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的生命研读版注释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   六.爱心的劝勉( 4:1-12 ) 

  使徒在称赞了帖撒罗尼迦信徒怎样在患难中站稳之后,在一小段中,特别注重勉励他们在生活上也要有好见证。工作上的成功,或信仰上的勇敢,并不就是灵德上的长进,或代表灵命更臻于成熟;倒可能因为工作上有好表现,自以为已经有若干成就,而在生活上放松了属灵的操守。 

  使徒在此指明神的旨意,是要我们远避淫行,成为圣洁,彼此相爱,亲手作工。这样就不致因生活上的疏忽,破了工作的见证。凡是等候主再来的人,都该在工作和生活这两方面常作准备。 

  1. 劝告的态度( 4:1-2 ) 

  A.站在弟兄的地位上劝告( 4:1 上) 

  1 保罗劝勉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第一个态度,是站在弟兄的地位上劝告他们。不是以师傅自居,活像教法师的态度,而是把帖撒罗尼迦信徒看是自己的弟兄。许多人在劝告别人的时候,总把受劝告的人看作是比不上自己的人,因而不知不觉地站在比他刚强得多、优越得多的地位上来劝告。保罗虽是个大使徒、主所重用的仆人,却称帖撒罗尼迦信徒为弟兄,保罗喜欢信徒知道他是跟他们一样的人,他所以能劝告他们,是 “靠着主耶稣” 的恩典劝告的。 

  B.是非常诚恳的劝告( 4:1 上) 

  1 上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 ,这几句话把保罗表现得像个老太婆,说了还有话说, “求” 了又要再 “劝” 。这种态度正表现出他的诚恳。当我们用非常诚恳的态度向人家说话时,常会像是说不完,又像有求于人那样。虽然保罗在这里并非要得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帮助,而是要在灵性上帮助帖撒罗尼迦人,但他却站在 “求” 的地位来帮助、劝勉。像是对至亲骨肉说心腹话一样。 

  “求” 与 “劝” 原文是 ero{tao{ 与 parakaleo{ ,两字都有求与劝的意思,但 “求” erotao{ ,偏重要求方面的意思,有时也译作 “问” (约 1:19 ),或译作 “请” (路 5:3 )。而 “劝” 原文 parakaleo ,有恳求、请求、吁请的意思。在福音书中常用于病人向主 “求” 医(太 8:5; 可 6:56 );但在太 8:34 ,可 5:17 用于人 “央求” 主耶稣离开,太 26:53 用于主耶稣可以 “求” 父差遣天使,徒 16:9 用于异象中的马其顿人 “求” 保罗过去帮助他们。新约书信中,这字绝大多数是保罗用在劝告信徒方面。在和合本中常译作 “劝告” 或 “安慰” ,在帖前后二书共用过十次(帖前 2:11;3:2,7;4:1,10,18;5:11,14; 帖后 2:17;3:12 等)。 

  C.是谦卑靠主的劝告( 4:1 上) 

  1 上 “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 ,为什么使徒要说 “靠着主耶稣求你们 …… ” 呢?这表示: 

  1. 保罗看他自己是不配劝告人的。他虽然站在劝告人的地位,并非自己已经完全,不会跌倒;他只是靠着主的恩典,蒙主保守,而劝告提醒帖撒罗尼迦人罢了。 

  2. 保罗看自己是不会劝告人的,要靠着主才会劝告。他虽然有恩赐、有才干,对真理十分通达,但他不倚靠自己的恩赐、才干、经验 …… ,而是战战兢兢地靠主劝告帖撒罗尼迦信徒。他很了解,只有靠着主,才能叫别人接受劝告。凭他自己并不能改变任何人。我们千万别把我们所要帮助的人,看得像小蠓虫那么微不足道。因为保罗这么伟大的使徒,对这些信主不久的帖撒罗尼迦信徒,还是战兢地靠主来劝告他们。 

  3. “靠着主耶稣 …… 劝 …… ” ,也表示他以下的劝告,是出于主耶稣的感动。虽然是保罗说的话,却是靠主而说,不是凭自己说的。 

  D.是满心期望的劝告( 4:1 中) 

