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研经丛书注释

讲道材料   罗马书第十一章 

  心上的硬瘤(十一 1-12 ) 

  现在有一个问题,任何犹太人必须作答。这一切是否都意味  上帝已经弃绝了祂的百姓?这一问题使保罗内心不能负担。到底,他自己是那百姓的一份子。因此他得助于在旧约中许多地方都有的一种观念。在以利亚的日子,以利亚觉得绝望了(王上十九 10-18 )。他得到了结论,忠于上帝的人,只留下他一人了。但是上帝告诉他,在以色列人中,还有七千人没有向巴力屈膝的。因此在犹太人的思想里,产生了‘余民’的观念。 

  先知们开始看见:从来未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整个以色列完全效忠于以色列上帝;不过在以色列中,总有一部份人 ── 余民,不肯放弃他们的忠心,或在信仰上妥协。一个先知跟  另一个先知都看见这事。阿摩司(摩九 8-10 )想上帝选出余民,好像用筛子筛谷,把好的留下。弥迦(弥二 12 ;五 3 )看见上帝聚集余民的异象。西番雅(番三 12 , 13 )有相同的观念。耶利米预见余民从分散在各国的地方重行聚集(耶廿三 3 )。以西结主张个人主义者,相信一个人不能藉  国家的或遗下来的公义得救;公义者藉  他们自己的公义拯救他们自己的灵魂(结十四 14 , 20 , 22 )。最要者是以赛亚。在他的思想里,这观念非常的显着。他叫他的儿子施亚雅述。这名字的意义是 余民归回 。以赛亚一次又一次的提到忠心的余民的观念,他们蒙上帝拯救,归回国土(赛七 3 ;八 2 , 18 ;九 12 ;六 9-13 )。 

  这里一项极大的真理开始发出曙光。有一位伟大的学者说:‘没有教会或国家是 集体 得救的。’ 选民 的观念不能使集体得救合理。与上帝的关系是一种个人的关系。一个人必须把他自己的心交给上帝,把他自己的生命投诚在上帝足前。上帝并不呼召一  人;上帝有祂自己隐密的道路进入每一颗心内。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一国的人民,或是一家的成员,而得救;也不是因为他承受祖先的公义或得救而得救;他的得救是他在上帝面前个人所作出的决定。这并不是把全国的人放在一起,组成选民。他们乃是男女个人,把他们的心交给上帝,他们就是组成选民的人。 

  保罗的议论是以色列民没有被弃绝;不过这不是指全国,乃是指忠心的余民 ── 他们才是真犹太人。 

  其他的人怎样?保罗在这里有一种可怕的思想。他有上帝放一种使人麻痹的东西,叫他们昏沉入睡,以致他们不能听见,不会听见,他将旧约一系列这类的思想放在一起,以证明这论点(申二九 4 ;赛六 9 , 10 ;廿九 10 )。他引用诗六十九篇廿二、廿三节。‘愿他们的筳席变为网罗。’人坐在筵席上,舒适的享受;就是他们这种安全感带来了灭身之祸。他们在幻想的安全中,认为十分安全,仇敌乘他们不备的时候进来。犹太人正是像这样。他们是这样的安全,这样的自满,这样的安心,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谁知道就是这些使他们灭亡。 

  日子要到,那时他们一些也不能看见,那时他们要弯  腰摸索好似人在黑暗中失足绊跌。第七节说,‘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成了顽梗不化的’,希腊文的动词是 po{roun 。其名词 po{ro{sis 给我们更好的意义。这是一个医药的名词,意思是硬瘤,特别是指在骨折后,在断口的四周所生的硬瘤。身体任何部份,生了 硬瘤 ,那部份就会失去感觉。这一般大众的人失去了感觉;他们不再能感到上帝,听到上帝的要求。 

  任何人都可以有这样的遭遇。如果一个人总是依照他自己的意思去做,结果他会失去对于上帝的要求的感觉。如果他继续的犯罪,结果他会失去对于罪的恐怖与善的引力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很久住在丑恶的情况中,结果他会失去丑恶的感觉。朋斯( Burns )写  说: 

  ‘我愿意抛弃足量的罪,

  隐秘的危险;

