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各书第五章   二、对错用财富的责难(五 1 ~ 6 ) 

  这一部分与四 13 ~ 17 在形式与内容上密切相关。形式上,此两者都以“ 嗐 ”( age nyn )引入,内容上,把神及祂在历史中的目的抛在一旁去追求财富,在此两段经文中都被定罪。但末世即将成就这主题,也把五 1 ~ 6 密切地连到五 7 ~ 11 。如果四 13 ~ 17 是针对教会及世界,五 7 ~ 11 清楚的是针对教会,那么五 1 ~ \cs16 6 就无疑是针对非基督徒而言了。这一点可从两方面看出;许多圣经及圣经外的传统提及雅各所责备之不义之财,而且雅各没有为那些他所定罪之人提供任何出路。这里描绘的富人显然是有财势的地主,他们历世历代都控为实施经济迫害的剥削阶级。以雅各周遭的环境而言,我们可能特别会想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地主,他们拥有大批房地产,只关心他们的土地能得多少利益。雅各毫不考虑的将这些富有的地主们定罪( 1 节)指出他们的罪状,如自私的积攒钱财( 2 ~ 3 节)、欺诈工人( 4 节)、自我沉迷的生活方式( 5 节)及欺压“义人”( 6 节)等。 

  雅各在写给教会的信中,为何会向非基督徒传定罪的信息呢?加尔文恰当的区分出两个主要的目的:雅各“……关心对神忠心的人,他们在听过富人可怜的下场后,或许就不会羡慕他们的财富了,同时知道神是他们所受冤屈的伸冤者,他们或许会用平静且顺从的心灵来忍受” 151 。 

  1.  雅各以旧约先知的口气说话。“ 哭泣 ”( Klaio{ )及“ 号啕 ”( ololyzo{ ,一拟声调,听起来就像它所形容的声音)常被先知们用来描述当耶和华的日子来到时恶人的反应(参赛十三 6 ,十五 3 ;摩八 3 )。事实上, oloyzo{ 只在旧约先知书中出现,且总出现在审判的段落中。这一背景很清楚说明,那“ 将 ” 临到富人的 “ 苦难 ”不是指属世、暂时的苦楚,而是指神在审判之日将量给他们的刑罚。 

  雅各对富人公开的指控,取材于一常见的圣经主题,并予以发挥。神对穷人的关心,藉摩西律法中许多指示在新约中当如何生活的条例反应出来。在以色列历史的末期,这些律法被忽视,穷人经常被欺压,被有钱有势之以色列人占便宜。因此,“富人”在智慧文学传统中有时成为“不义之人”的同义字(参箴十 15 ~ 16 ,十四 20 ),许多先知特别大声痛责富有的压迫者(参阿摩司书)。这主题在两约之间的犹太作品中很突出(特别参以诺一卷 94 ~ 105 ),并在新约中也要被保存。耶稣曾谈到许多财富的危险,特别在路加福音中。在一段与雅各的教导甚接近的话中,耶稣宣告富人有祸了,并警告说,他们在今世的“安慰”要被来世的“悲恸”及“哭泣”取代(路六 24 ~ 25 )。启示录十八 10 ~ 24 是一篇冗长的“祸音”,针对“世上之客商”而发的,他们因“大城”巴比伦倾倒而“哭泣悲哀”。在这些经文中,我们不容易判断富人受审判的理由。虽然某些传统定富人的罪似乎只因为他们富有,至少在新约中富人被定罪几乎全是因他们错用财富。当然,雅各列举了他所责难之富人的罪,表明此处是这种情况。如果正像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一 10 意指雅各读者中有些基督徒是 富人 ,那么很显然,雅各并不打算定所有富人的罪。因此 1 节中“你们这些富足的人”的称谓,基本上指的是“ 不义的 ”富人,正像圣经一般的用法一样。如此说来,若忽视“富人”和“不义的人”之间极易有关联性,就错了。圣经警告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太十九 23 )不是没有原因的。(请进一步看导论中“七、贫穷与财富 ”)。 

  2 ~ 3.  雅各对富人的第一项控诉,与他们费尽心力积攒,却一无所用的世上财物有关。他举出三种物质货财。“ 财物 ”( ploutos )有时指的是谷物的收成,另外“ 衣服 ”及“ 金银 ”是古时最普通的财富形式。但财物也更可能包括一般性财富。“ 坏了 ”( se{po{ )可以指人类所有的努力的腐坏性及暂时性(传道经四 19 )。“ 虫子咬 ”的衣服强烈地提醒我们耶稣对“世上财宝”会被虫子咬光的警告(太六 20 )。雅各提到金银会“ 锈 ”,有人认为这句话显出雅各赤贫的背景,因为事实上这些贵重的金属是不会锈的。但“ 锈 ”( ios )这字曾被用于形容金银(耶利米书信十章),且这比方似乎已成为传统,表明即使最宝贵之金属也很短暂(亦参传道经廿九 10 )。事实上这三句话反映出传统旧约与犹太教的教训,即倚赖会毁坏之物何等愚昧。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雅各在三个子句中都使用完成式来表明这些财物的毁坏。许多注释家将这些完成式的动词看成“预言式”或“预期式”的完全式:这些财物在审判的“苦难”中必要毁坏,以致可用好像已经发生的事来形容。但罗培士因雅各在第 3 节将时式改换为将来式(那锈 将 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 将 要吃你们的肉),而认为以上的解释不可靠。因此最好以完成式自然的意义来看,视之为强调目前富人所拥有财富一无所用。或许这一点也该以寓意的方式来明了,指财富在目前丝毫不见灵性的利益,在审判之日也无法成为希望的依据。 

  财富不但带不来长久的利益──它的“败坏”将在审判时证明富人的不是,使他们被判有罪:“ 吃肉如同火烧 ”是神审判的一种比方(犹底特书十六 17 )。这项判决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富人在世全力专注于积囤世上的财宝,完全忽视了天上的财宝,清楚显明他们的“心”在何处(参太十六 17 )。另一方面,富人积攒钱财所以被定罪,是因为他们的钱财没有用来帮助穷人:“为诫命之故要帮助穷人,因为他有需要不可让他空手回去。为了弟兄和朋友之故要放松你的银子,不要让它在石头底下生锈、遗失。要按照至高者的诫命来积攒你的财宝,它会比金子更使你得利”(传道经廿九 9 ~ 11 ,这一段教训雅各可能相当熟悉)。在路加所记载耶稣有关财宝的言论中,我们看见相同的情绪:“你们要变卖所有的赒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路十二 33 )。囤积财宝是错的,不但因它表明了优先顺序有错,更因它剥夺了别人的生命,这是错上加错 152 。这又是知道行善 却不去行 的另一个罪例(四 17 ):“神的意思不是要金子锈坏,衣服给虫子吃;相反的,祂设计它们为要施援助,帮助人类的生命”(加尔文)。以此意思来看,雅各在 2 ~ 3a 中所说财物的败坏,其用意可能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字面意义来了解:这些东西事实上废而无用的现象是反对富人的证据。 

  雅各在 3 节末尾总结对富人的第一项控诉:“ 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 ”。 Ethe{saurisate (“积攒( 钱财 )”)可能有受词,即“火”,或另外需加上的字,像“愤怒”等(参罗二 5 );但若像在路加福音十二 21 的用法,这动词就要单独来看;意指“积攒钱财”,这个比方更强烈,囤积物质东西的举动成了雅各所定罪的事。此处也可能如 RSV 的译法所建议的,这种囤积有半嘲讽的味道:富人专心的为自己“积攒”,很好,但当“ 末世 ”审判的时候来到时,他们为自己积攒的实际上是“苦难”。但雅各在“末世”之前用的介系词“ en ”最自然的译法是“ 在……之中 ”,新约基督徒普遍相信他们自己已经活“ 在末世中 ”(徒二 17 ;提后三 1 ;来一 2 ;彼后三 3 (?);约壹二 18 ;犹大 18 )。他们将这一词应用到自己的时代,证明早期基督徒相信他们活在神的应许将要实现的纪元,此纪元是历史结束之前无限定的一段时期。雅各在五 8 肯定主 再来 已近,显出他的看法亦是如此。因此雅各乃是说,那些在他那时代贪婪的积攒钱财的人特别有罪,因他们全然不顾神在基督里向人展示之恩惠带给人的要求;他们也特别愚昧,因为忽视许多证实审判即将来到的迹象。就好比那富有的愚昧人,他们未料到审判会突然临到(路十二 15 ~ 21 )。“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活在“ 末世 ”,该认知神已经展示的恩典,并认清神的审判即将来临,以此来剌激我们去分享财物,而非囤积。 

