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C 神与大卫的约(代上十七1~27) 

  本章位居历代志作者所呈现的历史的中心点。作者整个写作的架构是环绕在历代志上十七3~15与历代志下七11~22这两段「神的话语」。在这里,大卫接受了神的「家」的应许,(事实上是成为一体的两个家)。第一个就是神要为大卫建立的王朝(10b、14节),而第二个就是大卫的儿子要为神所建的圣殿(12节)。神谕的意义,端视希伯来文 bayiṯ(「家室」)不同的含义,意思可以是「王朝」、「圣殿」,甚至是「家庭」(十六43)。 

  神的应许是因着衪婉拒大卫建造圣殿而起的(4节)。这拒绝不是因为圣殿不重要,因为预备圣殿,正是余下来大卫统治记载(二十一~二十九章)的主题。也不是因为偏爱大卫的儿子是「太平、安静之子」,而大卫却是「战士」(二十二8~9,二十八3)。重要的乃是优先次序,因为人所造的圣殿必须次于神所造的家,这个家甚至是人所未能想象到的。两个家都应该立基于神的应许,而非大卫那用意良善却心思受限的想法里。换句话说,历代志作者的兴趣不在圣殿本身,而是表达某种更为持久的东西。历代志作者绝不是仪式主义者,乃真的是重视上帝话语的神学家。 

  神在这里的应许,有的时候称作是王朝的神谕,是大卫之约的房角石。盟约在古代近东是非常神圣的,具约束性的协议,表达了双方的信任和委身,并且也用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上,如结婚(耶三十一31~32),和国际条例(王上二十34)。不过,任何有神参与的约,常常是以神主动的心意和行动为其基础。例如神与亚伯拉罕和大卫立约,神应许的因素是如此的显明,以致它们通常被称作应许之约。虽然「约」这个词汇,没有出现在塞缪尔记下七章或是历代志上十七章,但以这个神谕为基础的几篇诗篇(如:诗八十九3、28)和先知信息中(如:赛五十五3)都有这字。塞缪尔记下七11b~16(=本章10b~14节)整段的经文解释了盼望,不只盼望从大卫后裔而来的永恒国度,更盼望整个宇宙由神以平安和公义来治理(如:赛九6~7;耶二十三5~6;结三十七24~25;诗二6~7,四十五6,一三二11~12)。这是旧约圣经中弥赛亚盼望的背景,虽然历代志对于未来有关弥赛亚的发展所持的态度,不那么明显。 

  在这里对于约的注解在两方面特别有意义。首先,在历代志里的大卫之约,比在塞缪尔记或是列王纪里更显着,从更大篇幅的经文可以看出,诸如:历代志上二十二6~13,二十八2~10;历代志下六4~11、14~17,七17~18,十三5、8,二十一7,二十三3,当中大部分都没有在早期的书卷中出现过。第二,塞缪尔记下七章一连串微小的改变,正好强调出对个别或集体的意涵。就短期而言,显明的聚焦在大卫后裔所罗门身上,他要建造圣殿(12、14节;在二十二9,二十八5明显地提到他)。在被掳归回后,这个盼望在所罗巴伯身上短暂的重新燃烧,他是大卫的后裔(代上三19),建造了第二圣殿(拉三8,五2;参:该一12~二9;亚四6~10)。但是历代志作者也重视这个约在集体层面的意涵。他虽然安静不过却毫不犹疑地肯定,神在地上的国度要透过这个约得以建立(14节),并且历代志作者最关心的,就是纵使被掳和被外国统治,神的国度仍然在运作(参:代上二十八5,二十九11、23;代下九8)。不过,本章最重要的,不只是些个别的和集体的应用,更是二者合并。对于历代志作者来说,真正地了解这约,应包括:确认神国度的存在,以及神透过大卫的后裔,所要展现的作为,他要建造神的家/圣殿。因此,虽然所罗门的软弱,和被掳归回后以色列人景况的凄惨事实,使任何想恢复大卫王朝的真实盼望似乎沦为笑谈,历代志作者却相信,神给大卫的应许仍然有效,神的统治暂时受到阴影遮蔽,并没有耗尽神对约的应许之活力。历代志清楚地指出所罗门的重要意义,以及热切盼望大卫的另一个子孙最终会重建神的家,并且永远的建立神的国度(这个词在历代志上十七章出现了八次)。 

