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Section:TopicID=154}第六讲  仆人的比喻

 

(一)不愿饶恕人的仆  马太十八章廿一至卅五节

(二)交托银於仆的主  路加十九章十一至廿七节

  今天讨论此两比喻,可以得 很好的教训。第一个比喻,有一恶仆不肯赦免同伴的罪,以致他的主人也不肯赦免他的罪。第二个比喻,有一恶仆不尽本分,以致遭主人刑罚。此两比喻,足以警惕我们,我们务要作主的善仆,获主称赞。

  彼得问耶稣说:「主阿,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麽?」他的精神比之犹太「以眼赔眼,以牙赔牙,」的律例胜得多了。但耶稣答他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这种伟大的精神,在世人是找不到的。

  我们往往只见人得罪自己,不见自己得罪人,更不见自己得罪於上帝。

  主耶稣设一个比喻说:王有多仆,其中有一个欠主人一千万银子,无力偿还,主人就白白赦免他。这样的事,乃世上所无的。然主非论世界,乃论灵界。

  此仆不能还债,按律法当清其家产,或囚之下狱。但他哀求宽容,待他将来还清,他哪里有力,不过推诿耳。

  我们也是欠主的重债,因为我们所有过失,在主前都是有数的。我们所欠於主的,何止千万?又何能偿还?只有像此仆一样吧!

  此仆并非求免,只求待以时日。但主发慈心而白白赦免他,此可算是极大的恩惠了!然而此仆不甚觉得主的厚恩。後来见一同伴欠他十两银,他便迫还,那人求他宽容。他不肯,便揪 他,掏住他的喉咙。他如此无情,实在丧心得很!他不记念主人免他的重债,可谓忘恩的恶仆了。众同伴见他所作的事,就很忧愁,去把这事告诉了主人。主人斥责他说:「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麽?主人大怒,就照他待同伴的方法待他。

  这样,我们就当自省。我们亏欠主的,究竟如何?实在无可计算。幸而耶稣舍身於十字架,为我们作了救赎的代价。所以就得白白赦免。若按律法而行,我们的罪,实在足以下地狱而有馀。今竟得免,故当满心喜乐,称颂主恩,这是福音之美妙。

  同时,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赦免兄弟。他虽然怎样对你不住,你也不要执责他。还怕他议论你,是因你自己有不妥。所以被人议论的人,当要自己省察,看自己有无过失。即使没有,也不要怪人,以免酿成各种争端。教中兄弟姊妹,像手足一般。一有争斗,便要两败俱伤。同一肢体,与其彼此相残;毋宁彼此宽容,以免危害教会。

  主耶稣教训我们祷告:「我免人负,求免我负。」此可见我们先要赦免人,然後求主赦免我们。我们若不肯赦免人,主亦必不肯赦免我们。人欠我的,不过是十两,我欠主的是千万。主既将我的罪,投诸深海,永不追究。那末,我就当赦免人,像主赦免我一样。

  论到托银於仆的比喻,其背景是因为主将到耶路撒冷,又因为众人以为上帝的国快要显出来,所以耶稣就设此比喻,以教训他们。

  此比喻是说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所谓贵胄者,是指主耶稣;远方者,是指天上;往远方者,是指主升天;所得之国,是指上帝所赐主耶稣之国,即千年平安国。

  贵胄未去,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各给银一锭,叫他们去作生意。那知主去不久,那地方的民就起来反对他,不愿他作他们的王。於是十个仆人,便要在仇敌的包围中。正如耶稣说:「我打发你们去,如羊入狼群一般。」这危险得很啊!今日我们的地位也是这样。世界随时随地都是对敌主的。假设耶稣住在这里-香港,不叁年亦必被害。

  此比喻所说的十个仆人,是指我们信徒;十锭银,是指主所赐给我们的圣灵;作生意,是指我们为主劳力。主得国回来,就要看他的仆人的工作如何。赚了十锭的,得赏十城;赚了五锭的,得赏五城;他们又得主称为良善忠心的仆。惟有那一个恶仆,把一锭银子包在手巾里,没有生利,主就斥责他,并把他的一锭夺回来,给那有十锭的。

  这样,我们已得了很明显的教训。主交托我们的,不论是甚麽,我们都要用来服事主,以求生利。播种的人,有收叁十倍的,有收六十倍的,有收一百倍的。我初到听见贾牧师说:「信徒不论作了甚麽大事,若未能领一人归主,也是徒然的。」可见我们当求得利,幸勿白占土地。

主得国回来,是指耶稣再临。他要先按公义审判他的仆人——信徒——-施行赏罚。然後再把那些对敌他的——不信的——拉来,在他面前杀了。

  信主的弟兄们!主快要再临了。你是主的仆人,主交托你的一锭银,赚了多少?现在你要省察,要为主得人。幸勿作懒惰的恶仆,受主斥责。——  翟辅民《主耶稣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