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斯帖记第二章   Ⅱ 以斯帖被选为后(二 1 ~ 18 ) 

  A 追悔莫及(二 1 ~ 4 ) 

  这事以后 虽然是一般时序的字眼,不过国王的心情回转并非经过很长的时期,乃是很快他便怒气 止息 了。这动词(希伯来文作 s%a{kak )在旧约凡出现五次,在七章 10 节再出现一次,似把这两事件接连起来(参“导论 ”第 28 页)。亚哈随鲁王 想念 瓦实提,表现对这件事有点难为情,但又碍于自己的御旨要 降旨办 她不能翻转。 降旨办 她这动词(希伯来文作 ga{zar )意为“割断、分割”,是亚兰语“御旨”的意思。 

  王的侍臣看出这暗示,便对米母干的献策提供进一步的意见。一时间,寻找国内美女带来书珊城,引起一番轰动的热潮。可是,这并不是个选美大会。正如我曾在别处提及的 106 ,从女孩子的角度看这回事,屏雀中选并不是万人钦羡的命运,虽然好像很出风头,可以旅行远地,更有机会当选王妃。当时的习惯是用一个太监来看管“女院”,是个责任重大的职位。 希该 ( Hegai )这名字,在希罗多德的希腊文中是 Hegias ,是薛西王手下的一位大臣 107 。 

  很多人拿《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与以斯帖记比较其相似之处,不过这个阿拉伯的传说故事并无年日可考,因此无法作认真的比较。雷格( H. Ringgren )说,王室中举行“选美大赛”,是“一个肯定的主题,也许可说是个浮游其间的主题”。“至少表示本书不是无中生有,并非描述一件当时背景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108 

  106 NBC , p. 415. 

  107 The Histories ix. 34. 

  108 H. Ringgren,

  "Skonhetsavlingen i Esters bole", SEA$ 46 (1981), pp. 69 ~ 73 ,总括于 OTA (1982), 5, p. 60. 

  B 以斯帖出场(二 5 ~ 11 ) 

  镜头转向主前五九七年,犹太人被掳离开耶路撒冷城之时,插入故事的叙述中,为要介绍两个关键性的主角。 

  5 ~ 6.  标准修订版写着“有一个犹太人……”( A man of

  Judah there was ……)作者以字眼次序倒转的方式来介绍新角色的出场。经文继续介绍说,末底改是便雅悯人,“犹太”( Judah )这名字这时已用来统称所有犹太人( Jew ),同时表明所属种族。末底改家谱中的名字,也许是扫罗王的家族中熟悉的名字∶ 基士 ( Kish )是他的祖先(撒上九 1 ,十四 51 ;代上八 33 ),还有 示每 ( Shimei ),他的亲属,由于对扫罗的极度效忠,曾咒诅大卫(撒下十六 5 )。若是如此,这些先祖证明末底改有王族血统;无论如何,他是承受神应许的选民(赛六十二 1 ~ 2 )。若果如此,神的应许必然成就,在此有了期待的伏笔。 掳去 ,就文法上是指末底改被掳,但这样到主前四八○年时,末底改及以斯帖便会太老了。其他经文也有这样的例子,用重叠望远的手法,把历代一齐观看,营造一种家族相承的意识(参∶创四十六 27 ;来七 10 )。 

  末底改 这名字,正如但以理和他朋友的新名字一样(但一 7 ),是从巴比伦流行的名字而来。末底改( Mordecai )的字里包括了玛尔杜克( Marduk ),巴比伦一个国家神明的名字;也可能是玛尔杜卡亚( Mardukaya )这常见的名字的希伯来文写法 109 。在波塞波利斯遗迹所发现的石版上,有好几个不同的拼法;在五世纪亚兰文献中作 Mrdk 。在另一份年代不明的版本中,也许是大利乌一世末年或薛西一世初期,提及一个人名叫玛尔杜卡( Marduka )的,他是从书珊城来观察的会计大臣。 耶哥尼雅 ( Jeconiah ),又称为哥尼雅(耶二十二 24 ~ 30 ),及约雅斤(王下二十四 6 ~ 17 ),是五九七年作犹太王的,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伦,在那里成为被掳者的指望(王下二十五 27 ~ 30 )。末底改的家族与约雅斤一起被掳走,表示他可能是王族之家(王下二十四 12 ) 110 。 

