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六十八篇   第六十八篇 诸天以上的主 

  本篇是诗篇当中最热闹、最兴奋的诗之一,行文好像急流瀑布一般。它也许是大卫为迎接约柜的行伍而写,“欢欢喜喜的……从俄别以东家中抬到大卫的城里”(撒下六 12 )。开头的话与约柜每次出行时,所用的言词相似(民十 35 ),而高潮则为神升上“高山”,就是祂所选择的居所。 

  夹在热情洋溢的前言与尾声之间的,是本诗主要的两大段庆贺之辞。第一段论神离开埃及的得胜之旅,以来到耶路撒冷为颠峰( 7 ~ 18 节);第二段论神治理的能力与威严,即祂子民的得势,以及信徒与藩属蜂拥到祂脚凳前下拜的情形( 19 ~ 31 节)。 

  这是用以色列人的言辞所描绘的救恩历史与预言,以弗所书四 7 ~ 16 ,以此为那更伟大之高升的缩影,在那行伍中,基督将掳掠人的掳来,而所分给众人的战利品,比这里的更好,乃是属灵的恩赐(及圣灵本身),又参,徒二 33 。因此,在教会历史中,本诗很早就被用作五旬节的诗篇──而在犹太会堂中,它亦用于这名称所代表的秋收节庆,即七七节。 

  颂赞大展(六十八 1 ~ 6 ) 

  古时候规定,在约柜起行带队时,必须高呼:“耶和华阿,求你兴起……”(民十 35 );因此第 1 节唤醒人注意类似的一幕,这一欢欣的行伍,我们在 24 ~ 27 节将再度瞥见。不过此处大胆地将祈求转为颂赞,只是翻译大多未能译明;其实本诗直译应为:“神兴起,祂的仇敌四散……” 287 ,如 NEB 的译法。这里的信心完全符合希伯来书十一 1 的定义,现在就对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对未见之事能肯定。仇敌虽看似强盛,却必不坚实( 2 节),而神虽眼不能见,却无所不在。 

  4.  这节华丽的诗词,中间一行可有不同的译法,正如 RSV 小字所示,因为 高举 (高声歌颂,或像一般的意思,指一条大路,如:赛五十七 14 ,和合本同)和 云彩 (或为“旷野”),两字的含义模糊不定 288 两 种译法都讲得通,因为另有经文记载,我们蒙召是要在旷野开道路(赛四十 3 );不过若第 4 节只限在地上,就无法预示 33 节诸天的大响声。其实可能这两节的异象是相同的,即天上的战车及驾驭的主人;参十八 10 ,一○四 3 。 

  5 、 6.  保护无助的人,审判不法之徒,原是真正王者的记号,无论对神对人都成立,甚至异教徒也如此认为;因此以这两节作为颂赞拯救之王的结尾,极其合宜。但是,约柜既令人想起出埃及,也影响这里的诠释。那次的拯救使漂流者有家,被囚者得释,背叛者受惩,是这类行动的典范。神的行动模式,在这些事件中非常清楚而完整(它所预表的福音行动,亦是如此),因此,它可以解释神其余的作为,而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的,常只是一部分而已。 

  王的行伍(六十八 7 ~ 18 ) 

  如果这篇行进诗真是为护送约柜,进入刚征服的耶路撒冷而写,它所庆贺的旅程,乃是几世纪前从西乃山便开始的,如今则为最后的一程。约柜是在西乃山作成,从那里,它奉神的名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现在终于来到锡安山的顶峰。这是救赎完成的一刻。 

  7 ~ 10.  神的行进,现在诗人直接称颂神,以感恩之情提及祂所行的神迹;这一段一幕紧接着一幕:出埃及的旷野之旅;西乃山的显现;击败西西拉的暴风雨(第 8 节对西乃山的形容 289 是从底波拉之歌中引用,士五 4 、 5 );最后则是每年赐雨的温柔祝福 290 ,表明祂施恩不断;参六十五 9 以下。 

  11 ~ 14.  诸王的溃败,这几节仍然回应底波拉之歌,快速的画面、即兴的形容,串珠般地落下 291 。第 11 节的 命令 (或简译为“话语”),不妨想像如撒母耳记下十八 19 以下的情形,将军传捷报回去(参,太二十八 18 以下),又如撒母耳记上十八 6 、 7 ,妇女们唱歌跳舞来迎接捷报(传好信息的 292 一字是阴性)。 RSV 的翻译,捕捉到希伯来文的临场感:“他们逃跑了,逃跑了!” 

