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B 荣耀的告白(四6-8)   6. 保罗最后劝诫提摩太的话与接下来他即将做的个人告白,绝对有密切关系。第6节开始的因为我(egō gar,“因为”和合未译)与第5节的你却要成对比。这里描述他现在被浇奠(RSV译作:正被献上之时),保罗重复在腓立比书二17的话,那里的动词在一个条件子句里,因为他已经想到他可能即将被处死。此处的动作则正在进行。我们可以忽略那些认为保罗心里不可能长年存有这样想法的意见,因为视殉道者的鲜血为奠祭或浇奠的观念实在震撼人心,一旦这种想法出现在像保罗这样的人心里,必然会不断的在许多时刻涌上他心头。

  紧接下来的叙述,我离世的时候到了,也使人联想到死亡的迫近。但译成离世(analysis)的这个字,胜利地表达了保罗对末了的看法;它是一种“释放,好像船舰离开它的码头,或士兵收起他的帐篷”(Abbot-Smith)。对提摩太来讲,是使徒保罗的末了,但是对使徒本人而言,却是一个荣耀的新时代,那时他将从此刻的捆锁中,被释放出来。这里的名词并未在新约其他地方出现过,但同字根的动词与腓立比书一23的用意相同。

  7. 三个完成式的时态,传达了完结的感受。对保罗来说,这是结尾了。在提摩太前书六12里,保罗要求提摩太“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而如今他宣告他的仗已经打完了。可能他使徒职分的责任,生动的表达在agōn这个字里,意思是“奋斗”或“竞赛”。从下一句来理解,可以认为这个字是指运动竞赛。但若为军事用语,则令人印象更深刻(参Simpson),此处似乎如此理解更贴切。

  当跑的路(dromos)我已经跑尽了,使我们联想到基督徒的服事,就好像运动场上的竞赛。特别的是保罗并没有宣称他已经赢得了赛跑,反倒是满足于跑完全程。保罗喜欢使用这个比喻,因为它合宜地表达了在基督徒服事中,持恒忍耐的观念。

  第三个宣告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一些学者认为指的是运动员遵守运动规则的宣誓,或是军人对国家的忠贞誓言(参Calvin)。也有可能因为他不断的激励属下要持守所交托的,所以心里想的是当一个好管家。戴斯曼(Deissmann)认为这个句子不过是句守合约的商业用语。但就算保罗借用了当时的商业措词,他却赋予这个词句尊贵的含义。这真道(NIV译作faith)似乎与打仗或赛跑一样客观。

  8. 就像所陈述的从此以后,有……为我存留,保罗将他的思想带到将来的事。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是loipon,将焦点置于尚未实现的,相对于已经成就的(7节)。公义的冠冕不仅使人想起奥林匹克竞赛得胜者荣耀的花冠,还有东方君王对忠于他的人施的奖赏(狄比留引述Antiochus I铭文上有相似的一句话)。我们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公义的冠冕:如果属格与其他名词并列如同平行句“生命的冠冕”(雅一12;启二10),那么公义本身就是冠冕。但若属格代表所有格,整句的意思就是“有冠冕为公义的人存留”。大多数的注释书喜欢第二种解释,因它是唯一与保罗对公义的理解相符合。

  这里按公义审判的主或许暗示,相较之下,保罗目前在尼禄王手中,因着不公义的审判而受苦。或许这观念从另一方面来看,是对照奥林匹克的裁判,不一定能公正的判决。这里如果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或地峡竞技赛)来比方,那么在跑完赛跑与获得冠冕之间有些差异,因为基督徒必须等到那日才能获得冠冕。在一章12节(参注释)那里,保罗就已经暗示他预见基督再临荣耀的那日,而末世的异象对他当下的作为,以及对将来的盼望有深厚的影响。

  保罗很快的加上一句,这冠冕不是单单为他预备的。他似乎很小心的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又要给提摩太即时的鼓励,所以他指出同样的冠冕,也为所有尽职分的人存留。那些爱慕他显现的人可能指的是所有爱主的人,因为所有初代教会的基督徒都强烈的渴望基督完全得胜。NIV的翻译(渴望)未能强调出动词的力量。在此宁可选择RSV和AV的翻译(have loved for,参和合)较贴切。按着完成式的语句,这些人的爱慕是从过去到现在,并且持续到将来得着奖赏的那一天。

  C 一些个人的要求(四9-13)