  难怪新约作者看见整个大卫之约,和尤其塞缪尔记下七14=历代志上十七13,都藉着耶稣而完成和转换。从耶稣的诞生(路一32),到耶稣的复活(徒二30)、升天和被高举(来一5,引用撒下七14=代上十七13),最后建立神的国度,他们看见神的国度和大卫的国度合而为一。然而,耶稣不只是大卫的后继者而已。大卫就像是摩西,只是神家中的仆人(来三1~5;太二十二41~46),但耶稣却是忠心治理神全家的儿子(来三6),并且是神的新圣殿之建造者(约二20;弗二19~22)。因此,圣经的思想是指出,塞缪尔记下七章=历代志上十七章这两个家的延续,不是在乎其原始的形式,乃是在乎复活的耶稣基督。现今神的国度在基督里仍然面对历代志作者当日的困难,神的百姓仍然必须顺服这些仍不承认耶稣是主的统治者。然而,无论如何,信心不是倚靠政治的权力或荫庇,或甚至宗教体制。信心是建立在神对大卫应许的永恒真实性,如今这应许是在基督里并且透过基督来领受。神仍然在建造衪的家(太十六18;弗二19~22;彼前二4~10)! 

i. 大卫的好意(代上十七1~2) 

  十七1~2,参:撒下七1~3 

  大卫想要建造圣殿(1、4节)是许多古代君王的典型,他们想要适切表露自己的敬虔,同时公开证明自己的成就。156想要得着拿单的支持是自然的,他是大卫主要的宗教顾问,不过就算是王和先知的心意相联合,仍不符合神自己的计画(4节)。拿单最初的反应(2节)颇发人深省,即使勇敢的先知(参:撒下十二1~14),或敬虔的君王,仍难免误解神的旨意。 

  塞缪尔记下七1中,「安靖」的子句被省略了(参10节与撒下七11一个类似的改变)。学者认为有三个主要的理由: (i) 可强调在约柜的抵达(十三~十六章)和圣殿之间密切的相连; (ii) 对关于大卫在第10节和第十八章至二十章更多战争的参考资料,可避免发生时序上的困难;并且 (iii) 可避免历代志对大卫是一个战争的人,而所罗门是最伟大的「太平和安静之子」(二十二9)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这些讲法都有道理,但最后一个最有说服力,因能反应出历代志本身对大卫的正面陈述。大卫的「安靖」是真的(参8节),不过最多只是局部而已。 

ii. 大卫之约的应许(代上十七3~15) 

  「耶和华必为你建立家室。」(十七10) 

  十七3~15,参:撒下七4~17 

a. 引言(代上十七3~4a) 

  除了这个引言和结论(15节)这两段各自提到了拿单的话语是神所赐的预言之外,这神谕自然地成为两个预备性的段落(4b~6,7~10a节),然后在第10b~14节达到高峰。 

b. 大卫不得建造圣殿(代上十七4b~6) 

  这开场白,你不可建造殿宇给我居住,为首先两个段落设置了场景,并且为第三个段落开始的语句,组成一个有力的衬托(「我必为你建立家室」。10b节)。历代志对这个禁令有更直接的形式(参:撒下七5),表明神对一个圣殿的认可,但大卫却不是其建造者。这里一共提出三个理由。首先是自从以色列立国以来,从出埃及到士师时期,157神从没有要求要有如此的敬拜场所。耶和华是一位走动的神,以帐幕式的殿堂为满足,158祂的特点便是衪与百姓同在(参出三十三15~16)。甚至在示罗的建筑,纵使有门和门框(撒上一9,三15),并且也被称作圣殿(撒上一9,三3),但比起大卫心目中「香柏木的房屋」设备,显然是简陋多了(1、6节)。 

c. 神持守衪早先的应许(代上十七7~10a) 