  不过,吁,在里面却已硬化了,

  情感已变成不易移动的顽石。’ 

  硬瘤可以生在手上,硬瘤也可以生在心上。这正是以色列大众所有的遭遇。求上帝救我们不要有像这样的遭遇。 

  保罗还有更多的话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不过上帝却从其中产生了好事,就因为以色列民的失去了感儿,为外邦人开辟一条进入的道路。因为以色列民不要福音的讯息,这讯息就给欢迎的人。以色列民的拒绝使普天下变为富足。 

  保罗说到了在这一切后面的想望。如果以色列民的拒绝,使普天下丰富,为外邦人开启了门户,那么到了世界的末了,上帝的计划完全实施,以色列民也得进入,这丰富将何等的大呢? 

  所以,最终,悲剧之后,有了希望。以色列民失去感觉,在她心上生了硬瘤;外邦人因信得以进入并且信靠上帝的慈爱;那日子要到,上帝的慈爱犹如消溶剂发生作用,消除心上的硬瘤,外邦人和犹太人一齐进入。这是保罗的信念,最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击败上帝的慈爱。 

  野橄榄 ── 权利与警告(十一 13-24 ) 

  保罗以前所讲是对犹太说的,现在他转笔对外邦人讲话。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不过他不能忘掉他自己的百姓。在事实上,他尽其量的说,他主要目的之一是要犹太人看到基督教为外邦人所做的来激动他们发愤。要帮助一个人欲得基督教,所有确切方法之一是使他看到在实际生活上,基督教所能做的是什么。 

  有一个兵丁在战争中受伤。一位教士爬出来,尽力的帮助他。其他的军队后退时,他留在那里,和他作伴。在白天炽热天气里,他把自己水壶里的水给他饮,自己却愿承受口渴。到了晚上,寒霜下降,他把自己的外衣盖在伤者的身上,最后把更多的衣服把他包起,以免寒冷。最后这伤者抬头望  那教士说,‘教士,你是一个基督徒?’那教士回答说,‘是的,我尽力的想做成一个基督徒。’那受伤者说,‘如果基督教能使人帮助另外一人,像你帮助我一样,请把基督教告诉我,这正是我的需要。’基督教的行动能激动人仰慕其信仰,它能够产生像那样的一种生活。 

  这是保罗的希望,祷告,大志,有一天犹太人会看到基督教为外邦人所做的,受到激动,而欲得到它。 

  如果犹太人进入,对保罗说来,这真是天堂了。如果犹太人的拒绝有这样的结果,藉  它,外邦人得与上帝和好,那么,当犹太人进入时,这荣耀将是何等的大!如果拒绝的悲剧带来了这样奇妙的结果,当这拒绝的悲剧变成了荣耀的接受时,将带来怎样快乐的结束?保罗只能说这是像死而复生。 

  于是保罗用二幅图画,表明犹太人不会永久被弃绝。一切食物,在吃以前,必须献给上帝。律法的规定是这样(民十五 19 , 20 ),如果一团面粉在准备的时候,其第一部份必须献给上帝;这样做了以后,全团就成为圣洁的了。并不需要每一口都要献给上帝。第一部份献了使整团成为圣洁。一棵幼树种下,献给上帝;以后长出来的每一根枝子,在上帝面前,都成为圣洁。 

  保罗从这里引伸得到下列的意义 ── 以色列的祖先在上帝面前称为圣洁;他们特别的听见上帝的声音,顺服上帝的话语;他们特别的被拣选并且献给上帝。全族从他们而出;正如第一团所献的新面使全团成为圣洁,奉献的幼树使全树成为圣洁,立国者的特别奉献使全族在上帝的面前,特别的成为圣洁,也是如此。在这里有它的真理。以色列的余民并不是他们自己作成的,乃是他们承受在他们以前祖先的信仰。我们中间每一个人多少都依靠以前的人所留下的灵性资本生活。我们中间没有人是全凭自己作成的。我们是虔敬正直的父母及祖先使我们成为像我们这样的人;即使我们误入歧途,羞辱遗业,我们也不会无份于良善正直。它们使我们成为像我们这样的人。 

