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士师记   注释 

  六 1 至八 35 基甸 

  六 1-6 被米甸人压迫 

  上一章是对耶和华极高的赞美,本章 1 节却记载以色列人再次背道,前后强烈的对比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这样特别突出的方式带我们正视以色列人时翻刻变,不论耶和华为他们作甚么,他们也不能长期抵抗其它偶像的吸引。基甸的故事比其它先前的故事更透彻地说明这点。 

  巴拉战胜迦南人的战车队,以色列人因而可以在辽阔、肥沃的耶斯列谷定居、耕种。但是在同区出现另一种敌人,以致以色列人为着要制服他们而再次奋斗。这时以色列人受罚,多次被交在米甸人及其它敌人手中。他们撗扫该地如同蝗虫,践踏毁坏所经过的地方。因为粮食遭毁坏,以色列人的景况堪怜,像动物一样以洞穴为居。在绝望的境况中,以色列人一如以往呼求耶和华。 

  附注   

  第 1 节「米甸人」住在亚拉伯西北面的沙漠,与以色列人同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创二十五 1-5 )。第 3 节「亚玛力人」,参三章 13 节。「东方人」指从亚拉伯和叙利亚来的游牧民族(参创二十九 1 )。第 4 节「迦萨」位于巴勒斯坦的南面,地中海沿岸。第 5 节因为骆驼无数,所以能进行远距离袭击。 

  六 6-10 先知奉派指责以色列人 

  这次情况的发展令人惊奇,耶和华没有立即响应以色列人的呼求而差派拯救者,反而差派一位先知晓谕他们,因为他们行为恶劣,已失去所有获救的权利。先知以这种控告的口吻结束,使以色列人不清楚耶和华想如何待他们。这时以色列人安危未定,形势紧张,只有神施恩,他们才能获救。 

  附注 

  第 10 节「亚摩利人」参一章 34 节。 

  六 11-24 耶和华使者授命基甸作士师 

  耶和华使者的显现清楚表示耶和华要再次拯救以色列人。神这次要用的器皿就是基甸,他蒙召的经过与摩西(出三)相似。例如,他们蒙召时,同是躲避敌人,而且为了维持家计而做卑下的工作( 11 节)。耶和华同样地委以重任( 14 节)。他们同样以自己不配为理由,拒绝耶和华( 15 节)。他们领受同样的应许:「我与你同在」( 16 节)。他们同样得到一个记号,肯定他们的呼召( 17 节)。最后,在两次显现中,火同样象征神的同在( 21 节)。因此,信息是明显不过的,神要用基甸从米甸人手中拯救以色列人,正如神昔日用摩西从埃及手中拯救以色列人一样。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要再次拯救他们。 

  附注   

  第 11 节对于「俄弗拉」,我们除了知道它位于玛拿西的边界外,其余资料不详。「俄弗拉」分别在第 11 及 24 节出现,形成神呼召基甸这段记载的首尾部分。「亚比以谢族人」源自亚比以谢,是玛拿西支派的一族(书十七 2 )。第 12 节「耶和华的使者」,参二章 1 节。第 15 节「主啊」意即「阁下」(参新国际译本旁注)。基甸仍未认出这位客人。第 22 节基甸只在此时明白向他说话的是谁,他的惧怕是因为他认识圣洁的规矩(参十三 22 ;出三十三 20 )。不过,耶和华立即再次给他保证( 23 节)。神特别开恩给基甸,即使基甸面对面看见耶和华也不至死。第 24 节「耶和华沙龙」这称呼响应耶和华在第 23 节再次保证基甸「得平安」。「祭坛」记念神在那里赐下特别的启示(参创二十八 16-19 )。 

  六 25-32 基甸拆毁巴力的坛 

  耶和华招募基甸入伍后,随即委以任务,就是要他跟自己的家人、宗族正面冲突,因为他们敬拜巴力,这是耶和华不能容忍的。耶和华的坛和巴力的坛不能并存,这直接抵触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们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 3 )。这情况在今天也常见。信徒献身给神的时候,往往会跟家人的愿望或原则相违。 

  基甸怕后果严重,所以他的仆人在夜间才执行神的命令。城里的人因为巴力的坛被毁,十分愤怒。基甸获救免死,只因他的父亲情急智生,面对要维护巴力的尊严,或保存儿子的生命时,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保存儿子( 31 节)。基甸神奇地以英雄的身分出现。其实,基甸得着了重生,并因而获赐一个新名,活活表明巴力的无能(参 32 节附注)。基甸开始他的任务,第一是从田里除掉巴力,而且召集以色列民兵,跟米甸人这个外在的人类敌人( 33-35 节)打圣战。 

  附注   

  第 25 节选用「第二只牛」(另参 26 节),明显是避免基甸家失去一只主要繁殖的牛,这行动很有恩情。「坛旁木偶」参二章 13 节及三章 7 节的注释。 

  第 26 节「齐齐整整的 …… 筑一座坛」参出埃及记二十章 25 至 26 节)。第 27 节作为族长的儿子,基甸有点财富和影响力(参 12 、 14 节),纵使他在六章 15 节说了一些自谦的话。第 31 节比较日后伊莱贾挑战巴力的先知(王上十八 27 )。第 32 节「耶路巴力」一名是挑战巴力作出行动。 

  六 33-35 基甸召集战士 

  基甸不久就显出他足智多谋,能够以共同目标,把分散的以色列人团结起来,而且在战场上指挥他们。因有自己同族(亚比以谢族)的战士支持,军力得以巩固( 34 节),他便呼吁更大的支持,首先是整个玛拿西( 35 节上),跟着是邻近的北面支派,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35 节下)。不过,这些事不是单凭人的智慧能够完成,因为「耶和华的灵」( 34 节)已降在基甸身上,管理他及加力给他。 

  附注   

  第 33 节参六章 1 至 6 节的注释和附注。六章 33 节暗示军情白热化,大战势所难免。 

  六 36-40 基甸用羊毛再求印证 

  开战前求问神灵是否支持自己的一方,这种做法在古代很普遍(参王上二十二 6-28 ),但是基甸两次求印证,他们的行为表达了他的不信,过于表达他的信心,因为他说:「你如果照着所说的话 …… 拯救以色列人」( 36 节),又参 39 节「求你不要向我动怒 …… 」。基甸两次用羊毛求印证,神仍积极响应他,乃因神怜悯他的信心微小,并非表示神喜悦他用这种方式求印证。今天的基督徒毋须用相似的方式求印证,但是神有时会怜悯人,即使人用这种方式求问,神也会响应他。 

  附注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