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Ⅱ 列国和至高的神(二1~七28)

A. 尼布甲尼撒梦见四帝国和神国(二1~49)

a. 被遗忘的梦(二1~11)

  尼布甲尼撒在本章中,不再是那个施恩典的王。反之,他看来像个沮丧的人,为他自己的健忘所苦,因为他相信他不记得的那个梦十分重要。尼布甲尼撒的困难,让但以理有机会向其进行个人工作。

  1.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应该于公元前六○三年的三/四月间开始。希伯来的算法将未足一年的部分算作一年,所以会把这算成王在位的第三年,照这样的算法,便满了「三年」(一5)(参:太十二40)。然而,圣经的作者们很少试着要把他们所提到的事件对准时间。184至于王有什么心事,以至于恶梦连连或彻夜难眠?根据阿卡得人的说法,「苦恼和不安只会造成(恶)梦」185(参:传五3)。尼布甲尼撒统治初期,他的远征军每年都到帝国各处以确保属地纳税。公元前六○四年,亚实基伦顽强抵抗,结果巴比伦不得不将其歼灭;公元前六○三年,历史记载提到一支重装备的庞大军队正攻城略地,而巴比伦军队因此苦战达数月之久。186如此展现威望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尼布甲尼撒对自己力有未逮的恐惧:他的心里烦乱。

  2、3. 尼布甲尼撒养着一批专精于灵界现象的人,就为了此时的紧急状况之用。他现在就要靠着这些专家来解决他的焦虑不安。术士、……用法术的:见一章20节注释。行邪术的(希伯来文:mekaššep̄îm;参:出七11,二十二18)在某些时期曾居住于以色列境内(代下三十三6;玛三5),但他们的存在是受到咒诅的(出二十二18;申十八10)。此字仅出现在但以理书一至五章这里占卦人的名单中。「四类人士被召,显示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整个行业共同分摊责任。」187迦勒底人(参一4注释)在此指精于法术的人,这并非巴比伦人对此字的用法。希罗多得(约公元前450年)用此字时便是这个意思。「此字的新意义可以很容易解释,它是在新的波斯帝国及宗教侵入之后才有的,『迦勒底人』变成一个宗教的名称,正如『犹太人』一样。」188这些研究梦的专家所根据的原则是,梦和接续的梦其实乃遵循一个经验的法则,而如果有足够的资料,此一经验的法则是可以确立的。这些解梦的指南书,其中有的留传至今,189包含了已成历史的梦和之后发生的事件,编排得颇有系统以便参考。既然这些书籍必须尽量涵盖各种偶发的可能,它们的内容便变得非常的长,只有专家能够找得到所需的资料,而专家还必须先知道梦的内容,才可能搜寻最相近的可能解释。尼布甲尼撒不合理的要求和他的个性一致;而解梦人在3~11节的抗议,也和目前对于解梦指南的了解相吻合。

  4. 随着「迦勒底人」的回答,这节的文字也从希伯来文变为亚兰文,而经文接着一直用亚兰文直到第七章末了。AV 和 RV 在经文中保留着语文转换的说明,而 RSV 则假定这说明原本就是栏外的旁注,故而仍将其安置在栏外空白处。这段是旧约中使用亚兰文最长的一段,其它使用亚兰文的有以斯拉记四8~六18,七12~26,以及杰里迈亚书十11的解说。190愿王万岁!这类把生命归于王的欢呼,源起于古老得无法追忆的时代,反映出将君王和神明以及整个社会连接为一的思想。至于在意识型态中,以色列的君王究竟是何地位,学者对此莫衷一是,但举例来说,拔示巴也曾如此称呼大卫(王上一31,参25节),显然她是依照耶路撒冷宫廷的仪节。

