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串珠版注释

历代志下   历代志下 第廿九章 注释 

  29:1-32:33 希西家事迹 

  在解释本书有关希西家的生平记载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 本书重视希西家在宗教上的贡献,用了三章记载此事;列王纪 

  则相反,只有一节提及希西家的宗教改革(王下 18:4); 

  2 与其他犹大王的记载比较,本书以四章的篇幅记载希西家的事 

  迹,可见作者对希西家政绩的重视; 

  3 本书作者所描写的希西家具有完美的形象,是大卫──所罗门 

  王的活现(参全书简介)。 

  29:1-31:21 宗教改革 

  作者在故事的开首即记述希西家的宗教改革──虽然在此之前希西家 

  已经与父亲亚哈斯共同执政了十多年(见上文);他大概相信读者对 

  希西家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认识。事实上他这样的安排是要对亚哈斯拜 

  偶像的歪风提供强烈的对比。 

  1-36 洁净圣殿、再行奉献礼 

  所罗门王昔日建殿、献殿,希西家同样也洁殿、献殿。 

  1-2 生平简介 

  1     

    希西家登基时,父亲亚哈斯王仍在,参王下18:1注;他在位时 

  ,北国遭亚述吞灭(见王下18:10)。 

  3-11 委派利未人准备重开圣殿 

  作者向来重视利未人。 

  3     「元年」:希西家摄政的第一年。 

  作者用此强调希西家对圣殿的热心。 

  「正月」:指犹大历法的尼散月。 

  4     「东边的宽阔处」:即圣殿外的地方。 

  5-11 希西家训示利未人自洁,重新履行职责 

  恢复圣殿的祭祀,使神的烈怒平息,因为他们祖先离弃耶和华,以致 

  他们战祸频频,民不聊生。 

  6     「列祖」:指亚哈斯王及当代的人。 

  8     「其中的人 ......

    嗤笑」:这种说法参申28:25, 37; 耶24:9; 25:9。 

    亚哈斯在犹大与外族战争中,节节失败(见28)。 

  12-19 洁净圣殿 

  12-14  这里的利未人出自哥辖、米拉利、革顺三个宗族。 

  1 以利撒反和希幔源於哥辖; 

  2 亚萨则源自革顺; 

  3 耶杜顿出自米拉利。 

  上述七人的後代各派二人负责洁净圣殿。 

  16    

    「殿中」:指圣所部分(包括至圣所),只有祭司才可进去。 

  「污秽之物」:包括用作祭祀偶像的器皿。 

  「汲沦溪」:见王上15:13注。 

  17    

    「正月初一」:希西家给利未人的训示显然是在此日前,这时 

  他们已经自洁,然後开始洁净圣殿。 

  初一至初七洁净殿院,至初八才开始洁净圣所。 

  20-30 再行献殿礼 

  全部分为三部分: 

  1 首先希西家与众首领为全国献赎罪祭和燔祭, 

  2 然後有利未人按照大卫以来的规矩,在献祭时歌唱和吹奏乐器, 

  3 最後献感谢祭。 

  21    「为国、为殿、为犹大人」:「国」可能指皇室; 

  这三方面在亚哈斯时代都偏离神。 

  24    

    「为以色列众人」:这里的以色列人包括南北二国的国民,此 

    时北国已亡,先前南北二国之间政治的藩篱业已消失。 

  (参30:1-2) 

  30    「先见亚萨」:这种称呼参35:15;

    代上25:5。 

  31-36 希西家呼吁百姓献感恩祭和燔祭, 

  开始圣殿献祭的日常程序 

  34    作者再次强调利未人的优越。 

  35    「耶和华殿中的事务」:指圣殿日常的祭祀仪式。 

  思想问题( 29章) 

  1 希西家在那些方面可与先王大卫、所罗门媲美? 

  他们在信仰上有什麽可供我们借镜? 

  2 恢复敬拜耶和华的事宜由那些人带领进行? 

  他们有什麽影响力? 

  若要教会复兴,你首先应为那些人祷告呢? 

  3 希西家向祭司和利未人的呼吁( 11)对今日的传道人、教会领袖 

  有什麽提醒? 

  4 洁殿礼中,献燔祭时有利未人、会众唱诗奏乐( 27-28),假如 

  把这部分删去,你猜敬拜的情况会如何? 

  这对今日教会崇拜的唱诗与奏乐有何提示? 

  5 你认为当日洁殿礼是否徒具表面的仪式?参 30, 36节。 

  有意义的敬拜除了具备合宜的程序、领崇拜的技巧外,还需要会 

  众怎样的参与呢? 

  6 虽然祭司和利未人的工作清楚划分,但当有实际需要时,利未人 

  便负起了祭司部分的工作( 34)。 

  今天你的教会有否在组织制度上硬化,以致不能按情况而稍作变 

  动,发挥教会应有的功能呢? 

  7 作者强调利未人在宗教改革上有良好的表现,甚至有些祭司也不 

  及他们热心( 34)。 

  由此看来,宗教职分的高低与对神热心的程度是否必然成比例呢? 

  一般信徒在对主的热心上是否理应比专职事奉主的人为小呢? 

  8 作者对宗教改革的成功下了什麽结语?参 36节。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