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耶利米哀歌   注释 

  二 1-22 耶和华的怒气 

  二 1-10 主如仇敌 

  正如上一首诗章一般,这里在开始时描述耶路撒冷从恩典中坠落。「锡安的女子」、「以色列的华美」和「他的脚凳」全都是用来形容那京城(虽然严格来说,「脚凳」是指约柜;诗一三二 7 ;参诗九十九 5 )。当祂说「他不记念自己的脚凳」的时候,意思是神不再遵守祂立约的应许(参哀一 1-7 )。 

  耶和华向祂的百姓发怒,这在第 2-5 节中说明;祂不单「忘记」祂的约,祂甚至与祂的百姓作对,如同仇敌一般(参上文一 8-17 )。祂不单收回祂的右手(二 3 ;参出六 6 ;申四 34 ),祂更向他们「张弓」。这里用隐喻来形容耶和华与祂的百姓为敌,是引用战争中的可怕情景。本段落中使用了雅各布、以色列和犹大的名字,描述尼布甲尼撒在犹大全地中的毁灭,这些百姓其实是先前以色列人所剩余之民。 

  诗人将他的视野收窄,将注意力从整个国家集中到圣殿之上(「自己的帐幕」,「他的聚会之处」;参出二十五 22 ),以及其中的祭司、献祭和每年的节期(二 6-7 )。「锡安忘记她的圣节」一语回想到犹大在过去忽视真实的敬拜,因而耶和华挪去她外表虚假的敬拜。忽视真实的敬拜就是忽视神,犹如违反了第一条诫命般严重(出二十 3 )。 

  最后,诗人转而针对京城作为权力中心的地位;君王和首领被掳,这城已不再是一个国邦(二 9 )。先知和祭司们忽略了他们教导神的律法和代神发言的责任。更大的责任带来了更重的处分(参路十二 48 )。 

  二 11-19 泪流成河 

  诗人的感情现在全然流露出来,他因着百姓所受的痛苦而悲伤,这使我们想起耶利米(参耶四 1-9 );还有那些描写毁坏情况的生动图画(参耶四 31 )。在他的愁苦中,他向百姓讲话,并十分盼望去安慰他们(参一 2 )。当他记起那些该负责任的领袖没有带领百姓顺从神的时候,他的愁苦变成了愤怒(二 14 ;参耶五 12-13 ,二十三 9-40 )。这结果带来了全国性的灾难和羞辱。犹大的邻国也看见了这一度充满自豪的城市,现今的惨淡下场(他们讥讽的话其实是引用诗四十八 2 和五十 2 ,那里描述耶路撒冷的辉煌和华美)。 

  但这些结局其实是神的刑罚,是基于圣约的「咒诅」(参导论)。诗人转回哭泣的主题(二 18 ),并提醒百姓向神哭求。 

  二 20-22 向神请求 

  最后的请求(紧随二 19 ),可能是出自百姓(第 22 节的「我」指的是京城)或诗人的口(但无论如何,诗人在后来的事件中,强烈地将自己与百姓视为一体)。这请求是抗议那些过度严厉的刑罚。这是转向希望的一个指标;尽管当时仍未出现甚么保证的话,但祈祷本身就是一个转向神的表示,承认祂是唯一拯救的源头。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