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ii. 神对大卫王国的祝福(代上十四1~17) 

  「大卫就知道耶和华坚立他作以色列王,又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国兴旺。」(十四2) 

  十四1~16;参:撒下十五11~25 

  第十四章放在这里有些出人意料。部分是因为其原本在塞缪尔记下的位置,被移动到大卫受膏和占领耶路撒冷(= 代上十一1~9)之后。还有部分是因为这次的非利士人之战(8~16节),与大卫其它军事上的战绩分开,包括与非利士人更进一步的冲突(代上十一11~25,特别是十八~二十章)。对现在的安排最可能的解释,是将第十四章作为是第十三章的延续,理由如下﹕ 

  (a) 第十三章「寻求」的主题,继续在这个与非利士人争战的事件中(10、14节),扮演一个显着的角色。这与一个较广泛的模式相关,就是:军事胜利和国际承认,是寻求神的结果(参十三章的注解)。 

  (b) 大卫对全以色列人的王权,从第十二章延续到第十三章,现在被确认(2、8节)。 

  (c) 第十四章从头到尾一直聚焦在耶路撒冷,不只是因大卫攻占了这城市(十一4~9),也因此处是大卫受到神各种祝福的地方,标志出它是为约柜所预备的城市。136 

  (d) 神在惩罚中的「冲破」(breakout,十三9~12,和合:「击杀」),现在却带给以色列人和俄别以东全家人如洪水冲破般(breakout)的祝福(11节;巴力毗拉心的意思是「冲破的主」)。约柜最后能够前进到耶路撒冷,是由于:神的慈悲与祝福如今已经除去并掩盖祂的愤怒之故(参:约三16~17)。 

  还有两个因素进一步阐明第十四章的目的。第17节是历代志作者对他的来源主要的加添,整章给予国际上对大卫王权和神掌权认知的证据。第二,与第十章比较下表明,扫罗被非利士人打败,现在却完全地翻转过来了。这能够用几个要点说明﹕ 

  (a) 大卫的家室多子女(十四3~7),但扫罗家却告退出(十6)。 

  (b) 非利士人侵略的活动(十四9、13)和他们剥夺死人的衣物(十8、9),两者都用到相同的希伯来文动词(pāšaṭ),只有大卫能制止。 

  (c) 大卫求问神(十四10、14),扫罗却没有(十13~14)。 

  (d) 大卫掳获和焚烧非利士人的神像(十四12),而在这些神像面前扫罗的首级和军装却被当成战利品(十9~10)。 

  (e) 扫罗王国被转移(十14),大卫的王国却是稳固的(十四2、17)。 

  从所有这些因素来看,第十四章很清楚地呈现:由于神的祝福,王国得以在以色列中首次建立,耶路撒冷被立为王国的核心。在如此安全的情况下,神大能的约柜现在能够进到其停息之处(参:代下六41),与约柜第一次在亚弗为非利士人所掳的悲惨败象正好反向(撒上四)。 

  所有的这些都提醒历代志作者的世代,就是,尽管被掳,神仍然愿意赐下祂国度的祝福给那些愿意寻求祂引导的人。本章的目标因此比起只有尊荣大卫(Michaeli),或者甚至强调大卫为救主之角色(Williamson)要广大得太多。一个相似的类型也浮现在新约,不过是大大地扩充和转型的。当耶稣复活和升天以后,神的国度得以建立时,神就在祝福中赐下许多的恩赐(弗四7~13)。但有一个关键上的不同:旧约的典型是限于今世的祝福,它虽然没有被完全地抹煞(参:太六31~32),却被新约中巨大无限量的应许「在基督里各样属灵的福气」(弗一3;参:太六33)所胜过。 

a. 大卫的宫殿(代上十四1~2) 

  推罗的希兰王一世(历代志里经常用户兰,不过这个名字可能是亚希兰的简称)与所罗门的接触多过大卫(即:代下二11~16,九21)。他经常被认为是属于大卫统治的后半时期(主前1000~960年),并且希兰王的统治通常是根据奥伯莱(Albright)所定的年代,在主前九六九至九三六年;但是其它学者的提议,从主前九八○至九四七年(Peñuela、Cross),或甚至更早时期(Green)到晚期主前九六二至九二九年(Lipinski)。137他对大卫的认知,无论是商业(GNB)、进贡(Ackroyd),或是其它目的,都证明是耶和华更新赐福大卫的「家室」(1节,NRSV、RSV、REB、NEB;宫殿,GNB、NIV)和王国(2节),预示十七章10b节之后,约的祝福。 

b. 大卫的众子(十四3~7) 