  9. 结论的部分(9-22节)是这封书信的高峰,这位伟大的使徒在他离世之前,所作最后的安排。他两次(9及21节)提到希望提摩太赶快到他这里来,重复催促的渴望,不仅证明保罗时候不多了,也可以看出存在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这个要求引发了合不合宜的问题。值得争议的是早先的书信中,保罗给人的印象是他不准备能再见到提摩太,所以写这封信;但这一节及接下来的部分却有令人惊讶的改变,虽然在一章4节里似乎看出他们重聚的可能。这封信的内容可能不着重在给予新的指示,或教导提摩太,保罗死后应该怎么做,而是要确认过去已经耳提面命的事情。事实上保罗如此急切的态度,显示他对于自己的要求,是否能来得及实现,不太乐观。我们必须承认,或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提摩太才能看得到信并赶到罗马;但这不成为将这一部分从书信中剔除的理由。92

  10. 由于底马的背离,使得希望提摩太能在身边的要求,显得格外重要。这里的叙述带有孤独与悲伤的成分。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保罗清楚的认为底马的行为,是针对他个人而不是针对教会。在歌罗西书四14提到底马,他是保罗一个亲近的同工,但这一次他或许觉得保罗对同工的要求太过严格。无论如何,没有任何的迹象显示底马后来成为一个放弃信仰的人,虽然后来有这样的传说。

  爱慕基督显现的人与贪爱世界的底马成对比,所带出来的不仅是它们使用相同的动词agapaō(爱);也是基于aion(译作“世界”),它强调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现今与将来世界的不同(和合本译作“现今的世界”即是表达它的不同)。

  在新约其他地方中没有出现革勒士这个人,但有一传说将他与在高卢(Gaul)地方的维恩(Vienne)教会和梅恩司(Mayence)教会连结在一起。加拉太这个地点在一些羊皮纸手稿上指的是高卢,有可能是这两个字在希腊文中太相似了,或者是第一世纪的希腊作家将高卢广泛的称为加拉太(参Bernard)。无论如何,因为保罗在其他地方使用这个字时指的是亚洲的加拉太,这里应该也一样。

  差遣提多往挞马太去,似乎指出他们在克里特岛(Crete)上的工作中止。新的工作范围是在亚得里亚海东岸一带。

  11. 路加在歌罗西书四14中有提到他是一个“医生”。他或许继续留下来和保罗在一起。独有路加在我这里(RSV:“路加单独和我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其他人都和底马一样弃保罗而去;而是保罗自己将其他人差派出去,独留路加和他在一起。同样在歌罗西书四10,提到马可是保罗核心同工的一员,而且令人惊讶的是,相反于先前与保罗因为他而起争执(徒十五37-39),保罗在这里宣称他有助于使徒。被译作有益(euchrēstos)这个字意思是“有用的”,而且是指在一般的事上有用处,而传道(diakonia)这个字泛指保罗所有的事工活动。从保罗要提摩太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可以知道马可大概在提摩太要来的路上的某处。

  12. 在保罗书信中,多处提到推基古,可见是一个可信赖的助手。他曾经带信给歌罗西及以弗所的教会,而且如果我打发(apesteila,NIV译作I sent)这个字被视为是书信体的不定过去式,有可能眼前这封信也是他带给提摩太的。对于推基古去以弗所最好的解释,就是希望他能安慰提摩太,尤其当保罗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参:多三12)。

  13. 关于外衣、书、皮卷这些附带的话,更强烈的凸显这封书信的真实可靠性。在许多不同的原始残篇理论中也都承认这个事实,并且确定这些经文皆非伪造。

  译作外衣的这个字phailonēs是代表拉丁文的paenula,是一种厚重裁成圆形中间有个洞让头伸出来的外衣。很明显的,当保罗拜访特罗亚时,留在加布那里(圣经其他地方没有提到加布这个人)。这里的特罗亚应该不是使徒行传二十6提到的特罗亚,因为中间已经过了好多年。

  很难说书和皮卷(membranai)究竟是什么,但从后者可以看出是一些有价值的文件,因为羊皮卷太昂贵以至于无法取代草纸作一般的用途。有人认为这些皮卷是有关保罗法律上的证件,像是:罗马公民证。另有些人则认为至少是部分的圣经。虽然如此,我们也只能臆测这些书及皮卷究竟是什么,甚至保罗在宣教的途中还那么希望能收到它们,这也让我们瞥见保罗在文学上的追求。至少有可能保罗拥有一些主耶稣言行的记载,就因为现在的处境,他希望能有它们在手中。

  D 特别的警告(四14-15)

  14-15. 会想到那个敌对他的金属匠(NIV;和合:铜匠)亚力山大,或许与前面提到的外衣和书卷有关。有可能一些相关联的事情,引发了对过去的记忆。多多的害我字意上是“行许多恶事敌对我”。这些恶事的本意在15节中说明的很清楚,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不论“话”(logoi)这个字指的是保罗所传扬的信仰,还是保罗在受审时的答辩(亚力山大可能是控告保罗的目击证人),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恶事”,必然是思想上的攻击而非肢体上的施暴。喜欢以复数的我们代替单数的“我”是保罗一贯的作风。

