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十三章

13:1-2 这里列举的五位先知和教师,是安提阿教会的领袖。看来这五人都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马念是贵族中人,是杀害施洗约翰并讥笑过耶稣的希律安提帕的兄弟(可6:14注),二人从小一齐长大。称为尼结的西面,有的说他就是“古利奈人西门”,也就是背负过耶稣十字架的那个乡下人(路23:26)。古利奈人路求很可能是11:20所说的古利奈人中的一人。

“先知”是教会中圣灵所赐的一种恩赐(林前12:1-11)。旧约时代和新约时代都有先知。先知的责任是按照圣灵的启示,宣讲神的旨意(申18:18;彼后1:21)。初期教会中,“先知”恩赐很普遍,有时会临到普通信徒身上(参19:6;林前11:4-5;14:1。

先知能说预言(参21:10-13),能显露人心隐情(林前14:24-25),而且能直接将圣灵启示的话讲出来,是一种超然的恩赐。“先知”恩赐的目的,是要“造就、安慰、劝勉”教会(林前14:3)。教会里的超然恩赐中,“先知”和“说方言”常常并列(19:6;林前14章),大概这两种恩赐的性质相同,都是圣灵直接使人说出启示性的话。不过,“先知”所说的是听者和说者都懂得的言语(林前14:24-25)。说“方言”的则需有翻译。“先知”所讲信息,多是神在旧约中隐藏的奥秘和计划(罗16:25;林前13:2;弗3:5)。

教会初期,新约启示还没有完成,神需要藉着“先知”将他的旨意直接告诉人;也藉着“先知”直接领受新的启示。因此《以弗所书》2:20说,教会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新约圣经写成后,教会信仰的依据是圣经本身,“先知”的恩赐,便只限于讲解和宣告神默示的圣经的真理,并不能在圣经以外增添新的启示。

13:4 这是保罗面向外邦的第一次旅行布道,约在主后47年,有巴拿巴与马可同行(2,5节)。另外两次旅行布道见15:40和18:23。

本书从13章开始,主角已是保罗,故《使徒行传》后半又有“保罗行传”之称;相对之下,本书1至12章可称为“彼得行传”。

居比路岛,参11:19注。

13:5 撒拉米是居比路岛东岸的大商埠,在叙利亚对岸,城中有不少犹太人。保罗布道,每到一城,先进犹太人的会堂,利用已有的据点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13:46;17:2,10,17;18:4,19;28:17,23)。他在这里接触到敬畏神的希腊人(参看10:2;13:46),再进一步向外邦人传讲(18:6;28:28)。

这位约翰名叫马可约翰(12:25;15:37),也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是巴拿巴的表弟(西4:10)。他母亲马利亚的家是耶路撒冷信徒经常聚集的地方(12:12)。他曾服侍过彼得,彼得称他作“我儿子马可”(彼前5:13)。他现在参加保罗的布道工作,但只有一个短时期(13节)。

13:6 帕弗在撒拉米之西约144公里。巴耶稣是犹太人,为居比路岛方伯士求保罗的随从。此人懂法术,冒充先知,自名为“以吕马”,意为“大有才干的圣人”。

13:7 居比路岛直属罗马元老院,不属罗马皇帝,因此当地最高行政官不叫“总督”(巡抚),而称“方伯”。“通达人”是有求知欲的人。士求保罗这位地方官很想听听两位旅行布道家讲道。

13:9 犹太人喜欢采用当时罗马世界通用的拉丁文名字,象今天许多人喜欢取洋名一样。例如约翰叫马可(12:25);约瑟巴撒巴叫犹士都(1:23);西面叫尼结(1节);大比大叫多加(9:36)都是。路加在这里首次提到扫罗的拉丁名字“保罗”, 以后一直沿用,他的犹太名字扫罗未再出现。可能保罗旅行所及的外邦人世界比较熟悉他的外邦名字(参本书9:1注)。

13:13 保罗一行到达小亚细亚南端的别加,马可约翰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此事后来曾引起保罗与巴拿巴间的争论(15:36-38)。圣经没有说马可为什么要离开;可能生性胆小(参可14:52),不敢深入从未涉足过的外邦;也可能生长富有家庭(12:12),不习惯内陆旅途艰困,患上思家病。保罗十分不悦,多年后才平复(15:38;参西4:10;门24节)。