  7.   哈大沙 ( Hadassah )女主角的希伯来名字,意思是蕃石榴树 111 。在先知预言的表征里,蕃石榴要代替沙漠中的蒺藜荆棘,刻画神饶恕悦纳祂的子民(赛四十一 19 ,五十五 13 ;参∶亚一 8 )。直到如今,住棚节庆典的行列中,人们仍拿着蕃石榴的树枝,表示和平与感恩。波斯文写法的以斯帖,是“星星”的意思(即 Stella ),仿似希伯来文的发音,同时也取蕃石榴的花像星星的意思。这名字的字根与巴比伦文的 Ishtar 相同,是个女神,等于罗马人所敬拜的爱神维纳斯( Venus )。 

  末底改收养了无父母的表妹,把她养育成长,生得 容貌俊美 。希伯来文说得更清楚,“她外形美丽,悦人眼目”( NIV 作 lovely in form and features )。 收 字是 la{gah] ,“以为、当作”的意思。这字在下一节中,是常见的用法。 

  收养儿女在以色列算是相当普遍,以致圣经也常用来比喻神与子民的关系(参∶出四 22 ;撒下七 14 ;诗二 7 ~ 8 ,八十九 27 ~ 28 ;耶三 19 ,三十一 9 )。可是摩西五经里,却没有收养的条例,也甚少实例可援(只有创十五 3 ,四十八 5 ;赛一 2 ~ 3 ;何十一 1 )。以斯帖这例子表示,他们喜欢在同一家族里收养孩子,这也符合近东地区的习俗 112 。 

  8.  解释的段落完了。作者继续第 1 ~ 4 节的叙述。 许多女子 相当含糊,到底数目多少引起不少臆测。根据约瑟夫的记载,有四百人;派顿则根据四年内每夜一个女子来估计(二 16 ,参一 3 ),算出有 1460 人 113 。这里似乎并没有限定人数,从上述宴会的事例可见,波斯王朝里没有不可能的事。 以斯帖也“送入”王宫 ,就如她也曾被“送交”给末底改照管。慕理说得对,这动词并没有“任何不愉快”的隐意,不过,她是否甘心情愿则不得而知了。国王下令时,妇女有没有选择权,实在极为可疑。 

  9.  希该一见以斯帖便喜爱她,便令人安心多了。他被以斯帖吸引,就格外恩待她(参∶但一 9 ∶神使但以理……蒙恩惠)。后来,她又在王面前蒙恩宠(五 2 )。 恩待 这个字(希伯来文作 h]esed[ )是个立约的字,在这属世的背景下使用,值得探讨一下。以斯帖记作者禁戒不提及神的名,与但以理书一 9 ,极含蓄地表示神在引导那件事,刚好相反。注释家希奇∶身为犹太血统的皇家族裔,何以以斯帖不像但以理和他的朋友,禁戒不吃外邦人不洁的食物?其实,她的处境不同于但以理,她既有可能作王之妻室,要成为波斯王筵席上之主要陪伴,必须和王一同吃喝。此外,她的使命也不同,在故事发展中,她的坚贞有切合她身分的表现方式 114 。 

  希该尽力快快给她安排一切,给她七个宫女服侍她,又有最好的住所,似乎对以斯帖情有独钟,已视她为王后的最佳候选人。 

  10.  以斯帖能自持不乱,是智慧的表现(箴十三 3 ),她又顺服末底改的吩咐(箴十三 1 ),更属明智。这也表示末底改善于治理自己的家!以斯帖为人谨慎自守,而不只是外表貌美;不错,谨慎自守使美貌更加迷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亚哈随鲁娶妻原有范围规限的,就是他六个联盟的家族中才可 115 。所以,他既没有查问以斯帖的来历,表示以斯帖没有透露自己的族裔,并没有瞒骗之嫌。 

  11.  末底改完全与以斯帖隔绝了,所以他很想知道她的消息。他用什么门路,对故事的发展无关重要,就留给读者想像好了。不过,作仆人的总觉得自己消息灵通,乐于透露。末底改对以斯帖的爱护,天天在女院前行走,想知道她的情况,这才更动人肺腑。 

  109 IBD Ⅱ , p.

  1024. 

  110 C . A. Moore ,“考古学与以斯帖记”( 'Archaeology

  and the Book of Esther' ) , BA 38 (1975), p. 74. ;乃参考 Ungnad, ZAW 58 (1940/41), p. 244. 

  111 IBD Ⅲ , pp.

  1238, 1240. 

  112 Josephus,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xi 6. 2. Cf. ICC , pp. 172f . 

  113 其他资料见 IBD Ⅰ , p. 17, "Adoption" 之条目; S. M. Paul, "Adoption

  formulae", Maarav 2 (1980), pp. 173 ~ 185. 