  保罗继续用一段长的引喻。先知一再把以色列民绘成上帝的橄榄树。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橄榄树是在地中海一带最普遍和最有用的树。‘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耶十一 16 )。‘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何十四 6 )。所以保罗想到外邦人野橄榄树的枝子被接在园里的橄榄树上,它就是以色列民。从园艺学的观点上,保罗所说的是不可能的。在园艺学上,好的橄榄树,接在野的橄榄树,使它产生好的果子。保罗所描写的过程,在实际上是不加应用的,因为这是没有实际上的用途的。不过保罗要人明白的要点是十分清楚的。外邦人是在荒郊野地,处于荆棘之中;现在,因为上帝恩典的行动,他们被接在丰富肥壮的庭园橄榄树上。 

  在这幅图画中,保罗有二句话要说。 

  (一)第一是 警告的话 。在这种状况下,外邦人对犹太人很易产生轻视的态度。这岂不是犹太人被拒绝,外邦人得以进入么?在这一个犹太人普遍的被憎恨的世界,更容易产生这种态度。保罗的警告还是需要。他所说的实在和下面的说法相同: 如果不先有犹太教,我们就不会有今天所说的基督教 。如果基督教会忘了所从出来的根,那实在太不好了。只有把基督教传给犹太人方才能补偿所欠犹太人的债。因此保罗警告外邦人不可以轻视犹太人。他冷冷的说,如果真的枝子,因  他们的不信,被砍掉,又被接上去的,当更会有这样的事。 

  (二)第二是 希望的话 \cs8 。外邦人经验到上帝的慈爱;犹太人受严责。如果外邦人保守信仰,他们要留在上帝慈爱中;如果犹太人从不信中,脱颖而出,进入相信,他们必被重行接上;因为保罗说,如果野橄榄可以被接在园中的橄榄树上,那么橄榄树本身的枝子,岂不是更易接上么?保罗再一次想到犹太人进入的日子。 

  这段经文,有好些地方很难了解。他想到的图画,不是在我们的世界里所常见到的;不过有一件事是十分清楚的 ── 犹太教与基督教,旧的和新的关系。这是对于一般要把旧约抛弃,认为这只是一本犹太人的书,不适合基督教的人的答案。一个愚拙的人把使他达到高处的梯子踼去。一个愚拙的枝子把自己从树干上砍去。犹太人的信仰是基督教生长的根。只有当野橄榄和围中的橄榄合而为一,没有一根枝子不接在橄榄树上,那时结局才来到。 

  众人都蒙了怜悯(十一 25-32 ) 

  保罗接近他议论的尾声。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保罗面对一个令他纷乱心碎的情况。对于上帝的百姓,当上帝的儿子来到世上的时候,却弃绝祂,保罗多少要找到一些解释。他从来没有闭目不看这悲惨的事实,不过他想找出怎样可以把这整个悲惨的情境配合在上帝的计划里。不错的,犹太人抛弃基督,不过在保罗看来,他们的这样抛弃,为的是要把基督赐给外邦人。为要保持上帝目的的主权,保罗甚至说,这是上帝自己使犹太人的心刚硬,为的是要为外邦人开辟一条道路。不过另一方面,听上去似乎矛盾,保罗仍然主张他们没有接受上帝的赐予是出于犹太人自己的责任。保罗坚持两者俱兼 ── 上帝的权柄与人的责任。他的议论有些复杂,为了较易了解,分条缕述如下: 

  (一)保罗确实的知道犹太人的心便并非是全体的,也不是永久的。它有一个目的,当这目的达到以后,就会除去。 

  (二)保罗把犹太人地位的两极性放在上帝的计划里。为要使外邦人进入,完成福音是为天下人民而设的目的,犹太人到了为上帝仇敌的地位。保罗所用的字是 echthroi 。这一个字很难翻译,因为它含有主动与被动两方面的意义。它可译成憎恨,或 被憎恨 。在这话中,很好的把这二个意义放在一起。犹太人仇视上帝,拒绝上帝的赐予;因此他们不被上帝喜悦。这是犹太人现在的地位。不过他们又有另一种的地位。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在上帝的计划中有其特殊的地位。这是无法可以更动的。无论他们怎样,上帝不能收回祂的话。祂向他们祖先所有的应许,必须完成。这对于保罗是很清楚的。他引用赛五十九章二十至廿一节予以证明。上帝的弃绝犹太人是不会永久的;他们到了最后,亦必然进入。 