  1 中 “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神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 这里我们看到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人的期望很高,虽然他们已经受了保罗的教训,已经实行了所受的教训,已经知道怎样可以讨神喜悦,已经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徒的榜样;但保罗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对他们的盼望并不到此为止,还要他们照现在所行的 “更加勉励” 。他那样恳切、谦卑的 “求” 、 “劝” 帖撒罗尼迦信徒,并非因他们犯罪,或贪爱世界,而是因他们在灵性上已有长进,保罗要他们更长进,这是爱的要求。爱得越深,要求就越多,所抱的期望也越高。我们对于我们所爱的人,不是单盼望他 “好” ,还盼望他 “更好” ,保罗和他的同工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也正是这样。 

  这也是保罗本身在灵性上追求的态度,他自己不停的长进,所以也要求信徒不停止长进。虽然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情形,很可以叫保罗引以为荣,他却毫不放松地要求他们照着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这就是保罗所以成为保罗的原因。他不因为长进就不再长进了;不因为有成就,就不要求更大的成就。 “长进” 常常成了再长进的拦阻, “成功” 常常成为更大成功的拦阻,要是谁能不断地胜过这种拦阻,就可以作这时代的保罗了。 

  E.是启发性的劝告( 4:2 ) 

  2 “命令” 原文 paraggelia ,有命令、禁令、训令的意思,这与约 13:4 的命令不同字,全新约只用过五次: 

  1. 徒 5:28 (和合本未完全译出,只包括在 “严严的禁止” 这句话之内)。

  2. 徒 16:24 译作 “命” 。

  3. 本节,译作 “命令” 。

  4. 提前 1:5 和

  5. 提前 1:18 ,也都译作 “命令” ,按 Arndt & Gingrich 新约希英字汇认为在本节是指使徒的训示。 

  保罗凭主耶稣传给他们的教训,也就是主的命令。帖撒罗尼迦信徒已经 “晓得” 保罗所传给他们的是什么教训,但在这里使再提醒他们,要启发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去领会那些教训的意义,而 “更加勉励” 。虽然他们已经晓得这些命令,虽然他们已经实行了,但有没有完全实行,继续实行呢?或是反而开始退后、放松?本节是一项提示,让信徒自己对使徒的训示有所醒觉。 

  “你们原晓得” 这一类的话,如: “正如你们知道” , “这是你们知道的” , “你们也晓得” , “你们自己知道” , “自己明明晓得” ( 1:5;2:1,2,5,11;3:3,4;4:1,2,4,9;5:1 等),这些话在本书屡次提到。可见保罗在本书所讲的信息,许多都是他从前曾教导过帖撒罗尼迦信徒的,这里加以重复申述,好叫他们了解得更清楚。保罗常用相似的信息重复传讲,使信徒不断有新的体会,更深地经历。任何一篇信息,从开始传讲到信徒照着实行之间,都要经过若干次的重复,或不同方式的重复。对于一个传讲真理的人,任何方面的真理,如果只讲了一次就不敢再提,也不改换方式重复传讲,则一定不能深入地影响信徒的灵性。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诚心要行道,而不是只想欣赏人家讲道,我们就会觉得需要一再地听到类似的信息,才能够清楚了解;甚至同一题目,也需要听不同的人的讲论,希望可得到不同的亮光和深入的认识。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这种需要,就该在主的中自己省察,可能我们根本就不是行道的人。 

  2.劝告的内容( 4:3-12 ) 

  从本章 3-12 节保罗劝勉信徒三件事: 

  A.要成为圣洁( 4:3-8 )

  B.要彼此相爱( 4:9-10 )

  C.要立志作安静人( 4:11-12 ) 

  这三件事也就是上文第二节所提到的,保罗凭主耶稣所传给帖撒罗尼迦信徒的 “命令” 之一部份内容。 

  A.要成为圣洁( 4:3-8 ) 

  成为圣洁是神的旨意( 4:3 ) 

  3 “神的旨意” 有两方面的意思: 

  1. 指神的定规,合神所定规的,才算合神的旨,合神旨意的就是圣洁,不合神旨意的就是罪恶。 

  2. 指神的喜爱或意愿,作神所喜爱的事,就是行神的旨意。 

  “成为圣洁” ,不但按神所定规的标准,且行神所喜爱的。 “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来 12:14 ),因这是神的标准。神使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圣洁(林前 1:30 ),这是神所定规的,不合这标准的 ── 不以基督的圣洁为圣洁的,就都不圣洁。另一方面我们得成为圣洁,正合神的本意,是神所喜爱的。所以我们虽因在基督里而圣洁了,还要追求生活上的圣洁,因为这是召我们的神所喜欢的(彼前 1:15-16 )。 