  5. 尼布甲尼撒非常可能已忘了使他坐立不安的梦内容究竟为何。「意识很自然会抗拒无意识和未知的一切」,191然而无法回想起梦的内容,只有徒增他的焦虑,也因而使他更加暴跳如雷。根据东方的迷信,无法记得梦境是个恶兆:「如果一个人无法记得他看到的梦境,(这表示):他(个人)的神正向他怀怒。」192除非梦的内容被记起并被解说,不然这就像一个徘徊不去的梦魇,搅扰着他也污染着他的生活。我已定命是对原来的波斯字的正确解释,此字在 AV 和 RV 都被错解为:「那事已离我而去」,亦即「我已忘了那事」。尼布甲尼撒强调他已订下法则,如果这些所谓的专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还有很多更有本事的专家,而且他必将不能解梦的人凌迟并摧毁他们的房屋。证据显示,这类的威吓被实际运行是常有的事。193

  6. 尼布甲尼撒同时也提供诱因来鼓励他们,所以他应允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被译为赏赐的字,在五章17节与此处类似的上下文再次出现,其实它是个罕见的字,很可能借自阿卡得文。194

  8、9. 尼布甲尼撒怀疑这些解梦人都是冒牌货,他们可能私下商量好了用话来搪塞他以等候时势改变,等到危机过去而王也淡忘了此事。如果他们可以讲述梦的内容,便可证明他们真的如他们自称的是能够解梦的人。

  10、11. 尼布甲尼撒全然不可理喻。就算他是伟大且有权势的君王,但提出的要求也总该有个极限。他最好向神明(或可能作神195)求问,但他们远离世人而居(NEB),所以不会向人说出秘密。

b. 但以理的反应(二12~24)

  12. 尼布甲尼撒根本毫不隐藏他的忿怒。他将毫不迟延地运行他的惩罚,好让臣仆尊重他下达的命令。

  13~16.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为何对王的命令一无所知,以及但以理如何在被杀的威胁下,还能进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是作者巧妙地省略的细节。亚略这个名字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论,争论的重点在于此名字是否适合新巴比伦的背景(参:创十四1、9;犹滴传一6)。196

  但以理的问题,重点在于王的命令为何如此紧急,而非为何如此严峻。197他问:王的命令为何如此紧急呢?(NEB)他请求宽延时限,并答应他将解梦。198在震惊和压力之下仍然保持镇静,在危机来临时能迅速思考并运用信心,这些都是但以理在此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机敏(14节;参:腓四7;和合本:婉言)。

  17、18. 但以理完全倚靠神的怜悯,同时他也要同一心志的友人和他一起祷告,求神启示梦的内容,而在他感恩的结尾,也提及朋友的帮助(23节;参:林后一11)。这三个人的希伯来文名字,用在这样信心和祷告的前后文中,相当切合情况。解为奥秘(rāz)199的字,是但以理书中之亚兰文部分借自波斯文的十九个字之一。从前后文判断,他们所需要的是那「难题」的答案,而此字看来在此正是这个意思。如果尼布甲尼撒没有忘记他的梦,现在根本便无奥秘可言,而但以理如今一肩承担了说出以及解释那梦的责任。天上的神这个称呼,在被掳归回后的经文中时常出现(拉一2,六10,七12、21;尼一5,二4),但却罕见于被掳之前的时期,因为它和 Baʿal Šamēn(腓尼基的「天神」)很类似,所以不见用于以色列和犹大。当然在以色列还有很多其它有意义的称谓,但在一个仍然膜拜天空星体的国家里,这是对真神相当合适的称呼(参:赛四十~五十五,这些篇章坚持雅巍是天地的创造者)。如何在一个尚未认识真神的文化之中称呼祂,仍旧是宣教士和圣经译者所不断经历的困难(参六20的名称「永生的神」,生命的源头并掌管生命的主)。

  19. 向巴比伦哲士隐藏的事,如今给但以理显明。前者无能为力(10节),而天上的神却证明祂能够向祂的仆人显明他们所需要知道的。在夜间的异象中,但以理「见到」王在他梦中看见的,此外还了解梦的意义。从约伯记四13和三十三15「夜间的异象」的用法来看,似乎异象的接收人在沈睡之中,但此处经文却并未说但以理在作梦,可能因为那影像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心灵,而是出于神直接的干预。

