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搜索 圣经朗读 圣经下载 圣经apk 圣经图片 圣经地图
NIV KJV
每时灵粮:
圣经目录
旧约
新约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分享

  《吕振中译旧新约圣经》的翻译过程

作者:吕荣安  来源:来自网络  点击数:
分享到:
    最近《生命季刊》开辟了“百年中国教会”专栏,季刊编辑希望我能介绍我父亲吕振中牧师的生平和他译经的经过。关于我父亲翻译圣经的动机和原则,我所知不多,只能从他写的序言,和少量在杂志上与别人讨论译经问题时所写文章中,作一些摘录和介绍。
 
    1949年我父亲移居香港时,我仍在大陆读书和工作,至1978年2月我们才到香港和父母亲团聚。我哥哥吕荣光牧师在我父母亲移居香港后,曾到美国读神学。1952年以后即定居新加坡事奉,也未能和父母亲常在一起。我到香港后曾和父亲谈起,希望他能写一写他翻译圣经的经过。或者用讲的方式,我可以录音记录下来,好让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知道父亲的生平。但他始终没有写,也没有录音。在接到《生命季刊》的要求后,我本来希望由我哥哥执笔比较好,因为他是牧师,有些事情比我知道得更详细。可惜当我今年6月去新加坡看他时,他已病重,不久即安息主怀。
 
    我们的祖籍是福建省南安县水头村朴里镇。曾祖父吕基哲生于清道光癸巳年,育有五男二女。当时西方传教士已在闽南一带传福音。五兄弟都笃信基督,全家归主,并向亲友及村民宣扬基督。五兄弟中长男吕原湿受栽培为传道师。四男吕尚春(即我祖父)任永春教会创办的小学主持人,并任石井宣教师,在闽南一带传扬基督福音。我曾在我父亲处看到过祖父吕尚春为给村民讲道,用毛笔写的闽南话(罗马字母拼音)圣经。他们不辞劳苦经常拿把雨伞,拿本圣经,到各村传扬福音。祖父还被指派帮助西方传教士学习中文。
 
    1898年4月13日,我父亲吕振中出世。祖父母带着他到永春教会上任,不料翌年祖母殁于永春。祖父后来由永春调到金井,四年后也因鼠疫去世。当时在福建农村鼠疫猖獗,十几年间夺去我父亲所有长辈的生命。曾祖父母、祖父及其他四兄弟,各家长辈都先后去世。全家只剩下我父亲(8岁)和两个堂兄,即吕原湿的儿子吕永生(14岁)和吕永福(12岁)三个孤儿。
 
    我的伯父吕永生26岁时曾写过一首诗,回忆当时的凄惨情境:
 
    尸山满积满山尸,
    悲惨死伤死惨悲;
    苦别家庭家别苦,
    思亲念动念亲思。
 
    举目无亲、生活无养的三个孤儿,得到神特别的恩待,有教会和传教士们的关怀和照顾。1906年,由英国差会创办的泉州培元中学正在筹建中。安海教会牧师和长执会,认为三个孤儿均为传道人子弟,需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经当时培元中学的校长安礼逊牧师全力支持,让三人在学校住宿、上学并供给生活费用。
 
    由于学校良好的师资、环境、设备以及经常性的灵修,使三个孩子在学业上和灵性上都有坚实的基础。父亲于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上香港大学并获得奖学金。192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培元母校教书一年,并和我母亲黄罗绮结婚。
 
    1922年父亲到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读神学。1925年毕业获神学士学位。回福建后,在闽南圣道专门学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职务。闽南圣道专门学校地址在厦门鼓浪屿。后改名为闽南神学院。这是一间由闽南中华基督教会与英国伦敦会、长老会、美国归正教会合办,目的在培养教牧人员的学校。父亲在教学上非常严格认真,刻苦研读圣经。每当遇到疑难或不清楚的问题,他都要仔细查考原文,一丝不苟。父亲在闽南神学院执教共14年。
 