  第二个延迟建殿的理由,是提醒大卫他自己身为以色列之君的角色(7节;参十一2),乃是要符合神的目的,而不是他自己的目的。一连串第一人称动词的过去式(7~8a节,我曾经……),和未来时态(8b~10a节,我将……),确定了大卫过去的成就和他未来的兴盛,都是神过去对待以色列从未有过的梦想的延伸。特别是这两个对大卫再次确定的应许:亚伯拉罕的大名(8节;参:创十二2;代上十四17),以及为亚伯拉罕和摩西后裔的一个地方(9节;参:创十三14~17,十五18~21;出三8,六8;申十一24~25),这里被称作我民以色列(7、9、10节)。换句话说,大卫的约,代表了亚伯拉罕和摩西之约应验的一个新阶段。 

d. 神将为大卫建立家室(代上十七10b~14) 

  第三个和最后修订大卫的提议之理由就是,目前神对衪赐下的应许优先的是王朝,而不是一个属物质的圣殿建筑(10b节)。159这个王朝有五个主要特色: 

  (a) 神将为大卫的后裔建立一个国和一个国位(11、12、14节)。这是这个约的主要应许。在希伯来文字词 zeraʿ(11节)本身就是模棱两可,就像后裔,既能适用在整个王朝,也能用于其中个别的成员(参:同样的字词在创三15,十二7,十七7、16之用法)。 

  (b) 大卫后裔中的一位将要建造所渴望的圣殿,这也将成为大卫的国位或国度被神所建立的一个记号(12节)。就像割礼是在亚伯拉罕之约下施行的(创十七),建造圣殿是人类顺服的举动,藉此,就接受和确认了神约中之应许。所以圣殿将会荣耀神的名而不是大卫的名。 

  (c) 大卫的后嗣将会享受神的嗣子这权益的身分,耶和华本身是收养他们的父亲(13节)。这个应许原本是赐给以色列的(出四22;参:赛五十五3),但是现在却集中在大卫家(参:诗二7,八十九27)。最终它将会引至耶稣,在衪身上这个应许会完全实现。早期教会不断地从耶稣复活和升天看见,这就是旧约圣经关于耶稣是神儿子的最极致的应许,经常引用这段和类似的经文(例如:徒二30,十三22~23、33~34;罗一3~4;来一5、8~9,五5)。也藉着耶稣,奇妙地延伸到每一个信徒,故信徒也进入了这样的收养关系,所以耶稣是「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9,参15~17节)。 

  (d) 大卫的家室将存到永远,始终安稳在神的爱中。大卫国度的未来,将会与临到扫罗统治下的不确定和灾难(13节)完全不同。乍看之下,在塞缪尔记下七14b的子句,关于人的犯罪和神的管教在历代志上的经文中被取消了,令人有些惊讶。但这原因并不是无视于大卫后裔中、属于人方面的失败,或者王室的顺服不再是首要之务。大卫和所罗门仍然被要求来顺服神的律例(代上二十二12~13,二十八8~9),并且历代志作者并没有遮掩他们的失败(见:代上十三11~12,十五13,二十一1、7~8、17为大卫;代下九29,十4、10~11、14为所罗门),反而揭露得比对那些后继坐上宝座的还要多。反向的,大卫后裔一再地失败,无法履约,只有更强调出:神无条件信守对大卫家的承诺。这个正是历代志作者的焦点,确信即使人类的罪,至终也不能破坏或转移神所宣告的目标。 

  (e) 大卫之约在历代志里最引人注意的发展是,它与神的国度明显地相关联(14节)。这个证据乍看之下似乎是十分薄弱,在塞缪尔记下七16中,两个字词各别单一希伯来文的子音,「你的家和你的国」,在本卷中变成了我的家和我的国。虽然这也可以被解释为,在历代志作者来源中经文上的异文。但这个经节其它的改变,显然和历代志其它的经文有相同的概念(特别是代上二十八5,二十九23;代下十三8;参:代上十14,二十九11;代下九8),在这角度之下,如此的解法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纵使旧约圣经中经常提到耶和华是王(如:出十五18;赛六5;诗四十七2,九十九1),不过很少提到耶和华的国度,倘若有,几乎完全是在诗篇、历代志和但以理书(如:诗四十五6,一○三19,一四五11~13;参:但四3;俄21)。但是只有在历代志,(也许还有诗四十五6)看见神的国度直接地表达在大卫的国度里。这对于神国度观念之发展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当我们了解到:福音书认为这国度是在大卫的子孙耶稣身上彰显出来(如:太十二28;路十二32,十七20~21)。160 

