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3 爱之颂(十三 1 ~ 13 ) 

  保罗说“最妙的道”,就是爱之道,展开了一篇超卓独特的经文,又优美又有力。 Adolf Harnack 说这一章是保罗笔下“最伟大,最强有力,最深入的一章”( Robertson 和 Plummer 引用)。这话大概没有什么人敢置评的了。有人以为这一章是离题的话,其实不然,乃是“保罗论证中必须的一段”(布鲁斯, p.117 )。他还未说完“恩赐”这题目,下面一章还有话继续说,不过论述的焦点是爱,不是“恩赐”该怎样使用。 

  有的译本将 agape{ 译作“ charity ”( AV ,诺克斯),这乃是从威克里夫( Wycliffe )得来的,取自《武加大》( Vulgate )的 caritas 。我们相信“爱”是更佳译法,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耶柔米( Jerome )用 caritas ,因为拉丁文中的 amor 这种爱,并不是新约中 agape{ 的意思。 agape{ 这希腊字在新约之前,并不常用(在七十士译本有二十次,另外在别的着作如 The Epistles to Aristeas 也有几次出现)。但是后来基督徒用了这个字,成为爱的特用字眼(在新约中出现一百一十六次,其中七十五次是保罗用的)。新约之前,爱最崇高的解说,就是完美的,至善的;但信徒却从十字架,看见这完美至善的爱,爱所有完全不配受的人。这爱是从神而来,祂就是爱,倾倒在人身上,不管他配不配受。这爱发源自施者的本性,而不是由于被爱的有可爱之处。基督徒仍作罪人的时候,经历了神对他的爱(罗五 8 ),就被这经历改变了。如今他们看人,是基督为他们死的人,是神爱的对象,因此也成为属神的人爱的对象。这样,他实行这份爱,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对方的益处。使徒在此正是揭露这种爱 53 。 

  1.  保罗一开始用些假设的例子(他用第一人称,可能表示他也对自己说)。 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 ,自然是指“方言”的恩赐了,不过,语句是一般性的,可以包括任何语言(参 JB “人与天使的伶俐口舌”)。天地任何语言,也无法与爱的行动比较。人很容易着迷于流利的应对,被花言巧语吸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若只会说不会做,就等于声音的虚无。 鸣的锣 其实是“鸣的铜”(哥林多以铜见着 54 )。“铜”可指铜这金属,或铜制的物品。这里显然指响声大的东西,锣大概是贴切的(有人却认为是喇叭)。 锣 固然响声够大,但别无他用。 响的钹 也是一样;声音响,却相当尖硬。两者都只有“声音,没有音调”( Thrall )。“方言”的恩赐也有声音,但若没有翻译,就没有意义。在哥林多这地方,那些随从丢尼修( Dionysius ,原为古希腊 Syracuse 之 暴 君──编注)或西培利教( Cybele 古时小亚细亚人民所崇奉之大神母──编注)的人,常用锣钹,对它们的响声必然十分熟悉。腓立斯的译法,似乎正是这意念:“我若有人和天使的口才,能用口舌挑动人,正如喇叭的号召力,钹的刺耳,但若没有爱,就一事无成”。天地最佳言词,没有了爱,只是声音而已。 

  2.  保罗从“方言”,转移到知识上去,这也是哥林多人十分重视的观念。刚才他把 先知讲道之能 (见十二 10 )列在使徒之后,为第二位(十二 28 );因此没有人能指责他轻视这项恩赐了。不过,先知讲道而没有爱,等于无有。 各样的奥秘 (见二七 7 )和 各样的知识 ,指从人从神来的智慧总和,包括了人自己积存的知识( gno{sis , 知识 ,意思有时接近我们说的“科学”),也包括只从启示才可知的知识。 奥秘 则指人凭自己根本无法测透的事,惟有神主动揭露出来,人才可以晓得。信心当然是基督徒基本的品质,但这字眼也可以指圣灵特赐的恩赐(十二 9 ),这里显然是指后者。这信心能行神迹(参可十一 22 以下)。保罗把“全备”( all )放在信心前面(参 RSV );表示包括信心最广最深的程度。哥林多人显然以为具备某些恩赐的人,是极有身分的重要人物。但保罗直截地指出,即或有最大的恩赐,而且全备无缺,若没有爱,不但微不足道;而且简直等于 无有 。他用的字眼非常有力。 

