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尼希米记注释

  本书的内容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笔记,其中不时穿插一些「暂时离题」与坦率的评语,使它成为整本圣经中最生动的书卷之一。以斯拉的故事许多部分也是以第一人称述说(拉八15),可是比起咄咄逼人、脚踏实地的尼希米,沉静内敛的以斯拉就不那麽跃然纸上了。

  本书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主前四四五年的春夏之间,在那短短几个月中,尼希米不仅从波斯湾附近长途跋涉至耶路撒冷,还将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城门修复,并且开始看到他们能扞卫自己。这一切他都以第一人称叙述。

  从第八章至十二章快结尾时,则是另一人的旁白,告诉读者当时那社区如何藉着读神的律法、认罪悔改、与神立约以及按照神的指示敬拜祂,以加强灵性。

  然后(十二31及下),尼希米本人再将感恩奉献典礼描绘给我们看。为了庆祝城墙的修复,民众那天分成两大队在城墙上游行,欢欣鼓舞地庆贺。最后在第十三章,他历历如绘地提醒读者,争战仍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十二年的省长任期与短暂地回到皇宫,丝毫没降低他的反应与斗志。犹太教若赢得不屈不挠、为正义而战之盛誉,大概应归功于这两位具有破斧沉舟意志之人,以斯拉与尼希米。

家乡来的坏消息(尼一)

耶路撒冷的悲惨情形(一1~3)

  1. 这段对话是整本书中伟大事件的推动力,以现今的阳历来算,发生于主前四四六年十一月中旬与十二月中旬之间。尼希米在第二章与国王的对话,则发生在主前四四五年三四月间。可是书中却说这两件事发生在亚达薛西王二十年1,他从主前四六四年统治到四二三年。大约是以斯拉去耶路撒冷之后十三年的事(拉七7)。2

  书珊城(bîrâ),或更确切一些,「书珊城堡」(参:斯三15,表示它或许与其他「书珊城」有别),是波斯王的冬季行宫。

  2. 哈拿尼可能是尼希米的兄弟,也可能只是个亲戚,因为这希伯来字蕴涵这两种意义。在七章2节,他会再出现,深受尼希米信赖而授以高职。他们两人的对话中,剩下逃脱的这字与以赛亚喜欢用的「剩下的」这字十分相近,意思是以色列的未来都寄托在那一小撮人身上。其实尼希米选用这字,以及他兄弟用同一字回应,或许别具用心地暗指神对「剩下逃脱的人」的应许,他们不仅逃过劫难,还会「诚实倚靠耶和华」(赛十20)。

  3. 我们若以为这里所说的耶路撒冷的灾难,是尼布甲尼撒王带来的毁坏,就大错特错了。那已是古老历史(主前五八七年),而这里却是新的消息且是致命的打击。最可能的是以发生于以斯拉记四73之事做为背景,有人向亚达薛西王报告说,犹大人要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王就立即下令「用势力强迫」他们停工。这对犹太人是十分不利的局势,因为耶路撒冷四围仇视他们的邻国,现在可引用王令来反对他们。以斯拉所享受的王恩(参:拉七21),突然消失殆尽,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城门也全被摧毁,它不仅丢盔卸甲,并且孤立无援。

尼希米的祷告(一4~11)

  4. 由于尼希米天生是个行动迅速、当机立断的人,他在这里的行动相当出色,显出他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看法。这节每一字句也都显示,二章4节中有名的「火箭般的祷告」是何等的不疾不徐,绝非虚有其表,以及接下来会成就何事。

  5. 这篇祷告的精巧开场白并非浮夸之辞,它刻意不立即向神求救,否则会显得没信心且自哀自怜。它马上指向天庭(与主祷文一样),使人有正确观点,且反映出神的个性──不仅是令人鼓舞、忠诚不变的神之爱,且是先提到神的尊荣,将人,不论是朋友或敌人,立即放在正确的位置。

  6~7. 第5节提到神的诏约,让人想起与神立约的人该有的反应(「爱你、守你诫命」,5c节)。它不可避免地驱策人反省己身且认罪悔改,尼希米不仅为自己的罪(6c节),也为民族的罪悲伤。他乏善可陈,只能空手来到主前祈求。

  8~10. 他空手而来,但并非随意闯入主前,他清楚明白圣经里的警告与应许,就在神面前发出坚毅、不胆怯的恳求,引用申命记中好几段经文(参:8节与申二十八64;9节与申三十1,十二5),最要紧的是在10节引用摩西的话,当时摩西在西乃山为以色列人向神求情(申九29),求神站在祂自己的子民那边(你的百姓、你的产业),且思想祂用大能大力开始的工作。当时以色列面临绝种的危机,现在尼希米认为局势并不比当时轻微。他与摩西一样,需以祷告堵住那缺口。3

  11. 他的祷告突然提到现今与这人(王)。祷告绝不能代替行动。尼希米为读者预备了一个机密,至目前为止读者对他的职位与「这人」的身分一无所知。

  酒政(与创四十2以下约瑟故事中的酒政是同一字)是皇宫中一个高级职位,主要的责任是替国王斟选酒的种类,且预尝酒中是否下了毒,然后才让王饮用。这职位让他常常侍立在王前,有机会成为有大影响力之人。麦尔斯(Myers)特别注意到希罗多德(Herodotus)所写关于波斯酒政的荣耀,以及多比传一章22节(Tobit 一22)中描绘的阿希卡(Ahikar),他不仅是酒政,也是亚述王以撒哈顿的首相。4

1波斯与犹太正常的日历,是从尼散月开始(二1),相当于现今阳历三月或四月。一1中的日期就应当发生于亚达薛西王十九年,因为有别的经文证实二1以下的事情发生于二十年(参:五14)。但也有地方显示,旧约中某些王的年历,是从秋季算到秋季:例如 E. R. Thiele, The Mysterious Numbers of the Hebrew Kings (Chicago, 1951, Paternoster, 1966), p. 30;另外也参考 D. J. A. Clines, JBL 93 (1974), pp. 25, 346。另一解释是,一1中的「二十年」是编纂者或文书的笔误。希伯来原文没有提到王的名字,表示这节可能有些不正常。这样的解释较秋季至秋季的假说要容易接受些,因为尼希米记其他的日期都是照犹太正常日历记录,都是从逾越节尼散月(以前称亚笔月)开始算为一月,住棚节都在七月举行(利二十三34;尼八2、14)。

2关于此争议点,请看附录四,书版第180~195页。

3参:诗一○六23。

4LXX 的一个 B 版本将尼希米的「酒政」(oinochoos)翻译为「太监」(eunouchos)。可是这没有希伯来文圣经的根据,且似乎将两个相似的希腊字搞混了。(他们或许猜测波斯头衔 Tirshatha 应当翻译为「太监」,见拉二63的注脚)。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