  新约圣经有多次明指什么是神的旨意: 

  1. 的旨意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 4:3 )。

  2. 神的旨意是要我们凡事谢恩(帖前 5:18 )。

  3. 神的旨意是要藉着万事互相效力,叫祂所召的人得益处(参罗 8:28 )。

  4. 神的旨意是要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弗 1:9,5:10 )。

  5. 神的旨意是要叫我们因行受苦(彼前 4:19; 参彼前 2:20-21 )。 

  此外,圣经中许多出自基督和使徒的命令,都告诉我们什么是神的旨意。 

  “成为圣洁” 跟犯罪跌倒,完全相反,神的旨意既是要我们成为圣洁,也就是要我们不犯罪跌倒。基督徒要不犯罪跌倒,就要在消极方面远避淫行,积极方面活出神荣美的性情。 

  “远避淫行” 只是远避各种罪的代表,因 “万恶淫为首” 。使徒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只要远避淫行,别的罪就不用远避。大概当时信徒所处的环境,也像今日信徒那样, “淫行” 的试探,比任何其他罪恶的试探更厉害、更普遍。 “淫行” 的风气之盛行,是每一个时代罪恶就要满贯的征兆。 

  “远避” 虽然似乎是消极的方法,事实上却是胜过罪恶非常有效的方法。避开试探,不接近试探,是胜过罪的要诀。甚至在灵性、真理上造诣都很有深度的提摩太,保罗也是这样劝告他 ──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提后 2:22 )。 

  要用圣洁尊贵守住自己的身体( 4:4 ) 

  4 “身体” 原文 ske{uos ,这字含有 “器皿” 的意思。英文圣经译作 vessel ,中文新旧库译本译作 “器皿” ,和合本在林后 4:7; 提后 2:21 也译作 “器皿” 。圣经对我们的身体,给我们一个完全新的观念,就是信徒的身体是收藏宝具的 “器皿” ,那宝具就是基督。我们要把身体当作器皿分别为圣给神使用,因我们是主重价买来的,没有权柄随意用我们的身体,只可以像一个受托者为主而用,要在身体上荣耀神。 

  “守着” 是掌握着、占据着的意思。我们要防止身体上的各种私欲,不让身体作卑贱污秽的工具,要靠主掌握着它,看守它,使它专作尊贵的用处;也就是说,要主动的管制自己的身体,按照神的旨意而行事生活,不该任由身体的私欲支配我们。所以本节所给我们的属灵教训跟提后 \cs32:21 很接近 ── “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 

  不要像外邦人放纵私欲( 4:5 ) 

  5 本节连上节指明信徒跟不信者的主要分别,在于他们对身体的控制或放纵。基督徒应该接受圣经对身体的观念。虽然身体有各种正常的欲望,例如:衣、食、爱情 …… ,饥饿干渴时应该饮食,寒冷时要穿衣服,疲倦时该休息,长大了要嫁娶;正常而合法地满足身体这些欲望,正合乎神的旨意。但人类犯罪之后,所有的欲望都越轨而反常,变成为损人利己的 “私欲” 。所以身体的 “私欲” 是需要抑制、约束的(参彼前 1:13;4:1-4; 弗 2:1-3;4:17,22 )。但不认识神的人,否认身体受罪的支配,因而以为应该任由身体的私欲得着满足,而 “放纵” 私欲(参罗 1:24-27 ),体贴肉体(罗 8:5-6 )。这是因为他们不认识神,也不信神的话。基督徒不要效法不信者的主张,理当接受圣经的观念,治死身体的私欲(罗 8:13; 西 3:5 )。 

  “外邦人” ,帖撒罗尼迦信徒按肉身是外邦人,而保罗还对帖撒罗尼迦信徒说: 

  “ …… 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神的外邦人” ,可见这 “外邦人” 当然不是指帖撒罗尼迦信徒,而是指不信主,不认识神的人了。可见称不信人为 “外邦人” 是使们的习惯用法(参林前 10:20; 弗 4:17; 彼前 4:3; 约三 7 ),他们显然都常以信主的人是 “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 (弗 2:19 )。 

  不要越分欺负弟兄( 4:6 ) 

