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四十四篇   第四十四篇 国家战败 

  无辜受害的个人,所经过的心路历程,是诗篇中最常见的。但是一个大团体──国家,则常对自己的无辜没有很大的把握:她甚容易因犯罪而受苦。本篇诗则在探讨国家遭灾的原因,除了罪愆与惩罚之外,还有何因素;这也许是最明显的特例。在最困惑的时刻,它看出一个答案:“不,我们是为 为 的缘故 终日被杀……”( 22 节)。它看见,当时神的子民陷入争战,不仅是局部的战争,而是“地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二 2 ),在拼图已较完整的情况下,新约视此处为受逼迫之教会的预表,并且判断:至终必不会失败,反能得胜(罗八 36 以下)。 

  分散在列邦( 11 节),以及人民拒绝偶像的清洁良心( 17 节以下),似乎让人立刻以为本诗为被掳归回之后的作品;但是在亡国被掳之前,还有遭掳掠的事件(参,摩一 6 、 9 ),而且这样一篇诗,就像第六十篇的大卫之诗(与本诗有相当多类似之处)一样,提醒我们,在忠心的王统治时,亦非绝不致打败仗。既然本诗是收在诗篇第二卷内,写作日期就较可能在被掳之前,而非之后。 

  荣耀的过去(四十四 1 ~ 8 ) 

  克蓝麦的总祷文( Cranmer's

  Litany ,译注:由连续短祷组成,启应方式颂读)将本篇的第 \cs16 1 节与最后一节( 26 节)放在一起,视之为宣告与祈求;这是从基督徒的眼光来看,而不只视之为以色列的遗物。罗马书三 26 亦如此行(见上文);而本诗对所提出的问题也已感安心,认为神的子民必仍代代相传,延续不息。 

  1 ~ 3.  现今与过去的衔接格外坚强,因为列祖的勋业不是靠他们的努力,而是神的恩典;此处无疑是在回顾本族的英雄史,如今则日渐退化了。 

  4 ~ 8.  不过他们成功的秘诀并没有失落。如果第 4 节的发言者是国王,他就是在宣告,以色列仍然完全是神治之国,就像从前一样。“ 神阿, 是我的王…… ”( RSV 小字),这一呼声是他的敬拜动作,紧接下来的是祷告(希伯来文:“命定得胜……”;参, RSV 小字),以及信靠的话。第 6 节的强调: 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 ,显然回应了第 3 节的话:“不是靠自己刀剑……,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在他们的战争中,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有结果不同,因这回乃是大败。这是下一段的主题。 

  失败的现在(四十四 9 ~ 16 ) 

  第 9b 节最好译为现在式:“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就像六十 10 。若果真如此,以下的事就不足为奇;不过究竟其真实性有多少,尚值得探讨,这便是第 17 节以下的主题。就目前而言,神子民的痛苦,在第 10 ~ 12 节间不断加深:溃败、抢夺、杀害、分散、奴役;而比这些更糟的,是第 15 、 16 节所描述内心的失败:信心彻底瓦解,接受了第 13 、 14 节中世界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打了败仗,更丧失了斗志。 

  不过他们还不致沮丧到放弃追究原因的地步。这样的探索,在下一段中将他们,以及我们,带到新约答案的边缘。 

  主啊,为何……?(四十四 17 ~ 26 ) 

  第 17 ~ 22 节的心灵探索,逐渐揣摩出一个重要的事实:灾难是一回事,而耻辱则是另一回事。败仗似乎证明神因忿怒而抽身,但现在则看出,祂只不过是不愿被人催促( 23 节以下),或按照众人的意思去做。本诗所探讨令人困惑的高低起伏,在基督教历史中亦有类似情况:蒙福期与荒凉期,进展期与退缩期,这些似乎与人的忠心或方法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主在睡觉的图画,看来似乎太天真,但新约中主却曾如此行,而所带出的教训直到今日都适用:参第 23 节与马可福音四 38 。 

  不过关键乃在第 22 节, 为 的缘故 一语,本诗并未多加说明,可是所暗示的思想极富革命性,即苦难可能不是惩罚,而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是在与神为敌的世界中,效忠于神所需付的代价。若是如此,情况就可反转过来看:受苦乃是在与神相交,而非与祂隔离,并且是在得胜的一方。因此保罗引用第 22 节时,不是存“一败涂地”的绝望(见以上 9 ~ 16 节的注释 ),而是满有把握,因为“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 36 、 37 )。第 23 节所描述神在睡觉、漠不关心、远在天边等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情由本诗最后一个字表达了出来: 的慈爱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