    是什么原因使父亲决定翻译圣经的呢?在1946年出版的《吕译新约初稿》序言中,父亲写道∶“1939年8月4日,译者忽起译经之念;其来也奇而突;无以解之,唯认为上主指令耳。时译者随闽南神学院迁居漳平之永福;厦鼓海口已被封锁;交通阻梗,盘费无养,困难重重,绝无北上希望。乃示像梦境,相继而来;时译者心中毫无成见或狂想。全能上帝即用各种方法,开辟道路。继则步步引领,随事供给,使译者得于翌年2月24日,蹈入沦陷区之母校校园,实行工作。”
 
    关于父亲所说异象问题,我当时还小,只有10岁,对此事不太清楚。后来我曾经写信给在新加坡的哥哥询问此事。哥哥来信说确有其事。他说∶“就是在父亲视察永福闽南神学院新地址楼上房间。当晚父亲亲眼看到房间墙上、天花板,整个房间充满发光的‘经’字。经过那晚所看异象,使父亲深信这是上主的旨意。要他从事译经的工作。”
 
    1940年2月,父亲离开闽南神学院,带领全家到北平,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开始译经工作——把新约圣经由希腊文直接翻译为中文。除了翻译圣经外,他还在宗教学院教授希腊文课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关门,我们移居北平城内。当时生活极为困难。幸得王克私教授(Dr. Philippe de Vargas)多方筹措,克己待人,使父亲仍能继续安心,致力于翻译工作,功不可没。
 
    1945年秋,日本投降,燕大复校,父亲回到燕京大学。1946年6月24日,《吕译新约初稿》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仅印500本,非卖品,献于新约学者,广徵意见和批评或提示,以便再事修改。
 
    为了更好地翻译圣经,1946年秋父亲赴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继续深造。然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威斯敏斯德神学院进修一年,在那里进一步攻读希腊文,特别是希伯来文等译经学问。当他在英国时,英国长老会伦敦区会按立他为牧师。
 
    1948年秋,父亲由英国回到北平继续他的译经工作。但此时他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哮喘使他伏案工作极为困难。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冬天,哮喘更加严重。于是他和我母亲南下到福建,曾在福州协和大学暂时工作,继续翻译。当时我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读书。我哥哥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读书。我们没有随父母亲南下。从此以后,数十年间,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未能和父母亲在一起。
 
    1949年4月底,得到英国圣经公会的赞助,父母到香港,继续翻译圣经,开始修定“新约修稿”。《吕译新约初稿》是根据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Alexander Souter)编的希腊文新约翻译的。“新约修稿”则是以符腾堡、司徒嘉德(Stuttgart,Wiirttemberg)圣经会印行的聂斯黎(D. Eberhard Nestle)的编本第十七版为根据的。由1949年冬初到 1951年底,历时两年半完成。1952年10月,《新约新译初稿》由香港圣经公会出版。
 
    父亲于1952年元月开始翻译旧约。经过11年的工作,于1963年7月30日脱稿。又经过重新修正和校订,1970年底吕译《旧新约圣经》由原文翻译成中文,历时30年,终告完成。1970年底由香港圣经公会代印出版。
 
    30年来,父亲在斗室中工作和生活,“无间冬夏,坐于斯,行于斯,食于斯,卧于斯”,以他对上主坚定的信心和虔诚的信仰,专心工作。虽有生活上的困难和病痛,但全能的主处处照顾,随时开路。教会的弟兄姊妹也多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他得以完成全部圣经的翻译工作。
 
    为了表彰父亲的热诚和贡献,香港大学于1973年4月12日授予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父亲翻译圣经的原则,正如他在《吕译新约初稿.序言》中所说∶“以直译为主。一词一句,一字一点,皆须注意周到,不可轻率放过……虽然,亦不可以词害意,须将信达雅兼筹并顾,庶免偏废。”“译经之文体问题,不必完全避免非中国式之语法,实可尽量应用中国之语法,或中国人所说得通而听得懂之新语法,将新约时代原文之真义与思想,予以他译介绍,使今日读者宛然置身于二千年前之犹太社会中。”在直译原文时,“其遣词用字,力求准确划一,尽量保持原文语法之结构,不增不减,不趋易,不避难;务使语气连贯,轻重得体,以维信达雅之最大均衡。新造词语,皆有其理由在。”“但是,译者深知∶每欲保持某种字句译法之划一,或欲直译原文之语法,不得不以比较冗长之词句出之,未免有伤于雅。然为存信之故,尚有他道乎?”
 
