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O 生锈的锅(二十四1~14)

  以西结在前面十二章经文中想要说出来的话在本段达到了高峰。一如我们所留意到的,他的目的是要证明即将临到耶路撒冷的审判是合理的。我们称汇集在此的神谕为「对审判的抗议」(参注释 Ⅳ. A. i.〔书版110页〕),我们已经看到理由被提出来,也一一被推翻,对耶路撒冷居民过去和现在之行为的指控也被提出来了,实在无须再赘言。时候已经来到。审判即将降临。

  因此,本段由神向先知发出的命令开始,要他记下日子,因为在那天会开始围城(1、2节)。随后是锅子放在火上的诗体比喻,象征城被围的情况(3~5节)。然后是一个散文体的叙述,其中包括了两个短的神谕,在原文每个都以「祸哉!这流人血的城!」(6、9节)一语作开始,扩大、解释了比喻的意义,同时引进了锅象征性生锈的意念。

  1~2. 说出日子。这里的日期通常定为公元前五八八年一月十五日,在列王纪下二十五1和杰里迈亚书五十二4也提到。从撒迦利亚书八19得知这一天成了被掳者的禁食日,记念圣城陷落中关键性的一天。以西结可能拥有另类视力,知道几百哩外某件事情发生的实际日期,使很多解经家拉起警讯。有人认为以西结本阶段的事工在巴勒斯坦,他们的根据之一就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但如果说以西结或凭着心灵感应能力,或直接受到神超自然的启示,得知远方的事件,也没什么错。虽然有一切反对的论点,第二种可能性似乎非常符合以西结特有的神的意识,也是他有先知恩赐的另一佐证。他已经预见了这件事,而且长期生活在这种认知中,无需神迹或惊人的神灵显现,他的先知心灵可以在他里面建立起深深的信念──「今天就是那日」。很多逊于以西结的人,只借助于启示的预感,都有了更显着的成果。

  3~5. 锅之歌。这首诗之中并无宗教用语,很可能源自一首家谕户晓的烹饪歌,如「保利,放水锅上去」。将日常生活中流行的话语、故事或诗词变成一篇信息乃是典型的先知式宣讲方法之一。今天很多受欢迎的讲道者仍然应用同样的技巧。这里的意象令人想起杰里迈亚所见的沸釜的异象(耶一13~14),而以西结在十一章3、7、11节运用了同样的语言,但有不同的诠释。165有些人认为祈使语态动词是向先知发出的,因而这是以西结的另一个行出来的比喻。若果真如此,我们会期望一句结语如:「照着耶和华吩咐的,我都做了……」。然而,这首诗是个比喻,且可详细应用在当日的处境中,就好像任何行出来的比喻一样。锅是耶路撒冷,其周围及下面的火是围城,一块块的肉是耶路撒冷的居民。译作锅的字(希伯来文 sîr)通常指任何宽口的大陶器,用作洗濯或烹饪,只是我们从第11节知道,这里的锅是铜制的。166第5节,有好几处经文上的改动,RSV 的翻译即按此。第一次提及的骨头(ʿaṣāmîm)可能应该如和合本所译,读作柴(ʿēṣîm);那个在「使锅开滚」中意义不明的同语根直接受词,最好照两个古抄本改为肉块(参现中,neṯāḥêhâ),这个字特别指肩部或腿部带骨的肉;最后一个动词可以很容易被改为一个命令式的动词──煮骨头(参现中),但这是不必要的。JB 作「甚至连骨头也要煮熟」(参当代)。

  6~14. 祸哉血城!这里有两个两相牵连的神谕,其意义也有赖烹饪锅之诗的解释。第一个(6~8节)论到耶路撒冷的流血罪,这可以上溯到二十二章1~16节的信息,并且以烹饪锅的腐锈作比方讲起;这大概是指生锈长的污垢。希伯来文 ḥelʾâ(垢渣,吕译、AV;锈,和合、RSV、RV)在全本旧约圣经中只有在这里出现。它可能与一个意思为「疾病」或「污秽」的字根有关,但它的意思必须取决于上下文。锅里的东西要从红迹斑斑的铁锈中,悉数一一取出来。换言之,被围困的耶路撒冷居民要四处分散。但耶路撒冷的罪依然,好比血溅在光滑的盘石上,在丧葬中不得被土掩盖,因而仍然向神呼求,要求报复(参:创四10;利十七13;伯十六18;赛二十六21)。犹太人之被分散对举国的罪这个更严重的问题并不是解决之道。