  4.  雅各向富人的第二个控诉比较明确:他们诈取 153 工人的工资。雅各所描写的状况是生活的真象。主后七十年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小群非常富有的地主增加土地的收购,结果是许多农人的小土地被纳入这些庞大的地产,而这些农人被迫为富有的地主工作以谋生。耶稣有关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太二十 1 ~ 16 )就是针对此农村背景而发,而工人在工作一天之后指望得工钱是很重要的。其实律法中也吩咐这件事:“困苦穷乏的雇工无论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要当日给他工价,不可等到日落,因为他穷苦,把心放在工价上,恐怕他因为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你了”(申廿四 14 ~ 15 )。这种警告也可在别处找到,好比利未记十九 3 (雅各可能引用了这一章),玛拉基书三 5 ,那儿,值得注意的是,剥削“雇工的工资”与欺压“寡妇和孤儿”联在一起(参雅一 27 )。对工人来说,立即付工资是很重要的,他们过着仅足以维持生计的水准,需要稳定的收入来供给自己和家人“每日的粮食”。在信用卡不是很方便的社会,若不立即付给工人,就可能使他们生活濒于险境。 

  雅各深信富人无法逃脱他们的罪。他对工钱有“声音呼叫”的描写,令人想起亚伯的血向神呼叫(创四 10 )的生动比方,使神得知这这罪且求祂判刑(参诗十八 6 )。富人认为他们在暗中所行的没有被起诉的危险,但却无法目瞒过 万军之主 。“ 万军 ”译自 Sabao{th (参 AV , NASB ),是音译自希伯来文意为“ 军队 ”的字。万军之主的称呼描绘出神是全能的、有力的一大军队的领袖。有时这军队是世上的,好比当大卫表达他对争战结果的信心时,说他是奉“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以色列军队的神”(撒上十七 45 )。但更多时候它指的是天上的军队。以赛亚在他有名的异像中见到“万军之耶和华”(赛六),而这称呼变成他喜爱的一个称呼,他常用它来形容神将赐给以色列及列国的审判,且有时,好比在以赛亚书五 9 ,这个审判特别与欺压穷人有关连。因此当雅各指证富人的错行已为神所知时,他清楚的指出,这位神是圣洁有能力的,必要审判那些违背祂诫命的人。 

  由于扣留工钱的控诉是传统描绘富人剥削的方式,于是有人建议雅各的用意并不是描述他那时代真实存在的情况。但虽然这传统有可能影响雅各列举此罪,我们几乎可以确定雅各所管教的富人确实犯了此项罪。 

  5.  雅各对富人第三项控诉,是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而不关心他人的需要。事实上雅各只简单的说富人在世上“ 享美福,好宴乐 ”,从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及其平行经文中很清楚可以看出,这简单的形容指的是漠不关心,自我沉迷的生活方式。雅各在此用的动词 spatalao{ 在圣经中只另外在提摩太前书五 6 及以西结书十六 49 (七十士译本)这两处出现,那儿所多玛人因“大享安逸”及不帮助“穷乏人”而遭定罪。雅各所用另一个动词 tryphao{ 的意义,可从彼得后书二 13 看出,那儿使用同源之名词 tryphe{ 以表明堕落之假教师所喜欢的日间宴乐。甚至那很容易被忽视的片语“ 在世上 ”也有负面的含意,将富人在世上享受的福乐与在永恒中等待他们的折磨作了对比。亚伯拉罕对那“天天奢华宴乐”之富人所说的话,是一鲜明的平行:“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十六 25 )。 

  我们必须从这种“命运正颠倒”的设计来明白第 5 节最后的子句:“ 你们在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某些注译家认为“宰杀的日子”指当穷人受苦极深而富人却纵欲无度的时刻:“你们在虔诚人受难之时竟放纵的挥霍”(狄比流)。但将属世奢侈与将来审判对比的传统十分普遍,“你们在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与“你们在末世只知积攒钱财”之间又呈平行,由此看来,“ 宰杀的日子 ”是在生动的描写审判之日。这片语虽然在七十士译本中找不到,却在希伯来文圣经的以赛亚书三十 25 (希伯来圣经 24 节)有相等之处,那儿是描绘耶和华的日子。伪经以诺书一卷也用这片语形容审判(九十 4 ),且其上下文与雅各书五 1 ~ 6 有许多平行之处。再者,圣经时常使用战场上的屠杀比方来形容审判的日子(参结七 14 ~ 23 ;启十九 17 ~ 21 )。因此雅各的要点仍如第 3 节,神的审判即将迫近之时,富人却自私又漠不关心的囤积财产,并浪费地花在自己的享乐之中 154 。“末世”已经开始了,神的审判随时可能来临──然而富人的行为不但不避免那审判,相反的,他们自私的纵欲使自己罪上加罪,就好比牛养肥了等着宰杀。 

  6.  雅各对富人最后的控诉是,他们“ 定了义人的罪 ”且“ 把他杀害 ”。某些人认为“ 义人 ”指的是耶稣,或甚至是“公义者”雅各自己(这说法当然假定此封信为后来有人冒雅各之名而写),但最好是以类别来看这项称呼,即形容富人所迫害的那一类人。这种“义人”十分“贫困”,他信靠神的拯救;他经常被形容为受邪恶富人的迫害。举例来说,智慧书二 6 ~ 20 说,那在今生奢侈过活,不思量明天的恶人,他们想要“欺压公义的穷人”( 10 节),并“定他有罪,处以羞辱的死刑”( 20 节)。雅各在此就是用这众所周知的犹太传统(亦参诗十 8 ~ 9 ,卅七 32 )来形容富人的过分(亦参雅二 5 ~ 7 )。雅各所说富人“ 杀害 ”义人是什么意思呢?这可能是指富人不与义人分享他的财产,又不发工资,所导致的实际后果:“拿走邻舍的生计就是杀害;他剥夺雇工的工资就是流人血”(传道经卅四 22 )。然而“ 定罪 ”( katadikazo{ )是法庭名词,由此可见富人利用(或许曲用)法律程序,以非法积攒地产,获取利益财富。这种作风在以色列早有所闻,先知们将它彻底的定罪(参摩二 6 ,五 12 ;弥二 2 、 6 、 9 ,三 1-3 、 9 ~ 12 ,六 9 ~ 16 )。 

  几乎所有现代译本( NASB, NIV,

  NEB, JB, GNB ,腓力浦)与 RSV 一样,都将这段的最后子句看作是一陈述句: 他不抵挡你们 。这一译法很自然的假定穷人、受害的义人不反抗(参太五 39 ;罗十二 14 ):既然受害者或拒绝、或无法反击,富人的欺压就更张狂。但,也可以问句的方式来翻译子句,期待“是”的回答:“他们不抵挡你们吗?”那么此动词的主格就是神(参 the Twentieth Centary New Testament )或基督,指的是将来的审判:“神不会抵挡你们吗?”另一可能是此问句的主格是“义人”,指的是义人在今生“反抗富人的行为”的努力(如智慧书二 12 );虽然他或许死了,但他继续发出向富人判罪的呼求(参启六 9 ~ 11 );或指在审判之时义人反对富人的证言。以上这些解释,第一种,也是最普遍被接受的,最有道理。虽然它被批评为不合乎文意的高潮,但义人不反抗富有欺压者之简明事实“将此部分以庄严的哀感气质带入尾声”(塔斯克)。 

  151 加尔文, p.342 。 Wessel 进一步建议,雅各的讲章是一种先知式的尝试,想要接触那些出入基督徒聚会的非基督徒( ISBE, 2, p.965 )。 