  妇女 分受所夺的 ,可由士师记五 30 得到亮光,那里描写西西拉的母亲揣测她儿子会带回来的美衣(第 13a 节的插句 293 ,是用底波拉讽刺流便人的话,他们选择像妇女般留守,却没有分到掳物;士五 16 )。 鸽子的翅膀 ,闪烁着 白银 与 黄金 ,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指以色列享受丰富(德里慈),或逃走的仇敌(布理格),或神在战争中彰显的荣耀(韦瑟),甚至某种特殊的战利品(参 NEB );但这岂不是在形容 12b 节的妇女,试穿刚得到的美衣 294 ?我们或许会写为:像孔雀开屏似的炫耀着。 

  飘雪在撒们 ( 14 节)又是一个快得令人难以捉摸的引用句。在示剑附近有一撒们山(士九 48 ),但它不一定是惟一的“黑山”(这名字的意思);这个称呼也许是指巴珊山边缘的耶布杜鲁斯山( Jebel Druze ),如奥伯莱所建议的 295 。究竟诸王的溃败是因着一场大风雪,还是此处在形容战场上的武器与战袍(或,后来的骨头)像雪片般飞落,或是指敌人逃跑好像雪片被吹散,我们无从得知。 

  15 ~ 18.  荣耀的山,既提到覆雪的撒门山,就想起巴珊山区及其之后白雪皑皑的诸峰。 大能的山 (直译“神的山”,最高级的表达法,和合: 多峰多岭的山 )也许是耶布杜鲁斯山 296 (撒门山?──见以上 14 节的注释),在巴珊山区,或是更北边那最高的黑门山。相形之下,锡安山不过是个丘陵;然而,这里仿佛在针对它们恶意的 嫉妒 297 说,锡安山却是神所拣选的。参以赛亚书六十六 1 、 2 。这是神所喜欢用的看似矛盾之事,祂拣选大卫(本诗以他为作者),和小小的伯利恒,也都是如此;事实上,祂总是拣选“那无有的”(林前一 28 )。 

  17.   RSV 、 NEB 、 JB 在此所呈现的图画,大体而言与希伯来经文相同,不过他们作了一些修改,读作 主从……而来 ( ba{~mi - ),而非“主在其中”( ba{m ),而后面也须调整以配合。韦瑟对一、三行的翻译最准确:“主的战车 298 万万千千……主与他们同在,西乃位于圣地。”有些诗描写神从祂的山前来(如:申三十三 2 ;士五 4 ;哈三 3 ),这里乃是宣告,神在那里,西乃山就在那里 ── 我们还可加上,那里也是领受启示或经历神之地。锡安山的新圣所不必与伯特利、西乃山,或其他地点相争;神拣选了这里为居所。希伯来书十二 18 ~ 24 更进一步发挥了这思想。 

  18.  约柜──那不可见之神的宝座──领着大队人马,朝向它将定居之地前进,这是凯旋的行伍,为出埃及圈上句点。底波拉的胜利之歌再度提供了这里的用词(士五 12 ),不过那响亮的句子“你将掳掠者掳掠”( thou hast led captivity captive , AV ),在 RSV 等译本则稍嫌喑哑。 

  被掳的是谁?礼物(和合:供献)又属谁?从战争的比方和回应底波拉之歌的部分看来,这些乃是被囚的仇敌与仇敌的赔偿物。神已经赢得战争,进入祂的首都,令 悖逆的 俯伏进贡。第 19 、 20 节显示,祂的子民分享了战利品;同样,在以弗所书四 8 ,保罗所思想的也是这个终局。在本诗中〔依里师( E. E. Ellis ) 299 指出〕“神 ……将祂得胜的战利品分给他们;保罗用此诗篇……指基督胜过死的‘掳掠’之后,将礼物赐给教会。” 300 

  王的荣美(六十八 19 ~ 31 ) 

  在登上“高山”之后,本诗已达到高潮。现在它便要揭晓后果为何。 

  19 ~ 23.  胜利的继承者,这一段的钥字为 天天 一字( 19 节),不妨更加强译为“一天又一天”;这字将救赎的故事与现在和将来紧紧相扣。首先,有神充分足够的照顾,祂 天天背负我们 。从前的翻译:“就是天天装载(祝福)给我们的”( AV )并非不可能,因为经文直译为“为我们装上”(参,将货驮在驴上,尼十三 15 );不过这里更可能是以神为背负重担者。这个比方在以赛亚书四十六 1 ~ 4 ,和六十三 9 ,刻划得很动人;祂的爱是永不倦怠的,相形之下,异教则显得笨重又无用,而祂所帮助的人也显得何等善变。 