  6 本节所说的 “越分”“欺负弟兄” ,不是泛指一切事,而是指上文第 3,4 节所讲过 “远避淫行” ,用圣洁尊贵守住自己的身体。因为使徒指明 “不要 …… 在这事上 …… ” ,可见这里的劝告更偏重于防止信徒之间可能发生的淫行。 

  “欺负他的弟兄” ,欺负实际上不是指普通的欺负,而是指上文在男女的事上,跟弟兄的妻子或亲属发生了越轨的行为,或不正常的关系,也就是欺负了他的弟兄,污损了他家属的清白。 

  “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 ,就是主必管教惩罚的意思。按旧约律法淫乱的罪要被石头打死(利 20:10; 申 22:22; 约 8:3-5 ),神曾因以色列人犯奸淫而降瘟疫(民 25 章全 ; 林前 10:8 ),大卫王犯奸淫,也受了痛苦的管教和报应(撒下 12:11-14 )。新约时代,使徒保罗也曾用权柄,把犯奸淫的信徒,交给魔鬼败坏他的肉体(参林前 5:5 注释 )。 

  按现在信徒实际经历,凡犯奸淫的,必难免家庭或身体的痛苦;甚至在悔改以后,虽然得了神的赦免,罪的痛苦,还可能延续多时。 

  “正如我豫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可见这类警告,已一再向帖撒罗尼迦发出。我们不是一直都看见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一个很属灵、很蒙恩的教会吗?他们在信心、爱心、盼望,和传福音的工作上都很长进,可以作一切信徒的榜样;但保罗却将犯奸淫这种大罪的危险,一再地、切切地警告这班热心爱主的信徒!这样的警告等于说,保罗认为尽管他们在信心、爱心、盼望,和传福音的工作上有那么好的表现,甚至为基督受患难也不动摇,他们还可能因这最污秽的罪而跌倒失败,还可能跟他们日常接触、同是爱主的主内肢体,发生越轨的行为。以色列人的历史也证明这个事实。他们虽曾战胜勇悍的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民 21:21-35 );却不战而败于摩押女子(民 25:1-9 )。这实在是对今日信徒很有意义的鉴戒。纵然在属灵的德行和工作上有了许多成就,有许多胜利的经历和美好的见证,还不够保证我们不会陷人淫乱的罪中。所以,任何信徒都要在这事上经常保持谨慎儆醒的态度。 

  成为圣洁是神选召我们的本意( 4:7 ) 

  7 本节是与第 3 节的意思互相呼应。使徒提我们,既然蒙神选召,又答应神的选召,实在该留意神选召我们的本来目的,明白神的恩召对蒙召者的作用是什么。神的恩召是要救我们脱去罪恶的污秽。祂的救恩绝不是给我们一种可以放心去犯罪的保证,所以我们不仗着神有赦罪之恩,而大胆地去沾染污秽。倒该常常记住神选召我们的目的,照神的旨意而生活为人,才是成功的基督徒。 

  使徒这样郑重的声明,暗示当时信徒可能有这种倾向,或是受一些误解救恩的人的影响(犹 4 )。 

  神既是为要叫我们成为圣洁而选召我们,那么我们既已答应了神的选召,就该过着圣洁生活(参彼前 1:15-16 )。 

  警告性的小结( 4:8 ) 

  8 “弃绝” 原文 atheto{ee ,也有废弃或拒绝的意思,在和合本大多数译作弃绝或废弃、废掉等(参可 7:9; 路 7:30;10:16[ 二次 ]; 约 12:48; 林前 1:19; 加 2:21;3:15; 帖前 4:8; 提前 5:12 等共十次),另外还有三次比较不同的译法,分别在可 6:26 译作 “推辞” ,来 10:28 译作 “干犯” ,犹 8 节译作 “轻慢” 。在英文标准译本中,如 R.V. 和 N.A.S.B. 这里都译作 rejects (拒绝),而 R.S.V. 则译作 disregards (轻忽)。本讲义认为在这里译作 “拒绝” 更为适当。 