  114 见但以理( TOTC ), p. 83 ,一章 9 节注释。 

  115 Herodotus, The Histories iii. 84. 

  C 以斯帖成为王后(二 12 ~ 18 ) 

  这里把每个候选者的美容手续,详详细细描述一番。 

  12 ~ 14.  这几节把多妻主义的不人道手法,刻画尽净。十二个月的美容保养,就是所谓婚前准备了,可是大部分女子所等到的,不是婚姻,而是寡居,这是多可悲的事。虽然每个女子都由希该手下,转入沙甲手下,成了王的妃嫔,但根本没把握王会记得她的名字,更不一定会再叫她进王宫。除了剥削了她们感情上的需要外,村庄里的男子岂不也因王的贪淫,而被剥夺了娶妻的份儿?能够住在皇宫里,固然是福分,却弥补不了被王打入冷宫的凄凉;不过,懂得享乐的女孩,自然会尽情放纵了。 

  有些解经者觉得这里化妆美容手续之铺张,相当好笑。例如∶乔斯( B. W. Jones )说那十二个月的美容是穷奢极侈的顶尖儿 116 。 波斯、印度、阿拉伯这些地方,以香品着称,有史以来便输出各地。所以,王室里的女院大量使用,自然不在话下 117 。甚至今日在伊朗、印度有些地区,新娘准备婚礼前的方式,也可追溯到古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其中有在公社式的浴房沐浴洁净、拔眉毛、除体毛,用颜料涂手脚,再加上脸部化妆 118 。化妆膏涂在脸上几个月之久,据说可以使肤色洁白、除去斑点瑕疵,正如今日的敷脸一样。 没药油 的价值在于它气味香甜(诗四十五 8 ;箴七 17 )。这样郑重其事的化妆美容,可见多么隆重! 

  奥伯莱( W. F.

  Albright )对这问题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公元前五世纪南阿拉伯、巴勒斯坦、米索波大米等地区,提倡用化妆用焚香炉。考究这种焚香炉上的刻字,他指出经文所说的香料制作,必然是用香熏的方法,“这样便更有卫生治疗的作用了” 119 。 

  15.  现在才正式用以斯帖的全名,是末底改的叔叔 亚比孩 ( abihail )的女儿, 就是末底改收为自己女儿的以斯帖 。女子们可以选择要求装饰物,就是要看看这未来的王后有没有判断力,有没有艺术美感,抑或她只求添财。以斯帖甘心听从希该的指点,希该当然知道王的喜好,其指点自然是上策了。 

  16 ~ 18.  王下令废掉瓦实提(参一 3 )至此时,已经过了四年。到了十月( Tebeth 提别月),正是隆寒时节,又冷又湿,连书珊城也不例外。虽然天气坏, 王爱以斯帖过于爱众女 ,就不再等待地把她立为王后。这样,以斯帖在王眼前蒙垂爱恩宠,正如得希该及其他人喜爱一样(二 9 、 15 )。王后的 冠冕 (希伯来文作 ke[ter ),是个波斯借过来的字,与希伯来动词“围绕”有关,所以是“环状冠”的意思。既选了王后,当然大摆筵席,这一回是为以斯帖而设的。 豁免租税 ,对西方读者似不可能,但在古代波斯却有充足的印证 120 。对我们来说,多放一天假期,似乎更符合皇家大婚的喜庆。那么,到底哪一个版本更正确呢?是经文呢?抑或标准修订版的旁注呢?希伯来文的字面意思是“给予休息”,这词语的解释就在乎翻译者了。希腊翻译者却认为是“释放囚犯”,这也有可能,但除了第一个解释外,既没有肯定的证据,那么我们只有接受标准修订版的诠释了。王这一回的 赏赐 必然是食物(参∶创四十三 34 ;耶四十 5 ,出现同一个字 mas*#~e{t ,前文后理说明了该字的意思);因此,全国百姓,并不只是富贵阶层的人,都蒙赏赐而欢乐。 

  116 B. W. Jones ,“以斯帖记两误解”( 'Two

  misconceptions re the Book of Esther' ) , CBQ 39 (1977), p. 175. 参 T. H.

  Gaster, “以斯帖记一章 22 节”( 'Esther 1 ∶ 22' ) , JBL 69 (1950), p. 81 ;及 Berg, p. 28. 

  117 参 Athalya Brenner ,“雅歌里的香料”( 'Aromatics

  and perfumes in the Song of Songs' ) , JSOT 25 (1983), pp. 75 ~ 81. 

