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D 事先预备以免羞愧(九1-5)   1-2. 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我不必写信给你们。就某种意义而言,保罗写到供给圣徒的事(如他在第八章所写的)是不必要的,因为哥林多人一开始就向保罗表示过他们愿意的心(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六1-4提到这事)。他又进一步强调他论这事是多余的,因为我知道你们乐意的心,常对马其顿人夸奖你们,他又略要地说到如何夸奖他们,说亚该亚人预备好了,已经有一年了。〔已经有一年(apo perysi),见八10注释〕。然后保罗说到他夸奖哥林多人乐意的心所产生的效果:并且你们的热心激动了许多人(也就是大多数马其顿人都得到激励)。因此再向哥林多人论到供给圣徒的事是多余的,这事本来就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而且他们的热心也已激励了别人。

  3-4. 但就另一种意义言,保罗又论到这事,并非没有必要。愿作的心(八11),甚至已下手办理捐项(八10),并不表示这事就完成了,也不表示保罗和他的同工到哥林多时,他们都预备妥当了。因此保罗说,但我打发那几位弟兄去,要叫你们照我的话预备妥当,免得我们在这事上夸奖你们的话落了空。这里的几位弟兄指的是提多,和保罗在八16-24推荐的两位不具名的代表。在夸奖哥林多人乐意的心之时,保罗不只强调他们的乐意,而且强调他对他们的信心,深信他们抵达时,他们的捐项必都预备妥当了。但他现在恐怕他对他们的信心方面不能实现,果真如此,将会令人羞愧,无地自容。因此他先打发弟兄们去,他说,万一有马其顿人与我同去,见你们没有预备,就叫我们所确信的,反成了羞愧;你们羞愧,更不用说了。事实上是有几个马其顿人到了哥林多,而且也是伴随保罗一起抵达,然后又一起上耶路撒冷去。其中三个马其顿人还列有名字:庇哩亚人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徒二十2-6)。如果当这些马其顿人抵达哥林多,却发现那里的基督徒根本没有预备捐项,那保罗就真不好意思了,而哥林多人的羞愧,就更不用说了。

  5. 因此我想不得不求那几位弟兄,先到你们那里去。为了免于羞愧,保罗认为有必要先差提多和那两位弟兄(八16-24)去,把从前所应许的捐赀,预备妥当。保罗不希望他到了哥林多以后,才匆匆忙忙的凑奉献;如此也可显出哥林多人所捐的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这句希腊文(hōs eulogian kai me hōspleonexian)除了以上翻译,也可照NIV的译法,作“是慷慨的礼物,而不是吝啬的、不得已才给的”。前一种译法对比获得捐项的方法(是甘心乐意还是勉强人奉献)而后一种译法对比两种给的心态(慷慨地给还是吝啬地给)。对照第6-7节来看(那里将乐意的给和勉强的给作对比),后者比较合适。

  E 捐献要慷概(九6-15)

  保罗在这一部分的农业耕种的比喻,刻划他在第5节所说,有关乐意奉献的重点;他也说到上帝是使他的百姓在各样事上富足的上帝,使他们可以慷慨施舍;藉此鼓励他的读者要慷慨奉献(6-10节)然后他说到他盼望哥林多人慷慨奉献所产生的结果。犹大地区的犹太基督徒的需要将得到满足,他们会将感谢归给上帝,也会看到外邦基督徒顺服福音,上帝超越的恩典在他们当中动工,因此也渴望见到他们,为他们祷告。总而言之,结果就是加强了教会的合一(11-14节)。这一段的结语是为上帝“说不尽的恩赐”献上感谢,与八9“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前后呼应。

  6. 上一段(1-5节)的结论是说到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的奉献是“出于乐意,不是出于勉强”。说完这话他接着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这是农业耕种上众所周知的事实,其他的事可以论公平,但收成的数量往往是随着撒种的比例分配的(参,箴十一24-25;加六7-9,同样的比喻不是用以说明多种或少种,而是用以说明顺从情欲或顺从圣灵撒种)。这里的撒种和收成指的是哥林多人的捐献,他们如何捐献,也将如何产生结果。第9-14节就说到保罗盼望看到的,他们大量的“撒种”所带来大量“收成”的结果。

  7. 虽然保罗希望看到哥林多人丰富的捐献,但他仍强调这必须是甘心乐意的,而不只是因为他给他们压力。他们必须作出于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他们的捐献必要与他们各人心里所作的决定配合。如果他们是在压力之下(从保罗而来)给的,那么他们的捐献就是勉强作的,那么这整个事奉的目的(外邦教会对犹大地区有需要的犹太人教会表示关心)就被否定了。因此必须是心甘情愿的奉献,为了强调这点,保罗又说,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这句话是引用七十士译本中箴言二十二8a的译文(希伯来文圣经没有此句,英文版和和合本也没有,因是根据希伯来文圣经译成),“上帝祝福快乐的施予者”(直译为“上帝祝福快乐的人和施予的人”)。在施予时要慷慨,这在圣经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强调(参,申十五10-11太五43-48;罗十二8)。为何上帝喜欢快乐施予的人,这事并不难解释。因为上帝本身就是这样一位乐意施恩的上帝,祂也盼望看到按祂的形象所造的人,能恢复这种品行。基督也有类似的教导(参,太五43-48)。