  “那弃绝的” ,指拒绝上文使徒的教训。使徒劝诫他们要远避淫行,成为圣洁,若拒绝使徒的教训,就不是拒绝人,而是拒绝那赐圣灵给 ── 他们的神了。保罗要信徒留意他的教训和警告,是出于神的启示。所以那拒绝他教训的,不是拒绝人,而是拒绝站在他背后的神。彼得也曾对亚拿尼亚说过类似的话: “ …… 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那赐圣灵给你们的神” ,特别加上 “那赐圣灵给你们的” 这句话,来形容神是怎样的神,为的是要提醒帖撒罗尼迦信徒,顺从圣灵是过圣洁生活的要诀(罗 8:6,13-14 )。那召我们的神,不但要我们成为圣洁,也赐下圣灵给我们,叫我们可以靠着圣灵行事。使徒的教训,正是按照圣灵的启示给他们的。所以那拒绝使徒的也拒绝了圣灵的感动,就不能过圣洁的生活了。 

  B.要彼此相爱( 4:9-10 ) 

  9 保罗既说: “不用人写信给你们” ,为什么自己又在写信?使徒的意思是: 

  1. 他们对于彼此相爱已经有所领悟,不用人再教导他们些什么。 

  2. 使徒在他们那里时,已经讲得够清楚,不用再写什么了。下句 “因为你们自己蒙了神的教训 …… ” ,也解明不用人写信的理由。 

  “蒙了神的教训” 大概是指: 

  1. 神曾在他们的心灵中启发他们明白彼此相爱的真理。 

  2. 他们曾因使徒的教导而在彼此相爱上有所学习与操练,把使徒的教导看作是神的教导。 

  3. 他们在受逼迫与患难的恶劣处境下,神教导了他们怎样彼此相爱、相顾、同舟共济。因而他们对于彼此相爱,已有比别人更深一层的体验和学习,所以用不着人教导他们了。 

  但虽然这样,使徒还要再提醒他们,要更加勉励,因为 “彼此相爱” 不只是在某一阶段中该实行的教训,而是基督徒经常要实行的教训。 

  使徒在讲论 “圣洁” 之后便讲论 “相爱” 。个人的圣洁生活和群众的相爱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个人不圣洁的行事,都带着自私和损害别人利益之性质,而违反相爱的生活。反之,任何人若不能在群众中过相爱的生活,也无法有个人的圣洁生活。一切在群众中破坏爱心的行事,也必同样破坏了个人的圣洁。来 12:14 也将个人的圣洁与群众的和睦相提并论 ──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 …… ” 。所以,圣洁不是独善其身,不是傲视一切地自显清高,圣经中的圣洁是和群众的和睦相爱联在一起的。 

  相爱而不圣洁,易陷于乱;圣洁而不相爱,易成孤独(这种 “孤独” 含有骄傲自大的性质,实际上己玷污了 “圣洁” )。惟有与众人相爱地过着个人的圣洁生活,才是正常的圣洁生活;又惟有用圣洁的原则和众人过相爱生活,才是在真理中的相爱生活。 

  比较 1:7 ,帖撒罗尼迦信徒,不但在信心上作了马其顿、亚该亚众教会的榜样,在爱心上也作了众教会的榜样。虽然这样,使徒还是要求他们更加勉励(本章第二次)。 R.V. 本句译作: abound more and more,

  K.J.V. 译作 increase more and more (就是多而又多的意思)。信徒的爱心要不断增加,在质的纯洁方面,和量的宽广方面,该继续增长。学无止境,爱心的学习更是 “无止境的” 。爱既永不止息,爱的增长岂可止息? 

  爱心不怕多用,只怕滥用;不怕爱得太广博,只怕爱得不合真理。今天的教会正是要在爱心上 “更加勉励” , “多而又多” 。 

  C.要立志作安静人( 4:11-12 ) 

  11 从下半节可知第一句的 “立志作安静人” 不是单单不作声的意思,而是不要去累着别人,要自力更生的意思。所以本节是要指导信徒在彼此相爱的生活中,不要藉口彼此相爱,而闲懒失责,仰赖别人的爱心而生活。信徒虽然应当彼此相爱,却不是互相等待别人救济;乃是各人尽力作个有力量帮助别人的人,不要作个等候别人帮的人。 

  “亲手作工” 解释了上句 “办自己的事” 的意思: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乃是不要存心倚赖别人。凡自己能作的事,都应当尽力亲为;更不可自己不作工,而仰赖弟兄姊妹爱心的照顾。 

