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   注释 

  六十六 1-5 神悦纳及憎恶的敬拜 

  这里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是指责圣殿之重建,因这本是神的吩咐(该一 2-11 )。其实,这里是斥责教会主义( ecclesiasticism )者在神周围筑起围墙( 1-2 节上;参撒下七 6-7 ;徒七 48-50 、 54 )。 

  第 2 节下留意神清楚的要求我们有痛悔的态度,正如路加福音十八章 13 节,因人不单渺少,更是有罪的。请另参五十七章 15 节。 

  教会主义也引致虚假( 3 节)及不容异己( 5 节)的行为。 

  第 3 节希伯来文直译是:「宰牛、杀人」等等,它的意思可以是指(如大多数译本的翻释),徒有正确的仪式就和无故杀人及拜偶像无异(参一 13 ;耶七 21 );又或是指守礼仪的同时,暴虐及亵渎的行为也同时真的发生。 

  第 5 节排除异己之事在约翰福音九章 24 及 34 节几乎逐按字面地发生。这是宗教逼害及神学纷争的最早期记载之一,也是教会历史中黑暗一页。 

  六十六 6-17 最后的干预 

  尽管本段及下段所用的词汇仍是旧约时代的用语,如:「殿」( 6 节)、「车」( 20 节)、月朔和安息日( 23 节),但它们明显是有关末世的。 

  第 7-9 节强调了这事件的崭新,也嘲讽了历史进程的缓慢:「民岂能一时而产」这句子,可对比于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51 至 52 节:「在一霎时,眨眼之间 …… 我们也要改变」。第 9 节有力地回应了希西家在三十七章 3 节,向以赛亚发出的信息。 

  第 10-14 节这几节描述的繁茂的家庭景况,总结了以锡安为妻子和母亲的诗歌(参四十九 14-23 的注释),现今集中在锡安的儿女(参加四 26 )。留意母城锡安并非财富和舒适的主要来源,只是间接的;一切都是从主而来,祂的爱好像母亲爱儿女一样( 13 节);尽管祂透过蒙救赎的群体施出祂的恩赐。这节经文的最后两句说明这帮助于何时及何处来到:「我 …… 在耶路撒冷」。与神直接的交通及在教会的全面参与,在这里连在一起。在约翰福音十六章 22 节,主耶稣给予第 14 节上很强烈的个人意义。 

  第 15-16 节「火」与「刀」是神每一次的厉害的干预行动中都出现的(参太十 34 ),但这将是最后的一次(参 24 节;帖后一 7-10 )。这审判虽说关乎「一切有血气的人」,主要的对象是背道的人( 17 节;比较六十五 3-7 ;利十一 7 、 29 )。他们知道光,却拒绝了光。 

  第 17 节「其中一个人」也许是那些行邪术礼仪的领袖(参结八 11 提及雅撒尼亚「站在其中」)。 

  六十六 18-24 列国聚集 

  从千禧年的观点,在主的再来前,会出现福音普传、以色列人全体归回及耶路撒冷成了全世界的首都和朝圣的中心。另一个可能是把这最后的一段经文看为基督第一次来临及再来之间的一段描述。第 18 节陈明了祂向普世的心意,而第 19-21 节则说明祂如何施行此计划:那「神迹」(基督被钉死和复活, 太十二 38-40 );余生者,或蒙拯救的余民,被差往列国( 19 节);招聚祂的子民到「耶路撒冷」( 20 节),外邦人被接纳在犹太人中间( 21 节)。按此看法,耶路撒冷并非按字面解(比较加四 25-26 )。第 22-24 节是形容(以旧约的词汇)最后的荣耀和永刑的境况。 

  在第 19 节,那些名称代表了以色列国土在最远外围的地点。 

  第 20-21 节从远方分散的以色列人将被带回耶路撒冷,好像外邦人向神献「供物」。这词汇含有双重的意义,在利未记二章是指素祭,但也表示臣属向其主子的贡献。这些外邦人也被悦纳,不仅是像「洁净的器皿」,把以色列人载回;他们也是「祭司」为「利未人」。(文法上,「从他们中间」可以是指归回的以色列人,但这种反高潮的文意却不大可能。)保罗在罗马书十五章 15 至 16 节,提出了与此象征异曲同功的话。 

  第 22 节有关「新天新地」,请参六十五章 17 节。 

  第 23 节「月朔」和「安息日」不再适用于基督徒(参西二 16 ),故这些「影儿」不可能再重现。它们在这里是代表其实质意义,就是满有喜乐地向创造主献上整个生命。第 23 节可参但以理书十二章 2 节及马可福音九章 48 节。在会堂中,在读了 24 节之后会再读 23 节,使这预言结束得较温和。但这是真实的结束,正如史密夫佐治( G.A.

  Smith )所说:「这是显而易见的,若听见这伟大预言的人,听见了它美妙的声音和所有的福音,仍选择拜偶像,吃猪肉,至死不悟,对这样真确的神及这样伟大的恩典,仍毫无反应,这结语是必然的结局。」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