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导本圣经注释

| |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1:1 新约里的各卷书信,大都照当时流行的格式,在信首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参《罗马书》1:1注。保罗介绍自己时,不只用“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还加上“奉神旨意”,要受信人知道他是神所召的信息的使者。他在《林后》、《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提摩太后书》都是如此称呼自己,可能因为他的地位受到质疑,也可能因为信中所处理的问题极为重要,涉及基本教义,因此不但提职分,也主张自己有说话的权柄(参9章;林后11章)。保罗舟主基督时喜用“基督耶稣”,不大用“耶稣基督”(比较《雅各书》1:1;《彼前》1:1等其他使徒书信)。

所提尼很可能就是哥林多城犹太会堂的那拉管理人,间因保罗的缘故被打(徒18:17)。他后来象14节提到的同事该犹一样,成了基督徒。但此点难完全证实。保罗在其他书信中都未提此人,只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提他,说明所提尼必为哥林多教会所熟知。保罗写此信时,他正在以弗所。

1:2 保罗用“神的教会”一词来指一个地方的教会,例如“哥林多神的教会”包括在哥林多所有的信徒。“在各处求告”中的“各处”可指亚该亚(希腊)的其他教会,也可指其他使徒所建立的教会。从15:11提到“不拘是我是众使徒”,而“处”字在犹太人多用以指聚会的地方,第二说似较可能。保罗更称教会中的信徒为“在基督耶稣里成圣”的人,也就是因信心得与基督联合而成为神圣洁子民的人。这些人蒙神恩召作圣徒(参罗1:7注)。

保罗的信是写给一间内部不和、生活也有瑕疵的教会,但他仍称他们为“圣徒”,可见信徒成圣的地位是因相信基督救赎大功,凭与基督联合的新关系而获得。“求告”主名就是这种信心的表现(罗10:13)。至于信徒品格成长、灵性的操练,则是圣灵在人身上不断的工作,叫我们的生命天天长大,越来越象基督(看弗4:11-12;彼前4:12-13;来12:10)。

1:3 “恩惠平安…归与你们”是当日信徒飞用的问候语(参罗1:7;林后1:2;加1:3等)。罪人因信得赎称义,内心与神和好,可以享有基督里的平安和福祉(约14:27)。

1:4 保罗为哥林教会“感谢”神。其实与这封信时,哥林教会毛病很多,且有人纷争结党,但保罗仍认为有值得感谢的地方。保罗的每一封书信,除《加拉太书》外书前都有感谢的话(参《罗马书》1:8注;见《腓立比书》1:3;《歌罗西书》1:3;《帖前》1:2;《帖后》1:3;《腓利门书》4节)。这里所感谢的是教会所领受的“恩惠”,特别是各样属灵的恩赐。

1:5 “口才、知识都全备”指具备属灵知识与表达知识的能力,这是圣灵恩赐中的一种(12:8)。但保罗提醒信徒,单具备这些知识而缺乏恩赐中最大的爱心,会落入自高大自的陷阱里(8:1)。

1:6 保罗所见证并为哥林多的信徒所接受的福音,因有圣灵赐给他们的恩赐,得到了证实(参加3:2-5;来2:3-4)。

1:7 “恩赐”可能指本书12-14章所说的圣灵所赐的各种造就教会和人的恩赐。“显现”指主基督在荣耀中再来,这是初期教会的盼望,也是我们极大盼望。

1:8 因着主基督的保守与坚固,信徒得以在祂再来的时候,在祂面前无可指摘。7节“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和本节“主耶稣基督的日子”都是指基督的再来(参3:13;5:5;林后1:14)。

1:9 神既已召了他们得与主基督联合,必会保守他们到底,因为神是信实的(参腓1:6;帖前5:24)。

1:10 从本节到4;21为有关哥林多教会内部问题的处理。保罗从革来氏派来的人那里(11节)听到报告,知道教会有分裂危机(见第3章)。此信的一个目的是劝勉大家彼此相合。他称呼信徒为“弟兄”,因在主里面情同兄弟,亲密如手足。保罗此函乃写给众信徒,包括女信徒在内(参16:20;罗16:3,15)。

1:11-12 革来的名字除此处外,圣经中没有记载。她极可能是当时一个很有财富的女人,家中有许多仆婢,其中有些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这些信徒或去信,或亲自到访,将教会里的情形告诉了保罗。

“亚波罗”原是文化之都亚历山大城的狱人,熟悉圣经,又有口才。在保罗离开哥林多之后,他来到此城,得保罗的同工百基拉、亚居拉夫妇“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18:24-28)。后来,他一直是哥林多教会中一位有恩赐的传道者(比较3:6)。“矶法”就是彼得,是彼得一名的亚兰文写法(参约1:42),意思就是“石”。彼得一直是耶路撒冷的领袖,为十二使徒之首,可能访问过哥林多。属彼得一派似为犹太信徒,虽不坚持人人要受割礼,却坚持外邦信徒应遵照耶路撒冷教会的吩咐,严守若干有关饮食的规定(徒15:28及以后;参林前8:1及10:25)。