  20.  这里 救恩 和 逃脱 (和合: 脱离 )二字,原文是复数,表示重复发生,也可能是指其丰盛与广大。 逃脱 直译则为“出口”,或“走出去的行动”;在此,基督徒可与大卫一同默想,虽然死亡是有许多入口却无出口的地方,神却开了一条出路,并“带我出来”(引用具相关动词)“到宽阔之处”(诗十八 19 )。 

  21.  虽然前面已经得胜,第 18 节已达高潮,但 仇敌 依然存在。大卫所写的诗中,他们从未绝迹。 发顶 也许是指不修剪头发的风俗,盼望能保住躯体的完整与力气;参申命记三十二 42 ;或许亦可参照士师记五 2 ( NEB 边注、 JB )。 

  22.  究竟这里是指神在提醒以色列人,祂曾经克服多次危险,把他们带进了应许之地(参,一三六 13 、 20 ),还是祂在宣告:逃走的敌人必没有一处可藏身(参,摩九 2 、 3 ),很难判断 301 。可是前者似乎较有可能。 

  23.  这一节有血腥味,但并非嗜血成性 ── 即为喜欢杀戮而滥杀。得胜的欢欣在此表露无遗,对于胜仗必有流血的情形也不掩饰;但第 21b 节不能忽略,这是审判,而不是帝国主义。参考创世记十五 16 。 

  24 ~ 27.  以色列的大军,历代志上十三 8 与十五 16 ~ 28 ,记载了护送约柜的各个团体,也留下许多人名;但这里可以看到游行队伍的“整个场面”( NEB )。在细节方面, 童女 应该是“围在”歌唱的和作乐的四周(韦瑟;参 RV ),而不是插在这两群人中间。她们 击鼓 的角色渊远流长:参,米利暗、耶弗他的女儿,以及迎接大卫和扫罗的妇女。支派的名称是样本,代表全体:最南方与最北方各举两个。带头的或许是 便雅悯 ,以记念底波拉之役时他们的领先角色(士五 14 ),或可能是因为耶路撒冷在其境内。 

  28 ~ 31.  万国朝贡,这一段的主题,在以赛亚书六十章有力而充分地发挥出来;至于它起头的应验,已经是历史的事实,不过不是政治性的,而是属灵的,即外邦人涌进神的国。 

  29.   因 ……的殿 ,直译为“从的殿”。两种意思都讲得通。前者与以赛亚书二 2 、 3 ,哈该书二 7 、 8 等相符;后者若与前面一节相连,就可理解,如 JB 。参“愿祂从圣所救助你”(二十 2 )的祷告。无论如何,第二行应该译为“愿列王带贡物……”,因为附近几节都是用祈使语。 

  30.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翻译有绝对的把握,尤其是第三行。头一句“芦苇中的野兽”( JB )显然是鳄鱼或河马,即埃及的别名,它是以色列的世仇(参,结三十二 2 )。 群公牛 和 牛犊 (或阉牛)是指 列邦 中大大小小的仇敌 302 ,或是其领袖与部下。第三行, RV 的翻译几乎是直译;但其小字显示有些不确定之处,因此产生两种主要的解释。或是指神将贪婪者践踏在脚下 303 ( RSV ),或是指仇敌俯伏 304 在祂面前,奉上贡银( AV 、 JB )。第四行的祈使语 赶散 ,古译本强烈支持,胜过马所拉经文的读法“祂已经赶散”。这样译不需要改变子音。 

  31.   古实人 即苏丹北部(参 NBD );是远方之人寻求神的动人例子。参以赛亚书十八章;使徒行传八 27 。 

  终结的大展(六十八 32 ~ 35 ) 

  本诗开头的合唱都是以色列人( 1 ~ 6 节),但最后的大合唱却是普世性的,与上一幕朝贡的情形配合。不过这里虽然高举神在全地的能力( 33 、 34 节;参 4 节),却仍旧称祂为以色列的神,而不是一位面目不明的综合神只。透过按捺不住、几近沸腾的兴奋,本诗见证出,神既有莫大的能力,又具最深刻的关怀之情: 衪的威荣在以色列之上 ( 34 节如此描述后者), 衪的能力是在穹苍 。 