  圣经的真理是面面周到的,但我们对真理的遵从却常常会偏左偏右:注意个人的圣洁,便忽略了群众的相爱;注意群众的相爱,便忽略了 “亲手作工” 的本分。许多人对相爱的真理所注重的,只是别人应当怎样爱我,而不是我应当怎样爱人;甚至只顾怨责别人没有爱心,不省察自己有否殷勤作工。相爱的真理,不是给我们藉口可以不 “办自己的事” 、不 “亲手作工” 、闲懒而取巧的。 

  还有一些信徒,虽然不是在生活需用方面不自力更生,却也养成了一种喜欢叫人替他做事的习惯,明明自己能够做的,也要托别人去做。但神的话乃是要我们 “自己的事,亲手作工” 。 

  12 “叫你们可以 …… ” 表示上节的 “亲手作工” ,就是使信徒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又叫 “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 的原因。怎能向外人行事端正?怎能没有什么缺乏? “亲手作工” ,养成凭神所赐给我们自己的力量,担当自己责任的心志,就可以不至在外人面前亏欠主的荣耀了。 

  “端正” 原文 euscheemono{s ,有端庄正直的意思(参 Arndt & Gingrich 新约希英字汇)。全新约只用过三次,罗 13:13 与本节都译作 “端正” ,林前 14:40 译作 “规规矩矩” 。基督徒若能在生活上自力更生,就不用向外人求助,也不用仰人鼻息。这样就可以光明正直的做人,不用自惭形秽,或曲意阿谀,求人的欢心了。 

  行事端正,循规蹈矩的人,在这弯曲的世代中,似乎很吃亏。但最终必定嬴得人的信任,又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神给这种人的应许是 “自己也没有什么缺乏” 。投机取巧的人,虽然表面上似乎合算,结果却难免到处求助,得不到人的尊重。神只帮助殷勤作工的人,不帮助取巧偷懒的人。 

  问题讨论 

  从 4:1-4 看来,保罗要帖撒罗尼迦人 “更加勉励” 的是什么?怎样用 “圣洁尊贵” 守住自己的身体? 

  4:6 说: “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 是指什么?保罗警告信徒: “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 是指什么事? 

  帖撒罗尼迦教会,不是一个模范的教会吗?为什么保罗还要在 “淫行” 这一类的罪上严厉的告诫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教训? 

  彼此相爱(或用爱心助人)跟自力更生有什么关联和冲突吗? 

  第四段 因盼望所存的忍耐( 4:13-5:11 ) 

  从本大段的记看来,帖撒罗尼迦信徒之中,有些人因亲人去世而极度忧伤。这么忧伤的原因是恐怕他们的亲人在主来时失去被提的机会。显然他们对于主再来与信徒被提有些错误的观念。另有些人却对于等候主的再来已经放松了儆醒预备的态度。所以使徒在这里一方面向他们解明主再来与信徒被提的事;一方面安慰鼓励他们要儆醒谨守,因我们是 “白昼之子” ,不该像世人那样在罪中沉醉,倒要用信望爱装备自己,预备主的再来。 

  一. 主再来与信徒被提( 4:13-18 ) 

  1. 关于已死的信徒( 4:13-14 ) 

  A.对已死信徒不过份忧伤( 4:13 ) 

  13 “睡了的人” ,圣经对基督徒去世称为 “睡了” 。在基督还没受死复活前,也曾称拉撒路的死为 “睡了” (约 11:11 )。当时有些门徒还不明白主所说的 “睡了” 是指去世(约 11:12-14 )。可见这种观念那时使徒还没有完全接受。但在主复活以后,初期教会已普遍认识,信徒的死只是睡了。徒 7:60 称司提反的死是 “睡了” ;使徒马太写福音书时,称已死圣徒为 “已睡” 圣徒(太 27:52 );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讲论复活之道时,也用 “睡” 代替 “死” (林前 15:20,51; 参林前 11:30 )。 

  注意,圣经称信徒的死是睡,完全不是世俗人那种避讳的讲法。圣经绝对不是要把 “死” 美化,或减低 “死” 的可怕,而是要强调基督死而复活之救恩的伟大胜利。祂已经胜过死亡,已经释放一生因怕死而作奴仆的人(来 2:15 ),基督已经成了一切信徒复活初熟的果子(林前 15:20 )。所以对基督徒来说,已经没有真正的死了。 “死” 只不过肉身睡了,等候更美的复活罢了。 