  3.  保罗从知识及有能力的工作,转移到恩慈奉献的工作。 赒济 译自 pso{mizo{ ,与 pso{mion 相关的动词,就是耶稣把“一点饼”蘸了给犹大的动词(约十三 26 以下)。保罗描述人把自己的财物一点一滴地分给人( JB ,“ piece by piece ”),分给许多许多人。爱德华滋认为这动词表示“每一份施赠,都是那人自己亲手舍出的”(屈梭多模,认为这样做的人是“极之谨慎用心而做的”),不过这也许解释得太过分一点。这动词是简单过去,指一次过完成的事,那人大刀阔斧地一下子变卖一切,施舍出去。试想,一个人能慷慨到自己不名一文的地步,而竟然完全没有爱,实在值得深思。希腊文中没有 穷人 这含义在其中;这里的重点在施者,不在受惠者。下一句经文注释上大有困难,有的抄本作“舍己身叫人焚烧(如 NIV ),有的却作舍身以致可以自夸” 55 。整面看来,似乎“自夸”更说得通,但舍身叫人焚烧,也是舍身的方法之一。这句叫我们想起焚身的三个青年人(但三 28 ,七十士译本),当然,并不表示他们没有爱。保罗可能心目中有真实的例子,就如 Indian Calanus 在亚力山大面前活活自焚( Strabo 15. 1.68 )。若作“自夸”解的话,可联想起有些人出卖自己做奴隶,把钱换食物供给穷人《革利免一书》五十五 2 。保罗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可以献身自焚,或卖身为奴,这样壮烈的牺牲也可以不出自爱心的。这人可能被某种崇高的理想所推动,或出于自傲等心态。若是这样,他就一无所获。第一世纪的人一般认为慈惠苦行是伟大的功德,保罗却完全排斥这种思想。惟有爱是不可少的,没有了爱,任何东西也不能填补。 

  4.  保罗已经说过,最高超的恩赐若没有爱,等于无有。如今他从正面看有爱的情况。他说,爱是 忍耐 ( makrothymeo{ ),这动词是“急躁”的相反。是指对人的忍耐,不是对环境(巴克莱)。这观念一般用在神身上(路十八 7 ;彼后三 9 ;名词,罗二 4 ,九 22 等)。因此,这字属于神性的品质,描尽爱的自约。另一方面爱是 恩慈 ( chresteuomai ),这动词在新约唯一出现这一次,在这之前未出现过。有人认为保罗造这个字出来。这动词相连的形容词可译作“ good ”(十五 33 ),或“仁慈”( kind )(弗四 32 )。也许可以说保罗把两方面的意思包含在内了。爱能善待那恶待自己的人;把自己献上服事他人。爱是 不嫉妒 ;这动词偶而用在好的方面(例如十二 31 切慕),不过多半指强烈的嫉妒,或类似的情绪,这里就是指后者。爱不会因人家成功而不悦。爱是 不自夸 ,保罗用一个形像化的字眼,字根按 BAGD 解说,是个“气袋”。 不张狂 见四 6 “自高自大”。末后这两动词叫我们体会,自傲有多种表现的形式,但与爱完全不相称。爱所关注的,是献出自己,不是表现自己。 

