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搜索 圣经朗读 圣经下载 圣经apk 圣经图片 圣经地图
NIV KJV
每时灵粮:
圣经目录
旧约
新约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分享

  新约圣经形成到中文译本问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作者:闲暇  来源:来自网络  点击数:
分享到:

  “从无到有”-新约圣经形成到中文译本问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来源:闲暇  作者:闲暇

  前言:

  众所周知,新约圣经是由二十七卷长短不致的经书汇集而成。它是基督宗教中的经典著作―― “天书”;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耶稣基督死亡复活事件的载体。它是由基督的启示言论化成为不同文化的语言形式,其背后隐藏一个令人惊异难以理解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奇妙的信仰见证。因新约圣经的形成、经典的确立、中文译本的面世,“所展现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1]1故本文基于此灵感论述它的从无到有,并不单从历史的角度平铺直叙,更重要的是透视其隐含惊奇的信仰见证。因“从无到有”并不是从无到它的存在而终止,它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它的存在要达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同时它的存在不停留于文字形式,它要进入人精神生活的底蕴,陪伴人朝向绝对的将来。但它的存在并不是先于基督信仰,相反,在基督教出现的最初时期,人们手头上并没有这样的新约正典。在基督信仰后,新约正典才开始形成。我们当怎样看待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正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所以笔者立意从新约圣经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论述它“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三个阶段分别为:一、新约圣经的形成;二、新约正典的确立;三、中文译本问世。

  一、新约圣经的形成

  新约圣经形成的第一阶段是经卷的形成,大约起源公元50-70年之间,约125年形成,主要指新约圣经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根据“现代诠释家”[2]的认为本文概略的将其划分两个时期,第一、未成书时期,与耶稣的宣讲和及门徒的宣讲有关;第二、成书时期,借复活的光照宣讲耶稣且搜集编排宣讲中已有的简短的信仰公式。

  1、第一时期――未成书时期,指耶稣宣讲到成文资料出现时期,包含“初传”或“早期的宣讲”和“口传福音”两个小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宣讲指“见证人宣扬基督死而复活的核心宣讲,”[3]它源自耶稣的宣讲,耶稣以他33年的尘世生活见证上帝爱的喜讯,为使这喜讯流传千古,故耶稣拣选门徒为他做证。于是,宣讲耶稣的遗言成为见证人的责任,即把耶稣基督死亡复活的喜讯传扬世界。这便逐渐成了早期宣讲的主要内容和后来经卷形成的最基本讯息。从此可看出,耶稣的宣讲过渡到早期的宣讲所展现的是一个过程,宣讲的内容是同一的内容,都以耶稣基督死亡复活为核心内容,且不断具体深入化。从“死亡”“复活”到“埋葬”、“显现”,逐渐形成早期宣讲的固定公式。由《使徒行传》可看到早期的宣讲五个重要元素:一、与当时情况有关的引言,即寻找一条适合宣讲的途径。二是关于耶稣的宣讲,成为宣讲的重要公式。三、门徒的见证,证实与耶稣相遇的经验。四、引用旧约的预示和见证。五、是宣讲的果实,呼吁人悔改与上帝和好,构成早期宣讲的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口传福音”亦可称口传时期。在早期宣讲之后对耶稣事件的宣讲,借故事的形式以说话的方式传递信仰的喜讯,成为成文福音的的前身。

  2、第二时期――成书时期,这是口传福音到成文福音产生的一个过程。因见证人逐渐减少,为使耶稣爱的讯息不间断的传递,所以就需要文字的记录保存基督的启示。主要从耶稣的教导和团体生活中提取材料,按照听众的需要收集素材和集成笔录,编辑整理,成为一部完整的新约圣经成文资料。这些资料成为以后成文福音和其它书信著作的第一首材料,成为传递福音的重要媒介,其结果便是“成文福音”书的问世。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福音书是团体针对现况的信仰表达及神学反省,经过复活事件后对基督的启示有一番深的体悟。“对耶稣直接经验和在圣灵的启迪下与解释意义之间的张力形成了各部福音的特色。”[4]所表达的信仰是一致的,但对信仰的作证却不同,有各自的神学特点。