  118 印度有一种美容膏,是用面粉、芥菜油及 tumeric 混合成的,有时还加上番红花茎,不过如今已太昂贵了。孟加拉更有用檀香来做膏,或使洗澡水变香的方法。有些地方的人会用香膏涂在全身好几日,才进行婚礼。这样做法是要使皮肤更洁白,所以日光浴被视为怪异之举。 

  119 "The Lachish Cosmetic Burner and

  Esther 2: 12" ,出自由 H. N. Bream, R. D. Heim 和 C. A. Moore 所合编之 A Light unto My Path: Old Testament Studies in Honor of Jacob M.

  Myers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74), p. 31. 这篇文章重印于 C. A. Moore 的 Studies in the Book of Esther , pp. 361 ~ 368. 

  120 Herodotus, The Histories iii. 67. Pseudo-Smerdis 王一登位,即宣告三年免税、免军役。 

  Ⅲ 揭露阴谋(二 19 ~ 23 ) 

  这段开头一句,引起许多问题,因为其中意思不明,作者的用意也不明。其中困难有∶ (1) 第二次 的希伯来字(希伯来文 s%e{ni^t[ )。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过第二次的集会,所以意见纷纭,说法不一 121 。早期希腊及拉丁译者大概也摸不着头绪,所以根本删去了这一句。也许把希伯来文的子音作一点小小的修正,从 s%e{ni^t[ 变作 s%o{no^t[ ,该是较易接受的解释 122 。这样,这一句就变作“当众女子聚集的时候”,也就是第 8 节的重述。不过,这意见也要连带下一句来衡量。 (2) 末底改既经常坐在朝门口(二 21 ,三 2 ,五 9 、 13 ,六 10 、 12 ),作者何以要刻意地提出来呢?是不是以斯帖与末底改两段叙述原是独立的,这里凑合起来有了破绽 123 ? 坐在朝门 这一句,哥笛斯( Robere

  Gordis )认为并非随意加上去的,书中出现五次,都不是无意义的 124 。他指出,古代中东地区,“朝门”是主持正义审判的地方,起诉者站着,王或王所派定的官员则坐着(参∶箴三十一 23 )。 19 节下半句的转移,就有了实际的关键性了。哥笛斯的意见是∶以斯帖一上任为王后,随即立末底改为审判官,“在当时波斯繁复的官阶层次里,这只是个次要的位置”,以斯帖很快完成了这件事,“在她加冕庆典最后的游行未完结之前”就办好 125 。若这推理得不错的话,那么,二章 19 ~ 20 节就不只是重复二章 8 ~ 10 节,而是加上了很重要的事件,对情节大有影响。末底改这时可以旁听到王宫官员的谈话( 21 节),又可以进出宫廷;还有,人家虽然知道他犹太人的身分,却不可能推断以斯帖也是犹太人。她缄默不提自己的国籍,免招不必要的麻烦,原是明智的 126 。 

  若不是为了保守自己身分的秘密,她一定会为末底改取一份宫内的职位。既不能这样做,她为报答末底改的抚养之恩,就以此作为酬恩,又得以不妨碍自己的安全。不过,末底改晋升在朝门,已足以触怒哈曼了(五 13 )。 

  这时,末底改处在有利地位,得以侦查出谋害王的阴谋。那守门的 辟探 ( Bigthan ),也许是一章 10 节的比革他( Bigtha ),和 提列 ( Teresh ),原是誓死效忠、看守王家门户的;正因这有利地位,却也正有大好机会谋害国王。不少国王死于臣仆手下,包括亚哈随鲁,至终也不免于此。末底改随即把局势告诉以斯帖,救了国王一命。可是,这国王像创世记四十 23 的酒政一样,转眼便忘记了恩待他的人。叛徒罪有应得、受了刑罚,这件事也记录在波斯宫廷档案里;可是,末底改却未得任何酬谢。 

  121 参考 ICC , pp. 186 ~ 188 摘要的见解。 

  122 L . B. Paton ( ICC , p. 192 )于 1908 年作此提议,由 C. A.

  Moore ( AB , p. 30 )附和。 

  123 K. V. H. Ringgren ( ATD XVI, p. 385 ),由 C. A. Moore 引用( AB , p. 30 ),认为这说法“有它的优点”。 

  124 Robert Gordis, "Studies in the Esther

  Narrative", JBL 95. 1 (1976), pp. 47f . 

  125 同上, p. 48. 

  126 如果国王必须从波斯七个贵族家庭中选出他的王后,正如 Herodotus 所说的( The Histories iii. 84 ),那么,不提家族来源,就很有理由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