  152 参 Dibelius, p.236 ,最为清楚; Davids, p.176; Tasker, p.110-111 。 

  153 两 个早期、绝佳的抄本( Aleph 及 B )将动词 aphystereo{ 读成“欺诈”,但大部分抄本写的是 apostereo{ ,“扣留”。其意义上的差别不大,因后者绝对包括非法诈欺的行为。 

  154 A . Feuillet 辩论道,这审判的日子可能不是最后,历史末了的审判,而是罗马人于主后七十年征服耶路撒冷及犹太人的那次审判;他同时争辩说,这是早期基督徒对主归来的观念,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也可见这观念(“ Le sens du mot Parou sie dans I~Evangile de

  Matthieu-comparison entre Matth. xxiv et Jac. V. 1-11 ”),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its

  Eschatology, ed. W. D. Davies and D. Daube ﹝ Combridge Uneversity Press, 1964 ﹞ , pp.241 ~ 288 )。姑且不论主后七十年与主归来之间的关系, Feuillet 的解释对此处经文来说也嫌过分肯定。 

  三、对信徒耐心等候的鼓励(五 7 ~ 11 ) 

  诗篇卅七篇是一首鼓励义人的伟大诗歌,义人被形容为“困苦穷乏的人”( 14 节),在恶人手中受尽逼迫( 12 ~ 15 节, 32 ~ 33 节)。他们的试探是羡慕恶人的繁荣及富足( 1 , 7 节),同时心态与此又有矛盾,因为等候恶人的审判已等得不耐烦了。在此情况下,诗人勉励义人“要默然依靠耶和华”( 7 节),“止住怒气”( 8 节),因神一定会辩护义人,毁灭恶人( 34 ~ 40 节)。雅各写信给义人,其中大部分是穷人,他们受苦的景况相同,他的劝勉与诗人一样:“要忍耐”,等候“主来”,这日子“近了”,那时恶人会受审判(五 1 ~ 6 ),义人会得拯救。 

  7.  雅各用令人熟悉的称呼:“ 弟兄们 ”,将对富有之非基督徒公开的责备,转换到对信徒的鼓励。“ 因此 ”( oun , 和合本未译 )表示这项鼓励是基于五 1 ~ 6 对恶人先知式的定罪而来:既然神会惩罚这些欺压者,信徒就必须耐心等候那日子的到来。 耐心 诚然是这段经文的钥意,它以字根 makrothym 表达了四次( 7 节(两次), 8 、 10 节),以字根 hypomon 表达了两次( 11 节)。前者在第一章曾占显要的角色,那儿雅各勉励读者“ 忍受 ”他们所经历的试炼。这两个字根常被区分开来, makrothym 通常用来表明我们应彼此对待的恒忍、慈爱的态度(林前十三 4 ;弗四 2 ;帖前五 14 ),而 hypomone{ 通常表示我们面对困境的坚强、刚毅的态度(帖后一 4 )。然而在这段中找不到它们意义上的明显差别:先知们的 makrothymia ( 10 节)与约伯的 hypomone{ 显然没有不同。约瑟约书二 7 也有同样意义上的重叠,那儿约瑟在成功地胜过波提乏妻子的试探后说道:“ 坚忍 ( makrothymia )是有效的良药,忍耐( hypomone{ )提供许多美物 ” (亦看西一 11 )。不过 makrothymis 在 7 ~ 8 节保留了比较特殊的意义,那儿它不是形容试炼中的坚忍,而是形容耐心、期待的等候主。 

  雅各很明显的鼓励信徒忍耐“ 直到主来 ”。“ 直到 ”( heo{s )在此有“较深的”意味,其含意指此观念是一目标,也包括一时段:“操练你的耐心,等候、期待主的来临”。 Parousia ,“ 临到 ”或“ 来到 ”成为早期教会期待耶稣在荣耀中归来审判恶人(太廿四 37 、 39 ;帖后二 8 )及解救圣徒(林前十五 23 ;帖前二 19 ,三 13 ,四 15 ,五 23 )的专有名词。这个传统强烈建议此处的主是耶稣而非父神(参彼后三 12 比较之)。 

  雅各用“ 农夫 ”作为耐心的榜样,农夫必须耐心地等候地里“ 宝贵的出产 ”以维生。虽然“ 雨 ”这字在这节中实际上没有用到(某些抄本加上这字;某些则用“果实”),但“ 早和晚 ”一片语必是指晚秋及早春降落在巴勒斯坦,对农业极为有利的雨(参申十一 14 ) 155 。此一比方本身是传统的旧约片语,它可能对这封信的出处并没有什么提示,雅各使用这话更可能是因它符合读者的景况。 

  8.  如同农夫耐心等候种子发芽,谷物成熟,信徒必须耐心等候主回来拯救他们,审判欺压他们的人。在等候的时候,他们需要“ 坚固 ”( ste{rizo{ )自己的心。当帖撒罗尼迦人 等候主的临在 时,保罗给他们同样的劝勉(帖前三 13 ;参帖后二 17 ),希伯来书的作者主张以“藉恩典坚固你们的心”作为抵挡错误教训的解毒剂(来十三 9 )。因此雅各所吩咐的,乃是在试探及试炼当中要稳固地持守信心。信徒一面耐心地等候主归来,一面要巩固自己以与罪恶及困难的环境搏斗。 

  既然雅各的劝勉是基于主的日子“近了”,于是有人怀疑这劝勉是否与我们有关。许多学者认为,雅各对主的再来近了的信念是一项“ 错误 ”,许多早期基督徒,甚至耶稣自己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果真如此,雅各在此所建议的行动指南是否合宜,就值得严重的质疑:若这劝勉所根据的,是对历史发展根本的误解,还有何价值?对雅各在这点上有错的控诉,是假定雅各认为 主的临在 必会在一短时期内发生,如此的假设并没有道理。早期基督徒深信 主的临在“近了”或“即刻到来” ,意思是他们完全相信它“ 可以 ”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发生──但并非它“必须”在短期内发生。他们和耶稣一样,不知道“那日子”或“那时辰”(可十三 32 ),但他们的行为,及他们教导别人的行为,都好像他们那一世代可能是最后的世代。二十世纪之后,我们也活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中:我们的这一代可能是人类历史的最后一代,雅各对我们的劝勉会和他向第一世纪读者的劝勉一样:“ 当忍耐 , 坚固你们的心 ”。 

  9.  初看之下,这节经文除了强调审判的迫近之外,与其上下文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彼此埋怨确实是在困难环境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试探,我们不常是将一天下来的挫折发泄在至亲好友身上吗!约束自己不抱怨、嘀咕,也是忍耐的层面之一:在以弗所书四 2 ,忍耐与用爱心“彼此宽容”连在一起;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 14 ~ 15 ,忍耐则与报复成对照。 Stenazo{ ,埋怨或“ 呻吟 ”通常单独使用,圣经希腊文中只有在此,它才有一受词( 彼此 )。这句话的意义可能指信徒不应该 对 别人埋怨自己的难处,或指信徒不应 因 自己的难处而责怪别人(参 NEB ),但极可能这两种意思都有。 

  正如雅各在四 11 ~ 12 所做的,此处他亦将批评他人与审判相连。那里他警告说,彼此批评会将自己置于审判的危险中。这项警告与耶稣着名的禁戒相似,或许曾受其影响于:“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七 1 )。为了强化他的警告,雅各再一次提醒读者审判近了:“ 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 ”。根据四 12 (“审判的只有一位”),我们很有理由认为这里的“ 审判的 ”是指父神,然而这句话与 7 ~ 8 节提及的 主的临在 有平行关系,因此将“ 审判的 ”看作是基督似乎更可取(看太廿四 33 ;启三 10 )。戴维斯对此节末了的注解值得在此重复:“末日近了的事实不仅激发我们期待‘罪人’受审判……也警告我们查验自己的行为,以至当祂的脚步迫近,终于叩门时,我们已预备好开门了……那位要来的主也是基督徒的审判官。” 