  至于保罗作品、其它书信、著作皆由于当时不同教会团体的需要而集成问世。著述的时间不相同且各有独特的风格,与福音书表达的信仰相同,共同形成新约经书的经卷。成为确立新约正典内容的主要资料,新约圣经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

  二、新约正典的确立

  新约圣经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新约正典的确立,它是新约圣经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正典(canon)希腊文具有规范、法则、标准之意,被引用新约各经卷后教会称之为启示性的作品,一切内容皆由启示而来,是一部“天书”。正典的确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历经三百年之久才被正式鉴定为正典,即目前新约二十七卷书卷总集。这一确立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圣神带领教会逐步从无到正典确立的一个神圣过程。这一部分主要面对两个内容,一是新约正典确立的需要与原则,二是新约正典的确立。

  1、新约正典确立的需要与原则

  新约正典从基督复活的角度表达基督的启示,是初期教会信仰的全部内容。不过现在所认识的二十七卷经卷只是初期教会一部分作品而已,还有许多正典以外的著作,大致可以分两类,“外经和伪经”(other Christian writings 、apocrypha)。所以需要厘定哪些属正典,得以无误的传达基督的启示。那么,确立新约正典的需要与原则是什么呢?

  在初期教会正典著作以外的作品叫“次经”,它是教会所重视的作品,曾欲视为正典或被列入正典纲目之内,但过一段时间又被教会否定。而“伪经”一词指暗秘或隐藏,用到圣经范围它的内容就受到置疑,与启示的内容有出入,不能将其视为正典。这些著作产生的原因一是为帮助人进一步认识耶稣生平轶事而写。“其次是一些异端人意图把自己的思想借使徒著作的名义而广传教会。”[5]于是催促教会人士理定正典,保存唯一信仰无误的传递。但这并非易事,需要在圣灵的引导下慢慢划定。划定正典的“原则”可概略为三:第一、这些作品应具使徒权威性,与基督的教诲有关联,是鉴定圣经正典的必要原则。第二、作品应具有教会的传统性,曾被教会团体所接受,之后仍继续接受且在礼仪中颂读。第三、内容应有正统的教义,各书卷表达的教义是一致性的,且具有旧约及耶稣和宗徒教训的标准,当中又以耶稣的教导为标准中的标准。这三原则同等重要,是初期教会鉴定新约正典的一些大原则。

  2、新约正典的确立

  由上所知,新约正典确立的需要和原则已定性,虽未公开讨论过,但在厘定过程中已实际用运,成为初期教会确立正典不可缺的条件。那么,初期教会作家是如何一步步确定正典以补充旧约法律与先知书而形成一部圆满无缺的经书。首先他们意识到只拥有成文福音资料是远远不够,还得需要进一步厘定正典的详尽内容,开始初步的神学反省。其次,此时期马西翁异端传播盛行,否定旧约权威。因此,不得不急迫装订圣经,确立新约圣经正典,新约圣经正典著作也该包含两大部分,如同旧约是由法律和先知书组成一样。

  新约正典的确立,约在公元1世纪下半叶至2世纪未定型,于4世纪确立。确立首先开始于初期教会作家广泛搜集已成文的材料,辨析其内容是否符合确立正典的原则。最先搜集的保罗书信,不是一步一步纳入正典,而是一旦“开始新约正典的概念,即刻全盘纳入”。[6]其次搜集福音书集,福音书集正典的确立比较容易,都认为这些书集是宗徒的作品或与使徒有直接的关系,给予相当高的权威。因为书中记载的是大家所接受耶稣死而复活的讯息,被纳入正典是不可怀疑和否认的。而使徒行传在150——200年间纳入正典,其原因与路加福音联系密切,是路加福音的续编,路加福音以“耶稣升天”(路:二十四)为结束,使徒行传以“耶稣升天”(徒:一)为开始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且具有使徒的权威性,也是视为正典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时期,新约正典的大都已确立,至于雅各书、启示录、犹大、约翰三封书信经常被引用,也慢慢步入正典。直到四世纪确立工作圆满完成,看到了新约正典书集,即现在看到的新约全集。最早是由亚纳大肖主教(296——373)公布于世,之后罗马公会议也推行这二十七卷书目(382),热罗尼莫在383年开始《拉丁通行译本》翻译工作也采用此书目。而最后在1546年特利腾大公会议再次宣布新约正典的确立,从此沿袭直今永无改变。