哥城教会的信徒,各推自己所尊崇的人作为跟从的对象,仿效异教风气,把人过分推崇当作神来看待,造成内部分裂。除了属保罗、亚波罗和矶法三派之外,还有第四派,说是“属基督”。保罗愤怒地质问:“基督是分开的吗?”(13节)说明确有人用基督之名自成一派。

1:13 保罗提醒信徒,他们所信的是基督,而不是世上的人。为他们钉十字架的不是保罗而是基督,他们也是奉基督的名受洗与基督联合为一(加3:27;罗6:3;林前12:13)。无论由哪一个神的仆人施洗,都是一样。信徒不呆将信心依附于替他们施洗的人,来代替基督的地位。

1:14-16 保罗强调自己没有给其他人施过洗,使那些借推举领袖,搞个崇拜、分裂教会的人无词可藉。基利司布是以前哥林多城会堂的管理人(徒18:8)。该犹可能就是《使徒行传》18:7所记那个外邦的犹太信徒“提多犹士都”。他的罗马全名写法应该是该犹·提多·犹士都。这两位是保罗在哥林多城传道最早听信归主的人。

1:16 司提反是整个亚该亚生活上(哥林多城位于亚该亚的东部)第一位信主者(16:15,17)。正确读音应译“司提反拿”。这里说“司提反家”,可能保罗给他和全家施过洗。圣经中全家受施洗的记载还有哥尼流(徒10章)、吕底亚(徒16:15),和腓立比城的狱卒(徒16:33-34)。

1:17 并环是说受洗不重要,而是说主基督交托给保罗的使命是传福音。传福音的主旨是宣讲主基督的替死与复活,以及人的悔改和救赎(15:3-4)。“智慧的言语”指人说话的聪明才智。鼓如簧之舌,运用当时论辩的技巧,听的人可能太为说者的词令所吸引,反面得不到所要传的信息。

1:18 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的十字架。这信息对走在败亡之途(2:6)和走在永生道路上的人(2:7),有完全相反的效果。前者靠赖人为的哲学体系,相信未重生的人有能力揭开属天的奥秘,要的是他们的头脑能够了解的东西。他们属血气,不能领会圣灵的事(2:14),因此以福音信息为愚笨,为无能。后者因为亲尝过福音改变人心的力量,以此信息为智慧。信的人因主耶稣钉十字架,和祂的死而复活所完成的救赎之功,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福音在信的人是个人与世界唯一的希望;自以为聪明的人,拒绝了得救的途径,只有灭亡。参《罗马书》1:21及注。

1:19 本节经文引自《以赛亚书》29:14。当时亚述大军兵临城下,犹太国宫庭中的“智慧人”主张联合埃及来对抗。先知指出这种靠人而不靠神的态度,是十分愚昧的,必为神所弃绝。

1:20 保罗似乎在回应《以赛亚书》33:18的话。亚述王进攻耶城的计划全告失败;这世上的智慧在十字架的大能前也都变成了愚拙。

“智慧人”泛指世上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之流。“这世上的辩士”指希腊各派哲学中的所谓“论辩家”,喜欢与人作冗长的辩论。“文士”指专门研究旧约律法的犹太教师。

在当时罗马、希腊文化的世界里,特别在哥林多这个文化和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到处都有自命为智者的辩士,说可为人解决人生问题。保罗指出,这一切的人间哲学,并没有真明白神和祂的启示,也不懂十字架救赎的道理,因此只是虚空的、好听的词令,对实际毫无裨益。可是使徒们传讲的信息,能领人认识神,让人从罪中出来,得到新生命。这种聪明人认为愚拙的道理却真能救人。世上的智慧所做不到的事,福音的大能却做到了。神把世上的智慧变成了愚拙。

1:22-23 “希利尼人”包括当日在罗马帝国里接受希腊文化的外邦人。希腊文化讲求智慧,十字架救赎的福音,从表面上看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希求。保罗把“希利尼人”和“外邦人”两个名词互用,来和犹太人一词对比。犹太人讲求神迹,希望见到一些出于神的奇事,以满足他们民族和信仰的自尊心。(比较太16:1-4;可8:11;约2:18)耶稣在世上不是没有行过神迹,只是犹太人不信,因为祂未能照他们的期望,以民族大英雄的姿态来到世上,只是个卑微贫穷的传道者,到最后还羞辱地钉死在罗马人的十字架上。十字架对犹太人和外邦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光荣的标记,谁知神却以此来完成祂的伟大救赎工作。十字架成了犹太人归信的“绊脚石”。

1:24 “蒙召的”指按神的旨意所选召的(参1:2)。“神的能力”指神克服罪恶,救人脱离罪恶权势的大能。“神的智慧”是他用钉十架的基督来解决世人智慧无力解决的问题。

1:25 意思是说,神比人的智慧更有智慧,比人的强壮更为强壮。

1:26 从本节可以看出当日哥林多教会,以及一般外邦教会的信徒,文化与社会地们大都不高,可是反得了神的救恩。这证明得救不是靠人有什么;人得救只可指着主夸口(31节)。

1:30 基督耶稣是智慧之源,我们因着祂得以称义、成圣、得赎。

1:31 本节经文似为《耶利米书》9:24的摘述(参《罗马书》3:10注)。人不可夸耀自己的智慧、勇力或财物,而要以认识为神荣。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