  另有两处提到铜匠亚力山大,是在使徒行传十九33-34及提摩太前书一20。后者保罗将这个亚力山大与许米乃暂时逐出教会,有些人认为他就是金属匠(或是铜匠)亚力山大;接着辩称说提摩太后书应该写在前书之前。但就算两个亚力山大是同一个人,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这一节,一定是描述他被逐出教会之前的事件。希腊文的不定过去式指出一个特别的敌对行为,却没有指明这个行为发生在多久以前。另外提到亚力山大的使徒行传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因为在事件中他试着要向众人分诉些什么,但却没有任何机会。就因为他在群众中所受的羞辱,在往后一些场合中,他极有可能向保罗报复。有人认为亚力山大能够为此记恨了数年的时间,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参Harrison)。但我们都知道仇恨存在人心中的时间,往往超过理论所能想象。就算我们不能确认这个铜匠的身分,他却是提摩太所熟知的,因为保罗提醒他:你也要防备他,字面上的意思是“你要和他保持距离”。

  保罗遏制自己的愤怒,转而引用诗篇六十二12“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可以参考罗马书十二19中保罗的教训。

  E 初次申诉(四16-17)

  16-17. 我初次申诉很明显指的是正式审讯前的初步调查,往往会拖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我们重新思考当时的历史之前,有三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列入考虑。在初次申诉的时候,所有的人竟都离弃保罗;申诉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福音传出去,并且带来某种程度的获释。这与保罗在该撒利亚时的申诉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基于此,有些人宣称保罗在这里想起了过去的审讯。但在使徒行传二十四章中并没有提到他被完全离弃,而且当时的情况没有现在糟糕。另一方面,如果这些话是描述所有初审到第二次罗马的审讯,可想象将会引发一个大难题,因为与6-8节相冲突矛盾。在那一段,结局将至,而保罗看不见任何被释放的希望。事实上,他已经预备将自己献上;但这里他却提到拯救——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希腊文动词的时态提醒我们,保罗正思想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时刻他的申诉得着垂听。还有许多假设被提出来,为要解决眼前的矛盾。

  整体来看,一些反对保罗是教牧书信作者的人,必须依赖其中一种选择。就是9-22节是真迹的片段,属于一个和6-8节完全不同的文章脉络。其二就是这些个人的细节乃后来的作者加上去,让结语充满保罗色彩。第二个解释似乎令人难以信服,因为整个部分附带了许多个人的注记,这是任何欣赏保罗的后人,无法凭空杜撰出来的。保罗的追随者有可能写出保罗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离弃他吗?他有可能会把外衣和书卷这些琐事加在形容保罗特色的总结里吗?不过第一个选择引起的问题就是,作者很明显的知道,他把互相冲突的叙述紧临的并列在一起。93对于那些坚持保罗是整个提摩太后书作者的人,基本上认为16-17节提的是最早的初审,而初次调查的结果至少给了保罗一个机会到罗马作证,但后来情势恶化,而6-8节讲的就是写作时的情况。至于6-8节和18节之间的互相冲突只有在18节(主必救我)被解释成保罗乐观的期待被释放才成立,然而更可以理解的解释,应该是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这句话。

  一般来讲,申诉者的朋友与申诉者一同出庭,在道义上支持他是很自然的。但保罗抱怨没有人前来帮助他。RSV译作“没有人站在我这一边”,说明了动词(paraginomai)术语的专用法。它可以解释为,没有一人正式的代表保罗说话,或是指那些对保罗宣教旅程一无所知的罗马基督徒,没有帮上忙。即使如此,保罗并没有严苛的责备离弃他的,或当地的基督徒,或是他亲近的助手,他说: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16节)。AV译本加上了“我祷告神”在希腊原文中是没有的,虽然愿望的口气是属于祷告的形式。

  保罗提到朋友的离弃,更凸显了从神来的帮助。唯有主站在我旁边成为对比。Paristēmi在这里与罗马书十六2的用法一样,有“从旁协助”的意思。他更进一步形容这帮助是加力量的帮助(参:提前一12所使用的动词endynamai),清楚的传达保罗受到道德上极大的鼓舞,来对他的审判官宣扬福音。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言明保罗完成他的使命。这里的动词plērophoreō字义是“完全展现”。直到福音在罗马被传扬,保罗才认为他的使命完成了。