  5.  爱是 不作害羞的事 (英文作 Love is not rude ,爱不会无礼),动词 asche{moneo{ 意思是“不合体统( sche{me )”,包括一切羞耻、卑贱、不合宜的事。这字眼很笼统,意思很广,爱不会做所有不合宜的事。爱是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追求自己的东西”),也可以说“不坚持己见”( RSV ),或说“不自私”( GNB )。两者都指自我中心,正是爱的反面。爱 不轻易发怒 ,“不易被触怒”(腓立斯)。当然怒气也有它存在的地位(参弗四 26 ),但那是对恶事的激烈反击,不是为自我权益的自私发泄。巴特( Karl Barth )提醒我们,“别人自以为使用他特有的恩赐时,的确会挑动我们极度不悦……爱并不能改变我们不悦的事实……可是爱可以防止我们‘被触怒’” 参(《教会教义学》( Church Dogmatics , iv, 2 ( T & T. Clark, 1958 ) , p.834 )。爱是 不计算人的恶 。保罗用 logizomai 这动词,意思是计算自己的公义。这字与会计记录有关,把事记下来,算在某人账上。爱不会着意人家的恶行,记下来计算,用来对付他。爱不计算恶事,也不存加害的意念。 

  6.  人的本性会见人家不幸就感到快意,这是典型的人性(参 Smedes ,“我们很享受眼见恶事时的鄙嫌感受,一旦没有了,反而不高兴” p.78 )。报纸上大部分都是报导灾祸和恶行。报纸就畅销;显然人心中隐然喜欢看恶事的记载。但爱不是这样的,爱不喜欢任何恶事;反之,爱 喜欢真理 ,爱在真理中欢愉;真理受压制时,爱就不快乐了。新约中贯串着极强的道德背景,丝毫没有遮掩隐闭的地方。绝不能以为爱不管道德,它必须在真理抬头的情况下,才可以欢欣。 真理 往往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相提并论(参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约十四 6 ;保罗说“学了耶稣的真理”,弗四 21 )。真理多次用来比对不义(如贴后二 10 、 12 )。这里说的真理,该从多方面的用法去了解。爱喜悦神的真理,福音的真理(参约八 56 )。 

  7.  这里开始用积极而来比对消极的话。爱 凡事包容 ,动词( stego{ )本意是“掩盖”;引申为“遮闭”,或“掩闭不再理”,因而变成“宽容”的意思。这里可能用的是最初的解法(参彼前四 8 ,虽然动词不同)。爱把人家不顺眼的地方收藏起来,不会公开揭露,让人无情地检视。不过,这里多半指后面的意思(如九 12 ,“忍受”)。爱不容易放弃;它恒常容忍。 凡事相信 ,这品质时常接纳各样不同的遭遇,信任别人好的一面(参莫法特,“常乐于相信积极的一面”)。这不是说爱愚昧无知,而是不会想到最坏的方向去(世人一般是这样的)。爱时常保持不变的信心。爱不会被胡闹哄骗,不过它总留余地给人。 凡事盼望 是向前展望,不是不合理的乐天派,不看现实情况,而是不会视失败为绝路。它有信心相信在神的恩典中,至终必胜利。 凡事忍耐 有种坚持的意味,动词( hypomeno{ )不是默然无奈的忍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刚毅。就如兵士在战火弥漫之中,不灰心,不屈不挠,仍刚勇地从事。爱不会沉溺昏曚,在任何困境中,仍作大丈夫,持守不移。 

  8.  爱是恒久的;它 永不止息 ,这动词一般解作“跌倒”。有“崩溃”,“毁灭”的含义。爱绝不会沦落至这地步,“爱情众水不能息灭”(歌八 7 )。接着保罗用哥林多人摧崇备至却终会消失的恩赐,与永恒的爱作对比。 先知讲道 会 停止 ( katargeo{ ;见一 2 )。这是指神透过先知向人传讲的信息,当我们面对神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先知,也不用预言了。 方言 也 必停止 ,也是同样的道理。人面对神,就再不需要也没埸合用 方言 来传启示了。 知识 ,苦苦赚取的世间知识,在直接面对神的亮光中,都要过去 归于无有 。这动词 katargeo{ 与用在 先知讲道 的相同,惟 NIV 的译法不同而已。 

