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玛拉基书   注释 

  一 1 开首语 

  玛拉基像其它先知一样,强调耶和华的话(默示)的权威。在这提纲挈领的卷首语中,先知自认他的角色,是作一位传话人;同时也清楚分辨他的工作是传达耶和华的话。在全书余下 54 节简洁而意义深远的经文中,作者以这宗旨贯彻始终。「耶和华说」、「万军之耶和华说」等句子屡见不鲜。 

  本书的卷首语与撒迦利亚书九章 1 节和十二章 1 节(比较哈一 1 )类似,都把这职事描写为一个「默示」,或许更贴切的翻译是:「一个重担」,含有迫切的责任感,甚至有可畏的意思(参耶二十三 33-40 )。 

  玛拉基的信息是传给一小群被掳归回的犹大余民,他却勇敢地以古时的统称「以色列」来称呼他们,藉此说明圣约所有的责任都落在他们肩上,而神在圣约中的一切应许也是属于他们的。 

  一 2-5 好人与狂傲的恶人:神的爱在审判中表明 

  当义人受苦,恶人得势,我们不免怀疑神的爱。在第一个争议中,玛拉基揭露当时的人在这方面的疑问,并提出答案。由于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并且特别在灵性上都甚荒凉,以致他们对神的爱有所怀疑。玛拉基的回应是:指出神对雅各布无条件的爱,和对以扫相对的恶;保罗曾在罗马书九章 13 节一段经典性的经文中引述这点。在此「爱」字所表达的是拣选的意思,而「恶」所指的是弃绝,并不是个人的喜、恶(申二十三 7 明明禁止以色列人憎恶以扫的后裔以东人)。可参考路加福音十四章 26 节,十六章 13 节,这两节经文也有类似的用法。 

  雅各布和以扫都是以色列先祖历史中的人物。虽然他们同作兄弟,但在神的主权下,雅各布却蒙悦纳,以致他享有特权,成为神救赎历史中弥赛亚应许的传人,而以扫则在这事上无份,被神弃绝。不过玛拉基所关注的主要是以色列和以东这两个国家而非个人,雅各布和以扫分别是两国的代表和始祖(参参创二十五 21-23 )。如此看来,我们不能断言每一个以东人都被弃绝或咒诅,同样,我们也不能断言每一个以色列人都得救。 

  玛拉基以以东和以色列国运的对比来证明以色列蒙爱的地位,这做法在先知当代的人眼中必被视为大错。如果神真是拣选了雅各布/以色列而舍弃以扫/以东,那么为何祂容许以色列在主前 587 年被尼布甲尼撒王毁灭,又让子民被掳至巴比伦达 70 年之久?而在同时间内,以东却一切无恙,甚至似乎在以色列的亏损中获利?以东人对兄弟以色列受害,不单袖手旁观,而且还主动帮忙敌军巴比伦,向他们告密,又阻截以色列逃跑之路(诗一三七 7 ;结二十五 12-14 ,三十五 15 ;俄 8-16 )。 

  可是,玛拉基却以杰里迈亚书九章 11 节来支持他的论点。在玛拉基之前 200 年,杰里迈亚已宣告耶和华即将要向犹大施行的审判:「我必使耶路撒冷变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也必使犹大的域邑变为荒场,无人居住。」玛拉基用同样的话警告以东,说明以东与犹大一样不能逃避神公义的审判。以东所承受的审判似乎是借着拿巴提亚拉伯人的手;在主前 550 至 400 年之间,他们逐渐迫使以东人迁离本土,徙置到巴勒斯坦南陲一个后来被称为以土卖的地区。拿巴提人是半游牧民族,他们任由以东的市镇荒废,在放牧时又容许牲畜吃掉大部分植物,故此本来适于耕种的田地就被糟蹋了。犹大有一天会被恩佑重建,神爱子民的心由此可见,而以东的审判却是永久而不可逆转的。个别的以东人可以继续存活(正如一 4 所暗示;参可三 8 ;以东人之中后来有归向基督的),但他们已永远失去国籍了。 

