是弥赛亚的特点之一(赛十一2、3)。古往今来神的子民,都当心存敬畏(诗三十四11;耶二19;徒九31,十2;弗五21;腓二12)。在会堂参与敬拜神的外邦人,称为「敬畏神的人」(徒十2,十三16、26)。「敬畏」这个动词,申命记下列章节都有使用︰四10,五29,六2、13,八6,十12、20,十四23,十七19,二十八58,三十一12、13等191。
11. 人的言语,不足以形容神的荣耀,并祂可怕的威严。我们顶多只能运用象征的言语表达而已。下半节可以译作山被冲天的火焰焚烧,天因最密的密云昏暗(JPSA)。
12. 神显示自己之时,人民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像。偶像崇拜,从此永被摒弃。这是以色列历代信仰的特征。但神对人终极的启示,当然是藉祂道成肉身而来(约一1、14;来一1、2)。
13、14. 神在何烈山又同时提出要和人民立约。虽然本节把十诫和约章等量齐观,所立的约,范围却大于约章的条款。只是以色列人同意了立约,便得遵行条款的规定。她依照耶和华的诫命生活,证明她已经接受了和神立约。后来雅各书说︰「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雅二18)。
依照当时条约的惯例,应当把立约的条款,书面记录在约章之上。摩西既然把西乃山的约看作和当时的条约同类,亦会把立约的条款书面记录下来。这里提到的记录的方式,是写在两块石版上。摩西的责任,是把盟约的条款教导以色列人,作为他们在新得之地生活的模范。然而过分注重律法,却会使盟约变得徒具外表,好像神所要求的,就只是遵行律法而已。没错,神要求他们遵行律法,但盟约的中心,却是彼此的关系。律法必须写在心上,不然福音便被律法取代了(参︰耶三十一31~34)。只要把全本申命记看为一个整体,便不会犯上这个错误。
最近有学者提出说192,西乃山的约和古代近东条约之间的平行,从两块石版上也可以看见。宗主国和藩属立约后,会把立约的文件复制为两份。一份保存在宗主国的神庙中,另一份则存放在藩属所拜神祇的庙宇里。耶和华神是以色列国的宗主,同时又是他们立誓的保证者,两份约章都可以存放在同一个圣殿中。和克莱恩不同的另一个看法,则认所有的资料,要两块石版才能录全。无论要用两块石版的理由是甚么,这两块石版都是存放在约柜里面(出二十五16、21,四十20;申十2)。
iii. 拜偶像的危险(四15~31)
神没有用肉眼可见的形像启示自己,以色列也不可以造像来代表祂。在这方面违背神的诫命,会招来审判。这个段落,可说是第二诫的详细注释193。
16~19. 这里列出了拜偶像的人,可能会敬拜的东西。在迦南人、埃及人、赫人等的文化中,都可以找得到例子,证明有人崇拜这里所列的敬拜对象。远在摩西以前,已经有人崇拜天象了。有些学者认为天象崇拜是亚述传入以色列的,但亚述存在以先,别的地方也早已有人崇拜天上的万象了。赫人在条约中列出保证他们遵守约言的诸神时,也经常包括了天象194。
论到神把世界分赐给万民的问题,请参看三十二章8、9节的注释。他们似乎在所分派到的地方,敬拜不同的神祇。
20. 本节阐明以色列独特之处。神从埃及的铁炉之中把她拯救出来作为自己的产业。特作自己的产业这句话,其他地方也有出现(七6,十四2,二十六18;出十九5等)。明白自己在神眼中的地位,能使他们的行为发生重大的改变。
21、22. 摩西所受的审判警告以色列人,不完全效忠于神的结果。参一37,三26。
23、24. 以色列得罪了神,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耶和华是烈火,是忌邪的神(参五9,六15;出三十四14)。忌邪原文作 qanna,直译是「嫉妒」的意思,只是没有不良的含义。它所指的,是神圣洁所引发,对公义积极的热心。基于这个原因,神不能容忍以色列向他神效忠。敬拜偶像,无论是甚么形式,都是绝对禁止的。
25~28. 以色列人在那地长住,久久享受福气之后,便会有忘记盟约规定,转向偶像,惹神发怒的危险。这种事情倘若发生,盟约的咒诅便会生效。以色列会亡国(26节),和地分开(26节),分散到万邦(27节)。这些惩罚和二十八章所列的咒诅没有两样。但在二十八章,违犯的是全部律法,而这里违犯的,只是第二诫而已。但违背第二诫,已是内心反叛神主权的表征了。神呼召天和地,来见证祂宣告的审判(三十19,三十一28;参︰弥六1、2)。如果以色列人受到审判,要被掳离应许之地,他们便要在外邦事奉他神。以人手所造、没有生命、没有知觉的假神,取代能为他们施行奇事、永活的真神。实际上以色列历史中,人民曾经多次被掳。最重要的两次,便是撒玛利亚(王下十七6)和耶路撒冷陷落之后(王下二十四14~15,二十五10及下)。神的警告成为事实。
29~31. 甚至在被掳之时,神仍是可以寻见的。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与一般的近东条约,一大相异之处是叛盟的以色列,可以归回(「悔改」)耶和华那里,得蒙赦免,有机会过顺服的新生命。在世俗的环境中,叛盟的人即使悔过,也很难有机会得到怜悯。然而神的本性有别于世上的君王,祂有怜悯,又经常记念所立的约。以色列的愚昧遭受审判以后,神会赐下悔改的心,使得他们在受咒诅以后,能够有复原的可能。在末后的日子(30节,和合本作「日后」),只是泛指将来,和末世不一定有关。神对背叛的人如烈火般严厉(24节),但对悔改的人,则满有怜悯。