  10.  第 9 节多少带些插句的性质,这点由 10 ~ 11 节又回到 7 ~ 8 节对忍耐的劝勉一事实可看出来。这两节以众先知和约伯作为忍受苦难的范例。复述在逼迫之下保持坚忍的伟大功迹,是许多两约之间作品的主要内容(参马加比书二卷),新约也有此例(参来十一)。耶稣鼓励门徒勇敢的面对逼迫:“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迫害他们”(太五 12 )。雅各明确的说,众先知是“ 受苦和忍耐 ”的榜样,假若 RSV 将 kakopatheis 译成“ 受苦 ”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片语最好看作是重名法二词一义( hendiadys ),就是后一个字形容前一个字:“面对受苦时有耐心”( NIV ,参 NEB , GNB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很好的理由将 kakopatheia 译成“忍耐受苦”(参 RSV 对提后四 5 同源动词的译法)。以此意义来看, kakopatheia 就指出众先知忍受苦难的“ 事实 ”; 忍耐 ( makrothymia )则形容他们忍受苦难的“ 态度 ”。这些先知们“ 奉主名说话 ”的事实,指出他们所忍受的苦难是由于忠心固守神的旨意,而非做错事的下场。 

  11.  这节经文的第一个句子总括出 10 ~ 11 节的要点:那些忠心忍受苦难的人被称为是“有福的”。马喀比书四卷的作者,在故事的起头,称那些面对逼迫时表现出“ 忍耐 ”( hypomone{ )的殉道者为“有福的”(一 10 )。耶稣也同样祝福那些“为义受逼迫”的人(太五 \cs16 10 )。“蒙受祝福”当然与“快乐”是两回事尽管现代版本有如此翻译的趋向):“ 快乐 ”通常指主观的、情绪上的反应;“祝福”是客观的,神不改变的赞同及赏赐。雅各说,正如众先知因在灾难中持守忠心而得着这种赏赐,约伯也是一样。许多人奇怪为何雅各引用约伯为忠心忍耐苦难的榜样,特别是因 AV 译成“约伯的忍耐”(和合本亦同)。甚至当我们更精确的译成约伯的“ 稳固 ”,或“坚忍”时,此例子似乎还是不很恰当。约伯岂不是埋怨他的遭遇,自以为义的宣称自己无辜,并一直质疑神对待他的方式吗?正典圣经对约伯的刻划与雅各对他的描绘,似乎极不相称,以致某些人认为,雅各所用的是伪经约伯约书,此约书以比较正面的角度来呈现约伯。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旧约中的约伯是坚忍的一个伟大榜样,因虽然他确实苦涩的抱怨神对待他的方式,他却从未抛弃信心;在不理解当中,他靠近神且继续将希望寄托于祂(参伯一 21 ,二 10 ,十六 19 ~ 21 ,十九 25 ~ 27 )。如巴克莱( Barclay )所说:“约伯不是卑躬折节、背动的,没有怀疑的顺服神,他挣扎、怀疑,有时甚至违抗神,但是信心的火焰从未自他心中熄灭” 156 。 

  除了“约伯的忍耐”之外,雅各的读者也知道“ 主的目的 ”( the purpose of Lord ,和合本译“ 主给他的结局 ”)。这个句子可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些将 telos 译成目的(好比 RSV 和 JB ),以为它指神 在 约伯受苦 背后 的终极目的(参伯四十二 5 ~ 6 )但 telos 也可意为“终了”或“结局”(多数英文版本),那么它指的就是 主的临在 ──是主带来的“终了”,或是基督的死和复活──即主的一生的“终了”和“印证”。然而将此句子看作是指主最后带给约伯之结局,才最有道理,即指他的家庭和财产的复原(伯四十二 13 )。这种解释可以符合与雅各用辞平行的资料(即迦得约书七 4 和便亚悯约书四 1 ;参来十三 7 ),并为前面已提到之“祝福”提到了具体的范例,且解释了最后的子句:约伯的“结局”显明主确实是“ 满心怜悯、大有恩慈 ”的。这种解释也配合约伯记整体的信息,它的目的之一是表明约伯的信心如何在最后获得报偿。当然,雅各并不是说忍受苦难总会得到物质的报偿,旧约中(耶利米!)及新约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证明此种想法是错误的。但雅各确实尝试鼓励我们要忍耐苦难,他提醒我们,怜悯及慈悲的神会因我们的忠心而祝福我们。 

  155 事实上,巴勒斯坦平均四分之三的雨量降在十二月到二月,但生长期开始及尾声的雨才是最重要的。看 Denis Baly, The Geography of the Bible ( Harper & Row, 1974 ) , pp.50-51 。 

  156 W. Barclay, Letters of James and Peter ( Daily Study Bible; Saint Andrew Press, 2 1960 ) , pp.147-148 。 

  Ⅵ 末了的劝勉(五 12 ~ 20 ) 

  一、誓言(五 12 ) 

  12.  虽然这节经文基本上是独立的,但其开头“ 最要紧的 ”一语,确实建议与前面经文有些关联。雅各当然不可能指起誓比他在前面所提的罪(杀害、奸淫、世俗)更糟糕,他所指的可能只是前面紧接的经文。他要强调,妄称神的名是很严重的罪,比在苦难中所可能犯的其他罪( 7 ~ 11 节)更甚,或许特别是与本段中其他言语的罪相比,如彼此抱怨( 9 节)。然而这种关联很不自然,最好只将“ 最要紧的 ”看作雅各要人特别注意他的这项劝勉(参彼前四 8 )。也有可能雅各用这句子来表示这封书信已近尾声(保罗在他几封书信中以此方式用 to

  loipon “最后”)。 

  雅各在此所禁止的“ 起誓 ”,不是指“ 污秽 ”的语言,而是指用神的名来保证我们所说之话的真实。旧约里经常描述神用祂的誓言作为实现应许的保证。律法并不禁止起誓,但要求人对他所起的誓忠实(参利十九 12 ──雅各所讨论的题目在此章出现的另一例子)。不加分辨的使用誓言及靠“较不神圣”之物发誓(参太廿三 16 ~ 22 )以避免实现誓言的趋势,会降低誓言的威信,因此关心之士提出,最好少发誓的警告(参传道经廿三 9 、 11 ;斐罗, On the Decalogue 84 ~ 95 )。耶稣吩咐他的门徒“根本不要”发誓(太五 34 ),更超越了此种教训。耶稣在马太福音五 34 ~ 37 教导,对明白雅各的教导特别重要,因为雅各似乎是刻意复制那儿的传统。当我们将这两处经文并排来看,相似之处就很明显了: 

  马太福音五 34 ~ 37 雅各书五 12 

  什么誓都不可起 不可起誓

  不可指着天起誓 不可指着天起誓

  不可指着地起誓 不可指着地起誓

  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 无论何誓都不可起

  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

  你们的话是就是说是, 你们说话是就说是

  不是就说不是 不是就说不是,

  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经常有人争论说,马太福音和雅各书在一关键要点上分歧:马太建议一种“替代誓言”──“是就说是”和“不就说不”( RSV 的译法在此有些误导;字义的翻译应读成“你说的话是就说是,不就说不”而雅各则纯粹禁止所有誓言。但比较可能的看法,是耶稣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与雅各所说的是同一回事:我们的诚实应前后如一、全然可靠,根本不需用誓言来支持:一个简单的“是”或“不”就该够了。“我们的话应该像签了字的文件一样全然可靠,法律上正确,而且完全”(米顿)。 

  问题还是耶稣和雅各是否刻意禁止“ 所有的 ”誓言。在宗教改革的时候,许多重浸派的人相信如此,他们拒绝在法廷或任何其他地方发誓──许多虔诚的基督徒至今还持守这信仰。然而,耶稣或雅各是否意指官方的誓言,即负责的长官要我们起的誓,则值得怀疑。他们所想的似乎都是“ 自愿的 ”誓言。即使如此,也有人争论说,他们的用意并不在禁止“任何”誓言,而是只禁止蓄意违背全然诚实的誓言。这似乎的确是耶稣所针对的问题(参太廿三 16 ~ 22 );保罗的书信也证实,连他都继续使用誓言(罗一 9 ;林后一 23 、十一 11 ;加一 20 ;腓一 8 ;帖前二 5 、 10 )。不过,我们还是要谨慎。雅各在重复耶稣的教导时,并没有马太福音第 5 章护教上下文,因此警戒我们不要断定对起誓的禁止只与错误的教导有关(译注:作者所言错误的教导乃指马太福音第 5 章耶稣所驳法利赛人的教导)。而保罗的“见证”用辞可否归类于誓言也值得怀疑,因此还是有可能耶稣和雅各确实禁止任何自愿的誓言。 