  8. 这一节充满范围广泛的表达语法(也用了不少双关语(paronomasia)——希腊文同一字根重复出现的字:pasan……panti pantote pasan……pan),说到上帝祝福祂百姓的能力,让他们能多行善事。保罗先说: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直译为“上帝能使各样的恩惠满溢到你们身上”)。以马其顿人而言,保罗在八1-5引用他们捐献的例子,说到是上帝使他们能在极穷之间,还慷慨捐献。而以哥林多人而言,保罗认为他们这时候比较富有(八14),上帝显在他们身上的恩典,就是使他们比较富足。上帝如此祝福的目的,乃是: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充足这个字(autarkeia)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因为用以讨论伦理问题,而平添了不少色彩。在犬儒(Cynic)和斯多亚(Stoic)的哲学中,这字是用以指自我满足的人。因此,保罗同时代的斯多亚哲学家辛尼加(Seneca)认为autarkeia是不假于外在的人事物而存在的,傲然独立的人,这种人有真正的幸福78。保罗却有不同的用法。对他而言,autarkeia不是指自满自足,而是靠上帝恩典的供应而得到满足;因此,不是独立于他人而存在,而是有能力向他人多行善事。若再以马其顿人和哥林多人作比较,马其顿人在极穷之间,却得到autarkeia(满足)的祝福,因此有能力,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仍显出乐捐的厚恩。哥林多人在相对而言,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也得到autarkeia(充足)的祝福,因此更应当慷慨施与。

  9. 为了加强他对哥林多人的劝勉,要多多施予,保罗逐字引用诗篇一一一9(七十士译本)(英文圣经112:9,和合本亦然),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诗篇一一一或一一二篇是称赞那些敬畏耶和华、喜爱他命令之人所得的祝福。这样的人也得到上帝给他物质上的祝福,他也同样恩待穷人。保罗用这样敬畏上帝的人作为多行各样善事的榜样(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也蒙上帝坚立,存到永远。

  10. 保罗继续用第9节所引用诗篇的思想,应用在哥林多人身上。他又几乎一字一句引用以赛亚书五十五10(LXX)的经文: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又说这同一位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参,何十12)。果子是直译自sporon。保罗的意思是,赐种给撒种之人的上帝也会增加他们的“种子”,并增添他们的“收成”。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说到上帝会增加哥林多人的财物资源,而当他们用这些资源来供应犹大基督徒的需要时,他也会增添他们仁义善行的果效。哥林多人藉着财物奉献就种下“种子”,上帝会增添这种仁义行为的果效,使它产生合一、爱、感恩的大丰收(参12-14节)。

  11.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马其顿人的慷慨大方乃是上帝恩惠在他们当中工作的结果(八1-2)。保罗相信上帝也会使哥林多人富足,而显出慷慨大方。保罗大概知道,真正有钱的人并不一定会慷慨大方地运用他们的财物资源,因此他仰望上帝,让他们也用上述的恩惠,丰富他们的生命。这样的恩惠就如保罗所说,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上帝。说到我们,保罗是指那些受指派去收集捐项,送往耶路撒冷的人,也包括他自己。透过这些人,将生发感谢上帝的心,因为他们将把捐款送到需要的人那里。

  12. 因为办这供给的事,不但补圣徒的缺乏,而且叫许多人越发感谢上帝。办事是译自希腊文leitourgias。这字与其同义动词leitourgeo在圣经之外的用法是指政府赋予某位公民的公民责任,同时也更广泛地指一般的服务,例如:奴仆对主人的服务。在七十士译本中,这字是用在对神明礼拜中的服事,希伯来文亦然(在旧约中论到祭仪、基督祭司的事奉等)。在这段经文之外,保罗也用这字说到基督徒的财物奉献(罗十五27;腓二30)和他们的信心(腓二17)。保罗在腓立比书二30说到财物奉献用“你们供给”(leitourgias),稍后他说这是“极美的香气,为上帝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腓四18)。这种祭仪的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保罗将基督徒的财物捐献不只当作服务穷人,也是对上帝的服事。要注意的是,对保罗而言,捐献是基督徒多种“服事”形式中的一种,其最终目的是让人能存感恩的心,向上帝发出至诚的感谢。

  13.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便将荣耀归与上帝。(直译为“藉着这个服事的凭据,为你们的顺服归荣耀给上帝”)RSV的译法说到这捐献的事是一个凭证,哥林多人本身必须藉着他们的顺服来支持这项凭证,而使上帝得荣耀。其他大多数现代英文译本都译成:这捐献的事是哥林多人必须维护的凭证,但维护这凭证之后,他们就提供了他人(犹大基督徒?)归荣耀给上帝的根基(NIV作:“因为你们藉着这服事证明了你们的顺服,众人就为此赞美上帝……”;RV、NEB、GNB、JB都有类似译法),这是一种更好的译法79。

