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二十四章

iii. 神谕第三系列:世界之城与神的城(二十四~二十七)

  这几章常被称为「以赛亚的启示录」。启示著作,旧约的例子为但以理书,新约的例子为启示录,这是末世论特殊的一支,自成一格。例如,它倚重象征(用动物代表国家,其角代表王)、神秘的数字、罩上面纱的时期,并以天使作为传达启示的媒介。根据这些特点,以赛亚书二十四至二十七章似乎并不应当被视为天启性的。当然,天启作品都在前瞻末世的情形,这亦是其特色,可是其它先知也同样谈到这方面,他们都认为历史是由神的旨意在带领,并且是神与邪恶较力的舞台,而到了主的日子,人的罪恶与神的能力都将发挥至极致。以赛亚书二十四至二十七章更接近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并不太像但以理书七至十二章。换言之,它非常看重末世,而这是惟一可以说它具启示色彩的地方(而这一理由尚不够充分,并不能因此就称它为启示文学)。

  以赛亚在这几章中瞻望末世的光景。他不再用十三至二十章与二十一至二十三章的神谕架构,而采用一种形式,由诗和歌混合组成,有点像清唱剧。不过,尽管十三至二十章锐利的笔锋,与二十一至二十三章朦胧的大纲不再出现,这部末世清唱剧仍然可以按照主题的改变、结构的记号,分成五个部分,如下:二十四1、19~20,以「破碎的大地」为题,构成一个括号;二十五1~2在没有预告之下,突然迸出一首歌,以致令二十四21~23成为独立的一个单位;二十六1~20自成一个单元,讲到世界动荡不安、神的审判来临,祂的子民却非常稳妥;而二十七1(大刀)和13节(大角)则是清唱剧最后一段的括号。这五段与前面两个系列的五段平行:先是巴比伦的实况(十三~十四章)、再是巴比伦原则的持续(二十一1~10)、等到这座城倾倒时,则是可怕的结论──无一事有意义(二十四1~20;见,尤其10节);大卫苗裔的应许(十四28~32)、日与夜不断的拖延(二十一11~12)、等到「多日之后」,终于以神在锡安作王为高峰(二十四21~13);摩押不肯以锡安为保障的悲剧(十五~十六章)、外邦人结盟以求安全的失败(二十一13~18)、最后终于以供应万国(除了摩押之外,二十五10~11)的大筵席为完结篇;神的子民既妥协(十七~十八章)又自满(二十二章),如今却被成全,成为信心之民,在坚城中享受平安(二十六章);「一个世界、一个百姓、一位神」的主题,在十九章藉埃及和亚述作前瞻,在二十三章透过推罗来看,而二十七章则是其应验,并且又回来以埃及与亚述为主题(二十七12~13)。

a. 虚空之城(二十四120

  这一段的意思,可以由其结构看出。它的开始与结尾都以损坏的大地为题(1~3、18e~20节);第4~6节世界的枯萎,与16c~18d节个人的废坏互相平衡;中间为不再唱的歌(7~12节),和人听见的歌(13~16b节)之搭配。整段经文的背景,是创世记六至九章洪水的故事。两处都提到天上的「窗户」(18c节;NIV:水闸门;创七11)和永约(5节;创九16);咒诅(6节)是在「葡萄树」的主题内(7节),可回溯至种葡萄园的挪亚和洪水后的咒诅(创九20以下)。展望前景,以赛亚看见神将再同样以世界性的规模来除去旧秩序,因为其中充满罪恶。从更广但更深刻的角度来看,这里由世界的毁坏(1节)转到城市的毁灭(10节),亦反映出由创世记九10的普世现象,转到创世记十一1~9建造城市的特殊现象,而连系的钥字则是「分散」。示拿的罪为:人向人寻求安全与联合。造砖块与灰泥的新科技,让人把拯救抓在自己手上:他们可以组成联合的团体,带来安全,并且为了防止未来可能的分散,而准备住在自己所盖的一道墙之内。所以,这座城乃是人想建造自己的秩序、巩固自己的安全,而置神于度外的努力。在前瞻末世的时候,以赛亚看出,这种自我拯救的高热到时将普及全世界,而全地(1节)似乎是一个地球城(10节)。最早在示拿、以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就是神坚定说「不可以」,而降下审判的时候。还有一件事也与洪水的背景有关:到了那审判的时刻,因着神的恩典,挪亚和他的一家被分别出来(创六8);同样,到了末时,在那堕落之城的死寂(8~10节)中,将会突然冒出诗歌(13~16b节),是余民之歌(13节)。因此,这五幕清唱剧中的头一个单元,与前面几个系列的开头部分也完全相称,不单巴比伦城的主题相同(十三1~十四27,二十一1~10),而且同样包含神在发怒中以怜悯为念的真理,祂在管理世界国度、历史、与命运时,总是顾到要拯救、保护祂自己的子民(十四1~2,二十一10)。