  “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 ── 这是保罗所惯用的口吻(参罗 1:13;11:25; 林前 10:1;12:1; 林后 1:8 )。这种口吻表示保罗心中常常愿意跟众信徒一同分享他主所领受的真理或灵历。基督徒的心灵,该像一口活水泉,常从神有领受,又喜欢分给别人。 

  “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 ,有人以为保罗禁止信徒为去世的亲人忧伤。其实本句的意思并不是禁止信徒忧伤,而是认为信徒不该像没有指望的人那样地为去世的亲人忧伤。非基督徒的死是没有指望的死去,死而灭亡;基督徒的,死是有指望的去世,死是等候复活,像种子种下去是指望生出更美的子粒(约 12:24; 林前 15:42 )。所以 “有指望” 跟 “没有指望” 是基督徒跟世人的分别。这指望不但叫我们在平安喜乐的境遇中显出跟世人的不同,也在遭遇苦难损失时显出不同;不但在 “活” 的方面跟世人有分别,也在 “死” 的方面跟世人有分别。 

  这里所说的 “指望” ,当然就是下文所讲论的基督再来与信徒被提,信徒应该坚持这样美好的盼望。这盼望,使痛苦的死亡,对基督徒来说变成是安息的睡眠;使永远的离别,变成必定能再会的小别。确信这样的盼望,才能在这充满各种悲伤、挫折的世上,作一个坚强而乐观的人。 

  B.已死信徒将由主一同带来( 4:14 ) 

  14 注意本节使徒把主耶稣的 “死而复活” 跟信徒的死而复活连在一起。又把主耶稣的再来跟已死信徒和祂一同降临连在一起。要是我们信主耶稣虽然死了,却已经复活了,就应该信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必定复活;要是我们信主耶稣会再降临,就该信已睡的信徒也要由祂一同带来。基督跟教会是联合一体的。基督怎样复活升天,教会也要怎样复活被提。教会的头(基督)要怎样荣耀的降临,基督的身体(教会)也要跟祂降临在荣耀里。 

  “我们若信 …… ” ,这并不表示使徒认为帖撒罗尼迦信徒还不信基督已经死而复活,而是要求他们把他们所信,应用在实际生活上。这 “若信 …… ” 是一种推理的讲法。既然他们信耶稣死而复活了,为什么还会为已死亲人忧伤到像那些没有盼望的人一样呢?既然他们信主要再来,为什么不信主再来时,会把已经在主里睡了的人一同带来呢?他们应该证明他们的信心是活的信心,是可以应用在生活上的信心。 

  “一同带来” ,表明已死的信徒先被带到主那里去(路 16:22 )。他们虽然去世,却是被带到主那里与主同在,保罗曾说,那是好得无比的(腓 1:23 )。基督徒的死,不过换一个世界生活罢了。他们只是先到主那里,等候主荣耀降临的日子,跟主里的众圣徒再相会。祂不但今天带领我们行走人生的路程,将来还要带我们到荣耀里,在祂里面,没有永远的离别,只有永远的相聚。 

  2.关于主降临的情形( 4:15-18 ) 

  上文既说已死信徒要跟主一同再来,这样主再来时的情形怎样?使徒在这几节中,更具体地描写主再来时的情景。这些话是研究主再来非常重要的启示之一。这几节所记跟太 24:29-31 的情形略有不同,应当互相补充合并研究,才可以描写出主再来时比较完整的 “构图” 。圣经常分别在各不同的经卷章节中,把神旨意的全面图描绘出来。我们不要贸然凭一章或片段的经文擅自为圣经构图,要细心地把全部圣经各不同章节中所描绘的图样合并起来,得着神旨意的全貌。这样才不至断章取义或自以为矛盾。 

  A.已死信徒要先复活( 4:15-16 ) 

  15 “我现在照主的话 …… ” ,这不是指主在四福音中曾说过的话,或在门徒之中所流传的话,而是指使徒保罗自己受主的灵所启示的话。保罗就照主所启示他的告诉信徒。 

  使徒保罗对于盼望主的再临,是十分恳切而确实的。他自己对于主再来、信徒复活被提的指望,是很 “活泼的” 存在心中,所以当他用这样的信息安慰别人的时候,也是样充满盼望和生命的活力。 

  “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 ,从这 “我们” 显见当时的保罗把自己列于 “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 之中,而不是列在那些 “与耶稣一同带来” 的人之中。虽然从保罗时代到如今,已经迟了一千九百多年,主还没有来;但保罗的内心却随时准备主要再来,而且在这谈之间流露出,他是预算自己仍存留在世的时候主便会再临。他对帖撒罗尼迦人说: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 ,而他所 “照主的话” 告诉别人的,正是他自己所确实相信并热切盼望的。 

  现今,主的降临不是比使徒时代更迫近了吗?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是否也存着这种观念 ── 认为主会在我这个人仍存留在世的日子便再临,并且随时准备好自己迎见再来的主? 