  二、祷告与医治(五 13 ~ 18 ) 

  雅各和许多其他新约书信的作者一样,以勉励祈祷来结束他的训勉。祷告非常清楚是此段经文的题目,每一节都提到它。雅各勉励信徒个人( 13 、 14 节)及教会整体( 16 上)在各样情况中都祷告,且特别强调义人的祈祷大有功效( 16 下~ 18 节)。有人认为,此段经文与 12 节因共同提到向神说的话而彼此有关(坏的言语, 12 节,好的言语, 13 ~ 18 节),但雅各根本没建议此种关连。比较合理的看法,是雅各想向经历患难的读者(看 10 及 13 节所用的 kakopatheia )推荐祷告所带来的力量。而基本上这段经文是独立的。 

  13.  保罗吩咐说:“随时祷告”(弗三 18 ;帖前五 17 ),同样地,雅各也劝勉信徒在所有景况中都要祷告。“ 受苦 ”时要祷告── kakopatheia 是雅各在第 10 节用来指众先知的同一个字,它遍指各种苦难及试炼的经历。保罗用这字的动词形态来描述他被下在监牢,且劝勉提摩太心甘情愿去承受同一种类的苦难(提后二 9 ,四 5 )。信徒在这种景况中所献上的祷告,不一定是求神来解脱苦难,而是求神赐力量以忠心地忍受它。信徒在“ 喜乐 ”时也要祷告── Euthymeo{ 不是指外在景况,而是指不论境遇好坏人心中所可享有的欢喜和快乐。保罗在船即要沉没时,勉励同船的人要有这种心境(徒廿七 22 、 25 )。当我们的心受到安慰时,我们很容易忘记这安慰最终是从神而来的,因此,或许欢乐时比受苦时更需要提醒,以承认神在我们生活中超然的地位。雅各说我们该“ 歌颂 ”,他用的 psallo{ 很容易认出与英文的 psalm (诗篇)有关。这字来自一种竖琴的希腊字,在七十士译本中是形容某一类型的诗歌,特别是赞美诗。此种赞美的诗歌与祷告密切有关(参林前十四 15 ),它确实可视作是祷告的一种形容。 

  14.  雅各现在提出第三种祷告占显要角色的情况: 疾病 。然而在这里他不是吩咐生病的信徒祷告,而是请“ 教会的长老 ”来“ 为他祷告 ”。“ 长老 ”在使徒行传中的耶路撒冷教会(十一 30 ,十五 2 ,廿一 18 )及保罗所建立之教会(十四 23 ,二十 17 )都曾提及。虽然保罗只在提摩太前书(五 17 )及提多书(一 5 )提到长老这名称,但“ 监督 ”之称,即他在腓立比书一 1 以复数形式及在提摩太前书三 1 以单数形式所提及的,可能是同一职份的不同称呼。彼得(彼前五 1 )和雅各都认定教会中有长老,表示这职份必是早期教会中十分普及的,这职份很可能是从会堂中延用过来,但不一定。从使徒行传长老显要的角色及教牧书信中对他们职份的形容,我们可以推断长老是那些灵性成熟、负有视查地方教会属灵状况之责任的人。既然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要“牧养”他们的羊群(徒二十 28 ),而“牧师”从未与长老一同提及,有可能我们今日所谓“牧师”的功能,当日是由长老来执行。因此很自然生病的信徒要请长老来。 

  长老来,是要“ 为 ”( epi )那位患者祷告。圣经希腊文中只有在这里 proseuchomai ( 祷告 )这动词后面跟着 epi ( over ,在……之上)这介系词:它可以简单的表明身体的位置,但也可以暗示长老们将手按在病人身上(参看太十九 13 )。这种祷告要为病患“ 抹油 ”──可能在祷告的同时进行(许多注译家将过去式分词看作同一时间发生),但也可能是在祷告之前。 

  抹油要“ 奉主的名 ”而行,表明此行动所依据的神圣的权柄(看徒三 6 ,四 7 、 10 )。但抹油的目的何在呢?新约只有另外一次提到抹油:马可告欣我们十二门徒“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可六 13 )。可惜这两处经文都没多作解释。大致来说,抹油的目的有两种可能。 

  第一,它可能有“ 实用的 ”目的。油在古代普遍用作药品,在耶稣的比喻中,祂告诉我们那撒玛利亚人停下来帮助那被抢挨打的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路十 34 )。其他古代的资料也证实油有医治从牙痛到瘫痪等病的效能(着名的第二世 纪 医师 Galen 推荐油为“瘫痪的最好的治疗”, Mod. Temp. , 2 )。所以雅各可能是说,长老带着灵性及天然两种资源──即祷告和医药,来到病患的床边,奉主名的权柄施行医治,而神会使用两者来医治病人 157 。这种看法的难处有二。首先,没有证据可证明抹油适用于“ 一切 ”病症;且为何只提一种疗法(虽十分普及),其实他们可能会碰到许多不同的疾病?其次,如果油的作用是纯医学的,为何要教会的长老来抹呢?如果油可治好疾病当然别人早就会自行使用了。另外有人建议另一种不同的实用目的,说抹油可能用意为以一种外在,切身的方式表达,以剌激病患的信心 158 。耶稣有时在医治中使用具体的方式来“支持”,显然就是有此目的。但当耶稣如此行时,祂身体的动作很配合疾病的情况,好比擦瞎子的眼睛(可八 23 ~ 26 ),将手指放在聋子的耳朵里面(可七 33 )。因此我们有没有证据可证实抹油一般有这种目的。 

  所以,很可能抹油有“ 宗教的 ”目的。这第二个解释可再进一步分成两种类型,根据它是具有圣礼意义或是象征意义。以圣礼的方式了解这项作法,在教会历史中很早就出现。早期希腊教会基于此经文施行一种他们叫作“ euchelaion ”的礼,(这字是 euche{ ,“祷告”和 elaion “ 油 ”的组合,这两字均用在此节中),目的在于坚强病人的身体和灵魂。西方教会有许多世纪持续这种看法,并在其他场合也行抹油。后来罗马教会赐其神父独家使用权,只有他们可以施行此礼,并发展出“临终膏油体”。这个圣礼目的是挪除将死之人任何剩余的罪,并坚固他的灵魂(医治只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性)。天特会议( XIV 1 )认为这项圣礼“暗示于”马可福音六 13 ,而“推行于”雅各书五 14 。这个发展出来的圣礼在雅各经文中显然并没有根据:雅各主张为任何疾病抹油,且将它与医治相连,抹油并非为死亡准备。不过,油可能可以视为具有圣礼的功能,因为是“神圣力量的工具” 159 。好比领主餐对信徒来说能令他们在恩典中更坚固,所以抹油亦可能为神的训令,作为祂在患病信徒身上行使医治之恩的途径。一个人对此看法的态度,多半端视他对一般“圣礼”的看法而定。但此看法给予抹油的重要性,用于新约中只提及一次的作法上(虽参可六 13 )是否合宜,还值得商议。 

  所以最好的看法是将抹油看作象征性的行为。膏油在旧约中经常象征将人或物奉献为神所用,这些经文中常用的字是 chrio{ ,而雅各选用 aleipho{ 可能因身体动作的关系(请看以下附注)。当长老们祷告时,他们会为病人抹油,象征将此人“分别”出来受神特殊的注意及照顾。虽然加尔文、路德及其他解经家认为,抹油的作法及医治的能力都只限于使徒时代,我们却怀疑此限制能否成立。雅各主张一般教会事奉的人执行这作法,显然指出它在教会中永久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新约书信只有此处提及为病人抹油的事实,及许多医治不需抹油亦成就,表明为医病的祷告不一定需要有这种作法相伴。为病人祷告的长老们“ 可以 ”如此行,雅各也清楚的推荐此作法,但他们不是“ 一定 ”得如此行。 