  (三)保罗有一种出人意外的思想。他说,‘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有一件事,非保罗所能想像的,那就是任何国家的任何人可以藉  他们自己得救。现在,如果犹太人能以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他们就会以为凭藉他们自己的努力,有权获得上帝的拯救。所以保罗说上帝把犹太人也关在不顺服之中,使他们知道他们的得救,不是出于他们的努力,乃是出于上帝的怜悯。除了上帝的怜悯以外,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外邦人,都不能获得拯救。 

  保罗的议论,在好多方面,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他所提出的证明也不太能够说服人家。他所说的有些事甚至会令我们的心战栗。不过他的议论并非不切实际,因为在这后面,最紧要的事就是有一种 历史的哲学 。在保罗看来,一切都 由上帝管理 。甚至即使最令人心碎的事也不会在上帝目的之外。没有一件事是盲目进行的。上帝的目的是不会错乱的。 

  有一个晚上,一个女孩站在窗边。那时巨风以极大的速度狂吹。她说,‘今晚的巨风必然脱离了上帝的掌握。’对保罗看来,这样的事必永远不会发生。没有一件事会越出上帝的管制;每一件事都要完成祂的目的。 

  保罗在此之上,又要加上一件极重要的信念。他主张在这里面,并藉此一切, 上帝的日的并非毁灭,乃是拯救 。保罗甚至说,上帝的计划为要达成拯救人。到了最后的分析,这并不是上帝的忿怒得到人,而乃是上帝的爱抓住人。 

  以色列民的情况正犹如诗人汤普生( Francis Thompson )在其‘天上的追寻’那首诗里动人的描写。 

  我逃避祂,在白画,在黑夜,

  我逃避祂,越过岁月的拱门;

  我逃避祂用各种形形色色

  心意的方法;我隐藏在欢笑苦泪之中。

  ……………………

  不过从容的追,

  不乱的步伐,徐徐的速度,庄严的急切,

  他们击出 ── 天上声音的击出

  比较脚步声更快捷 ──

  ‘一切享都辜负你,你却辜负我。’ 

  于是在诗中到了那逃亡者到了受责打的时候。 

  我赤裸  ,等待你爱的责打!

  我的装备你一件一件的打破,

  打到我屈膝,

  我完全不能自  。 

  于是到诗的最后。 

  我逡巡的足音;

  究之,我的忧郁是否乃是,

  祂伸出爱抚的手的荫影?

  ‘啊!我 ── 最宽纵的,最盲目的,最软弱的,

  却就是你所在寻找的!

  你驱使你的慈爱,你驱使我!’ 

  这正是以色列民的境况。他们长久的反抗上帝;到今天,仍然如此。不过上帝追寻的爱还是追随  他们。我们对于罗马书九至十一章,无论作怎样的阅读,经过最后的分析,这几章经文所论的乃是尚末完成的爱的追寻。 

  赞美的心的呼声(十一 33-36 ) 

  保罗从未写过比这一段更具独特性的经文。在这里我们看到由追求真理的头脑转而为敬拜赞美的心。最后,一切都必过去进入奥秘之中。人不能了解,不过在其心中却是爱。如果一个人能够说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那么还有什么没有说的呢?在人的情况中,有某种的两极性。上帝给人头脑,人的责任就是尽量的用它去思想。不过有的时候,头脑也有到了极限的时候。在那时,只有接受与赞美。 

  ‘如果我是知道一切,

  会如何发出赞美之声呢?’ 

  保罗绞尽了脑汁,想解释一个令人心碎的问题。他不能说他已经获得了解答,似一个人做几何题这样的清清楚楚解答了一个题目。不过他却确确实实的说,他已竭尽其力,现在他已满意的把它交给上帝的慈爱和能力。在人生中有好多时候,我们不能做什么,只能说:‘我的头脑已经至矣,尽矣;也捉摸不到你的心意。现在只能把我们的全心,信靠你的慈爱。愿你的旨意成全!’ ── 《每日研经丛书》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