  第一个争议以承认耶和华的普世治权结束。这普世性观点──经常被误解为普世主义,以为列国的宗教也为神所认同──这是本书卷的一个副题,在下列经文:一章 11 、 14 节和三章 12 节,先知将再次陈述。 

  一 6 至二 9 责备以色列吝啬祭物 

  我们是否真的爱神胜过一切?这爱是否在我们敬拜和事奉的品质上反映出来?在第二个争议中,玛拉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第一个争议中的埋怨倒过来质问百姓。其实真正需要质疑的,不是神对以色列的爱,而是以色列对神的爱。先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所有以色列民都没有尊敬神,把有残疾的牲畜献给神(一 14 );另一方面他表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以色列的祭司,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要防止人玷污圣所,还要审察祭物,以免有人献上瞎眼的、折伤的、有残疾的祭牲(利二十二 17-25 ;申十五 21 ,十七 1 )。 

  玛拉基在此用大胆的手法,企图令祭司们震慑,使他们醒悟过来。他拿他们对人的尊敬态度来对比他们对神极恶劣的藐视态度。玛拉基向他的同胞发出挑战,叫他们试把同样的礼物献给波斯的「省长」,藉此就可试验出礼物的品质了!玛拉基的逻辑是无争论余地的。一个小小的省长、主人或父老所配得的尊荣,还要比以色列人献给神的更多,而这位神却是至高的父、上主和「大君王」(一 6 、 14 ;「大君王」名号在一般通俗的用法上是指皇帝或宗主国君王,正如王下十八 19 、 28 的用法一样)。 

  玛拉基的挑战并没有叫祭司们动心,显然他们受迷惑,相信在论到敬拜或献祭的事情,有总比没有好,不冷不热总胜过全然冷淡。但事实上,神宁可把这种草率、不敬和虚伪的敬拜全然停止( 10 节;参赛一 11-15 ,二十九 13 ;启三 15-16 )。 

  祭司们既然没有保守圣殿的圣洁,耶和华便以一种与他们罪过相称的刑罚来警告他们;因为他们「藐视我名」(一 6 ),「没有将荣耀归与我的名」(二 2 ),他们将要「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二 9 )。由于他们污秽神(一 7 ),神要用象征式的方法污秽他们,把祭物的粪抹在他们的脸上,除去他们事奉的资格;动物的粪土本来是应该搬到营外用火烧掉的(利四 11-12 ),故此,现在祭司们也要同样被驱逐、被除掉(二 3 )。照规矩若所献的祭蒙悦纳,过犯得赎,祭司们本应祝福百姓,但现今神却要使他们的祝福变为咒诅(二 2 )。正如亨利马太( Matthew

  Henry )所言:「以荣耀神为本的人若行为不检,没有甚么比这更污辱神的名。」 

  一 11 

  是全书最具争议性的经文,特别令人置疑的是,玛拉基说当时人在「各处」烧香,献洁净的供物,而不是遵照申命记十二章的规定,在耶路撒冷献祭(参三 3-4 ,四 4 )。解释一章 11 节的秘诀在于我们对「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地」这句子的了解。此句子所用的语法是属于末世论的用语(比较诗五十 1 ,一一三 3 ;赛四十五 6 ,五十九 19 )。以赛亚两处经文都是指最后万邦接植过来,攀依耶和华,玛拉基亦有此含义。这方面的盼望在以赛亚书十九章 19 至 25 节和六十六章 19 至 21 节中得到更明确的定义,那里的经文说明万邦要作「利未人」,在认可的祭坛上向耶和华献上蒙悦纳的祭(并参诗四十七;耶四 1-2 ;番二 11 ;亚二 11 ,八 23 )。 

  玛拉基可能已考虑到这些应许在他的时代里已开始应验,外邦人已有归顺犹太教的了。但当时归顺的人极可能仍属少数,而一章 11 节的语气却是明目张胆的,可见玛拉基所指向的是未来更完备的应验。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