  20~23. 但以理如释重负之后,对这如此垂听祷告的独一真神,自然而然发出了感谢赞美诗。但除此之外他也生出敬畏之心,因为就是这同一位神──看不见且无穷伟大的神──直接和他个人接触。这后一个想法,可由他赞美诗的第一句话看出:神的名只有神自己才可以显明(参:出六3;士十三17、18),这个名也代表了人可能对神的认识。但以理刚刚才见到神智慧和能力的一面,且从神得到了这种属性(23节)。神的能力清楚彰显于祂掌控自然界的秩序及统管人类的政治局势,祂的能力也预知这个梦的意义,只是作者在此尚未将其揭晓。同样,神的智慧知道所有的一切(22节),丝毫不受限制;但整篇赞美诗的重点在于神将祂的智慧赐与人:……祂将智慧赐与……将智识赐与……;祂显明……;你赐给我……你如今使我知道……你使我们知道……。这里的我们,正是一起祷告祈求知道王的梦的人。将智慧赐与智慧人(21节),不单指智慧人得到较多的智慧,而且说明不论谁有智慧,都是智慧的源头独一的真神所赐与的。因此,这首赞美诗强调的重点在那施与的神。赞美诗的第三至五行强调祂,而第六行的祂亦类似。神奇妙地垂听祷告,使但以理想起从前听过的、神所行的神迹奇事,所以他接续前人在此赞美我列祖的神(23节)。

  这首短诗是感恩的典范。诗中并无重复之处;前九行的每一行都颂赞神的伟大,使这赞美诗歌内涵丰富,其中无一不和但以理的经历相关。最后四行表达了他自己在领受了神的智慧和才能(更好的翻译是和20节一样的「能力」;亚兰文重复使用同样的字,所以使诗歌的前后相互呼应)之后的惊异。这首诗歌的对仗和优美使对神的颂赞更添色彩。

  24. 现在便要通知亚略这个好消息。灭绝哲士的命令将不必运行,因为但以理可以说出并解释王的梦。

c. 梦和梦的意义(二25~45)

  25. 亚略对但以理的资格轻描淡写地带过,却为自己找到符合王要求的人而邀功。

  26. 王的回答带着疑心,「你能将……?」在此提到伯提沙撒这个名字,便把本章和一章6、7节连结在一起。

  27、28. 但以理的首要考虑是否认自己拥有任何特殊的能力或资格;但有一位在天上的神,祂不仅极为伟大,而且还愿将梦指示给人知道(参11节)。但以理和亚略截然不同,他丝毫未提到自己。神已经将梦赐给尼布甲尼撒王,并指示他日后必有的事,或在此之后的事(NEB)。在先知书中这类句子的意思通常是相当概括性的,并非专指末世之时,它指的是「有朝一日」会发生的事,是「将来」某个时刻历史的目标(参十14)。当然,对尼布甲尼撒而言,它的意义仅止于此,200而29节与此平行的经文亦支持这点。

  29、30. 在就寝之前,王便思想到将来的事,而他的梦正反映了他自己的思绪。但神同时也藉着梦来对王说话,这个梦在某种程度上有其想当然耳的解释。201然而,人能够给予某些解释,并不表示神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但以理在此时才提到他自己,也只在强调他接下来要说的乃是神显明给他的,其目的是要叫王得到好处。

  31~35. 尼布甲尼撒梦见他看见一个大像站在他面前。亚兰文的 ṣelem 意即像,而非偶像。这像有如人的形状,是由光耀的金属所制成,形状甚是可怕,在梦中带着一种神秘的恐怖。从金头到脆弱的半泥半铁的脚,它代表着一个头重脚轻的像,很容易倾覆毁坏。此时一块非人手所凿出来的石头,加速了这像的毁坏,石头砸在像的脚上把脚砸碎,之后像的每一部分都被砸得粉碎,它们经风一吹便无影无踪。然而,这石头长成一座大山,充满全地。

