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篇第八十三篇   第八十三篇 遭围困 

  这里描述以色列遭不虔之国的联盟围困,他们定意要将她置于死地。若要找出与本诗相符的事件,配合其中所提的一连串仇敌,那么最接近的要数历代志下二十章,犹大王约沙法大受威胁,敌军中包括以东人,而为首的则是摩押和亚扪(参,本诗 6 、 7 节,及 8 节“罗得子孙”的突出)。另外与本篇亚萨之诗有关的事实,即当时预言约沙法得胜的,是一位亚萨的后裔,而利未的诗班则为此胜利铺了路(代下二十 14 、 19 、 22 )。 

  可是后者并非亚萨族人,而根据记载,他们所唱的诗也并非本诗;再有,这里的仇敌名单也比约沙法的长许多。因此,这个祷告所关切的,很可能不只是某一次威胁,或某一个联盟,而是这世界长年不断地向神和他子民的侵扰。本诗也许是出自对这件事惯有的警觉:而若有一种仪式是以戏剧表明这情况,本诗亦可能是应景而写 389 。 

  无论促成本诗写作的原因为何,它所关注的不只是胜利而已。当然,它希望仇敌被击溃、摧毁,但更希望他们能归顺:承认神,甚至寻求神。因此,这小群被围困的人并没有失去异象。尽管仇敌的目标狭窄,以色列却目光远大,要见到“全地”( 18 节)都向至高者俯伏。 

  标题 

  诗歌 及 亚萨 ,见导论, 50 、 47 页。 

  “看的仇敌……”(八十三 1 ~ 8 ) 

  “…… 的 仇敌正展开旌旗” 390 ,本诗的力量就在于它强调“的”和“”。诗中没有提到“我们”或“以色列”(只从敌人的口中说出, 4 节);这些攻击主要是针对神而来( 2 、 5 节;参,诗二 1 ~ 3 ),虽然直接的对象是以色列,但这祷告的立足点不在百姓的苦难,而在他们与神的关系, 的百姓……所隐藏的人 ( 3 节)。 NEB 将第二个名词意译得很好:“那些你视为珍宝的人。”其动词出现于二十七 5a ,三十一 19a 、 20b 。 

  4.  对以色列苦毒的敌意,深过当时政治和竞争的层面。按所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看来,这很可能应当视为历代长期的冲突之一,就是创世记三 15 所宣告的,黑暗的国度屡次想要除灭能带来救恩的人(如:透过法老、西拿基立、亚哈随鲁、希律)。 

  6 、 7a .  这些民族有一部分是以色列的亲属,而他们的恨意因此却更浓。 以东 是以扫──雅各之兄──的后裔; 以实玛利 则出于以撒同父异母之兄; 摩押 和 亚扪 是 罗得子孙 ( 8 节)。这些是以色列东方与东南方的紧邻,而其他较小的盟族也出于那一带。 夏甲人 按历代志上五 10 ,是在约但河以东; 迦巴勒 可能不是北边那座与此同名的城(其另一名, Byblos ,较为人所知,与推罗有关联:书十三 5 ;王上五 18 ),而是在死海南边的一个地方。 亚玛力 是以色列继埃及之后最早的敌人(出十七 8 以下),是以东族裔中的一支游牧部落(创三十六 12 、 16 ),主要居于南部。 

  7b 、 8.  除了南方与东方的联盟之外,又加上西南方、西北方可怕的沿海诸侯, 非利士 与 推罗 ,几乎是团团围住;而在其背后则是另一大势力在操纵,即 亚述 ,它利用其中的首领──摩押与亚扪(罗得子孙)──为爪牙。亚述的用意是要将这些民族,无论其敌友关系如何,一概纳入它的版图;后来它也做到了。然而从八十二篇就放在本篇的旁边看来,亚述也不过是个工具,而非真正掌握全局者。 

  “主,能拯救……”(八十三 9 ~ 12 ) 

  透过祷告与信心,往事仿佛活画在眼前。此处所列皆为败将的名字,取自士师记的两次战役,而神所定规的得胜者,两次都明显是软弱的。 米甸 ( 9 节)及其四个首领( 11 节)的败亡,始自基甸的三百人,他们以号角、瓶子及火把为装备(士七 19 以下)。 西西拉 是耶宾的将领,他被“交在一个妇人手里”(士四 9 )。 

  12.  若说神工作的模式之一,是拣选软弱的人,另一项则是应许要赐地为业。因此这祷告将仇敌的企图以另外的说法表达,以陈明他们所妄想要得的土地之真相:其实那不只是以色列所拥有的,而是 神的草场 (和合: 神的住处 ;参 1 ~ 8 节的注释)。新约亦以同样的方式强调神对属祂者的保护,如:“我的教会”(太十六 18 )、“我的羊”(约十 27 ~ 29 )、“神的殿”(林前三 17 )等。 

  “……直到他们转背逃跑”(八十三 13 ~ 18 ) 

  本诗不像赞美诗只求敌军的撤退,而是祈求彻底击溃( 13 ~ 15 节);不过赞美诗因有新约的了解,就强过本篇的最后几节,那里对于仇敌的寻求( 16 节)和知识( 18 节),所能期待的最高结果只是“惭愧灭亡”( 17 节),而赞美诗则说:“求赐他们真理,使他们能蒙赦免。” 

  13.   像旋风的尘土 ,直译是“轮子”,是从动词“滚动”而来的名词。因此可能指像旋风的尘土或糠,或蓟花冠毛( NEB );世上的大权势与尊贵人,至终的结局便是如此。参,如:一 4 ,六十二 9 ,六十八 2 。 

  16 ~ 18.  第 16 节几乎到了要为仇敌回转祷告的边缘,但此处思想的中心乃是神的伸冤,而非人的回转。最后几节的重点,与以西结代神发言所写的叠句相仿:“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391 。有些经文会分辨怎样的寻求才有结果( 16 节;参,如:耶二十九 13 ;何五 4 ~ 6 );而这里只满足于祈求那“众目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启一 7 )的时刻临到。强迫顺服的光景,比起如八十七篇所言自动回转的喜乐,当然相差甚远;但这亦是最后胜利的一部分,而且因要越过忝不知耻、妄图侵占的障碍,业已是一大进展。第 18 节所拟想对神的认识,乃是一种勉强同意,其实认识神有极丰富的层面,不过这可说是最低的限度。本诗所要求的绝不比这更低,而所包括的范围亦绝不少于 全地 。 

  亚萨的诗使在此告终(五十、七十三至八十三篇)。 

  389 见导论 , 15 页以下的讨论。 

  390 P. Pusey, 'Lord of our life'. 

  391 如:以西结书六 7 ,及 RV 在那里所列的十七个参考经文。可列的经文还不止于此。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