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诗篇   注释 

  第一一八篇 公义之门 

  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不是单单为解放,而是为救赎和叫那些从前作奴隶的,现在能成为「我的子民」。这就是一一八篇以象征手法表达出来的。整个过程是朝向圣殿的「门」( 19 节),再经过这个门进入祭坛( 27 节)。朝圣行列巡行时,群众和一个人进行启应式的对话。第 1 及 29 节是会众的话;第 2 至 4 节则是会众和敬拜领袖的对话;剩余的节数则是会众向一个人的回应,这个人经历苦难( 5-7 节)、列国的敌对( 10-14 节)和神的惩治( 17-18 节),直至他有权进入「义门」( 19 节)。沿途他率领接受他的人( 6-7 节; 8-9 节),这些人奉神的名赞美他的胜利( 10-14 节; 15-16 节)。 

  19 节之后,语气改变了:由谈论神,变为直接向神说话;说话的人也改变了:那(祭司般的)守门的述说了进门的条件( 20 节),圣殿中的同仁也欢迎那进门的为「房角石」( 22 节),宣告「这是主所定的日子」( 24 节),并祝福他,说他是「奉耶和华名来的」( 26 节),最后邀请全会众也一同来到祭坛前参与筵席( 27 节)。 

  这诗篇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也许是在圣殿的一个节期(逾越节?),又或者是以王为主角的庆典,他以个人经历形式表达全民的经历:在极度痛苦中( 5 节);面对世界的攻击( 10 节);由生命被威胁( 17 节)到看见亮光,并享受神的同在。然而,这诗篇比记念神的怜悯有更深远的元素,超过全会众或所有王所曾经历的,也超过他们能力所能及的。「列国」曾几何时包围、威胁,最后遭反击呢?谁能进入「义门」,如「房角石」般受迎迓呢?谁是奉主名来的呢( 22 、 26 节)? 

  这诗篇既是回忆性又是展望性的。它展望一位将会来临的人,有关他的一切细节会于将来实现。最终,新约会提出答案,但答案源于旧约提出的问题。由此看来,新约的弥赛亚思想并不是(不自然地)嫁接自旧约的,而是由旧约(自然的)衍生出来的。 

  第 1-4 节 宣召与回应一三六篇道出了这宣召的含义:这处简洁地记录了神的所有伟大作为(参耶三十三 11 )。第 2-4 节参一一五篇 9 至 11 节的注释。 

  第 5-7 、 8-9 节 极度痛苦、祷告、信心、信靠  在没有介绍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把声音( 5-7 节)。这处的「急难」(参一一六 3 )原文有冠词,突显了极度的困苦。这个字词本身表现出「压力 / 压迫」,与祷告蒙应允所得的自由刚刚相反。「宽阔」:诗人的经验产生了面对未来──面对别人的敌对( 6 节,五十六 11 ;来十三 6 ),或对事情的结果──的信心。第 7 节「看见 …… 遭报」(参一一二 8 )。第 8-9 节随行的会众响应这见证,确认信心的效力宏大。 

  第 10-14 、 15-16 节 敌人包围,可靠的名字,大能的右手 

  主角述说更多的「急难」( 5 节):他被「万民」重重包围,虽然人数多如蜂子,但靠着「耶和华的名」的大能( 10-12 节),这些人会像燃烧的荆棘,迅速被踩灭( 12 节)。然而,危机是实在的,只有靠神的干预( 13 节)、祂给予的力量和释放的救恩( 14 节),才能得胜。第 15-16 节这两节配合 8 至 9 节,只有与神和好(「义人」)的人,才能得着「欢呼」、「救恩」。「手」:象征力量;「右手」:更强的力量。会众从主角的得胜经历中,看见神作为的最强表达。 

  第 17-21 节 神的惩治,公义,入城当主角述说第三个见证时( 17-18 节),他已到了圣殿的门( 19 节)。这是「义门」(这些门只有义人才能进入),主角要求开门让他进去。看门的人宣告( 20 节)进入义门的条件;当主角进入之后( 21 节),他便为着神响应他的祷告和拯救他而感恩。第 17 节原本的安排是与第 6 至 7 节配合的:说话者声称他自己,而非他的敌人,是最终的胜利者。但若我们按主耶稣的一生来看诗篇,那意思应是:死亡得不到最后的胜利(约十 18 )。第 18 节(赛五十三 5 、 6 、 10 )。在人类敌挡的背后,主角看到神的手(徒二 23 )。第 19 节请注意这要求的个人性(「给我敞开」),主角已满足「义」的标准(赛五十三 11 ;约十六 10 ;约壹二 1 )。 

  第 22-23 、 24-25 、 26-29 节 石头,日子,奉耶和华名来的   若我们能听到那对唱的声音,我们会更加明白这几节是可等的生动。圣殿的祭司称主角为「石头」,那同来的人便回应( 22-23 节);祭司大声宣告这「日子」,群众便祷告盼望得享那日子的祝福( 24-25 节);祭司向主角和群众( 26 节,「你们」)祝福,群众又回应;祭司邀请群众参加筵席( 27 节);主角( 28 节)与群众( 29 节)一同敬拜。「石头」是弥赛亚象征之一(参赛二十八 16 ;亚三 9 )。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 42 至 44 节中,耶稣将第 26 节与以赛亚书八章 14 节连在一起(参彼前二 6-8 ;罗九 33 )。这经文可能是一种谚语的说法,形容一个令众人大跌眼镜的事件:谁会想到作奴隶的会成为被神拣选的子民,甚至成为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关键民族?又或者这是描写大卫后裔被列国打败,后来得着神的帮助以至「复活」的一个片段?谁会料到这样卑微的人反成为神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但在耶稣身上这预言的成就是何等彻底!有谁是这样的被教会和国家所弃绝鄙视?有谁受压于全世界反对的声音(徒四 27 )?还有谁真的被带进死亡的灰尘之中而又得坐天上最高的宝座,超过一切的执政掌权的和所有名号?除了神自己还有谁呢( 23 节;赛五十三 10 ;徒二 23 ;腓二 9-11 )? 

  第 24 节「日子」:遇到极大的压力,事事也不如意时向神祷告,对神有信心的日子( 5-7 节);面对并战胜世上各种势力的日子( 10-12 节);面对一个敌人( 13 节,「你」;约十二 31 )而可以唱歌、得胜的日子( 13-14 节);当从死亡的威胁和神的惩治中活过来( 17-18 节),成为义人,得以进门与神同在的日子( 19-21 节);当被弃的石头成为房角头块石头的日子( 22 节)。那是何等特别的一日!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