  “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 ,这 “先” 按下文 16-17 节可知应指次序方面的先后。换言之,那些在基督里已经睡了的人,绝不会因为已经 “睡了” 而被遗忘。他们倒要先复活,然后活着的信徒才被提。 

  16 本节提到主降临有四点要注意: 

  1. 主是亲自降临。英译 the Lord Himself (主自己),意指主本人,不是祂的灵,或祂的使者,是祂自己降临。 

  2. 主降临是 “必” 然应验的应许,绝不会失信(启 22:20 )。 

  3. 主再降临是荣耀的降临。 “从天降临” ,不是卑微的或渐渐的出现,而是公开的,神奇的出现,是地上的万族所共见的(启 1:7 )。 

  4. 主再临时有特殊的声音。从本节看来有三种声音,就是:

  i. 呼叫的声音;

  ii. 天使长的声音;

  iii. 神的号筒。 

  参林前 15:52 “号筒末次吹响” 所指 “末次” 就是这三种声音的末次,当号筒吹响时,信徒都要复活而被提。 

  “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 ,本节解释了 14 节所说 “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是怎样带来,就是先复活,得着荣耀的身体而与主同来。按林前 15:51; 腓 3:21 ,当主再来时,信徒身体要改变,与本节合起来看,可知是改变而被提,在空中与主相遇。那时有三种信徒得着荣耀的身体: 

  1. 在主里死了很久已经没有身体或骨灰的人,

  2. 死了不久还有尸体的人,

  3. 还活在世上的人。 

  他们都要得着荣耀的身体。虽然他们原来的身体情形各不相同,但都得荣耀的身体这一点是一样的。 

  B.活着的人要与主相遇( 4:17 ) 

  17 细读本节,可知所谓 “以后” 不是相隔了一段时间,只不过是次序的先后罢了。因为跟着就说 “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 。既说 “一同 …… ” ,也就是发生在同一事件中的意思。这先后只是同时所发生事中的先后,时间上的差别很少。 

  “我们 …… 也必和他们” ,这些 “我们” 和 “他们” 都是泛指一切已死或还活着的信徒,并没有分别得胜或失败的,连上文看更明显。因为使徒只是总括一切地指所有已死的信徒,并没有特别指某些得胜的信徒 ── 没有把信徒分成等级。所以 “被提” 是一切信徒有分的恩典。按照罗 8:23; 林 ; 前 115:51; 腓 3:21; 约一 3:2-3 等处经文,可见身体得赎,是基督救赎的一部份。基督所给我们的救恩是包括灵魂体都蒙拯救的救恩;不过灵魂的得救是在今天就着的,而身体的得却是在主再来时才得着的。所以,要是灵魂是本乎恩藉着信得救的,身体岂能凭行为得救? 

  “在空中与主相遇” ,本句要和太 24:30-31;25:31-32 互相对照补充。保罗在本书所讲的是主再来时,由宝座降到空中与信徒相的情形;而马太所记的是主由空中降到地上招聚万国的情形。合并起来看,就知道主再来时是先降到空中,提接信徒,在空中还有信徒的审判,和羔羊的婚筵(启 19:7-10 ),然后才从空中降到地上,审判列国。 

  C.小结 ── 当彼此劝勉( 4:18 ) 

  18 “这些话” 当然就是文文论主再来跟信徒被提的话。信徒应当常用主再来的事互相劝勉,因为这就是教会现今要等待成就的事。本书每章末后几节都是用主再来的信息作结束。可见本书每章的教训,都是要勉励信徒盼望主的再来,因而儆醒预备自己。 

  问题讨论 

  在 4:13-18 中试列出主再来时,已死信徒与活着信徒,主降临与被提 …… 等事之层次。 

  4:13-18 是有关被提最明确的经文,试留意本段所颢示使徒对信徒能否被提有什么特别条件吗? 

  为什么保罗说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 …… ” ,把他自己包括在活着被提之列?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