  这个梦毫无疑问反映出巴比伦君王心中的恐惧,他那时才登基没有多久。「凡是有不切实际想法,或自视过高,或好高骛远的人,都容易有飞翔或坠落的梦。这梦弥补了他们性格上的缺失,同时也警告他们当前的危险。」202在尼布甲尼撒的梦中,大像代表着王──一位难以掌控庞大帝国的君王,同时这像也象征他面临国家分崩离析时的无力感。他担心他已过了个人的巅峰并正在走下坡。那长大后充满全地的石头,有可能是后来会取代巴比伦的敌国。203

  36~38. 但以理在解梦时,使尼布甲尼撒安心许多。但以理很谨慎地以王尊贵的头衔称呼王,同时也指出王的疆土以及管辖世人和走兽的权柄,都是出于天上的神。就是这位天上的神赐给尼布甲尼撒这些尊荣,并使他成为那金头。这里有些讨王欢心的意味在内,不单在指出尼布甲尼撒就是那最宝贵的金属,而且也在指出他掌管世人所居的全地。然而他的权柄是真实的,为世人所畏惧。人子(benê ʾanāšāʾ;参七13,该处的「人子」单数形引发许多问题;译注:解经书作者所据的英译本作复数形,和合本:世人)概指人类全体。尼布甲尼撒统治的还包括动物的世界(参:耶二十七6),甚至「天空的飞鸟」(创一28)。

  39. 在尼布甲尼撒之后,国才会衰败,届时金将被银取代,而银被铜取代,204但即使如此,根据但以理的解释,这些是世界上的帝国,而非巴比伦王位的继承者。尼布甲尼撒不论多么伟大,他都是有限的而不会长生不死。

  40~43. 虽然第四个铁的国家比之前任何一国都强大,并且打碎和压制一切。但它不过是混合体,并非坚固的金属所制。所以,它实际上是脆弱的,因为窑匠的泥和铁不能相合。合一是不可能的,而这第四国之所以脆弱,正因它想要将不能相合的成分合在一起。以铁来表示这帝国,乃强调其坚强,意指铁腕的政策。此处可能和43节所提到的政策有关,那国民必彼此通婚(和合本:那国民也必与各种人搀杂);最后的两个字即「藉着人的种」(bizraʿ ʾanāšaʾ)之意,这是很不寻常的用法,使人想到禁止混杂种子种地的律例(利十九19)。人可以想出计策,但却不会成功。

  44、45. 反向地,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的计画──建立一永存的国度──必然会成就。此处表达得并不清楚,因为从尼布甲尼撒之后,并未提到任何王,但我们很自然可以假定,作者指的是最后一个帝国的诸王。世上的帝国都不断被征服者所接管,但却无人能攻取神的国。事实是神的国将使一切的国灭绝,但它自己却必存到永远。虽然这四国看来好像是彼此接续的,但这里又指出它们可能是同时并存的。然而这只是因为大像的象征让人以为所有的国一起倾覆。有些解经家认为,在最后一个国中,脚和脚指头的区分应该解释,但同样,脚和脚指头是以人像作象征必然涉及的,因为如果没有它们便不成人像。作者并未提到数字「十」,似乎也未给予这个数字特殊的重要性,至少并不比他提到身体分为两腿时来得强调。最后作者再提到那块石头,非人手凿出来的,但却是神所预备的,为要完成祂的计画。这发展超乎历史上所有的事件,并且也超乎人类的知识,但尼布甲尼撒却被至大的神所眷顾而获知未来。虽然 AV 和 RV 此处都作「那至大的神」,但亚兰文却无定冠词。但以理强调梦的确实和它的解释,因为他希望王马上面对这梦的实际含义。

d. 尼布甲尼撒的感谢(二46~49)