  13. 大地损坏。这几节是由上主要作的事(1节)和上主说过的话(3c节)、以及上主将采取的行动──空虚……空虚1a3a节)──括住。所强调的是整体性:地方与人(1cd节)、无人例外(2节)、遍及全地(3ab节)。人类的罪影响到环境(二12以下),是环境受破坏的终极原因。

  侦查入微的审判临及生活的每一方面──宗教(2b节)、家庭(2cd节)、商业(2eg节),也临到每一个人身上。第1节的主动(使空虚),后来变成被动(全然空虚,3节)。神所计画的必将实现。

  46. 世界的枯萎。画面从地震与掠夺(1cd、3b节,和合:荒凉)(临到世界的事)转为枯萎(内部发动的事),影响到地方(4ab节)和人(4c节)。

  45. 地上……世界:前者(ʾereṣ)是指物质的大地;后者(tēḇēl)是指有居民的世界。世上居高位的,意思是「地上众民的高处」,这词别处没有出现过。它应该不会是指「上层阶级」,而前面的文词有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先讲地为「物」,后来讲世界为有居民之处,因此,这里很可能指「那最高的真相,就是人……」,亦即,人乃是受造物的冠冕;而枯萎的疾病遍及全体。然而,追究罪的顺序却正反向,因为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秽(5节;参:民三十五33;诗一○六38;耶三1~2、9)。创世记三18的「荆棘和蒺藜」显明,神在大地土壤中蕴藏着的生命,如今向罪人争战,而人的罪也影响到大地,破坏了它的美好。被其上的居民:直译为「在……之下」,在人的辖制之下,受到他们不良行为的影响。第一,他们违背了神启示的真理(5b节)。犯了(√ʿāḇar)是越界之意。律法:复数,意指「各种律法」,以及「涉及生活各方面的律法」。不过,律法(tōrâ)的基本概念,重点为带着权威的教导,比较不在指权威式的执法。神曾说话,但他们不顺从。第二,他们改变那不可改变的(5c节)。废了(√ḥālap̄)是指用某物来取代。律例:来自√ḥāqạq,雕刻、镌刻,因此是指作出永存的记号。他们拒绝了神所订的绝对道德标准,发明了自创的新道德。第三,他们丢弃了神与他们建立的关系(5d节)。永约是描述挪亚之约(创九16)、亚伯拉罕之约(诗一○五10)、安息日(利二十四8),和大卫之约(撒下二十三5),带着未来弥赛亚应验的成分(五十五3,六十一8)。但是世界并不希望信守彩虹应许(创九12~17)的约定,也不希罕那透过亚伯拉罕的后裔才能赐下的祝福(创十二3,二十二18;加三8),在作息的安排上并不记念安息日(出二十8~11;申五12~15),更不要那一位来作王治理(路十九14),也不爱慕祂的显现(提后四8)。

  6. 所以:地和人的毁灭并非偶然,乃是神圣、合乎道德的因果。这是神的咒诅,「约的咒诅」(利二十六25~45;申十一26~28,二十八15以下;但九11;亚五5)目的不是神要切断立约的关系,而是要强化约中的禁令。

  712. 止息的歌:城的倾倒。这几节的希伯来文可以排成十五行,大半三个字一行,其效果有如对一座城连续敲十五记锤子,要把它敲碎。喜乐消失(7a节),欢乐无踪(7b~9节):全城无比荒凉(10节)。欢乐不再(11节),保障不存(12节)。

  79. 他们的生活方式为自我享受。这一切的背后为极大的讽刺:一方面,他们仰赖大地的出产来供应他们的需要,但(5~6节)他们的性情与行径却使大地枯萎、受到咒诅!他们处在无情的报酬递减定律之下,到了最后(7a节),产品()和来源(葡萄树)全都荡然无存。甚至在还没有到这地步的时候,他们已经发现,要找欢乐,所找到的却不能令人满足(9节)。