  157 特别看了 J. Wilkinson, Health and Healing: Studies in

  New Testa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The Handsel Press, 1980 ) p. 153 ;亦参 Ross, p.79; Burdick, p.204 。 

  158 Tasker, p.131; Mitton, 191 页; D. R. Hayden, “ Calling the Elder to Pray ” , Bib Sac 138, 1981, p.265 。 

  159 Davids , p.193 ;亦参 Calvin, pp.355-356; Dibelius, pp.252-254 。有证据显示油被认为具有属灵的价值( Life of Adom and Eve 36 ),并可帮助赶鬼(所罗门约书十八 34 )。 Dibelius, 252 页及 W. Brunotte, NIDNIT1, p121 争论说,油在此具有赶鬼的目的,而疾病被看成是被鬼引来的,但新约中油从未与赶鬼有关,甚至可六 13 将为病人抹油与赶鬼分开来写。 

  附注: aleipho { 和 chrio (五 14 ) 

  圣经用两个希腊字表明“膏抹”: chrio{ 和 aleipho{ 。雅各在 14 节选用后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所说“抹油”的意义。 

  Aleipho{ 在七十士译本中只用了二十次,以西结是唯一用它意指在墙上“摩擦白粉”的作者(七次,全部译自希伯来文 tu^h )。这字经常指为美容或卫生目的将油擦在脸上或身上(九次,通常译自希伯来文 su^k ),然而有四次这动词具有礼仪的意义。创世记三十一 13 的精确意义不清楚,但出埃及记四十 15 (两次)及民数记三 3 中, aleipho{ 明指礼仪上的膏抹祭司,将他们分别为圣来事奉神。 

  以上这最后一种意义是 chrio{ 在七十士译本中通常的意思,它共出现七十八次,大多数指祭司、圣殿器具,或以色列王的“奉献”,只有三次指美容处理,非常重要的是,这两个字在旧约中都未指医药的目的。 

  新约中大致保持同样的概念, chrio{ 总是有寓意的意义,指神将耶稣分别出来事奉祂(路四 18 〔=赛六十一 1 〕;徒四 27 ,十 38 ;来一 9 〔=诗四十五 7 〕,或将保罗分别出来事奉祂(林后一 21 )。正如在七十士译本中一样, aleipho{ 最常指的是美容或卫生的膏抹(太六 17 ;可十六 1 ;路七 38 、 46 (两次);约十一 2 ,十二 3 )。 

  以上这些资料对雅各书五 14 的重要性不完全清楚。一方面我们可争辩说, chrio{ 是比较常具有宗教或象征意味的字,如果雅各在这节经文中有此用意,他或许会选择这字。然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在圣经中都没有以医药意义来使用(暂时抛开可六 13 及雅五 14 )。在路加福音十 34 油( elaion )清楚有医药的用处,但它用了“ 倒上 ”( epicheo{ )这动词。因此很可能 aleipho{ 是新约中用来形容身体的膏抹的字,所以雅各在此选它来用; chrio{ 在新约中从来不指身体的膏抹。 

  但虽然雅各显然是在形容身体的动作,我们也不需将所有象征的意义从此动作中排除。如我们已知, aleipho{ 在七十士译本中与 chrio{ 同样可用于祭司的奉献礼(出四十 15 ;参四十 13 中的 chrio{ ;民三 3 )。(约瑟夫也以象征意义使用 aleipho{ ,与 chrio{ 平行;比较 Antiquities . 6 , 165 与 6 , 157 )所以最好将雅各的抹油看作是有象征意义的身体动作。既然“膏抹”的象征通常与将某人或某事分别出来事奉神有关,我们就要以此象征意义来看此身体的动作。当长老们为病人祷告时,他们也将那人分别出来,蒙受神特别的关注。 

  15. 虽然由于抹油的意义不确定,自然很引人注意,我们还是必须记得,雅各在这几节中主要的关切是“ 祷告 ”,这由雅各将期待中的医治归功于长老的祷告,而非抹油可看出来。描写他们的祷告的字 euche{ 非常不寻常,这字含有强烈、热诚的盼望或祈求的意思(看动词 euchomai 在徒廿六 29 、廿七 29 ;罗九 3 中的用法)。但祷告的功效不在乎热切或次数──而在于“ 信心 ”。雅各在一 6 ~ 8 也讨论到祷告的果效,他指出“ 信心 ”是向神全心全意、不摇摆的委身。既然献上祷告的是长老们,很清楚这里也是指他们的信心。雅各描绘“ 出于信心的祈祷 ”有两种结果:病人会“ 得救 ”,且“ 主必叫他起来 ”。“ 得救 ”( so{zo{ )通常在新约中指的是从灵性的死中得释放,某些学者认为雅各在此也可能指此意。事实上,他们建议 14 ~ 16a 所讲的全是恢复灵性的健康而非身体的健康。但雅各的言语太确定,无法允许这种解释;他所想的显然是身体的医治,至少主要是如此(看附注医治 )。 so{zo{ 这字当然可以形容身体健康的恢复,福音书中就常如此用。同样,“ 起来 ”( egeiro{ )也是用来形容那些蒙医治之人更新的体力(太九 6 ;可一 31 ;徒三 7 )。因此这里的图画是长老们为躺在病床上之病人祷告,而主动工, 使他从 床上 起来 。 

  雅各在此引入 罪 的题目,无疑是与一般人相信罪会导致疾病有关,但雅各“ 若 ”( kan )清楚表明他并不相信疾病必是罪所造成的,在这点上他当然是依循了耶稣的教导(参约九 2 ~ 3 )。另一方面,新约也很清楚说疾病和死亡可能是因罪而来(可二 1 ~ 12 ;林前五 5 (?),十一 27 ~ 30 ),雅各在此要说明的就是这种可能性。我们不可用现代所发现心理和身体疾病的关连来解释这一点;雅各是将罪与疾病相连,而非以情绪不稳定或心理失常为其导因。 

  雅各在这节经文没有提蒙应允的条件:信心的祈祷“ 会 ”拯救病人,他的罪“ 必 ”蒙赦免。这是否说用信心来求医治包准有效?我们已提及,有些人认为的确如此,但他们将这些神迹的医治局限于使徒时代。然而这里经文本身并没有作此限制。更好的观察是注意到雅各对“ 信心之祈祷 ”的特别提醒,此信心自然包括相信神有应允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对神会成全祂旨意的绝对信心。所以,真正信心的祈祷总是静默的承认神在所有事上都有主权,愿“ 神的 ”旨意成就。我们也清楚知道,神的旨意并不总是要医治那些生病的人(参林后十二 7 ~ 9 ),因此,我们求医治的祷告要蒙应允,那不可或缺的条件──“信心”,本身是神的恩赐,惟有当神的旨意是要医治时才会真正存在(看附注医治 查)。 

  16a .  神既应许垂听祷告( 14 ~ 15a 节)并赦免罪恶( 15b 节),信徒自然而然应当诚心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各鼓励信徒养成彼此认罪的习惯(从此命令句的现在式可看出),这对一教会的灵性活力非常有益,这点可从十八世纪英国的卫斯理的复兴运动( methodist )看出来,这运动是以小组聚会为原动力,而对此种信徒小组聚会的头条“规则”,是出自雅各书五 16a ,鼓励他们彼此认罪、互相代求。 