  此处显明了尼布甲尼撒所没有作的事。他对于未来或对但以理的神,都只字不问。他现今因自己是金头,且得知自己先前的惧怕毫无理由而如释重负。他只关心眼前,只想到这满足自己需要的人。虽然他向但以理表示敬意,且命人给他奉上供物(minḥâ;此字在拉七17特别用以指素祭)和香品,但尼布甲尼撒的用意很可能是藉着礼遇但以理,来归荣耀给但以理的神(47节)。如同前面一样,如果马喀比时代的作者选择留下这引人疑问的一幕,或在其资料来源中找到此段却任它留存,是很令人惊讶的。因为马喀比革命发生于公元前一六五年,当时乃针对自称为「神的化身」的安提阿古‧依比芬尼发动革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再鼓励任何对人敬拜的想法,是很不可思议的。205

  万王之主(47节)并非常见的颂赞,但它出现于所谓的亚顿(Adon)致埃及的书信中,年代在尼布甲尼撒为王之初。206它一开始这样写着:「致万王之主──法老,您的仆人亚顿……」。能够找到同时代使用同样称号的这项证据,其实十分有意思。后来据说西流基和多利买也拥有此称号,但可能意思为「万国之主」。虽然尼布甲尼撒因为但以理的神显明了梦,故而说祂高于其它的神,但王并未因此而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位独一的真神,而但以理显然也明白这点。身为多神论者,尼布甲尼撒在他敬拜的众神之外,总是可以再加一位。

  尼布甲尼撒赐给但以理的尊荣,就和他早先想要运行的惩罚一样毫无节制(5节)。但以理被指派管理巴比伦全省,于是他在帝国的首都办事;而他又被擢升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所以他必须住在宫中。虽然从王的观点,用总理的职位来回报但以理成功解梦是合理的犒赏;但从但以理的看法,这将涉及许多妥协的问题,更遑论其它哲士的反对。可想而知的,这些哲士自有其不对外开放的运作方式。207蒙哥马利以「极端的荒谬」来形容故事的这部分,但这「极端的荒谬」不一定是虚构的;很多时候事实听来比虚构的故事更加奇怪。写故事的人需要考虑他的故事被接受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必须把故事限制在可能的范围之内;而记载历史的人则不必有这种限制。总理译自亚兰文 segan,是借自亚述方言(阿卡得文 šaknu)的字。

  49. 但以理照典型的东方作法,为与他一起参与解梦工作的朋友求恩(47节「你们的」和「你们」都是复数形)。结果但以理成功地为他们求得尊荣和高位,只不过他们都将管理省的地方性事务,而但以理则留在朝中(字义即「在王的门中」)。此词十分确定乃近东的惯用语,208意指内阁的等级。但以理和友人在工作领域上的分隔,为下一章铺了路,而但以理并未在该章中出现。

增注: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像

  在一八九九和一九一七年间,由柯迪威(R. Koldewey)在尼布甲尼撒时代的巴比伦城所进行的考古挖掘,出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遗迹,但却鲜少有雕塑作品。然而从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代伊始,圆雕的艺术即已在两河流域发展。石灰石、纯白生石膏和其它种类的石头,是用来雕刻神像和人像的基本素材。但是尼尼微一个铜像的头──此铜像年代约在阿卡得时期(公元前2371~2191年)──足证早在当时已有先进的金属雕刻,且技术已臻于中空铸造以及精细的雕镂。209叙利亚有以混合金属制成的像,其中包括一尊以铜塑造的神像,它的头和发饰以金制成,而身体则覆以银片。210

  直到约公元前一五五○年之后,圆雕大多为浮雕所取代,而亚述人则使浮雕的技术臻于完美。在亚述末期(公元前九世纪),所谓的建筑雕刻逐渐发展。这是部分圆雕、部分高浮雕的技艺。大片大片的墙和通道被雕刻为动物和人的图样。

