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结语(代下十三22~十四1)
列王纪上十五6~7有几处更动,值得注意。不过「故事」(22节,NRSV、RSV、NEB;「评注」,NIV)字义是「米大示」(midrash,JB),可能是对于易多写作的另外一个称呼(参:代下九29,十二15),而不是早期使用了一种拉比解经的名称(也在二十四27)。十年的太平时期(十四1)是指亚撒的统治(参十四5~7,十五15、19),因为亚比雅只有统治了三年(十三2)。
ii. 亚撒(代下十四2~十六14)
「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十四4)
「他们就立约,要尽心尽性的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十五12)
「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十六12,NRSV)
十四2,参:王上十五11
十五16~18,参:王上十五13~15
十六1~6,参:王上十五17~22
十六11~14,参:王上十五23~24
亚撒是历代志连续比列王纪花更多注意力记载的第三位(代下十四~十六;参:王上十五9~24)。相较于罗波安和亚比雅,历代志的版本较少称赞他。这不是因为历代志作者做出恣意独行的判断,乃是先前所提到的,把注意力放在某些整体的神学特色,而不是关于个人的生平详情。两个主题提供亚撒整个统治的骨架。第一是「倚靠」神,希伯来文动词 šāʿan 在第十三至十六章出现五次,没有在历代志任何其它地方出现,由此可见一斑。亚比雅和亚撒都作为其它人所效法的例子(十三18,十四11,十六8),不过不幸的是亚撒并没有如他开始所行地善终(十六7)。第二个主题是寻求神,乃是亚撒作王的核心(这个动词「寻求」出现过九次)。国王和百姓都活出十五章2节的原则(十四4、7,十五4),立约效忠神(十五12、15)。然而,亚撒再一次从他先前的好行为转离(十六12),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他本身所约定的咒诅之下(十五13)。
其它多种主题也与亚撒的统治结合在一起。其中最持续出现的是战争及和平(或安息)。人类似乎倾向于制造战争(十四9~10,十五5~6,十六1、4),而神却把拯救和平安(十四1、5~7、12~15,十五15、19)给予那些信靠衪的人,不过衪也会发动战争作为审判,降在那些在他处寻找帮助的人(十六9)。一个相关的主题是国度的坚固,同时藉着防御工事(十四6~7,十六6)和内在的巩固(十五7~8,十六9)所致。信靠神也是藉着对敬拜耶和华的信实来表达,特别是关心圣殿(十五8、18),以及不容忍迦南宗教的偶像(十四2~5,十五8、16~18)。一个关键的特色是尊重先知话语的权威。有两个预言很显着,其中一个亚撒以热忱来回应(十五1~8),而另一个却招致他极大的怒气(十六7~10)。亚撒信实的重心点,不容置疑是在一个特殊聚集中所立定的约(十五10~15)。所有百姓全心全人来献祭敬拜和喜乐,犹大国运至此可说是达到最高点。不过有个与此刚好反向的情形:亚撒和叙利亚便哈达王做成的约定或条约(十六2~3),其不快乐的后续结果(十六7~12)取代先前的盟约祝福。
这个主题式的取向有一点颇耐人寻味,就是亚撒的统治与希西家相呼应的程度。虽然亚撒没有相同的重要性,他统治中的许多特色却直接指向这个伟大的改革家。两个人都诸事亨通(十四7,三十一21),是因为作出在神眼中为善为正的事(十四2,三十一20),寻求神(十五4等,三十一21),从心中来服事祂(十五17,三十一21),并且顺服祂的律法、诫命(十四4,三十一21)。他们挪走偶像的象征物(十四3~5,三十一1),召聚会众(十五9、10,三十13及下),并且更新百姓的约(十五12~15,二十九10)。一个特别显着的特色是两位君王都欢迎以色列人从北方来到耶路撒冷敬拜(十五9,三十11)。他们两个不幸都曾经遭受军队入侵,甚至在公开对神表达忠诚之后,两人都对这些威胁宣告:相信神远超过倚靠众多的军兵(十四9~10,三十二7~8)来回应。甚至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有强烈的类似处。他们都受到疾病之苦,是因为缺乏信靠神所招致的,不过并没有记录到亚撒如希西家有悔改之举(十六12,三十二24~26),并且最后,他们的葬礼仪式受到特殊的尊荣(十六14,三十二33)。这些平行并不是偶然的,乃是指向一个生活的模式,主要是历代志作者劝勉他的读者起而效法的。
亚撒高潮起伏的生活以一个风格化的形式来表达。作者使用了两个历代志常见的模式。一个是亚撒统治的阶段性,最明显的是一系列列王纪没有的日期(十四1、9,十五10、19,十六1、12、13)。这个编排是要强调他大部分的统治时日都平安无事,只有一次外敌入侵(十四9~15),间或与以色列敌对(十五5,十六1~6)。第二个模式是交错文体类型的架构,环绕的中心是约的更新仪式(十五9~18),如下所示:
a. 十四2~7 繁荣是透过寻求神
b. 十四8~15 胜利是透过信靠神
c. 十五1~8 顺服先知的话语
d. 十五9~18 与神立约
d1. 十六1~6 与人立约(及暂时的胜利)
c1. 十六7~10 拒绝先知的话语(及缺乏信靠)
a1. 十六11~12 不能医治的疾病是因为没有寻求神
段落之间的关联大部分十分明显,除了十四章8~15节实际上是与十六章1~6节和十六章7~10节相平行之外。亚撒首次战争的计画(十四8~15)与他的第二次正好反向(十六1~6),由十六章8节特别提到古实(参十四9~13),和那些亚撒所倚靠的人(参十四11,十六7~8)可见一斑。因此十六章1~10节是一个「反约」(参十五9~18),综合军队上的战败和不顺服先知的话语,而整个的架构表明亚撒晚年完全逆转了他先前的成就。
历代志按照列王纪的基本架构记载亚撒。举例来说,十四章3节至十五章15节补充列王纪上十五11~15,表明「亚撒如何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而第十六章却提供亚撒与以色列人的战争、他最后的生病和死亡的更多详情(参:王上十五17~24)。一个更复杂的议题是他统治中好坏阶段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已经在列王纪出现。不过历代志作者经常被批评强行加诸他本身对亚撒的注解,不过不要太快草率下判断会更合适。接下来的重点,应该特别谨记在心。首先,年代顺序的架构并不支持死板的报应神学,因为十四章9节与十五章1节的攻击是出现在对神忠心的的阶段里。第二,一个明显的神学取向写法,并不会自动减损我们对历代志的历史价值标准的信心。第三,有证据显明,历代志的记载依赖不同的来源(参Williamson)。这一点在预言材料上尤其属实,在这里和整卷历代志都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十五1~8,十六7~10)。第四,明显可见的矛盾(特别见十五17、19)应该是归诸几个可能的原因。只有十五章19节和十六章1节日期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解决,不过这个也必须被看成是王国年代顺序更广泛问题的部分。亚撒毫无过失(十四2,十五17,十六7~12)和挪走邱坛(十四3、5,十五17)的问题,可能是忠实引用了不协调的记载来源,或者在作结论叙述同时也将例外的事件包括在那所导致的结果。
第十四章介绍亚撒统治的中心主题,合并了强调寻求神(4、7节)和倚靠神(11节)。事实上,这些是一个铜币的两面,换句话说,就是信心和信靠的态度,不过前者是更一般性,而后者更具体而已。这个信靠是实际的运作,透过宗教改革(3~5节),巩固防御(6~7节),和对一次超强入侵军队的胜利上(8~15节)。如此实际上的强调,乃是信心和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个绝佳例证(参:书二14~26;启三1~6)。这也刻画出最有果效的信心是在危机之时,对神有更正面的态度,该主题经常出现在旧约圣经(如:但一~六;创十二~二十二),和新约圣经中(如:来十32~十二3;启三7~13)。
a. 亚撒寻求神而兴盛(十四2~7)100
亚撒统治的第一阶段,是信实、扩张和稳定的例证。作者评估他的时候,在正的形容上又增加了善字(2节;参:王上十五11),明显是要与希西家相呼应(这片语只有出现在代下三十一20)。这个改革有三个要点:敬拜(3~5节)、建筑与防御工事(6~7节),和军队(8节)。
宗教改革(参3~5节),在十五章16~18节有补充(=王上十五13~15),细节与列王纪上十五12有所不同,不过有关拜偶像行为的起源,历代志的记载完全依靠列王纪(3~5节;是肇因于所罗门、罗波安,和亚比雅,王上十一3~13,十四22~24,十五3)。然而,第3节所形容迦南人宗教四个要素,其中有三个的确出现在申命记七5(参:出三十四13;申十二3),强调亚撒对摩西律法的忠心。此处与希西家的关联也相当强,因为第3节所有四个要素都在历代志下三十一1提及,而「砍下亚舍拉的木偶」这句话,另外也只出现在申命记七5和历代志下三十一1。神圣的石头(3节,NIV;「柱子」,NRSV、RSV等,希伯来文 maṣṣēbôt,2节,MT;「柱像」,和合)是纪念性竖立的石头,经常是奉献给个别的神明。亚舍拉柱(3节,「神柱」,REB、NEB、JB;「木偶」,和合)是木头做的,作为丰饶女神亚舍拉的代表。香坛这个字词(5节,「邱坛」,和合)并不确定,可能意指一个小型宗教建筑,不过「日像」这个翻译已经被否决了。
「律法」和「命令」(4节,NRSV、RSV;参:代下三十一21)在历代志里有多种用法,可见形容律法的每一词汇的意思,颇有弹性。101律法是活的,而非一个形式法规的观念,既然顺服等于是寻求神,因此律法被视为维系与神有相交关系的媒介(参六16,十二1、5)。