  什么样的“ 罪 ”该认呢?可能雅各只认为是那些对别人造成伤害的罪(参太五 25 ~ 26 ),从这句话的结尾看来,可能特别是指那些造成疾病的罪。“ 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就是彼此认罪、代求的目的。许多人将此“医治”看作本质上是属灵的,或看作一般性的医治,包括身体的和属灵的。如此, 16a 就被视为由 14 ~ 15 节特殊状况演绎出来的原则。但最好将这一句话看作雅各对身体疾病之讨论末了的劝勉,这是因 医治 这动词( iaomai )一概是用于身体的疾病。当然,七十士译本曾用这字来形容罪或不忠实得到“医治”(参申三十 3 ;赛六 10 ,五十三 5 ;耶三 22 ),但在这些经文中,通常罪已经明白的被比喻作“伤口”。在新约中 iaomai 只有在引自旧约的经文中才有属灵的用意。因此,既然认罪及代求的目的是身体的医治,我们最好将此认罪看作是认对医治有碍的罪,将祷告看作是特别为身体疾病得医治所献上的祷告。令人惊讶的是, 14 节中长老们要为医治祷告,在 16 节全教会都为医治祷告。正如戴维斯所说,雅各“有意一般化,将五 14 ~ 15 的特殊状况变成预防性的一般原则……”这节经文同时表明,医治的能力来自祷告,不是长老。虽然那些负有视查教会属灵光景的人应被请来为患病严重的人祈祷,雅各也说得很清楚, 所有 信徒均有医治祷告的权利及责任。 

  附注:医治 

  雅各书五 14 ~ 16 是新约书信中唯一直接针对身体医治而言的经文,因而在此应当进一步注解经文,以更深明疗医治这件事。我们将考虑几个问题: 

  a. 身体的医治与灵性的医治 。如以上所述,有些人争辩说,这段经文根本与身体的医治无关,只指灵性的康复。他们指出 14 节的 astheneo{ 可意为“灵性软弱”(林前八 11 ;林后十三 3 ), 15 节的 kamno{ 也一样(参来十二 3 ),且“ 拯救 ”( so{zo{ )、“ 起来 ”( egeiro{ )和“ 医治 ”( iaomai )都可用来描写灵性活力的恢复。从上下文来看,灵性冷淡、松懈之危险十分真实(参五 7 ~ 11 ),因此勉励长老替那些信心软弱、下垂的人祷告相当恰当 160 。尽管这个说法很合理,但是雅各所用的语言却令我们不可能排除身体的层面。首先,虽然 astheneo{ 可以指灵性软弱,这意义却通常藉一修饰句(参罗十四 2 “在信心中”;林前八 7 ,“在良心中”)或其上下文才看得出来。再有,在与雅各书最有关的福音书中, astheneo{ 几乎总是指疾病。 Kamno{ 的情况也相同。 iaomai 当不用在旧约引言中时,在新约中总是指身体的医治。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新约唯一另外一处提到“抹油”,是形容身体的医治(可六 13 )。 

  若这里所讲的身体的医治,那么有否可能灵性的复原也包括在其中?许多人认为 16a 是指此意;另外有人认为, 15 节的“得救”或许有意广指身体及灵性两个层面。因此,即使信心的祈祷没有带来医治,也可带来罪的拯救。但这个想法与经文本身并不十分相符,一方面,救恩在新约中绝非祷告的结果;再有,将“拯救”及“起来”两个字赋予不同的意义,虽然相关,仍然违反了语意学的首要原则:不赋予一个字过于上下文需求的意义。这里上下文需要的只是身体的复原,我们就不要加上不必要的灵性复原的意义。这经文中某些因素需要它指身体的医治,而以它形容身体的医治能使每一方面都有道理,所以我们最好将其意义限于指身体的医治。 

  b. 谁来医治? 雅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清楚:“主必叫他起来”。圣经也从未建议其他答案。当使徒“医治”人时,他们很清楚的表明,唯有藉着主耶稣的能力及权柄才能如此行(徒四 7 ~ 12 )。保罗论及医病的“恩赐”(林前十二 9 、 28 ),但这恩赐与所有其他的恩赐一样,是由赐下恩赐的圣灵所引导,也从祂得着能力。然而有趣的是,保罗论及医病的恩赐,雅各则只谈到为医治祷告的长老。难道在雅各的教会没有具医病恩赐的人吗?雅各是否将医治的能力限于某些持教会职份的人?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也牵涉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新约中有关“灵恩”及“有组织的”事奉之间的关系。然而简言之,早期教会似乎在某些恩赐的彰显上程度似乎各不相同。哥林多教会甚至似乎是新约中的例外,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读到如“医病”和“奇迹”等“壮观的”恩赐(与罗十二 6 ~ 8 及弗四 11 对照)。我们不要认为教会的“组织”会贬抑或忽视恩赐,相反的,这乃是承认、彰显恩赐以造就教会的有益途径。长老是属灵的领袖,是众所公认信心成熟的人,他们既有深厚丰富的经验,因此很自然的被请去为医治祷告。他们应比众人更能分辨主的旨意,并能用信心祷告,这种信心能分辨并接受神医治的恩赐。雅各同时也清楚表明,全教会都要为医治祷告( 16a ),因此,雅各虽然不否认教会某些人或许有医病的恩赐,却勉励所有的基督徒,特别是那些负有牧养视查之责的人,主动的为医治来祷告。 

  c. 神根据什么施行医治? 或许我们信心最大的挑战,就是当我们为自己或他人热切、劝勉的祈祷,求神医治,却未蒙应允。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问题一定会出现。 

  是病人的罪拦阻医治吗?无疑的有时的确是如此。保罗特别指出,某些哥林多人生病或去世是因为他们滥用主餐(林前十一 30 )。生病是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省察灵性生活有否缺失;并用牧者的爱去鼓励别人也如此做。雅各说认罪可以带来医治( 16 节)。另一方面,雅各也表示得很清楚,不是 所有的 疾病都因罪而起(看 15 节的注解 )。圣经清楚排斥罪和疾病一对一的观念(参约伯记;约九 2 ~ 3 ),因此求医治的祷告不蒙应允,不总是(或通常不是)因罪的缘故。 

  是信心不够拦阻了医治吗?是我,还是那些为我祷告的人, 信 得不够深吗?如前面所提,雅各清楚指明神回答的是 信心 的祈祷,所以他似乎暗示信心不够会拦阻神医治的工作。但我们必须小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祷告所运用的信心,是相信神乃是随己意成就万事。我们祷告之时,我们的信心必然包括这种认知(不论明显或不明显),既承认神护理的旨意统管万有。或许有时候神会赐我们亮光,知道祂在某特定情况中的旨意,于是我们带着绝对的信心祷告,相信神必会成就我们祈求于祂的。但这种例子自然非常稀少──比我们主观、情绪上的愿望会令我们估计的来得少。因此求医治的祈祷通常必须认清,神在此事中的旨意是至上的;而新约很清楚的表明,神“ 不 ”总是定意要医治信徒;保罗为自己得医治所作的三次祷告都未蒙应允,神允许“肉体的剌”及“撒旦的使者”存留,自有其目的(林后十二 7 ~ 9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我们用在祷告中的信心,总是指相信神的旨意是至上的、最好的;只有在某些时候这信心才包括确据,知道某一特殊的请求合乎神的旨意。这正是明了耶稣自己的应许必备的前提:“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都必给你们成就”(约十四 14 )。奉“耶稣的名”求不仅意为说出祂的名字,而是将祂的旨意计算在内;只有“奉那旨意”所献上的祷告才会蒙应允。为医治祷告而相信神 必会 应允,那祷告确实会带来医治,但惟有当神的旨意是要医治时,那种信心才会存在,它本身亦是神的恩典。不论我们多有恩赐,多坚持,或多公义,这种信心是无法“制造的”。在我们这一生中,我们多半时候无法知道是否神的旨意是要医治,我们也不总能感觉那有确据的“信心”是否存在。因此,当我们真诚、热切为医治所作的祷告不蒙应允时,错并不在于我们的信心不够;原因乃是,令这种信心出现的状况并未发生。 

  16b.   雅各在 16 节末尾所提祷告的大有功效,是他在 13 ~ 16a 劝勉人祷告的基础。祷告所具有的力量不是“超级圣徒”的专利,“ 义人 ”只是指全心全意顺服神,真诚寻求行祂旨意的人。雅各在此用第三个字写 祷告 ( dee{sis ),但他用这字显然与其他二字没有意义上的不同(参 13 、 14 , 17 ~ 18 节中的 proseuchomai ,及 15 ~ 16a 的 euchomai )。为了强调祷告的功效,雅各将两个修饰词加在“ 力量 ”之上:祷告是“ 大有 ”力量,“ 达很大 ( ploy )的程度”;祷告的力量也“在其作为上”,“ 在其效果上 ”( energoumene{ )。最后这字是一分词,可以是背动式或关身式。如果是背动式,我们就该译成“祷告被(神或圣灵)赐予能力时非常有力量”,因此,就是以神旨意的角度来界定祷告的果效。然而这分词比较像是关身式(就如多数现代译本的译法),意思为“祷告在其作为或果效上,非常有力量” 161 。 

