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注释 

  十三 1 至十五 35 争战与冲突 

  扫罗在位的时候,以色列多半都在战争之中。非利士人是以色列人主要的敌人,而十三和十四章就谈到扫罗早期战胜他们的一些事迹。第十五章详述那次战胜一个较小的敌人──亚玛力人──的胜利。十四章 47 节提到其它胜利的战事,却没有详载。因此从某个角度看,这几章圣经描述了扫罗作王时,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开始,期间他不断把以色列人从仇敌手中拯救出来(十四 47 )。 

  然而,这部分却以一句冷酷和不愉快的话作结:「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十五 35 )。十三至十五章记载的事件,不单是与外敌的争战,并且也是扫罗与其它以色列人的个人冲突。在第十四章,扫罗可能是要杀害他自己的儿子,而他结果是跟自己的军队发生争执。更严重的是,在十三章和十五章,我们都发现扫罗违抗那奉神的名说话的撒母耳。不管扫罗至此的表现是多么好,他很快便证明,虽然他在战争中连连得胜,但他却不是一个适合带领以色列人的领袖。 

  虽然扫罗的管治以失败受挫作结束(记载于三十一章),但也并非完全是一个灾难。毕竟他曾给予以色列人一个新的希望,因他开始把(从前独立的)各支派联合起来,渐渐建立成一支军队,多次击败了非利士人,并把他们赶出以色列境外。纵然他最后在战争中落败了,但他在某些重要方面已为后继者铺路。我们不应忽视大卫亲自给扫罗作的见证(撒下一 19-27 )。 

  然而,十三至十五章清楚显示,从神的角度看,扫罗是失败的;纵然是神亲自拣选他作王的。圣经指出根本的原因,是他拒绝顺服神借着先知撒母耳所给予的指引。这里的信息是很清楚的:神不会赐福一个看己高于神所设立之先知的以色列王。第十三至十五章所描述的事件,可以看为一次权力斗争,是神站在先知那边跟以色列王对抗。 

  扫罗在位多久并不能确定,原因在于经文上的缺漏。在希伯来原文中,十三章 1 节如下:「扫罗登基年,作以色列王二年」。明显地,在「年」字之后有一个数字遗漏了,新国际译本根据一些希腊文抄本,合理地加上了「三十」这个数字(参新国际译本旁注;译按:和合本加上了「四十岁」的数字)。因此,我们也可合理地假设在「二年」之前,有另一个数字遗漏了;不过,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仅仅二年是一个正确的数字。「四十二」(新国际译本;该译本没有「的时候」,全节是:「扫罗登基年三十岁,作以色列王四十二年」)这个数字是根据使徒行传十三章 21 节和犹太史家约瑟夫的记载;两者的记述均把数字概括为「四十」。然而,旧约时代常用 40 这个数字来指一个世代,因此,较细小的数字,如「二十二」(新英语译本)在这里也是有可能的。而执政仅有两年的可能不大的。 

  十三 1-7 作战的准备 

  第 2 节描述扫罗为了跟非利士人那无可避免的争战,而作全面的准备。他拣选以色列人,组成一支常备军,随时准备作战,并安排他们驻扎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他自己带领一支人数较多的军队,他的儿子乔纳单(这里是第一次提及)则带领另一支军队。跟着,第 3 节描述了第一次主要战役的原因。非利士人因失去了防营,大感愤怒,遂派遣一队装备齐全的大军进攻以色列境,意图粉碎那细小的的以色列军。以色列军队并没有足够的正规兵器(参 22 节),难怪他们许多人都逃走了。扫罗那 2,000 的军队缩减至 600 人( 15 节)。但扫罗有一个隐藏的优势:他是执行从神而来的命令,而他对这命令的服从可扭转这没有盼望的颓势。那命令就是往吉甲去,在那里等候撒母耳(十 8 )。因此,扫罗便往吉甲去( 4 节),并留在那里作准备( 7 节)。 

  十三 8-14 撒母耳责备扫罗 

  扫罗到了最后一分钟却违抗了撒母耳的指示。现代的读者会倾向同情扫罗,因为当时军情紧急(他的士兵不断逃亡),而撒母耳又迟迟未来。然而,明显地撒母耳只是稍为拖延,而扫罗却只等到约定的时间,便没有再多等一会儿。扫罗并不是因为担当祭司的职位而受责备,却是为了取代撒母耳的位置。撒母耳答应(十 8 )要在作战前献祭,并指示扫罗在战场上当行的事。但扫罗认为他可以免除这两项。我们可能认为他所犯的只是微小的罪,但其中却包含一个基本的问题:这位新王要顺服先知还是要辖管先知呢?先知是代表神去说话和行动的,因此扫罗愚蠢的行动,证明他并不认为自己要受神的指示所约束。这行动所要付上的代价是,他的后裔不能继任作王( 14 节)。神要把王位交给另一个人,一个合他心意的人。此话指的是大卫,他在第十六章会进入这历史故事中。大卫不比扫罗洁净无瑕,但他却常常听从先知的指示行事。 

  十三 15-23 军队的行动 

  本段简单地叙述军队在作战前最后的调动。扫罗派他的军队前往基比亚,是要与乔纳单的兵力结合(参 2 节),因而纵使以色列的士兵人数极少,军备又不足,但至少他们是一支单一的军队。另一方面,非利士人却把他们的军队细分,分 3 路进发( 17 节),而这显然是他们战败的原因。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