我们不必要像一些解经家一般,把这几节的经文,看作是被掳归回以后,附加在申命记中的。这里的宣告其实十分概括;而当时掳掠战俘,又是十分普及的习惯。例如在摩西的日子以前,埃及的纪念碑,已经有迦南人被掳的绘画了。摩西不可能会忽视这个可能性。实际上,第29~30节是第二诫(五8~10)合宜的注释。
iv. 蒙拣选的民︰以色列(四32~40)
以色列凭甚么,可以盼望回复到原来受祝福的地位呢?他们有两个凭借︰神的怜悯(31节)和他们是蒙拣选的民族。第31节和32节,原文都以因为(ki)开始;这两节都为这问题提供答案。这些既是事实,以色列便应时常顺服,好享受神为她预备的祝福。
32~33. 摩西诘问民众,创世以来除了以色列民以外,还有哪个国家直接得到神存在的清楚明证,仍能继续存活。和神直接接触,是充满危机的。如今圣洁的神和悖逆犯罪的以色列人之间的鸿沟,竟然可以奇妙地安然度过。这对于以色列人来说,永远是令他们肃然起敬的奇事(创三十二30;出三6,十九21,二十19,三十三20;士六22、23,十三22)。二千多年以来,以色列人被分散在万国之中,他们仍能保存可辨识的身分,实在是历史上极不平常的现象。
34. 耶和华再一次成就别神办不到的事,从地上强大君王的手中,拯救了祂的子民。祂使这君王面对试验,用神迹、奇事,在他眼前施展大能。以色列人从神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便能看见祂的存在和恩典。这个证明,和先知所传讲的事实,同样有效。耶和华救赎和拯救的工作,是以色列信仰的基础。
35. 耶和华是神和除祂以外,再无别神这两句话,表现出一件事实,就是在以色列,耶和华是独一的主宰(参39节)。宇宙之中再没有其他的能力,足以决定世人的命运。这种信仰即使仍不能算是完全成熟的一神宗教,起码在实用上,已经算是一神宗教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理由怀疑以色列这简单而实用主义观点的历史性195。
36~39. 本段强调的两点,是耶和华对以色列的爱和拣选。这两点申命记中也一再重提。神有能力训导、管教以色列(36节)。祂因爱列祖,便拣选以色列,把她从埃及拯救出来(37节)。祂又能够赶走迦南人,把地赐给以色列人为业(38节)。这一切,都证明祂是天上地下惟一的神。再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40. 故此,以色列应当承认耶和华的主权,遵行盟约中的条款。若能这样做,他们以至后世的子孙,都能永远享受神所赐下的福气。耶和华神宣称祂有天下至终的权柄,祂以往的奇妙恩典,和将来要赐下的祝福,都是证明祂权柄的证据。
D 设立逃城(四41~43)
由于本段不是记录摩西的话,而是用第三人称叙述,有人便认为这几节是附录。然而参照民数记三十五1~14,便可知道摩西在此是执行神的命令。约但河东分定了三座城,一座在北区、一座在中区、一座在南区。误杀人的逃到这些逃城,就能受到庇护(参十九1~13)。在游牧民族的社会中,报血仇的做法,可以产生阻吓作用。但定居以后,便必须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施行审讯。法律程序还未确立之前,类似的规条是有需要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法例的历史性,以为摩西不会设立这样的律法。
Ⅱ 摩西第二篇训言︰神的律法(四44~二十八68)
申命记中这个冗长的段落,是全书的中心。其内容是盟约条款(参导论第Ⅲ节),以基本原则开始(五~十一章),再讨论详细明确的规例。这次序和古代近东条约的形式十分相似。这些条约在历史引言以后,也同样要求藩属完全效忠于宗主。这些要求也是先说基本条件,再说明确的条款。摩西也是使用这个形式,把完全效忠于耶和华的根本要求,陈明在以色列面前︰开首的是基本要求,接着是详细法则。
A 第二篇训言的小序(四44~49)
这几节的作用,和一章4、5节一样,是概述下面约言的历史背景。摩西好像是在说完了第一篇训言以后,休息了一会儿才继续对以色列人说话。他再度开始时,简略地叙述了一下史实,作为耶和华对祂子民要求的基础(参导论Ⅷ B 「历史的神耶和华」第一段,原书80页)。
44、45. 虽然本段未必有意分别每个字的意思,律法(tora 「妥拉」)、法度(edut)、律例(hoq)、典章(mispat)几个辞,都各有其独特的含义。律法泛指「教训」;法度是指盟约的条款;律例是指书面写下,或刻在石上的规条;而典章则是法官的审断。
46. 约但河东一语的含义,请参看一章1节,和二章26节至三章11节的注释。
47~48. 参第三章。黑门山又称西云山(Sion),可能和三章9节及诗篇二十九6的西连,是同一个名字。这名字在别的地方没有再出现过。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