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传道书

 

传道书第二章

2:1-11 作者把人生虚空的问题提出,简单说明智慧不能解决人生之谜后,接着在本章指出享乐的追求一样难满足心灵的渴望。他先是决定一试,结果发现无用(1节),然后细细描述他尝试的经过(3-8节),和所达到的欢乐境界(9节),而结论仍是“虚空”二字(11节)。

2:2 作者提到享乐中的两件事:一是“嬉笑”(表面的欢乐),一是“喜乐”(有节制的欢愉,例如宗教节日的欢乐)。第一种享乐的结果是“狂妄”(失去理智的疯狂),第二种享乐的结果是根本改变不了虚空的现实。人的视野只要一天处在“日光之下”,无论是高级或低级的享乐,都解决不了问题。

2:3 “持住愚昧”:明知愚昧仍坚持这样察究下去,以找出人生当怎样行。

2:4-9 本段写所罗门作王时大兴土木,积蓄财宝,满养妃嫔的事(见王上7章;9:1;10:21;代下8:3-6)。但未提建殿,可能因纯属“日光之下”属世之事的考察,暂予搁置,到5章时才提到“神的殿”。本段用“为自己”一语达六次之多,强调享乐的目的乃为一己的快乐。

2:10-11 “眼所求…心所乐”,凡是眼能见、心能满足的事事物物无一不尝试。肉体活动时虽有快乐感(“劳碌中所得的份”),但一旦得到,快乐便开始消失。

2:12-16 12节可意译为:“我回过头来观察智慧、狂妄和愚昧,看看在王以后究竟有什么人,能在王已作了的事之外还能作什么?”这等于说,这些问题既然都已经验过,证明智慧无用,后来的王不用再试了。不错,属世的智慧胜过愚昧,但到末了,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命运一样,连最伟大的人物一样为人遗忘(16节)。

2:17-21 作者对生命本来满怀希望(2:3;6:12;8:15),但察究的结果,发现生命原来如此可恨。智慧因死亡而结束,死亡的黑影岂不也覆盖生命!人生若止于“日光之下”,自然充满烦恼;既恨生命,劳碌所得留给后人,有何益处?说不定后继者会把已有的成就全毁(参王上11:41-12:24关于所罗门王的儿子罗波安把帝国光荣毁于一夕之间的事)。这样,人在世上劳苦的建树荡然无存,终至绝望(20节)。因此要人劳碌,不仅无益,让未曾劳碌的人去享受,也不公平。人无论如何使用智慧、知识和技巧,所得来的不能长保;死亡一来,完全落空(21节)。

2:22-23 传道者因此认为劳心劳力都毫无所得,反导致无穷忧愁,夜寐难安。

2:24-25 传道者的思索至此呈现转机。在此之前,他很少提到神。1:13虽讲到神,但祂不是人生问题的解答,而是问题的根源。24节提出人生的另一层面:生命中有了神的同在。祂是智慧、知识和喜乐之源;祂公平治理罪人和义人;宇宙在神的管治下,不但要人工作,也要世界一切成为美好(3:11);智慧非凭人力得来(1:16),乃是神所赐(2:26)。传道者过去看造物、历史和生命,都是苦痛,一点美好也见不到。现在他见到福祉(2:25)、美好(3:11)、神的恩赐(3:13)、永存(3:14)、看似不公平其实有神的美意(3:18),以及人应为有工作而喜乐(3:22)。

这两节可说是本书的中心思想,若加意译,可以是:“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找到满足,又能享受他劳碌的成果,有吃有用,便算是幸福的了。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旨意和帮助;要是没有祂,谁能吃用、享受呢?可见快乐来自认识和敬畏神(12:13)”。

2:26 不过这原则不适用于罪人,对罪人来说,1:13的极重的劳苦仍是他们的份,找不到出路和方向。这是神的决定。罪人“收聚”、“堆积”财富、名誉、地位,却得不到益处,反归给神所喜悦的人。

作者把两种人生陈明:一是虚空、漫无目的,恶性循环的世界,在那里快乐短暂,劳碌徒然,智慧无用,终必死亡;一是可以乐享的生命,天天日日有神丰富的供应。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