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注释 

  十 1 至十一 18 彼得、哥尼流与外邦人的问题 

  显然路加认为这个故事十分重要,正如保罗悔改归信的故事一样,作者详细重复述说(参十,十一章),而且在十五章又再引述。此事件代表教会的方向和焦点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埃提阿伯的太监极可能是第一位非犹太人皈依基督信仰(八 25-40 ),但是哥尼流的归信才是引起犹太基督徒对外邦信徒的争论,这些犹太信徒可能根本没有听到腓利和太监的事情。这儿的记载指出当时一般的基督徒团体,特别是彼得,还没有准备好接纳外邦信徒,他们必须在这方面被说服。路加有意叫我们看到第十一章中教会接受这现实,这是后来第十五章所作之决定的背景。 

  整个故事可轻易分为若干幕:十章 1 至 8 节──哥尼流在该撒利亚; 9 至 23 节上──彼得在约帕; 23 下至 48 节──彼得与哥尼流在该撒利亚相遇;十一章 1 至 18 节──教会领袖如何应付外邦人归信的问题。 

  第 1-8 节这个复杂的故事,以介绍百夫长哥尼流为第一幕。百夫长的地位有相当的权柄,他所服役的「意大利营」,我们所知不多。每一个军营或 600 士兵的军团可分为 6 个百夫队,分别由 6 个百夫长统管。 

  哥尼流虽然是罗马兵士,但「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敬畏神」是指一群所谓「敬畏神者」( God-fearers ),这名称似乎通常用于一些相信、在若干程度下遵奉犹太教、却没有完全归顺犹太教的人(参十三 16 , 26 、十七 4 、 17 这些经文都有同样的意味,「敬拜神」者很可能亦是指相同的现象;十六 14 ,十八 7 )。「敬畏神」亦可单用来描写一个在宗教上敬虔的人(参二 5 的用法),但是若果作者的意思只是这样,那么在这句子里未免流于重复。故此,总括来说,此人和他的家人不是犹太人,也不是归顺犹太教者,却亦不再敬拜异教假神。 

  正如上一章有关大比大的记载一样,也在此提及哥尼流的善行,善行不只是好行为,也是他信仰的明证:「多多赒济百姓,常常祷告」。到访的天使称赞他的「祷告」和「赒济」,他不只是有言语,而是有虔诚和活泼的信心。很奇怪天使没有在此时此地把耶稣的福音告诉哥尼流,却叫他「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神不但对哥尼流和他一家有所预备,亦顾念到彼得和教会。 

  第 9-23 节上此时在约帕的彼得「上房顶去祷告」,那里的房顶该是平的,是独自安静祷告的好地方。路加告诉我们「彼得魂游象外」,说明他所见的是一个「异象」,与保罗前些时候所经历的大光与声音不一样。此时若有人与彼得同在房顶,亦不会看见这异象的。 

  这异象本身颇奇特,有一束对象从上缒下,内中有各样生物:「四足的走兽」,地上的「昆虫」,「并天上的飞鸟」,正好包括动物界的 3 大类(参创六 20 挪亚的故事)。其中有些动物是犹太人洁净食物规条下所不能吃的(参利十一,二十 25 )。故此当彼得受命「宰了吃」时,他免不了要抗议(参结四 14 )。然后有声音对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两次──彼得对于三次的重复并不陌生(约十三 38 ,二十一 15-17 )。 

  彼得猜疑「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甚么意思」,虽然马可福音七章 19 节曾记载主耶稣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但和合本,新国际译本和一般的译文都把这话放在括号里。耶稣此话的意思在原来的上下文中不是直说,事后门徒才看清楚耶稣当时话中的意思;故此彼得多年后在这事件中提出抗议。 

  正当「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来到。圣灵清楚告诉彼得,「不要疑惑」,可「和他们同往」。哥尼流与这异象直接连系一起,我们由此可见神要教导彼得的不只是食物而已(虽然食物也很重要),犹太基督徒在洁净食物观念上的改变,深深影响他们与外邦人的关系。「视外邦人的食物为洁净,与接受外邦人本身为洁净,只是一线之差而已。」〔 I.H.

      Marshall , Acts  ( IVP,

      1980 ) ,

      p.186 ;参十 28 〕神没有在彼得的异象中提到这点,因为祂打算在下文十章 44 节中用更奇妙更传奇性的征兆来传达此意。 

  第 23 下 -43 节哥尼流「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并不是说哥尼流奉彼得为神(与十四 11-15 所记载有关保罗和巴拿巴在异教徒中的情形不大相同),他只是向彼得表示尊敬而已。此举使彼得更觉得要一视同仁(参三 12 )。彼得(与硝皮匠西门)曾在约帕款待哥尼流的下属,这是很平常的事,犹太人的规矩也没有禁制,但是犹太人接受外邦人的款待则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彼得已经跟他们扯上了关系,他告诉哥尼流家里聚集的人说:「神已经指示我,无论甚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 28 节)。在哥尼流复述天使到访差他找彼得的事之后,彼得又再响应这思想(「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其后在他的讲辞里这主题又再出现〔「 …… 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神不厌其详地传达这观念,指出第十一章所讨论的事情之严重性,对彼得和其它犹太基督徒来说,这一切都是新的。耶稣曾对门徒说,他们要「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二十八 19 ),但他们心中必定以为这吩咐包括先使他们作犹太人。 

  当彼得说:「神借着耶稣基督 …… 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 …… 这都是你们知道的」这话的意思并非一定指知道详情或熟识细节( 36 节;参二 22 ), 38 节中「都是你们知道的」一语(新国际译本在 36 、 37 节都有同样意思的句子出现)应译作「你们已经有所听闻」,这句子的用意是对比彼得曾经在这一切发生的事件当中:「他在 …… 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 39 节)。事实上,这篇讲辞比使徒行传其它任何讲辞更多展示耶稣生平和职事的细节。 

  「他们竟把他 …… 杀了」一句所强调的不是犹太人的罪过,而是神如何逆转了人在耶稣身上的判决:「他们把他 …… 杀了,〔但是〕 …… 神叫他复活」(二 23-24 亦是一样)。钉十字架的刑罚又再一次被形容为「挂在木头上」(参五 30 之注释)。「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证明祂真的从死里复活(不只是一个灵魂而已)。不过正如一章 4 节一样,同  吃饭在这儿还表明亲切的团契,彼得此时已打破了与外邦人同  吃爱筵的禁戒。当然当我们念「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和「凡信他的人」( 43 节)时,我们不可忘记此时外邦人的处境。(有关路加如何引用讲辞的一般原则,参二 14 的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