  当尼布甲尼撒建造许多神庙时,他重新恢复了苏美─巴比伦时期神庙所用的风格,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似乎又加入了在中央要塞发现的博物馆收藏。这些收藏包括普札-伊施塔尔(Puzur-Ishtar)的塑像,此人是公元前第二千年代初期马里(Mari)的省长。211玛尔杜克的像在巴比伦市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在新年时,王必须抓着这位神只的手。然而在考古挖掘时并未找到这样的雕像,它「必然在古时即已被毁或遭窃了」,212不过在依撒吉拉(Esagila)仍发现了一个琉璃制的圆柱上刻有玛尔杜克的像。213故而我们渐渐得知,尼布甲尼撒时的神庙并不乏塑像。再加上人为了寻求神谕的指引而在神庙中躺在神像的脚下,并非罕见的事,所以梦见一位神在睡觉的人旁边居高临下,是可以预期的情况。214

  虽然这像栩栩如生,但它仍是僵硬不动的。它是出于人手的产物,所以用这像来象征人建立的国度,是十分适切的。相对照之下,那石头是可动的,是「活石」,它里面带有生长的能力,一直到充满全地为止。蒙哥马利对于大像的象征和其诠释,有其非常全面的见解。215他说:「关于这大像,……根据我们的文学来源,我们发现一件完全原创的象征主义作品。」216另一方面狄可尔则指出,在宗教的历史上,世界是由一个大像所代表,埃及占星家对此想法尤其耳熟能详。217

  圣经之外的文学作品,当然也有一连串和雕像无关的金属,最早期且最为人熟知的,当推何西亚德的《工作与白日》(Hesiod's Works and Days),该作品可能写作于比荷马稍晚的时期。若将此作品与但以理书比较,伯恩(A. R. Burn)的看法可能有所帮助:「何西亚德在《工作与白日》一书中,同样对人类历史提出一套理论。他知道他生活在铁器时代,而他认为这很糟。古老的诗歌告诉他,在那时之前是铜器时代,也是铁尚未被发现的时代……然后,正因看到了在人类退化的过程中,较劣等的金属取代了较贵重的,何西亚德或之前的人便聪明地以此类推,认为在铜器时代之前,应有一金器和银器时代。」218何西亚德在铜器和铁器时代之间,插入了一个英雄时代,故而总结从人一无所知开始到他自己那时,共有五个时代:金器、银器、铜器、英雄,以及铁器时代。(其它有关四个王国顺序的资料,见前面的导论 Ⅴ. 三.〔书版59页〕。)

  读者可能注意到何西亚德和但以理书的作者反向,他仅仅回顾历史,却无心探究未来;而在但以理书中,金器时代就在当下,也就是向未来展望的起点。「这连续的事件始于犹太人被掳,并指向他们的神的国度;它并非世界历史的一览表,而是有着特殊起点的末世论一览表。」219

  有人将但以理书中像的四个时期和祆教的概念相比较。祆教徒相信,从祆教始祖 Zoroaster 之后的世界历史,是一段一千年的时期,此时期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以金、银、钢以及泥的混合物为代表。然而这些资料的出处 Dinkart,是公元九世纪的作品;220而 Avesta,即包含 Zoroaster 的教诲及该教教义的作品,则是公元三或四世纪之作。由于无法确定这些概念始于何年代,故而也不能武断地认定但以理书第二章背后有波斯之影响。221无论如何,这些金属并不相同,且但以理书并未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时期,而是四个帝国。巴尔总结得很好:「把世界的存在区分为几个时期,这种想法其实很平常。但根据以色列在历史中的重要性,这些时期并非传说中人类历史连续发展的景况(何西亚德),亦非被造物在宇宙论中接连演变的不同状态(伊朗宗教);而是君王统治之下的各个历史时期。」222

  至于对这些时期的解释,在但以理书中目前只指出尼布甲尼撒是金头。直到将近四十年之后,但以理看到异象,才补足了尼布甲尼撒的这个梦,并且进一步启示了未来的帝国为何。解释帝国这整个主题,将在论及第七至十二章时探讨(特别见第二部 Ⅲ──总结〔书版第187页〕及参前面导论的Ⅶ──阐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