  10. 最后,这种以今世为念的生活方式──靠赖人的力量、不寻求神、不承认祂──终将崩溃。这就是世界之城。以赛亚称之为「tōhûʾ 的城」,这个字在创世记一2译为「不成形状」(和合:混沌),指地球最初的情况。神彷佛一个陶匠正在准备可用的陶土,但还没有用手加工。它本身毫无意义,不向任何目的发展;它被黑暗遮蔽,完全被不稳定的水覆盖。它乃是 tōhû。杰里迈亚(四23~26)看到一个异象,世界回到了 tōhûʾ 的状态,所有可供居住的因素都除去了,不再有任何具意义的活动,失去了只有神才能赋与的一切。「tōhûʾ 的城」选择了这种生活:没有神的生活,所以不再有秩序、目的,或让生命存活、满足的因素。「tōhûʾ 的城」是什么都可以、什么都无所谓的城。第5节的道德水准遭拒绝,这个决定的结果,便是价值观的彻底相对化、毫无节制的个人主义。以赛亚从他所知道的巴比伦开始(十三1以下),看出巴比伦原则将不断在世界历史中出现(二十一1以下),最后来到末了的巴别,示拿的再现,在那里,人的自满自足将使整个世界完全倾覆。

  11. 这节与第9节相应和,但更加沉痛。第9节中,原本应当带来欢愉的,不再让人兴奋;而把神置之度外的结果,是不再有任何事可作,只能为无法补救的事哀哭。

  12. 这一段的头一行(7节)提到,在这虚无的城市,生活不能令人快乐;最后几行则提到,要得快乐是不可能的。

  1316b. 沉默中的乐歌。以赛亚擅于带来意想不到的盼望,而且总以戏剧化的方式引进。在此,城门的「拆毁」融入了另一种「击打」的声音(13c节),是收成时的挥打。第6节所剩「稀少」的人,却变成从全世界而来的大集合;城市之歌销音,取而代之的却是另一首歌,赞扬那义者。这一段的结构为:说明(13节,开始是「因为」)、描述(14节)、吩咐(15节),和评论(16ab节)。

  13. 「因为」(和合未译),回顾了先前所提毁灭的声明(1~3、7~12节),以及其间少许的残存(4~6节)。说明了将来的景况及其意义。:是采收橄榄的正确方式。从12节读过来,可以猜到「严格的收割者」还在工作,但采收出现了一丝曙光,在「葡萄采收完毕」之后(直译;和合未译),会聚集所剩余的。

  1416b. 先知听见歌声来自西方,呼召在东方要唱起歌来。这歌如此传播开来,直到来自地极众海岛,见十一11,四十15。最终全世界大集合所唱的歌,讲到神的伟大(威严)、实质的宝贵(荣耀)、祂的自我启示()、祂全然为以色列的神、祂的可爱(荣耀eḇî;16节,参四2),以及祂的性情──那义者(和合:义人)。这里绝非指各国的人发现,雅巍即是过去他们所敬拜的各国神只,只是称谓不同;他们乃是丢弃了原来的神只,要来敬拜另一个国家(以色列)的神。祂的名包括了祂以拯救者与救赎主的身分所作的工,这一点在他们的赞美中必定反复出现;不仅如此,高潮乃是祂的公义,因为祂救恩的怜悯乃是立基在祂的公平之内,也满足了祂公平的要求(四十五21;罗三26)。

  16c18d. 个人的反应与警告。在二十一4,以赛亚发现了他里面有一种矛盾:渴望巴比伦倾倒,但又感到这个事实太可怕,难以忍受。当他思考末世时,更是如此:未来将发生的事令他惊吓,他所有的活力都消化如水。我有祸了!16c节):正如六5。此处以赛亚非常能体会别人无望的感受,正如自己的感觉一样。一方面,世界在道德方面一直持不关痛痒的态度,直译为「因为背叛者背叛;带着背叛的心,背叛者背叛」(16cd节)。除了以赛亚之外,再没有人能如此重复使用同一个字,而达到强烈的文学效果。这句话对道德的败坏作了最有力的声明。参二十一2,那里或许是最早用这些字的地方(参三十三1),所描述的是亚述的败坏,但如今这些字则将整个堕落的世界都包括在内。圣经所视为真正可怕的罪,在一般的思想中却算不得什么!──如六5不洁净的言语;这里则提到不可靠、行诡诈。但另一方面,灭亡却等在前面:恐惧、陷阱、网罗。希伯来文是半谐音字,paḥaḏwāp̄aḥaṯwāp̄aḥ,暗示他们在同一个系统中──即那不可避免的灭亡。人哪,(直译)「哦,居民」(和合本同)。审判是普世性的,但经历却是个人性的。

