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上   注释 

  十四 1-13 乔纳单的功绩 

  没有人想到以色列人会得胜。因为前一章显示他们处于极不利的环境,但有两件事把这境况戏剧性地改变了。一是乔纳单的勇气,二是神要赐以色列人得胜的旨意。正如乔纳单自己所说:「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非利士人的确是未受割礼的,因他们并没有这种风俗;但这话在此是指他们是在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的约以外。创世记十七章指出割礼是一种立约的记号。神会为祂的约民争战。乔纳单的计划得以成功,是因为他的行动来得很突然,而他又利用了山和谷之间一个极狭窄的有利位置。因此,二人可以击杀「二十人」。 

  无疑乔纳单必已告诉他父亲( 1 节),但我们从第 2 节可见,扫罗对神的计划和对乔纳单的计划,同样一无所知。纵然有从示罗来的祭司亚希亚陪伴着他,但他好像全不知道所发生的事情。亚希亚正穿着以弗得,那是祭司的外袍,可提供寻找神旨意的方法(参出二十八 6-30 )。然而,扫罗好像并没有尝试去寻求神的旨意。 

  十四 14-23 

  第 15-19 节描述非利士人在乔纳单的突袭后的惶乱,及扫罗军队的疑惑。最后,扫罗作出了行动去求问神( 18 节),但由于情况发展急促,所以他又改变了心意。因此,圣经作者强调得胜的是神( 15 、 23 节);扫罗也来追赶已在逃跑的非利士人,却不知道正发生甚么事情。 

  第 18 节这里提到「约柜」,叫人感到希奇,虽然可能是以色列人把它从基列耶琳运来(七 1-2 ),正如从前他们把它从示罗运往战场一样(四 4-5 )。似乎我们更应采取希腊文的版本,即这里作「以弗得」而不作约柜(参新国际译本旁注)。我们从第 3 节可知,亚希亚正穿着以弗得,那是可用来寻求神旨意的工具。在希伯来文中,「约柜」和「以弗得」两词极为相似,很容易混淆。 

  十四 24-45 乔纳单危在旦夕 

  这故事又有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转变。战争的背景一直延续至第 46 节,但从 24 节开始,只是谈到扫罗、乔纳单和他们的军队之间的事情。作者让这 3 方面亲自说话和行动,而对任何一方面都不作道德或宗教上的评价或审判。这给读者带来许多没有答案的问题。扫罗起誓是合宜的吗( 24-28 节)?乔纳单公然批评这誓言是合宜的吗( 29-30 节)?军队不理会这誓是对的吗( 31 节)?扫罗加强了他所起的誓,并要处死一个无辜的人──他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对吗( 44 节)?军队维护乔纳单,因而违抗他们的君王,这样做对吗( 45 节)?也许我们不应发问这些问题。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要按道德意义去解释这事,而是让我们更清楚了解扫罗这个人。 

  他表现得像一个冲动的人,一时冲动地起了一个愚蠢的誓言,并没有想及后果。然而,既已起了誓,他便认真地严格履行誓约。他在吉甲已违抗神命(十三章),这次不愿再受撒母耳的责备。因此,他小心地献祭( 33-35 节),然后采取正当的步骤去寻求神的指引:换句话说,他是利用祭司亚希亚身上的以弗得来求问神( 36 、 37 、 41 、 42 节;并参 3 节)。找出了乔纳单是那无意违反誓言的人后,扫罗便准备处死自己的儿子,也不愿毁掉他们的神所起的誓。我们所得到印象,是一个完全不明白神心意的人。第 37 节说,「神没有回答他」,而军队最后是把胜利归功于乔纳单和神,而不是扫罗。我们很容易会同情这个出于善意,但却是冲动卤莽的人,但这样的人适合作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样,整件事件表明了两件事:一、神可以让以色列胜过更强大的敌人;二、扫罗的领导没有多大成就。虽然他作王直至终老,但神已离开了他。 

  第 41-42 节虽然我们不知道那神圣的工具怎样运作,但我们可见,它确能解答直接的问题,并藉掣签把人抽选出来。那工具分两部分,称为「乌陵」和「土明」。在这两节的希腊文译本中,这两部分是明文说出来的(参新国际译本旁注),也可参看出埃及记二十八章 29 至 30 节。 

  十四 46-52 扫罗在任的概要 

  本章结束时概述了扫罗在位的情况,让我们有较完备的数据。 

  第 47 节指出这时威胁着以色列人的一些仇敌,有从东、从北、从西而来的。南面的亚玛力人( 48 节)是侵略者,常侵扰在以色列境内定居的人。下一章便叙述扫罗抵御他们的战役。非利士人现已被赶逐离开以色列国境( 46 节),但他们却没有停止入侵和攻击的行动( 52 节)。 

  第 49-51 节所提及的扫罗的亲人,后期大都进入这历史场景中。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