    1973年,在和学者讨论吕译圣经的问题时,父亲写道∶“33年前我开始译经的时候,一般人都以为这种工作是个委员会的事,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单独做得成的。不错,我当然承认。但是我却宁愿‘大胆’尝试着起稿,为的是要供正式修改委员会之参考而已。我始终自认为起稿者,完全没有取代国语译本的野心。”“我并不求教会普遍的接受。一些西方著名的个人译本几十年来,还没有获得教会普遍的接受,只供参考而已。我若能侧身于郭斯比(Goodspeed)和摩法(Moffat)氏之后,永供人们之参考,我愿就足了。我若使一般爱读圣经的人一口气连续读许多章节还不忍释卷,我愿就足了。”
 
    吕译《旧新约圣经》1970年出版后,香港圣经公会曾经再次印刷。
 
    1997年联合圣经公会(United Bible Societies)出版了《新约圣经并排版》(The Parallel New Testament)由香港圣经公会代理。将以下六种版本的新约圣经,按章节并列印初。这六个版本是:
 
    1. 希腊文新约圣经Greek New Testament
    2. 新标点和合本Chinese Union Version With New Punctuation
    3. 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Today’s Chinese Version (Revised)
    4. 吕振中译本Lu Chen-Chung Version
   5. 思高译本Statium Biblican Version (Catholic)
    6. 英文新标准修订版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读者看任何一个章节经文时,都可以同时看到其他版本的译文以及原文。对于查考和比较非常方便。《新约圣经并排版》在香港圣经公会可以买到。
 
    父亲喜欢音乐,曾参与闽南圣诗的编制工作。他还弹得一首好风琴。在中学、在港大以及在厦门鼓浪屿数10年间,一直担任礼拜堂主日崇拜的司琴及伴奏。我们家也经常举行家庭礼拜,在一起唱圣诗,诗歌确能培养我们的心灵。在唱诗的时候,好像是在和天父说话。30年后我们到香港,再唱儿时唱过的圣诗,感到非常亲切。父亲虽然也是几十年没有弹过琴,但他仍能不看琴谱弹出圣诗,并可以根据唱歌人音阶的高低,改变指法,弹出高一点或低一点的调子。
 
    我母亲黄罗绮1897年8月26日出生于菲律宾。18岁时随外祖父回到泉州老家。在培英女校学习。1921年阴历七夕和我父亲结婚。婚后一直协助父亲照顾家务和生活。她在信仰上也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1936年她只身到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短期科进修一年。她生平热心地在教会中事奉。1975年后不幸得老年痴呆症。1978年10月10日去世。我们在1978年2月到香港后,母亲直到逝世前都认不出是我。
 
    我父母亲一共生了五个孩子。我是老三,我下面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姐姐吕荣耀,1944年在北平去世。我哥哥吕荣光出生于1922年10月18日,在出生之前,父母亲就决定把他们的长子奉献给神,做神的事工。我哥哥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毕业后,1949年到美国普林斯敦神学院进修。1951年完成神学硕士学位。1953年被新加坡新马长老大会按立为牧师。他一直在教会事奉,并担任新加坡三一神学院专任讲师。2000年6月20日在新加坡安息主怀。
 
    圣经是神的话语,是天父的家书。神借着圣经教导万国万民,使他们认识神,认识真理。西方传教士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翻译圣经,把圣经介绍给中国人民。和合本圣经的出版,使基督教在我国广为流传。我们相信,圣经还需要有更完美的翻译。对于译经的工作,神必然有他的计划和安排。
 
    父亲于1983年85岁时移居新加坡,和我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安度晚年。到1988年3月10日蒙主恩召,归回天家,享年90岁。
 
  
吕荣安 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83年移民美国,曾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及瑞典公司电气工程师。1995年退休,现定居德州奥斯汀。
录入:天涯
最新感想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感想
发表感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旷野呼声 | 基督教歌谱 | 基督教答题网

本站app下载