13:14 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加拉太省,是罗马的殖民城,住有犹太人。这与叙利亚的安提阿不同(1节)。保罗与巴拿巴从别加去这个安提阿必须越过大数的群山。保罗可能因别加的沼泽潮湿气候和旅途的辛苦,染上疟疾。有的人认为这病就是他所说的肉体上的那根刺(林后12:7)。他的身体在安提阿海拔1200公尺的高原气候中逐渐复原,但旅行的计划因病作了改变(加4:13)。本书没有记载保罗在别加患病的事。路加大概不想把次要的事插入。保罗抵达加拉太的安提阿后,若非有病不会说“你们为我身体的缘故受试炼,…没有厌弃我”(加4:14)。他因病在这一带逗留长过原定计划,加拉太人反有机会多听福音。

13:15 “管会堂的”是信徒的领袖,通常由一位长老担任,负责崇拜的节目和会堂的行政,安排讲道、读经、祈祷的人选。

13:16 这是保罗的首篇讲道词,听道的人中有犹太人也有敬畏神的外邦信徒。路加记下的这篇摘要,内容和彼得的五旬节讲道(2:14-39),以及司提反在公会前的讲话(7:2-53),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从总体来看,带有保罗的特色。这篇讲道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先综述早期希伯来的历史(17-22节)、救恩的背景、施洗约翰的见证(22-38节);然后见证死后复活的主耶稣便是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接上提出因信称义的道理(39节)。保罗在结论中要大家留意圣经所预告的审判(40-41节)。

13:19 “迦南七族”可参《申命记》7:1。“四百五十年”是从约瑟时代到进入迦南的一段时间。

13:21 便雅悯族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一,保罗说他也是便雅悯族的后裔(腓3:5)。

13:22 这话引自《撒母耳记上》13:14;《诗篇》89:20及《以赛亚书》44:28等旧约经文。

13:26 藉着主基督而得到的救赎是同时为犹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预备的(参16节)。

13:31 主耶稣的受难与复活是众目共睹的事,这些目击人现在仍活着,可以作见证。

13:33 神选定了大卫作王,并且答应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救主(22,23节),现在祂差神子耶稣(诗2:7;路3:22)来救赎世人,这是祂应许的实现。

13:39 保罗力陈人乃因信称义。律法不能叫人脱离隔绝神与人关系的罪,只有主基督才能将人从罪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信祂的可获自由,得称为义,与神和好。关于因信称义的道理可参《罗马书》和《加拉太书》。

13:40 这个警告见《哈巴谷书》1:5(旧约《七十士译本》)。凡不接受福音的都得面对将要来的审判。

13:45 保罗所传讲的信息比犹太教义更吸引城中外邦人,连敬虔的进了犹太教的人也为之倾心(43节)。会堂当局可能担心信徒流失,影响财政,嫉妒保罗的成功。

13:46 传福音需要大勇,保罗胆识过人(9:27-28;14:3;19:8;26:26;28:31),也十分重视胆量在布道工作中的作用(林后3:12;弗3:12;帖前2:2)。他传福音总是先向犹太人(罗1:16),既然散居各地的犹太人象在耶路撒冷的一样拒绝基督,他决定集中全力专向外邦人传讲。参18:5-6;28:25-28。

13:47 保罗用《以赛亚书》49:6的话,说明基督是外邦人的光(路2:32),使徒的见证使这光照遍人间(1:8)。

13:48 人得救恩享永生不是靠自己的功劳,乃是神的恩典。“预定”不是说有些人预定得救,有的预定灭亡;神愿意人人都得救,但悔罪归信是人自己的抉择。凡愿意凭信心接受福音,遵行神旨的,都可蒙救赎。

13:49 新的归信基督的外邦人开始传扬福音。

13:51 “跺下脚上的尘土”是放弃的表示。参《路加》9:5;10:11。以哥念在安提阿东南约150公里处,属加拉太省。

13:52 “门徒”指外邦人信徒。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