  这些不同的因素,都是与这个约在长程上的含义有关。但在第14节,约的应许却是直接地应用在个人的身上,再一次根据塞缪尔记下七16作小小的改变,把「你的家必坚立」和「你的国位」改为「我……要将他……坚立……他的国位」(NRSV、RSV)(参他……必要建造,12节和撒下七13)。但是另一方面,许多英译本中第11节中对这个人的强调,你本身的后裔之一(NIV、REB、NEB、NRSV;参GNB;字义是「将从你的众子中的一位」),可能不够周延(见Williamson,p. 135)。虽然弥赛亚的因素不是完全没有(请见前面),但确实是十分有限(驳Keil、von Rad、Curtis、Madsen)。这神谕看起来主要是对所罗门个人而言的,透过他这个约得以建立,这也是大卫所祷告的(23~24节)。 

e. 结论(代上十七15) 

  见十七3~4a节。 

iii. 大卫的祷告(代上十七16~27) 

  「耶和华阿,祢所应许仆人和仆人家的话,求祢坚定,直到永远。」(十七23) 

  十七16~27,参:撒下七18~29 

  大卫的反应阐明出历代志作者对祷告有两方面的观点。首先,神无条件的应许并不是随便就可领受,好像它们的好处是会自动发生,而是要带有顺服的信心和感恩来领受。第二,对历代志作者来说,信心通常是透过祷告来表达的,特别注意到大卫(二十九10~19)、所罗门(代下一8~10,六14~42)、约沙法(代下二十6~12),和希西家(代下三十18~20,三十二20、24)的例子。祷告在历代志里通常是策略性的,特别是在大卫和所罗门统治下那些作为介绍和退出圣殿建造之叙述中。较之塞缪尔记和列王纪,历代志把祷告和建造圣殿之间,更密切地连接(代上二十九10~19没有平行经文),似乎对被掳归回后的时代,圣殿成为「祷告的殿」(参:赛五十六7)之思想,有特别的激励作用。就像在第十六章祷告的诗歌和主祷文,求告式的祷告都放在最后(23~27节;参:太六11~13)。而最前面是赞美神奇妙及慷慨的恩赐。 

a. 赞美神的独特性(代上十七16~22) 

  祷告的第一部分的主体是三个修辞的问题,我是谁?(16节)「我的家算甚么?」(16节,NRSV、RSV等),有何民能比祢的民以色列?(21节)和一个信心的声明,耶和华啊!没有可比祢的,除祢以外再无神!(20节)这祷告不只是宗教上对于好消息的惯性反应而已,乃是神的话语让大卫的眼光明显地改变。他对自己所依靠的有一个新的看法(参1节),类似的问句也在二十九章14节的祷告中,显出它不是一瞬即逝的感受,乃是更重要的,显出对神的认识,衪不但是独特的,更是无可匹敌的(20节)。第20节的两个声明都重现在其它地方-耶和华啊!没有能比祢的,在亚撒(代下十四11,EVV;10节,MT)、约沙法(代下二十6),和杰里迈亚(耶十6~7)的祷告中;惟有祢是神出现在两个祷告(诗十八32;赛六十四4),和神的话语中(赛四十五15、21;何十三4)。旧约圣经中朝向一神论的发展,分布并不是很均衡,但是参考这些相关的资料,可知大卫之约与神在出埃及记当中拯救大能的行动(何十三4)及被掳归回(赛四十五5、21)是摆在均等的地位,是耶和华无与伦比的主要证据(参24节)。 

  这个祷告确定了:新的约的应许,也是神在摩西之约对衪百姓永恒应许的一个延续(21~22节,参7~8节)。藉着回应这个约的公式,祢使以色列人作祢的子民,直到永远;祢耶和华也作他们的神(22节),过去得以再重新开始(出六7,利二十六12),被掳的刑罚得以赦免(何一8~9;耶三十一33),并且前瞻在基督里的未来(罗九25~26;启二十一3)。当比较第17、19、21节不同译本时,就可清楚地证明了这些经文翻译上的困难。这个情形并没有因着塞缪尔记下七章相对应经节有类似困难而改善,学者也没有一致同意的解答,不过整体的意思影响不大。对这些困难的讨论,见Rudolph、Curtis、Madsen、Michaeli。161 

b. 求神坚定衪的应许(代上十七23~27) 