  18e20. 大地破坏。这最后的一小段与1~3节成一个括号。在开始的那一段,聚光镜集中在运行者神身上,此处则集中于令祂发怒的道德理由。这次正像洪水覆地一般,整个受造界都震动了。以赛亚连续用了几个描述破坏的动词(19节),又以两个类比为这一幕镶边:醉酒的人因着内部失去调节的能力而跌倒;茅舍(和合:吊床)被外面的暴风吹垮。外在的因素是神在怒中发出的敌对作为(1~3节);内在因素则是因背叛(pešaʿ;见一2)的沉重,这是所有灾祸的惟一不变原因──人刻意侮蔑神的心意。神反对这种态度(1~3节);整个宇宙亦与它为敌(18ef节),不过,它加给自己的重量(20c节)也是一个原因,让整个系统彻底崩溃,不能复起。

b. 王终于出现!(二十四2123

  这是二十四至二十七章六个最后结果中的头一个。「到那日」一语在头五个中都出现一次,而在第六个中则出现两次。经过以赛亚细心的安排,这几处呈现出一致的画面:

二十四21

神的胜利

二十七1

神的胜利

二十五9

得救的人及被排除在外的人

二十七2

神的子民与祂的仇敌

二十六1

坚固城及敞开的门

二十七12~13

世界在锡安中

  这一首诗把从十四29~32开始的系列作了一番总结。以赛亚要非利士不要高兴得太早,将来必有一位伟大的大卫王出现;对前来探问的以东人(二十一11~12),他提到要等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多日之后(22d节)必会出现高潮;那位如同毒蛇般能致命的君王(十四29)会惩罚(21节);黑暗(二十一11~12)将被光明吞灭(23a节);日与夜的冗长步履(二十一11~12)将退出,月亮日头都要改变(23a节);那位应许的王(十四30)就是神自己(23b节)。

  2122. 二十四章的头一部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世界的灾难,和它所采用的洪水模式相同,可是在最后结果中,以赛亚在这头一个到那日里面只谈一点:天上星体的掌管者,和世上居民的掌权者将被捉拿、拘禁。惩罚(√pāqaḏ):参二十三17。这字的根本意义为「注意」,由此产生衡量问题、采取适当行动之意。因此,这个动词必须按照上下文来解释;在此是指「审判临及」。所以,神将「临及」(直译)「在高处的高处的主人,和在地上的地上的王」。他们将各在各的范畴内受到对付──即使在他们最有力量的地方,神全权的命令仍然照样颁行;到那日将显明出来。以赛亚并没有将天上的权势和地上的权势连起来,好像但以理书八3以下,十13、20~21。他只是提到,天上有犯罪的权势,当神的整个受造「界」全都受到对付之时,他们也将包括在内。囚犯……监牢:夺去权柄、受到当得的审判。多日之后便被惩罚(√pāqaḏ;和合:讨罪):21a节以同一个动词惩罚作为括号,同样,多日之后与到那日也相呼应。单数的指出,时间已经订好,这个事件在神的计画中已经准确地定下;许多日子让人无法去计算时间,要人操练忍耐和盼望。

  23. 那「日」常与光明相连(三十26;六十19~20)。以赛亚选用诗意的字讲月亮日头,要人注意它们自然的明亮:月亮是「白的」(leḇānâ,三十26;歌六10)、太阳是「热的」(ḥammâ,三十26;伯三十28;诗十九6;歌六10)。它们虽然明亮,但是(可以说)相形之下大为失色,因而低头羞惭。因为一语说明了此处的奇妙光明:只因为「神掌权」了!锡安山耶路撒冷:这样的掌权是大卫王朝的最高潮,也是其成全。……长老面前:让人想起出埃及记二十四9~11,西乃之约订定时,神在以色列的长老当中。当时他们不过看到祂的脚;将来他们将住在祂全备荣耀的光中。神来掌权的时候,祂会将摩西之约与大卫之约中所有的祝福完全实现,真正作祂百姓的牧者。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赞助商链接

返回基督教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