  17 ~ 18.   雅各举出“ 以利亚 ”,作为义人祈祷大有功效的例子。这位先知的丰功伟业及不寻常的“死”的方式,使他成为犹太人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大能的奇迹及对罪先知式的责备使他倍受景仰。然而最突出的,是他成了患难之人所期待的帮助者,他的来临将替弥赛亚时代铺路(玛四 5 ~ 6 ;传道经四十八 1 ~ 10 ;可九 12 ;路一 17 )。但吸引雅各注意的并不是以利亚特殊的先知禀赋,或他在历史中独特的地位,而是他“ 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 ”,他的祷告却大有功效的事实。雅各用一受闪语影响的“同源”结构来强化以利亚祷告的热切:字义为,“ 在祷告中他祷告 ”( in prayer

  he prayed )。他要读者明白,这种祷告的力量是任何真诚追随主的人都可得到的──不只是给特别少数的几个人。 

  雅各所描述的情况记载在列王记上十七章到十八章。神藉以利亚宣告旱灾,作为对亚哈王及以色列人拜偶像的惩罚。虽然旧约并没说明以利亚祈求旱灾,列王记上八 42 确实描写他祈求旱灾终止,我们也可合理的推论,他曾为旱灾的临到祈求。同样的,我们或许应该以雅各明说的三年半(亦参路四 25 )作为列王记上十八 1 所说“三年”更确切的数字。或许此处用“三年半”这数字,是因与审判的期限(但七 25 ;参启十一 12 ,十二 14 )在象征上有关连。但事实上既然旧约从未提及以利亚为旱灾祷告,为何雅各选择这事作例子呢?──特别是他祷告的其他例子更为出名(火烧灭迦密山上的献祭),或更适合他的经文(使寡妇的儿子复活)?或许雅各刻意要我们明白,大地的死寂与回生,可比喻生病的信徒恢复健康(戴维斯)。另一方面有证据显明,某一传统以旱灾为以利亚祷告的结果(传道经四十八 2 ~ 3 ;以斯得拉二书七 109 ),所以可能雅各选用它只因它是个熟悉的例子。 

  160 看 M. Meinertz, “ Die Krankensalbung Jak. 5, 14f ” , Biblische Zeitschrift 20, 1932,

  pp.23-36; C. Amerding, “ Is any among you afflicted? A Study of James

  5:13-20 ” ,Bib Sac 95, 1938, pp.195-201; C. Pickar, “ Is anyone sick among you? ” , CBQ 7, 1945, pp.165-174; D. R. Hogden, “ Calling the Elder to Pray ” , pp.258-286 。 

  161 Mayor 以冗长的篇幅替被动式争辩,他试图表明这字在新约出现时多数是背动式( pp.177-179 ;亦参 Davids, p.197 )。但 Adamson 在答覆 Mayor 时,所作的说明更具说服力:新约所有的例子解释为关身式都更好( pp.205-210 ,亦参 Moule, p.26 )。 

  三、对行道的最后劝告(五 19 ~ 20 ) 

  19 ~ 20.  雅各不以典型书信问安及祝福的方式结束,而是以劝告行动来结束他的这封信。这作法使他的书信较像其他“正式的”新约书信,读起来几乎像讲章(特别参约翰壹书)。雅各最后一次称读者为他的“弟兄”,他在这封信中与他们讨论许多问题;罪恶的言语,不顺服,不关心他人,属世,争吵,自大等。现在他鼓励每一位信徒主动去将那些“失迷真道”的人引回,再度与神及教会相交。 

  “ 真道 ”在此指的不是狭义的基督教教义,而是广泛的指凡与福音有关的真理。这真理不但是要相信,也要“做”出来(参诗五十一 6 ;加五 7 ;约壹一 6 )。当然对雅各来说,正确的信仰无法与正确的行为分开,理智相信的,口中承认的,一定要身体力行──若做不到,就是属地的、罪恶的“心怀二意”。译成“ 失迷 ”的这字( planao{ , planet )“ 行星 ”这字从它而来,意为天际的“飘流者”其含意不像英文 wanders 那么狭窄──指因粗心或不知不觉离开了“真道”;它常被用来形容任何偏离“公义的道路”的状况,不论出自有意或无意。彼得泛称他的读者为“迷路的羊”(彼前二 25 ;亦参智慧书五 6 及彼后二 15 )。 

  看见弟兄离开羊群而走迷的信徒,应竭尽全力使他“ 回转 ”。“ 回转 ”( epistrepho{ )可以用来形容人初次转向神以得救恩(徒十四 15 ,十五 19 ,廿六 18 ;帖前一 9 ),但也可以指回到一个人所离开的信仰(可四 12 〔=赛六 10 〕;路一 16 ,二十二 32 ),好像在这儿一样。在 20 节中,这种走迷被形容为“他道路的错误”( RSV ),这片语也可译为“ 他迷失的路 ”,以表明“ 错误 ”( plane{ )与 19 节中的“ 失迷 ”( panao{ )是同源字。信徒若成功地抢救了“罪人”,使他从“道路的错误”中转回,他应该知道自己所成就的为何:这人的灵魂得以免死,而且“ 许多的罪 ”也得以“ 遮盖 ”。 

  但这里是指 谁的灵魂 , 谁的罪呢 ?希腊文中这一点上完全模糊不清,使这两个片语可以指那罪人,也可以指使罪人回转的人。然而我们可以确定,那得救免死的灵魂必是罪人的灵魂。“死亡”在雅各书中指的是末世的审判(参一 21 ),只有那“失迷”的人才有被审判的危险。雅各与其他许多经文一致,把“死亡”描绘成罪人道路的终点;但只要他从那道途转回,他就救了自己的生命(看结十八 27 ;罗六 23 )。比较难决定的是遮盖的罪是指罪人的,还是使他回转之信徒的,还是两者都包括。这里的用语引自箴言十 12 ,那儿以能“挑起争端”的恨与能“遮盖一切过错”的爱对比;“遮盖”在此似乎意指为保存和平而不计较冒犯我们的小事。然而这不像是雅各的意思,而且彼得前书四 8 表明,这片语已变成神赦免罪的传统说法(参诗卅二 1 )。我们努力带领人悔改,会对我们自己灵性的地位有益处,这看法当然合乎圣经。主应许以西结,如果他忠心警告神的百姓审判的危险,便是救了“救自己”(结三 21 )。保罗也告诉提摩太,他“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他的人”,如果他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提前四 6 )。当然我们不可将赐给忠心信徒的祝福解释为他努力的报偿,但神会依我们如何对待他人来对待我们,这是圣经中清楚的真理(太六 14 ~ 15 ,十八 23 ~ 35 ),雅各也清楚的提到这点(二 12 ~ 13 )。所以雅各很可能是在鼓励他的读者积极主动的去领回那些迷路的人,提醒他们说,这样的努力会蒙神的赞许及祝福。另一方面,从这节经文思想的连续性看来,遮盖许多的罪若不是指那得着救恩的人,就有点笨拙。再有,圣经时常将救恩与遮盖──即完全抹除罪恶──连在一起,以这两句话作平行句,描述那得救之人所得之祝福。或许我们该接受后者的解释,虽然前者并非绝对不可能。 

  假若雅各书确是以书信形式表达的讲章,那么这最后两节经文是很恰当的结尾,劝召人们起而行。雅各的读者不但应该“行”他所写下来的话,也该深深关心别人同样去“行”这些话。我们若与雅各的信念相同,认为罪的道路的确会引至永恒的死亡,便会受到激励,去对付我们生活中的罪,也会关心他人生活中的罪。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