  这名单有十三个名字,重复了历代志上三5~8,是包括作为第一节家室这主题的延续,预示第十七章家室/王朝。倘若神是这个多子多孙的来源,也未必就赞同大卫的多妻。这更多的后妃和更多的儿女(3节,和合:「又立后妃,又生儿女」)是假设读者知道早先希伯仑名单(撒下三2~5)。可能这些名字是按照出生的次序,则所罗门是排行第十。比利雅大的第一个音节很独特,其原始形式(7节)可能是巴利雅大,现今的经文是受到另一形式以利雅大的影响(撒下五16;代上三8)。138 

c. 大卫与非利士人的战争(代上十四8~16) 

  在以色列和犹大分裂的时候,大卫不是非利士人重大的威胁,但一个全以色列人的王国(8节)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所以非利士人聚集在利乏音谷,可能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方靠近伯利恒之处(十一15~20的事件是与此相连的)。这首次的攻击必定是发生在约柜进入耶路撒冷之前,不过其准确的时间和军事上的意义仍然不确定。可能此事在大卫受膏的仪式之后很快就发生(8节),因为大卫的总部此时是在亚杜兰〔代上十一15及下 = 撒下二十三13及下;参考「他就下到保障」这样的声明(撒下五17),这不可能是指耶路撒冷所在的山上〕。因此看起来此事是发生在第十一章4~6节和第十三章之前,不过其它学者则把这个战役,摆在约柜停留俄别以东家中的三个月之间(参十三14)才发生的,或者甚至在占领耶路撒冷之后。139 

  第二次战役(13~16节)是否发生在相同的地方和时间,不太清楚。因为在第13节里的地名被省略了,并且基遍(撒下五25,「迦巴」)在第16节中被提到,许多的注释家(例如Hertzberg、Michaeli)曾对这第二次的冲突下结论说,是他们要从大卫手中再次夺回这个城市,并且是发生在耶路撒冷西北方的基遍地区(参:赛二十八21,在那里毗拉心山和基遍是相连的,明显的是指这次的战役)。但是另一方面,利乏音谷出现在塞缪尔记下五22,或许假设是此处的第13节(就如LXX、P),可能是与第一次战役类似的地点。总而言之,向基色延伸的追逐(16节)是在沿海平原的边缘地带,暗示出这个战争比任何单一的战场,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区域。 

  不过,对历代志作者较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战役当中,一再强调大卫寻求神的引导(10~14节),并且神才是胜利的主角(神已经冲破,11节;神已经在你的前头,15节)。历代志作者所用的寻求神这个片语是一个典型的风格,就如他用在扫罗的身上(代上十13~14),显示出这是大卫一生的写照(相同的动词 šā’al 在撒上二十三2、4,三十8;撒下二1,用在大卫身上)。这首次的胜利被视为是神的冲破,比拟为不可抵挡急流的洪水(11节),或许他心目中浮现在山岗地带豪雨狂下的情形(Hertzberg),或者是「一个充满水的瓦缸冲破裂开之状」(Tg.)。第一次战争之后,所掳获的神像被焚烧(12节),暗示出大卫对约的忠诚(参:申七5、25)。140桑树林确实有几种(14~15节)并不确定。其它可能性包括梨子树(LXX)、桑椹树(AV),或是白杨树(REB、NEB)。有趣的是,他尔根选择把「树」这泛指名词,取代了不能确认的专门术语,成为现代翻译用法的前兆。 

d. 大卫的声名(代上十四17) 

  虽然在第十四章中,不同的要素是来自大卫统治的不同阶段,并且没有按照时间次序列出,但各国对大卫名声(字义为名字)的确认与对耶和华的敬畏,可看作是大卫得着约的祝福之下的例证。在这里,大卫王朝的威名是约的祝福之前兆(参:代上十七8),并且后来也被乌西雅所享用(代下二十六8、15)。类似地,耶和华令人敬畏的活动藉着亚撒(代下十四13)和约沙法(代下十七10,二十29,参十九7),而被其它的国家所认知。这应许是包含在摩西之约(申二25,十一25),已经藉着大卫和他的王朝得着应验了。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