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   牧羊人的喜乐(十五 1-7 ) 

  新约圣经中,要以路加福音十五章最为人所乐道,最为人所喜爱。有人称之为‘福音中之福音’,就好像它包含了耶稣所要讲最精粹的消息。 

  这些比喻有它们特定的背景。耶稣与一些在正统人士眼中视为罪人的男女连在一起,这对文士和法利赛人来说是一种冒犯。法利赛人把那些不守律法的人归类,统称之为 属世之民 ;在法利赛人与属世之民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那就等如送羊入虎口。法利赛人的规则写道:‘当一个人是属于属世之民时,不可把金钱托付他,不要相信他的作证,不要把秘密泄露给他,不可委他为孤儿的监护人,不可以他为慈善经费的管理人,不可在旅行中与他结伴。’法利赛人严禁在这些人家中作客,也不准邀请这些人到家中。可能的话,也不可与这些人有生意的往来。法利赛人的目的,就是特意要避免与这些不守细则律例的人有所交接。很明显的,他们见到耶稣和这些人相处一起,一定大为震惊不已,因为这些人不单是粗鄙的,而且是罪人,与这些人相交必然玷污自己。如果要对这些比喻有更深刻的了解,那便要明白严厉的犹太的想法。他们不会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为他欢喜。’而是说:‘一个罪人除去,在天上也要为此欢喜。’他们所盼望的并不是罪人的得教,而是罪人的毁灭。 

  因此耶稣对他们说出了失羊的比喻以及牧羊人的喜乐。犹大地牧羊人的使命,艰钜并且危险。草原固然稀少,中央的高原亦只有几哩宽,高原之外便是陡峭的悬崖,和可怕的荒凉沙漠。由于草原上并没有栏栅,因此羊极容易走迷。乔治.史密夫( George Adam Smith )描述这些牧羊人说:‘高旷的荒原上,晚间野狼在嚎叫,牧羊人不眠不休,放眼四望,不避风箱,手执武器,斜靠在他的杖上,为四散的 羊彻夜警戒,而每一只羊他都放在心上。这样你便明白为什么牧羊人在犹太人历史中占有显着的地位;为什么他们把这个名称给他们的王,并且把他作为上帝保佑的象征;为什么基督拿牧羊人作为自我牺牲的典型。’ 

  牧羊人对羊要亲自负责。如果丧失了一只羊,牧羊人至少也要把羊毛带回来,好知道羊是怎样的死去。这些牧羊人都是追 的能手,他们可以起循迷羊的脚印,穿山越岭走上好几哩。对每一位牧羊人来说,每一天的工作都要为他的羊冒上生命的危险。 

  许多的羊 都是公有的,并不属于个 人,而是整条村子所有。通常由两三个牧羊人负责看管。那个人的羊 安全无恙的,便会准时归来,告诉村子里的人,其中一个牧羊人仍然在山边寻找,因为他失去了一只羊。整条村子便会密切注意,当他们远远望见牧羊人  步归来,肩膊上扛走失的羊,整条村子便会欢呼和感恩。 

  这是耶稣为上帝所绘的图像;耶稣说上帝就是像这个样子。一个罪人悔改,上帝的喜乐就好比牧羊人找 迷羊回家一样的喜乐。正如一位伟大的圣徒所说:‘上帝同样了解失而复得的喜乐。’ 

  当中有 一个令人惊异的思想,这就是上帝比人要来得仁慈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正统之士会把税吏和 罪人不放在眼内,认为除了毁灭他们之外,别无用处;但上帝却不是这样。人可能对罪人表示放弃,但上帝却不是这样。上帝喜爱那些从不走错的人;但在祂心里,当看见迷羊重返,那实在是喜上加喜的呀!重回上帝的怀抱,要比重返别人冷酷的批评中,不知要容易上几千倍。 

  人的灵魂啊!为什么要离散

  像一受惊的羊?

  愚蠢的心呀!为什么要徘徊

  于真挚深切的爱之外! 

  不是有至仁爱的牧人

  既温柔,又甘甜,

  身为救主祂愿我和你

  齐来聚绕祂脚前。 

  上帝之爱深且广

  非人心意所能量;

  若问永恒者之心

  慈悲仁爱难想像。 

  妇人失而复得的钱币(十五 8-10 ) 

  在这个比喻中的钱币是一个 银达妈 ,约值四便士。在巴勒斯坦人的农舍失落一块钱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若要把这块钱币找回来,那就得要花上一段颇长的时间了。房舍只有一扇圆窗,窗的大小不外乎是十八寸的直径,可以透进来的光极为有限,因此屋子里通常都是一片阴暗。地板是一片压实了的泥土,盖上一些干芦苇和灯心草,要在这样的地板寻索一个钱币,就好比在海底里捞针。妇人打扫屋子,好盼望见到银钱的闪光,或是在碰到它时听见响声。 

  这个妇人之所以这样迫切的找寻这个银币,有两个原因。 

  (一)这个银币对妇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四便士看来不值什么,但这是巴勒斯坦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了。这些人家无长物,时刻都在饥饿的边缘。这妇人正在迫切的搜寻,因为若找不 ,全家人便要捱饿了。 

  (二)第二个理由就较为罗曼蒂克。一个已婚妇人的记号就是她的头饰。这是由一条银带子串起十块银币。经年累月,一个女孩子可能要勉强地过活,以求积  起十个银钱;因为这个头饰就好比是她的结婚戒指。当她拥有这十个银币,那就与她形影不离;即使是为了还债,也不容许别人夺去。很可能这妇人失去的,正是这样的银币。因此,她竭力寻找,就正如一个妇人寻找她失去了的婚戒那样的努力。 