  287 或,“神将兴起,祂的仇敌四散……”。第 1 节的三个动词都是肯定语,或现在式、或未来式。因此下面两节也应接续其语气,不过若单独来看,这两节可译为肯定句,也可译为祷告。 

  288 巴力的头衔“驾云者”( rkb `rpt )与此处的希伯来文几乎完全相同,这里可能是强烈地提醒,惟有耶和华有权如此行。这种相像,以及第 33 节清楚的证据,皆大力支持“驾行云彩之上”的译法。 

  289 W. F. Albright 〔 BASOR 62 ( 1936 ), p.30 〕说服了多数近代译者,将 yon Sinai 译为“西乃的那一位”,是前一行的结语。( RSV 本节中第二次出现的 震动 ,是在希伯来经文之外添加的。)这译法避免了“ yon Sinai ”所带来的少见结构(但参“这个摩西”,出三十二 1 、 23 ),不过其根据不是出于以色列的文字用法。如此,则这一行就像 NEB 的翻译,“在神 ── 西乃山之主前,在神 ── 以色列之神 ── 前”。 

  290 在第 9 、 10 节中, 降下大雨 和 预备 二动词应该是现在式或未来式,参 NEB 。 

  291 我们不需要接受 T. H. Robinson (他追随 H.

  Schmidt )的失望看法,他认为这一段就像“一本诗的索引” ── Albright 对这看法有独到的研究: 'A

  Catalogue of Early Hebrew Lyric Poems', HUCA 23 1 ( 1950 ~ 51 ) , pp.1 ~ 39. 

  292 这句话是一个希伯来字,为以赛亚书四十章以下最常出现的动词之一。其希腊文的同意字,变成英文的 evangelize (传福音)。 

  293 PBV 译为, 'Though ye have lien among the pots' ,但意思反而更不清楚。 'lien' 意为 'lain' (躺卧)。 'Pots' (容器)所译的字很少见,但不太可能是这个意思,大半近代译本译为“羊圈”,但 K-B 作“一堆马鞍”。 

  294 J. H. Eaton 也提出类似看法( Torch

  Bible Commentary ),令人鼓舞。 

  295 W. F. Albright, HUCA 23 1 , ( 1950 ~ 51 ) , p. 23. 

  296 参 D.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 ( Lutterworth, 1957 ) , 194, p.222. 

  297 旧的译文作“你们为何如此跳跃”( PBV ;参 AV ),但不可靠。不过一一四 6 仍形容大山“踊跃如公羊”,只是动词为另一个字。这里动词的意思是“密切观察”,好像埋伏时一般。 

  298 较可能为“众战车”;这个单数名词常作为集合名词,如:列王纪下六 17 。但也可能这里视众天使为神的战车 ── 宝座,如以西结书一章。 

  299 E. E. Ellis, Paul's Use of the Old

  Testament ( Oliver & Boyd, 1957 ) , pp .138f ; cf .

  p.144. 

  300 MT 读为“在人间受了供献”(也许应译为“受了人为供献”,或像乌加列文的用法,译为“从人那里”?),保罗则作“将恩赐赏给人”。这与本诗并无冲突,而是为其下总结,因为本诗下文就是论神分赐的祝福( 19 节以下, 35 节)。不过,保罗的“赏给”与他尔根符合,可能是依据另一种希伯来文读法,郥视动词为 h]-l-q (分享、分配),而不视为 l-h]-q (拿)。顺便一提,这种读法与“在人间”比较配合,否则这一词就显得较突兀。如果这才是原来的读法(我承认,这是危险的臆测),那么“甚至在悖逆的人中间”这句话,就暗示了关系的恢复,如 AV 所译。 

  301 NEB 所译“龙”,假定巴珊( b-s%-n )在这里等于乌加列文的 btn ,“蛇”;参考阿摩司书九 3 (但是另一个字)。 

  302 “列邦中的牛犊”,此词中的所有格是解释性的,或是同位格( G-K, 1281 );参“为人必像野牛”,创世记十六 12 。 

  303 即不读作 ras]s]e^ ,“一块块的”,而读作 ro{s]e^ ,“那些喜欢的人”。 

  304 这种“自我践踏”可由箴言六 3 的小字证实。但 NEB 把这动词的子音移位,而读为“从 Pathros 来”(根据 E. Nestle 的臆测, JBL 10 ( 1891 ), 152 页)。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