  下一句叫外邦人都听见引起一些困难,因为如果照字面上来理解,应该不是指保罗当时的申诉。有人认为,或许保罗想到的是,被释放之后继续的宣教工作。即便如此,使外邦人“都”听见的都这个字,只能被解释为广泛的说法。或许从比喻的方面来看,认为在罗马宣扬福音,就如同在外邦世界的中心宣扬福音一样。按马太福音十17-33我们也可以认为,在罗马法庭之前的辩护,会是传扬福音最好的方式(参Spicq)。同时我们要注意外邦人都也出现在罗马书一5(和合:“万国之中”)保罗使徒的职分范畴,甚至在罗马书二十六26更提出,这福音的奥秘是要启示给万国的民。这个词的用法,一般来讲,等同于“世界性的”意思;如果这里是这个意思的话,保罗在他第一次的申辩时,他觉得自己像是对着全世界的人说话一样。

  保罗以一个很普遍的比喻,我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形容他脱离极端的危险(参:但六20及诗二十二21)。这比把“狮子”用来比喻为尼录王、罗马竞技场或撒但的象征——吼叫的狮子(彼前五8),都来得合理多了。

  F 前瞻(四18)

  18. 了解18节的关键在第17节的不定过去式我……被救出来到未来式的主必救我的关联。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动词按字面解释成今生的解救,无疑的保罗很肯定他将要被释放。但这似乎与6-8节里,他觉得命定将辞世的陈述互相矛盾。所以“拯救”在这一节里,应该是类似主祷文,是针对属灵上的意义,如此解释最为合理。因此相似的辞句接连的出现,过去身体上的解救提醒他属灵上的救赎,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不仅对主的拯救有信心,更相信主必救我进他的天国。动词的“救”(sōzō)是很普通的一个字,但在这里却有“保守平安”的特别含义。至于形容词“天国”的“天”(保罗喜爱用的字),引起我们注意到神的国,与现今地上满是悲伤痛苦的环境,形成如此强烈的对比。令人不得不追想起主耶稣有关天国的教训。无疑的,当保罗追想这些,他禁不住要以永远的颂赞与荣耀来归给主。他的心意注目在永恒的真实里,远胜过被释放的渴望。

  Ⅸ 最后的问候(四19-22)

  19.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先提到百基拉(此处作Prisca;Priscilla是同样名字的昵称,在路加福音中有用到,保罗却没有;中文译名相同),再提到她丈夫亚居拉,和罗马书十六3以及使徒行传十八18、26一样。但在使徒行传十八2和哥林多前书十六19却先提到丈夫亚居拉。这一点并不足以支持百基拉有更高的地位,或她的性格强过丈夫。所有涉及他们的经节都指出他们与保罗的关系,就像阿尼色弗一样,保罗在一章16-17节中,亲切的赞扬他一家人。

  20. 在罗马书十六24有提到以拉都,他是在城内管银库(应该是哥林多城)。另外一个相同名字的出现在使徒行传十九22,他是提摩太的助手,同时被保罗差派去马其顿。虽然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但这个助手应该就是这里提到的以拉都。提摩太可能不清楚以拉都现在在哪里,但如果他们是过去的老伙伴,自然会想知道他的行踪。

  这里提到的特罗非摩引起一些问题。因为在使徒行传二十4中,他和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行快结束的时候一起去米利都,然后又在二十一章29节和保罗一起去耶路撒冷,因为他们两人一起在城里出现。而此刻保罗暗示他因特罗非摩生病,把他留在米利都,这么说来,前面所指的绝不是这次的造访。应该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释放后接下来的行程。有些学者很难相信历史会重演,保罗怎可能两次造访米利都都带着特罗非摩,但若我们了解特罗非摩是以弗所人(徒二十一29),问题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么说来,保罗在最后一次从亚细亚到罗马时有特罗非摩随行并非不可能,但因为生病的缘故将特罗非摩留在米利都,而且这件事情提摩太可能并不知情。

  21. 赶紧在冬天以前再一次重复了第9节的紧急要求。因为在一定的时间里亚得里亚海会封闭所有船运,保罗很担心提摩太的犹豫,会延迟他到义大利的时间。这一个充满强烈情感的表现,可见审讯的日期迫近了。

  与保罗一起问安的四个弟兄,并没有出现在新约圣经其他地方,虽然传统上认为其中之一的利奴就是后来同名的罗马主教。

  结尾的众弟兄问安未必与16节的竟都离弃我相冲突,因为16节针对的是正当审讯的时候。这并不妨碍这些在罗马亲密的基督徒,向保罗的副手表达问候之意。

  22. 末了的祝福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给提摩太的,用字让人想起加拉太书六18与腓利门书25节。但有一个重要的改变。在那两处是“愿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但这里的祷告就更针对个人。伯珥那的论点值得我们在此复述:“那里是‘主的恩惠’同在”;而“这里是‘恩惠的主’同在”。第二部分使用复数的人称代名词,则是针对一般的基督徒,如同提摩太前书与提多书一样。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