  9 ~ 10.   我们现在所知的有限 (英文作只知一部分),这话显而易见(世上任何实验室都可以证实这话)。我们愈知得多,就愈知道所知有限。 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 We prophesy in part )这话不易明白。也许是说神并没有启示一切,所以先知神人只能瞥见部分真理。 完全的 ( to teleion )指终极的目标,就是神的计划。到了最后一切实现,一切有限的就 不再有了 ( katargeo{ ;见 8 节)。 

  11.  这里用人的一生来比喻有限与完全的对照。孩子行事像孩子,那是自然的事,保罗用他自己的经验来作例。 心思 ( phroneo{ )指一般智力活动,不是“感觉”(如 RV 及其他版本)。是智力,不是感情。 意念 ( logizomai )则更进一步,“有计算”(见 5 节)的意思,有筹算推理的概念。孩子不论在说话思想推理,都在孩子的程度。保罗再用成人来作比较,他不是彼得潘( Peter Pan ),不肯长大。他行使成年人的决断力; 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put …… behind 也是 katargeo{ 这动词;在四节经文中,这个难解的动词已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含义了!)。保罗并不是说时间过去了,孩子的事就自然会过去;他选用的动词表示,他用决断力把孩子幼稚的态度排除丢弃。动词的时态是完成式,表示他拿定主意结束孩子的事。 

  12.   Reflection 原是“镜子”,这引起不少讨论,有人认为指启示,有人说是魔术师用镜子做把戏,也有人只当作现实的反映。无论如何,这一节的双重对照,的确把有限的与完全的比对得很鲜明。我们现今对神的认识是不完全的,对比将来我们对神的认识会大为不同。第一世纪的镜子是擦亮的金属,哥林多以镜子着称,但很少基督徒花得起一面上等镜子的价钱。这样,他们所照出来的形像就更加不清楚了。不过,无论如何,镜子或多或少总有歪曲的,左右倒转了,所见的只在镜框之内,而且总隔了一层,不直接。所以保罗说模糊不清 en ainigmati ( RSV, “ dimly ”)。这字的名词正式的解释是“谜语”(英文“ enigma ”从此而出)。因此整句话是“在谜语中”,如“不清楚”(参 NEB “我们如今只看见镜子里隐现不明的反照”)。我们今生在世活着,对永恒的事无论怎样透彻,也是不清楚的。接着保罗说,到 那时 就要 面对面 。他没有说明那时是什么时候,也没有说明与谁 \cs9 面对面 。不过两句都很清楚指什么,不必多说。 

  看见的事物如此,知道的事也一样。地上一切知识都是局部的,这事实保罗已经确定了( 9 节)。与这事实对比之下,将来那完全的知识来临,我们所知的就如主知道我们的一样了。第一个 知道 是 gino{sko{ ,第二个知道他用复合的 epigino{sko{ (“ 主知道我一样 ”也用这字)。用复合的动词通常是表示,人的知识单指向( epi )某一个指定的对象;不过,也可以解作十足完全的知识 56 ,这里的语气似乎是用后面的意思( NIV 加上 fully 就更表达这含义了)。 主知道我 ( I am known ),用的是简单过去时态,也指同样的情况。神认识保罗,并不用日渐增加,渐趋完备;神透彻认识保罗,是完全的知识。 