建筑的活动(6~7节)在历代志里典型的是归因于忠心的国王(如:代下十一5~12,十七12,二十六6、9~10,三十二29~30),不过装备军队则与各种名声的君王有关联(参十七14~19,二十五5,二十六11~15)。这些太平、平安(5~7节,参1节)和亨通(7节),指明是神所赐的礼物,因为亚撒的百姓寻求神(7节)。平安象征以色列占领了应许之地(代上二十二9、18;参:申十二8~10),但是却也必须维持警觉和信靠神。甚至对神忠心的君王也会受到攻击(与代下十二2、5反向)。其它君王亨通(7节,希伯来文 hiṣlîaḥ,6节,MT)是因为他们有信心,包括大卫(代上二十二11、13)、所罗门(代上二十九23)、约沙法(代下十八11、14,二十4、20),和乌西雅(代下二十六5,与代下十二12,二十四20反向)。
亚撒简短的言论(7节),显示君王把百姓带到他信心的层面上(我们要建造),与历代志作者强调君王需要谘询吻合(参:代上十三1~5;与代下十1~16反向)。他的邀请和地还属我们(或者「当我们还掌管这地的时候」,参Rudolph、GNB)这个片语,会特别激励历代志作者当代的百姓,能够重建这地。对有些人,重复我们寻求一词,似乎是不必要的,他们选择读成「正如我们寻求耶和华……祂寻找我们」(REB、NEB、GNB,与LXX、P、Vulg.也是)。MT较优,虽然上述提议的改变反映出历代志上二十八9;历代志下十五2的原则,神的寻求一般是限定在审判的脉络里(代上二十八9;代下二十四22)。
b. 亚撒信靠神而胜利(十四8~15)
古实人谢拉在历代志之外不为人所知,以致他的身分,甚至他的存在都有争议。一般说来,在圣经中古实是位于埃及的南边,就是苏丹(参:GNB;而不是现代的衣索匹亚,参:NRSV、RSV)。提到基拉耳(13~14节),只是横跨犹大与非利士人的边界,可能指明一个更是地方上贝都因人的冲突,或许所得到的支持是「古珊和米甸」之间的平行(哈三7;参:Curtis和Madsen、Williamson、deVries等)。解释成非洲人是比较有可能,原因如下:古实人与路比人相关(代下十六8,参十二3),当地的贝都因人不太可能会拥有三百辆战车,而犹大人却一辆也没有(9节),并且应该不只是以建立在先知的诗歌这单一的例子作出精确地域上的结论,特别基拉耳是在犹大的西边而米甸是在南边。谢拉本身最有可能是个努比亚人(=苏丹人)将军,在法老奥索康一世(Osorkon I)的军队中(主前924~884年),是示撒一世的儿子和继承者(参十二12及下)。战争的年代是亚撒第十五年(参十五10~11),大约是主前八九七年,并且是发生在犹大西南边界上的玛利沙(9、10节,参十一8)。洗法谷(10节)则不详。102
谢拉的军队(9节)最好解作包含一千个军事单位而不是「一百万」的士兵(GNB等),将会比较有可能伴随三百辆战车。然而这个数目也可被解作,入侵的军队几乎是犹太人军力的两倍(8节),所以亚撒呼求神的帮助来抵挡「大军」(11节;NRSV、RSV;「很大的军队」,GNB;参NIV),完全是正当的。
报导战争的主题为「耶和华的战争」(参十三13~18)。这是亚撒祷告的核心(11节),也能了解为奉耶和华的名向圣殿的祈求(参六34~35)。它也预期到沙法经典的祷告(二十5~31;参十三4~12)。它显出几个历代志典型的重点,诸如神的帮助(参:代上五20,十五26;代下十八31,三十二8),祂关心软弱的(参:代下二十12),并且祂是以色列的神(参:代下十三12,三十二8),是他们所信靠的(参十三18,十六8),既不是「这群人」(NRSV、RSV;大军,NIV、和合;参:代下二十12、15,三十二7),也不是「会朽坏的人」(REB)所能够胜过的。103胜利是属于耶和华的(12~13节;「打败」,12节,「败在」,和合;NRSV、RSV、JB,在十三15、20是相同的动词),敌人则逃跑(12节,参:代下十三16,二十五22),并且因惧怕耶和华而瘫痪(14节,新译,参:代上十四17;代下十七10,二十29)。这整个主题可以总结为「战争不是你们的,而是神的」(代下二十15;参:弗六12;西二15;启五5)。尽管以色列忠心,并且有所预备(2~8节),但是神自己证明毁灭和胜利的不同。
这里提出一些战后的细节(13~15节)。古实人是如此的(字义上)「破败」(13节,NRSV、RSV)以致「不能再强盛」(参NIV、GNB、JB)。希伯来文对于后者是「再撤消」而不是「生命」(参:创四十五5;拉九8~9),使得RSV「没有一人存活」(参:REB、NEB)似乎过于极端。基拉耳四围的百姓(14节)和马兵(15节)据猜测是谢拉的联盟,不过后者也有可能是受到攻击(NIV、NRSV、RSV等)而不是「被杀」(REB、NEB)。对战利品的兴趣(13~15节),从它用在牺牲上可以得到解释(十五11)。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