  第二个神谕(9~14节)从不同的方法讨论这个问题。在第5节中,木柴堆放在锅下,好去煮其中的肉汤;现在耶和华有意要点火,最终连锅本身也熔掉。为此,锅中的东西要先倒出来(按照吕译与 RSV:将肉煮烂,将汤倒出,10节),将肉的骨头烧焦,然后空锅就放在燃烧的炭上,烧得火红,一切污秽和铁锈就会熔掉。第12节中的头两个原文字,这锅劳碌(我与锅)、疲乏不在七十士译本中,因此很多人认为是由前一节经文之重复而来的;但本处经文继续显明,纵使耶路撒冷受了如此严厉的对待,仍未有期望的果效。诺克斯演绎说:「铁锈是那么严重,甚至火也不能消除它」,他在一个注脚中补充说:「但我们不清楚这就是那意思」!在如此艰涩的一段经文中,为了整体的意思明朗,必须牺牲译文的细节。这段经文的意思至少在 RSV 中已经很清楚了:锈就是你污秽的淫荡。因为我原可洁净你,而你却不洁净。你不会再得洁净,直到我倾尽在你身上的烈怒(13节)。由公元前五八八年以后,神的百姓所经历的骇人痛苦,无论是围城及被掳,皆因为在他们起先悖逆的时候,不愿意让神早些处理他们的问题。现在裁决已经发出,运行判决的时刻已经来到,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我耶和华已经说了(14节,新译)。祂的决定、话语、行动都是不可扭转的。

165参:弥三2及下。

166进一步的资料,读者可参 NBD 的「陶器」、「器皿」等专题,更专门的研究,可参 J. L. Kelso 的 'Ezekiel`s Parable of the Corroded Copper Caldron', JBL, LXIV, 1945, pp. 391~393;及他的更详尽的研究,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BASOR,补充研究,5~6, 1948。

P 以西结丧妻(二十四15~27)

  这些经文让我们稍微窥见以西结的内心世界,这是他的严厉及不妥协的外表少有透露的。他严加律己,以及对真理,对神尊贵圣名的热忱,几乎遮掩了其后的柔和心肠。我们无意将以西结浪漫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时候一个男人的真貌只能在他与妻子一起时才能看清楚。在其它四十七章经文中,以西结的性格纵使不使我们叹服,也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本章在全本以西结书的中心,其中的以西结是吸引人的,跟你我一样,是有感情的。这可见于他用来形容他妻子的词语:「他的眼目所喜爱的人。」司金纳写道:「单凭这句话就看出,在这位严厉的传道者胸中有一封闭的泪泉。」167他拒绝公开哀悼,并非出于个人的选择,乃是神加在他身上的一个象征性要求,只会加剧丧妻的怨苦。艾伦(在 1B 中)注解说,神所呼召的人往往因为关怀人类的需要、认同神的目的,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一再被呼召,为了公开的责任要求而放弃他们的私人生活。」对于以西结来说,他的重担必定更大,因为他无情无义的表现会被人误会、批评。在第18节中「次日早晨,我便遵命而行」这简短的词句背后,应是漫漫不眠的长夜,与灵里的苦恼。