  13.   如今 若是指暂时的意思,“说到现今的日子”,那么保罗就是比较现在与未来的情况。可是,这似不大可能。他不是说信望爱在今生一直存在,因为他用来对比的先知讲道及方言等,也是今生存在的。这句话该用逻辑性来看,“如今事态既是这样”,或“如今结论是这样”。保罗用这些永恒的基本准则,来对比今生暂时的东西。 常存 这动词,在希腊文中是单数的。这也许是由于后面跟着的主词是单数,而动词与最接近的主词呼应。但也可能把 这三样 当作合一来看,这意义就更大了。三者合而为一,这三样很明显地与其他事物分别出来,是超乎一切的。别无可比拟。我们从其他新约经文,及早期基督教文献中,也可看见这三样相提并论(罗五 2 ~ 5 ;加五 5 以下;弗一 15 ~ 18 ,四 2 ~ 5 ;西一 4 以下;帖前一 3 ,五 8 ;来六 10 ~ 12 ,十 22 ~ 24 ;彼前一 3 ~ 8 、 21 以下;参《巴拿巴书信》( Barnabas )一 4 ,十一 8 ;坡旅甲( Polycarp )三 2 以下)。可见早期教会把这三样连起来,已是公认的惯例。 

  信 ,是保罗极侧重的主题。他写过,“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加二 20 )。他生活上以信心为主,也成了他教训中的主题,只要稍略看看他的书信便可以晓得。有人以为信心主要是今生的事,在来生就不必要了。可是信心是对神的信靠委身,必当延展至来生。 

  盼望 在这短短的清单上,竟然占一席位,似乎有点出奇。可是,我们不能没有盼望而生存。一项运动的推行,要抓住人群的心,就不能不把盼望给予投身的人。第一世纪的基督教,总是从受压制的阶层着手得人,就如奴隶、妇女、不容于社会的人,给与他们活生生的盼望。今日的基督徒所存的盼望,往往与世间的乐观主义不相上下,实在是一大损失,并无受益。我们必须体会,新约的 盼望 是极大的永存的事实。盼望与神相连,因祂是“盼望的神”(罗十五 13 )。因此,除非我们以为来生是呆滞单调的天堂,否则必须对盼望的神常存殷切的盼望。 

  这章最后的字是 爱 ,当然是最贴切的。爱占最崇高的地位。神不须行使信心和盼望,但神必定爱人,而且祂就是爱(约壹四 8 、 16 )。对保罗的比较,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斟酌,也不必花时间思量爱到底怎样超越信与望(不过 7 节提到信与望都是爱的两种表现,值得留意)。保罗在此并无意把三者排列先后,他乃是针对哥林多人一向崇尚威名,对他们说,“真正要紧的不是‘方言’等等,而是信和望和爱,其中最大的是爱。” 

  解经者写到这一章,免不了有种笨手笨脚的感觉,在这美妙神圣的经典之作上,涂上了人生的拙劣玷污。其实对所有经文都是这样,不过这一章更甚而已。这样伟大的主题,怎样的注释也不足够。可是,解经者也不能因此推卸责任,必须尽力把这无比的信息对他的感召阐明出来。同时,基督徒也不能推卸责任,必须在生命中活出这信息的能力来。 

  53 Testament

  of Love ( Eerdmans, 1981 ) , pp.239-259 ,我更详细阐释这一章经文。 

  54 Murphy-O'Connor 引述不少文献,是有关哥林多铜产,可见声誉甚盛。他引用 Pliny the Elder 的话:“哥林多的铜,价值胜于银,甚至几乎胜于金”( SPC ,

  p.86 )。还有 On Architecture ,是公元前 27 年出版的 Vitruvius 的作品,其中作者描述戏院中用铜瓶作为失鸣器( SPC ,

  pp.75 - 77 )。根据 Vitruvius 说 Mummius 从哥林多取去的铜,正是作此用途。 Murphy-O'Connor 对这事表示怀疑,可是这段经文很有趣,也有可以解明保罗何以用“鸣”( resounding )的锣了。 

  55 见麦子格, pp.563 以下,有经文的引证,及用“自夸”一义的理由。主张作“焚烧”的,见 R. V. G. Tasker (ed.),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 Oxford

  and Cambridge ,

  1964 ) , p.436 。 

  56 见 Moulton, Prolegomena p.113 。他把这段经文作此意译:“如今我所获得的知识,顶多也只是局部的,到那时,我就完全学会了,知道了,正如今生神知道我一样。”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