  三、中文译本的问世

  由上可知新约正典的确立是一个过程,那么它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形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汉译文本的问世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中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也是基督教思想和中国文化相遇的历史见证。不仅促进基督教传教事业的发展,同时开拓了中国人思想的视野。中国人开始慢慢从对“天”的崇拜转向对上帝的信仰。回首新约圣经汉译历史发展过程,从中可发现这一历程任重而道远,所显示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中国历史寻找新约圣经汉译的足迹,可发现汉译《圣经》“始于唐代,成型于明清”,可追述到十七世纪聂斯多略教派传入中国时期,此时期正是中国唐太宗贞观九年(653年),中文之称为“景教”,有“教义光辉,大大受人敬仰之意”。[8]此时期是中国文化认识圣经的起点,虽没有留下中文圣经译文,但它却堪称是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相遇的里程碑,为以后新约圣经汉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十九世纪中文圣经汉译才崭露头角,逐渐普及中国文化。首先,由英国“浸会”传教士马氏曼(1768-1837)在拉沙帮助下译成《新旧约全书》,于1822你年出版,又称《新旧遗诏全书.》,成为中国历史中新约汉译最早的译本,开启新约汉译的先河。虽后,新约汉译的不同译本陆续出现。有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马里逊(1782—1834)在米尔思的协助下译成《新约全书》,1823年在马六甲出版,称“神天新旧遗诏全书”即是闻名遐尔的“二马译本”。以后便有就基督教传教士的“浅文理译本和深文理译本”[9]。其中在中国五四运动那年(1919)于上海出版的白话文“国语合和译本”《圣经》最为流行,称为中国文化历史中第一本白话文圣经,直到一九七五年台港圣经联合大公会出版《现代译本》“新旧约全书,”于一九七九年出版。它距“合和”译本恰好六十年时间,此译本最大的特色是译者均为中国学者,但并非由原文译本翻译,而是由《现代英语译本》译出。其翻译原则“意义相符,效果相同”。此外还有各种少数民族译本圣经相继译出……而天主教只有从原文译的《思高圣经》合订本,此版本成为天主教会通用的版本。

  由此可见,新约圣经在汉译过程中步履艰难,那些译者功不可没。这一切努力给我们展示出圣经汉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完整的传达基督圆满的启示,它是一部不朽之作,给人类提供了生命的智慧,经久不衰。

  结论:

  综上所述,确实可以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新约圣经的存在所展露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根本而言不是人对正典的选择过程,尤其不是某个神学家会教会领袖的选择过程。一代人过去,又有一代人起来,这个过程没有那个神学家或教会领袖主导了人们的看法,甚至没有那个神学家的看法与另一个相同。“这段历史中从没有那个大公会议对新约正典做决议。”10然而,最终众多教会的看法达到一致。因此更准确的说,这个历史过程乃是人们认识新约之权威的过程,不是教会创造了正典,而是承认、保存、和接受了正典。无论它的形成、确立、汉译的问世或不同语言形式圣经版本的出现皆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从这一过程可发现其中有一成不变的“内容”存在,这一存在是永不改变的存在,它要延续到今世的终结。这内容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内容,它是天主对人爱的遗嘱,同时它的存在是一个惊异的信仰见证。所以笔者认为认识新约圣经存在的过程是认识圣经的起点,是与基督相遇的开始。如同热罗尼莫所说“不认识圣经就不认识耶稣基督”[10]。在此可以套用说:不认识圣经存在的历史过程就不会更好的认识圣经中的信仰,认识它的形成过程会帮助人深入信仰生活。因为它的存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是一个信仰的历史见证。

  参考书目:

  《新约导论》

  黄凤仪著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出版。

  《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王本朝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神学词典》

  光启社出版社发行。

  《神学论集》

  光启社出版发行。

  《圣经》思高出版社发行。

  《信理神学》

  卷一

  薛迈思著 宋友兰译

  生命意义出版社。

  《教父学大纲》卷二

  甘兰著

  吴应枫译

  光启社出版社发行。

  《梵二文献》

  天主教上海光启社出版社发行。

录入:天涯
上一篇:圣经成书时序 下一篇:读经的方法
最新感想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感想
发表感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旷野呼声 | 基督教歌谱 | 基督教答题网

本站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