  16~18. 他妻子的死,显然在发生的同一天已经预告了(而且没什么根据假定,这不是在二十四章1节提到的日期前后几天发生的);AV 与 RV 描述她因为被击而死。这不一定是猝死,也可能是「疫病」或「瘟疫」,或任何令人一蹶不振的原因。因此,以西结的妻子已有病在身也不无可能,而且这样的解释使以西结的行动更有道理,因为他在早上告诉百姓将会发生的事,并警告他们,他受吩咐不得哀哭(18节)。另一个解释是,她的死事先可说是没什么警兆(从身体症状来说),只有神在当天先行对以西结预告。那么第18节开头的话可以有下面的意思:「早上我照例对百姓宣讲,傍晚我的妻子在毫无先兆之下就死了。」如果以西结的妻子仍在家中工作,表现精力充沛,我们就很难想象以西结会对所有人说,他的妻子当天会死。那么她一定有话要说了!比较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即使以西结预先被警告了,仍将消息保留着,直到他要用这忧伤的事作另一项象征行动的时候。在这些经文中所反映的哀悼习俗耐人寻味。我们可以观察到五方面:(a)只可叹息,不可出声(17节):「叹息」这个字通常用于受伤者的大声呻吟,也是意指丧葬事宜中例常的哀哭礼仪(参:可五38)。(b)头上仍勒裹头巾:头巾是祭司的一般头饰(参:出三十九28;结四十四18),也是一般人的节庆头冠(赛六十一3、10),哀悼时需要除下,头要盖上灰尘(参:书七6;撒上四12;伯二12)。(c)脚上仍穿鞋:当哀痛的时候,鞋要除掉,一如塞缪尔记下十五30(也可参:赛二十2)所记。(d)盖住嘴唇是麻疯病人必须要作的(利十三45),也是一种羞辱的记号(弥三7)。那是将脸由鼻以下的部分用帕子盖上:唇(śāp̄ām)这个字实际上是「髭须」,这是现代希伯来文经常的用法。(e)不要吃人的饼(RV):这个字被威尔浩生改为「忧伤的饼」(ʾanūšîm,马索拉版本作 ʾanāšîm),有些古代版本译作「吊丧者的饼」(中文译本从之),但更困难的马索拉经文值得保留。「人的」一词意思是「普通的」、「一般的」(根据它在申三11;赛八1的用法),所以这里的命令是不可以吃普通的食物,例如哀悼者的丧礼食物。参:杰里迈亚书十六7。将这里的话与杰里迈亚书十六5~13整段经文作一比较会很有用,那里杰里迈亚被神禁止进入哀悼之家,他又被召当百姓质询他的时候,要说出他的理由。

  19~24. 解释表征。当以西结刻意不举哀的时候,与他一同被掳的同伴立刻就猜测,其中必有一些特殊的意义。以西结妻子的死讯传遍被掳者之社群的第二天早上,他们造访了他的家,可能要给他安慰和支持,他们却要求从神而来的话语。以西结无新信息给他们,只因为促使他们来到的时机,使得先知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向他们发出信息。透过毁灭祂的圣殿,神快要将它污秽了。正如以西结最亲爱的人,因为简单的一击就远离他而去了,这个国家也要失去它最宝贵的东西,它的骄傲的自夸(你们势力所夸耀),它的心灵所渴慕的(心中所爱惜的)。因为敌人的行动,耶路撒冷的居民也会失去他们的儿女。信息就是:你们要照着我所行的去行(22节,新译)。侯伊认为这句话是谴责百姓即便大难临头,却毫无伤痛悔罪之意,委实令人不可思议。他的缺乏忧伤指出了他们缺乏关怀的错误。然而,从上下文看,不得忧伤应该在大灾难之后。以西结没有哀哭,以色列也不会哀哭:因为在两个情况中,悲剧都非常深重及巨大,没有任何哀伤的方式足以表达。正如库奇说的:「面临如此彻底的灾劫,哀哭已经没什么用了。」

  25~27. 以西结哑不作声退出。本章退出的话语前瞻了以西结工作的第二个阶段,那是在第三十三章以后的。它讲到耶路撒冷毁灭一事所带给先知本身的影响;留意本段开始时加重语气的「而你,人子阿」;中文圣经没有译出前半句。对以西结来说,这次灾难会证明是他一生工作的转捩点。他的信息会得到印证,而且他会第一次有自愿前来的听众。更特别的是,那仪式上的口哑,就是当他蒙召时强加在他身上的,将会从他口中除掉,可以自由宣讲了(参:三26,三十三22)。本段经文的句子结构稍微含混,教人觉得作者的思路比他的笔锋动得更快。就经文看,第26节中的那日一语似乎是特指第25节的那一天,但城陷及其消息由一个逃亡者转达给以西结,这两件事显然不可能在同一天发生,除非我们假定当时以西结是在巴勒斯坦,而且距离耶路撒冷要少于一日的路程(赫仁特里如此主张)才有可能。较恰当的解释是,假定作者写作时已经知道将会发生的事,他把事情的发生以转述放在同一段记载。这种看法值得提出的根据在于,逃脱的人(26节)一词实际上是那逃脱的人,似乎作者早已知道三十三章21节中将要来临的事。因此,他是说:「当此事发生,而消息达到了你的耳中,你的口就会被打开,不再哑口了。」先知从加在他身上的限制解脱,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前兆,百姓从中会看见,是耶和华的手成就这一切(27节)。然后,以西结会最终得着自由。他不再需要宣讲末世预言。他将会向他的百姓扮演牧羊人与守望者的角色。他将自由自在、积极地致力建造一个新群体,新以色列。

167Skinner, p. 210.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