  这个祷告的最后部分有两个祈求。第一是神「话语」(NRSV、RSV)的应许(NIV、GNB)会坚定直到永远(23节)。虽然从现在开始,约的成功与否,与大卫的后裔所表现的信心和顺服密不可分,但大卫更知道,这应许的赏赐和未来全在乎神。大卫之约经常在本章里被形容是话语/应许(3、23节;参6节),但也被称作这大事(19节)、「这福气」(26节,NRSV、RSV),和神所启示的(25节,参15节)。第23节有一个关于祷告的好例子,祷告不总是改变情况,但却是改变祷告者的态度,「照 所说的而行」(GNB)或者照祢所曾经应许的(NIV),与拿单原先给王的建议(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2节)是正好反向的。 

  第二个祈求是神的名(「名声」,GNB、REB、NEB)将永远被尊为大(24节,NRSV、RSV)。大卫关心神话语对他自己和他家的含义(16~19、23节),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祷告的总结,正如下文所要显示的(二十九10~13),乃是关心神的名誉。对大卫来说,神的名之伟大是透过两个「家」显示出来,至终比他自己的大名之应许(参8节)更为重要。 

  最后,这些祈求是因着信心,相信神已经开始应允大卫的祷告。神约的应许两度被看为是神祝福的证明,并且让人可以盼望在未来不会失去这祝福(祢喜悦赐福……,祢已经赐福,27节,注意这过去的祝福比撒下七29还要强烈)。第27节的最后片语,现在是指耶和华而不是大卫的家,应该被翻译成:「只有祢,耶和华啊!已经赐福,还要赐福到永远」。只有神至终配得赞美。 

156见例S. Lackenbacher, Le roi bâtisseur(Paris: Éditions Recherche sur les civilisations, 1982); A. R. Grayson, Assyrian Royal Inscriptions, 2(Wiesbaden: Harrassowitz, 1976), ## 54~58, 139, 163, 437等。虽然为这样建筑的计画来寻求神的许可是很寻常,并且的确有像这样的请求不被应允的例子,但「圣经的记载仍属独特,因是它明显地要解释,对一个从各方面看都被正面看待的王,为什么神却给一个负面的回复。」(V. Hurowitz, I Have Built You an Exalted House, JSOTS 115(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2), p. 165. 

157对LXX和大部分的注释家而言,「领袖」(6节;字义:「士师」)是比「支派」更好(撒下七7)。对各经节MT不同异文的写法之辩解,见 Barthélemy, CTAT, pp. 245~246. 

158MT在第5节的退出处有点混淆,不过整体上的意思是清楚的。最好的解法,是回溯到中世纪的注释家Saadya,认为其完整的意思是暗示而非写下来的,就是,「我从会幕到会幕和从居所到居所走动」(参 D. K. Reid, 'The fragments of the commentary on Isaiah by Saadya Gaon', unpubl. Ph. D. thesis, University of Wales, 1990, p. 188; 也参 Tg.)。这也比加添到MT更为容易(如Rudolph、Dillard)。 

159在10b节的改变,从撒下七11「耶和华宣告」,改为「我宣告」,可能最好的解释是作为在7~10节和11~14节,用了第一人称动词,这样可以比较连贯(参,Mosis, UTCG, p. 82)。NEB「我将使你成为伟大」是跟随LXX合并在MT中的两个字词,但因无法与第8节下相呼应,宜被扬弃(参Rudolph)。 

160参M. J. Selman, 'The Kingdom of God in the Old Testament', TB 40.2, 1989, pp. 161~183. 

161对于19节经常的建议是以:「因你的仆人,也是你的狗」来取代「你的仆人,和照你的心意」(即Myers、Rudolph、Braun;参O. Margalith, 'Keleb: homonym or metaphor?' VT 33, 1983, pp. 491~495),却无法成立。虽然这成语是根据在迦南人和圣经以外的希伯来文献,也出现在旧约圣经里(即,撒下九8;王下八13),但如果应用在本段经文所引用的撒下七21的来源中,则没有任何意义。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