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 |  

罗马书

罗马书第十五章

15:1 “我们坚固的人”:保罗把自己也列在信心刚强的基督徒当中。“担代”就是用爱去接受和忍耐,正如基督担当罪人的软弱一样(赛53:4;太8:17)。前面一章从消极一方面劝人不要绊跌软弱的弟兄,本章则积极要求信徒担代弟兄的软弱。保罗劝勉信徒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悦,坚持己意,不理他人的难处。

15:2 “邻舍”指相近的人。我们不可只为自己而活,凡事应求众人的益处(林前10:33)。

15:4 “圣经”指旧约圣经。我们因圣经的教训得以学效基督忍耐与受苦的榜样,坚守对基督的盼望。他指出这是圣经写作的目的。

15:7 基督徒可以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更应该在爱心中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才是效法基督。

15:8 “受割礼人”指犹太人。“执事”是服侍人的人。主基督曾向犹太人传道,祂的福音当初也是给犹太人的(太15:24)。“列祖”指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神曾与他们的先祖立约。基督来是为了实现这些立约的应许,也如9-12节引用的经文所说,让外邦人因神的怜悯归荣耀给祂。

15:9-13 这几节清楚表达出了本书的主题和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是要把福音继续向外邦人传扬(参17节)。

15:12 “耶西的根”,弥赛亚在肉身来说是大卫的后裔,而大卫的父亲是耶西,所以弥赛亚又称为“耶西的根”。

15:14 本节至章末是本书的结尾,讲的是与保罗有关的事。他讲述自己写此信的原因、去罗马的行程,并在22-23节列出了行程表。30-33节提醒读者,此行凶险,需要他们的代祷。

15:15 保罗不是罗马教会的创立人,也未到过罗马,而今却写信教导罗马的信徒;所以他说自己这样写是“稍微放胆”,而这也是因着神所给他的恩典,作了外邦人(罗马人也是外邦人)的使徒(加1:16)。

15:16 “祭司”的职任是献祭,祭物以牛羊为主。保罗称自己为“福音的祭司”,而所献的是信主的外邦人。这也就是说,他以向外邦人传福音为职志。他在《腓比立书》2:17也用献祭来比喻传道工作,不过讲得更为热切,因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浇奠”在其上,愿意以身殉职。

在犹太人看来把外邦人献给神是不洁净的,但有了圣灵洁净的工作,就可以“成为圣洁”。

15:17 保罗在本节至21节讲基督和圣灵怎样用他的侍奉,藉着他的语言与作为,在外邦人中传道的成就。他所夸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基督与圣灵在他身上所完成的工作。

15:18 “使外邦人信服”是他罗马之行的期望,也是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参1:5)。

15:19 “以利哩古”是欧洲马其顿以北的一个省份,位于今天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境内。《使徒行传》没有提过保罗曾到这里,也许保罗只到过边界。以利哩古在北,耶路撒冷在南,这是保罗传道所到过的北、南两端两个最远的地方。

15:20 保罗“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要使神国事工不滞留在一个地区,让福音可以广传,直到地极。

15:23-24 “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信了主,而是地中海东岸一带都已有人在那里传福音。根据15:20的原则,保罗需要开辟新土。

“士班雅”就是今天的西班牙,这是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人所知道在西方最远的地方。士班雅以西是大西洋,大海茫茫无际,不见陆地。

保罗写《罗马书》时,正要完成第三次布道旅程;当时他在希腊的哥林多,要回耶路撒冷去。他盼望回去之后,可以开始第四次的布道旅程,目的地就是士班雅。此行必须借道罗马,于是他希望得到罗马信徒的支持,来完成任务(28节)。

15:25-26 保罗去耶路撒冷,身边带着一笔款项,是从外邦教会中征集,赠予耶路撒冷贫穷信徒的。捐赠者为马其顿和亚该亚的教会。马其顿教会的热心捐输为人称道(参《林后》8-9章)。

15:28 “善果”指捐给耶路撒冷圣徒的善款。“士班雅”见15:23-24注。

15:30-32 保罗当时正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知道自己会在犹太地遭遇患难。沿途的教会都勉强挽留他,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只是他视死如归,不肯听从(徒20:22-24;21:1-14等)。结果,他在耶京被捕,辗转解赴罗马,间接完成了往罗马的心愿;不过,是身上带着锁链去的(徒28:11-16)!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