  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多多的捐钱……他人会因着哥林多人顺服福音,并慷慨捐献而归荣耀给上帝。人们藉着恩惠的行为荣耀上帝,因为这是出于上帝的激励,反映上帝的品行(参,太五43-48;林后八1-2)。哥林多人的捐献是给他们和众人。他们是指犹太基督徒,捐献就是为他们发起的。但是众人就很难知道是谁了。可能是略指其他一些有需要的信徒,他们也可能接受了外邦信徒的捐献。

  14. 他们也因上帝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的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保罗深信哥林多人的捐献会继续产生好的效果,同时他更看到在犹太人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形成一种新的感情联系。犹太信徒看到上帝极大的恩赐影响了外邦基督徒,就切切想念他们,为他们祷告。如此,保罗所关心的,捐献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就是促成合一)就达到了。

  15. 感谢上帝!因祂有说不尽的恩赐,这一节回应了八9。在那里,基督的恩惠透过为我们成为贫穷,而显明出来,使我们能成为富足,那就是上帝说不尽的恩赐。保罗在此用的说不尽这个字(anekdiēgetos),在古典希腊文和通行的蒲草纸文件中都未曾用过。在新约中,这也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只出现在此节。这似乎是保罗自己特别用来说明上帝恩赐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特质的用词。在保罗如此用了之后,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在写信到哥林多时(约主后95年),也写到上帝“说不尽”的审判、爱和能力(革利免一书二十5,四十九4,六十一1)。值得注意的是,对保罗而言,所有基督徒的捐献都应是出于上帝说不尽的恩赐,因此应当是出自甘心乐意的心,以表示对上帝的感恩;同时证明我们关心,也愿意与接受此恩惠的人同伴同行。

  保罗相信哥林多人会对捐献的事有所贡献,这个信心终于得到回报。当保罗在希腊停留三个月期间,反映在哥林多后书中的一些问题得到暂时的纾解之后,他写罗马书时,说:“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十五25-26;参,徒二十四17-21)。

  贰 保罗对一项新危机的回应(十1-十三14)

  读者在读完一至九章,接着读十至十三章时,会注意到语气突然的转变。前者的语气基本上是充满安慰,对上帝和哥林多人有信心;虽然保罗感到还是需要解释他何以改变行程计划,同时强调他在事奉中的良好品行。但后者的语气却大不相同,其中充满冷嘲热讽;个人激动的自我辩护,直言不讳的责备哥林多人,并严厉抨击那些从外面渗入哥林多,现今影响了全体会众的人。

  这种语气激烈的转变(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使得大多数近代注释家都把十至十三章当作比较大的一个整体,是比一至九章更早写成,或之后写成的一封信中的段落。很多人认为十至十三章应当就是保罗的“严厉的”信,在哥林多前书之后,哥林多后书一至九章之前写成。还有人认为十至十三章是在一至九章之后写成,可能就是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第五封信中的大部分内容。后一种看法是本书采用的假设,以此写出以下十至十三章的注释。有关十至十三章的来龙去脉,他们与书信其他部分的关系,请见导论有更详尽的讨论。

  在十至十三章中,保罗面对的是坚决的敌对。反对他的人是一些犹太基督徒,他们自称是基督的使徒。他们极度推崇口才,炫耀权柄、异象和启示,并注重行大能的作为,以之为真使徒的凭证。这些人早先渗入哥林多的会众当中,他们对保罗的批评可能被那些犯罪的人用来作为“火上加油”的燃料(犯罪的人就是二5那叫人忧愁的;七12那亏负人的),以此攻击保罗。藉着写“严厉的”信,保罗成功地激动教会惩罚这犯罪者,又在下一封信(林后一至九章)劝勉他们要向那确定已经悔改的犯罪者表示他们的爱,恢复与他的关系,免得撒但趁机得利。在同一封信中,他要求哥林多人要完全敞开他们的心胸,接纳他,好像他也心胸宽大,接纳他们一样。看到保罗又受到哥林多人如此的爱戴,他的权柄又在当中树立起来,这批渗入教会的人又开始发动正面攻击,攻击保罗的使徒职份和他的人格,他们有效地赢得哥林多会众,听从他们的意见,并使他们顺服在他们的权柄之下。当保罗发现他的权柄被剥夺,连他的使徒职份都受怀疑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强烈为自己辩护,并对敌对他的人提出激烈反击。保罗在这种情况下所面对的危机,是在他与哥林多人之间的关系上,最严重的一次。这个事实形成了十至十三章中的语气与内容。有关十至十三章写成的历史背景,并当时在哥林多敌对的人的本质,在导论中有详细讨论。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