  无论是那一种境况,这都不难想像妇人终于目睹这失而复得的银币所闪耀的光辉,和把它握在掌中时那一种莫名的喜乐。耶稣说,上帝就是这样。当有一个罪人悔改,上帝和众天使的喜乐,就好比一个陷于饥饿边缘的家庭,重获那赖以维生的银钱一般的高兴;也好比一个妇人在失去比金钱还要珍贵的财物之后,竟然再度获得时那样的喜乐。 

  法利赛人从来没有想像过上帝会是这样子的。一位伟大的犹太学者亦曾经承认,耶稣教导了世人一件崭新的事物──上帝确实是寻找失丧的人。犹太人或许会同意,人若愿意放下一切的骄傲,匍匐到上帝的面前,祈求祂的怜悯,这样他或会得蒙接纳;但犹太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上帝四出寻找罪人。我们相信上帝这种寻找罪人的爱心,因在耶稣基督身上,我们目睹这份爱的道成肉身;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祂来是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慈父的故事(十五 11-32 ) 

  这一段经文被称为世上最伟大的短篇故事,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犹太人的律法底下,做父亲的不能随意处置他的产业。大儿子按例要取得三分之二,小儿子则承受三分之一(申廿一 17 )。做父亲的,为了不想再劳神打理业务,早点退休,因此在死前便把产业分给儿子,这是常有的事。至于小儿子的请求,实在是有一分无情的冷漠在其中。他实际是说:‘现在就把我当得的那一份产业给我,反正在你死后我总是要承受的,好叫我早日离开这儿。’父亲并没有跟他争论。他晓得若要叫他的儿子能够有所了悟,那便得叫他历尝艰苦。因此,他照儿子所求给予他,这儿子一刻也不担延,便变卖了一切,离家去了。 

  不久,所有的钱财都花光了;只落得替人放猪的份儿。这一份差使是犹太人所禁止的,因为律法上说:‘养猪的人是可咒诅的。’然后耶稣给予罪人前所未有最崇高的赞美,祂说: 他醒悟过来 。耶稣相信,当一个人离开上帝,他便失落了真我;只有他迷途知返的时候,他才可以找到自己的真我。毫无疑问耶稣是不相信永远的堕落。祂从不相信辱骂罪人可以荣耀上帝;祂认为若非人回归上帝怀抱,便永不可能恢复他本来的面貌。 

  于是小儿子决定回去,他并不敢以儿子的身份要求被接纳,而是以最低等的奴隶身份,一个雇工,一个以日工计算的工人身份,请求收容。普通的奴仆还可说是家庭中的一份子,至于雇工,则随时可以解雇。他与家庭沾不上任何关系。根据最佳的希腊文版本,他归来,他父亲便打断了他的话,根本没机会给他提出作雇工的要求。袍子代表 荣耀;戒指代表权威,因为人若把署上名字的戒指给予别人,那就等于把委托权授予了他;鞋子代表儿子的名份,这正好和奴仆相反,因 为家中人可以穿鞋,而奴隶则不可。(在黑人灵歌中奴隶的梦想便是想及那一天‘所有上帝的孩子都穿上鞋子’,鞋子就是自由的记号。)筵席的摆设,是要叫所有人都能够为这流浪客的归来而欢欣快乐。 

  现在让我们停下来,看一看这比喻中的真理。 

  (一)这则比喻不应称为‘浪子的比喻’,因为小儿子并不是位英雄。这应称为‘慈父的比喻’,因为所要说明的乃是慈父的爱,而不是描述儿子的罪。 

  (二)这则比喻对上帝的饶恕有极详尽的描写。这位父亲必定是天天都等待和盼望儿子的归来,因此相离远远,他便见到儿子归来了。当小儿子回到家里,他便宽恕他,不究既往。有些人把对别人的宽恕看成一种的恩惠,更有甚者,就是饶恕了别人之后,仍然在言谈之间,或暗示或恐吓,提醒那人他过去所犯的罪行,老是揭他的疮疤。 

  有一次,林肯被问及如何处置那些反叛的南人,他们最后被打败了,并且被逼回归美国的联邦。发问的人期待林肯会进行极度残忍的报复,但林肯回答说:‘我会以他们从来没有叛离般的对待他们。’ 

  上帝爱的奇妙,就在祂待我们如此。 

  故事还未结束。大儿子确实的为了他兄弟回来而难过。他代表了自义的法利赛人,他们宁可见到罪人被毁灭,也不愿见到他们得救。在他身上反映出一些要不得的态度。 

  (一)他的态度表示,他多年来对父亲的顺服,乃是基于一种冷漠无情的责任,而不是出自一份爱心的服事。 

  (二)他的态度表现他极缺乏同情心。他称呼那浪子 你的儿子 ,而不是 我的弟兄 。他便是那种自以为义的人,很兴奋的替别人落井下石。 

  (三)他的思想特别的卑劣。故事中没有人提及到娼妓,而他是始作俑者。很明显的,他对弟弟的怀疑,乃基于他有此歪念。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的了悟到这奇异的真理,邢就是向上帝认罪,要远比对人容易得多。在祂的审判中,上帝还要比许多正统人士来得仁慈。上帝的爱远远超越人类的爱。在人拒绝宽恕人的时候,上帝却仍在宽恕。面对 这样无边的大爱,我们只有感叹,敬爱和赞美祂。 

  三种失去的东西 

  最后,我们要注意,这三个比喻并不是以三种不同的方法来陈述同一事物。当中是有分别的。羊的走迷, 纯然是因为愚蠢 。它从不恩想;不少人本来是可以远离罪恶的,假若昔日曾稍加思索。钱币的遗失,它 本身并不负任何责任 。不少人是由于别人的引领而误入歧途,而上帝对那些误导别人的,不会视为无罪。小儿子是 故意的走迷 ,冷然的背叛了他的父亲。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